2020年註定是個令人難忘的一年。
災難無情,人間有愛,一場疫情讓我們明白了很多。
若問今年最觸動人心的詩句是哪一句,我想一定是「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二月份的時候,日本援助中國的物資包裝上就印著這兩句詩。
還有今年高考語文全國卷2的作文題幹上,也出現了這兩句詩。
就是這短短的14字,將全國,全世界人民的心連接在了一起。
這兩句出自唐朝「七絕聖手」王昌齡的《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王昌齡是唐朝著名的「邊塞詩人」,被譽為「七絕聖手」、「詩家天子」。
王昌齡的七絕寫得有多好?
明朝的王世貞曾說「七言絕句,少伯與太白爭勝毫釐,俱是神品」,詩仙李白在詩壇上的地位毋庸置疑,而王昌齡和李白在七絕一道上不相上下,「神品」二字足見他的成就是有多高了。
清朝的潘德輿甚至直接將王昌齡的七絕評為第一,「七絕第一,其王龍標乎?」
王昌齡的七絕題材不算廣泛,大多是邊塞、閨怨和送別,但是質量卻是少有人能及的。
後世很多文人總愛評「壓卷之作」,各有各的看法,而其中入選最多的自然是王昌齡。
他的《從軍行七首·其四》、《出塞》、《長信怨》等都曾被評為「七絕壓卷之作」。
他在邊塞詩上的成就無需多言,自他和高適、岑參、王之渙之後,詩壇幾乎沒有邊塞佳作。
而他的閨怨(宮怨)詩,同樣顯示出了超高的水平。
在他之前的「閨怨詩」尤其是「宮怨」,大多擺脫不了六朝綺麗浮豔的色彩,而他的詩歌有一種洗盡鉛華之美,他也因此被譽為「成功地用七言絕句寫宮詞的第一人」。
至於他的送別詩,也許不如邊塞詩有名,也不如「閨怨詩」成就高,但是也不乏傳世名句。
例如「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便是他的送別代表作,驚豔了世人1000多年。
而這首《送柴侍御》也是他在送別友人時所寫,最後兩句安慰了多少分隔兩地之人。
「沅水通波接武岡」,詩歌開頭便點明了友人要去的地方——武岡。
武岡是在今天的湖南,沅水則是在湖南西部,流經黔陽、沅陵、常德。
當時的詩人就在龍標也就是湖南黔陽任職,所以這「沅水」連接的不止是兩地,還有詩人和友人的心。
「送君不覺有離傷」,這一句是詩人情感的體現。
都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多少人在離別時寫下令人斷腸的詞句?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寂寞離亭晚,江山此夜寒」、「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可是詩人卻說「不覺」,難道他對友人就沒有一絲不舍之情嗎?
其實並非如此,而是因為在他看來「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即使武岡和黔陽相隔百裡,但是兩地的青山共沐風雨,同處於一片明月下,既是如此,又有什麼可悲傷的呢?
這兩句一肯定,一反問,便將整首詩的意境和情感推向了高潮。
詩人的心中未必真的沒有「離傷」,只是他將這離愁別緒壓在了心底,卻反過來以深情婉轉來安慰友人,用今天的話來說,詩人算是「暖男」。
這兩句讓我想起了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相對比,一大氣豪邁,一唯美浪漫,卻同樣凸顯了真摯不移的友情。
全詩無一生僻字,詩人也不刻意雕琢詞句,卻能臻於妙境,觸動人心,足見詩人的功底之深厚。
尤其是最後兩句「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感動了無數人。
也許王昌齡也沒想到他的一首送別詩竟有如此大的感染力,還成了高考作文題。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就點個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