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送別友人後,寫下一首七言絕句,千年後成了高考作文題

2020-12-24 騰訊網

2020年註定是個令人難忘的一年。

災難無情,人間有愛,一場疫情讓我們明白了很多。

若問今年最觸動人心的詩句是哪一句,我想一定是「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二月份的時候,日本援助中國的物資包裝上就印著這兩句詩。

還有今年高考語文全國卷2的作文題幹上,也出現了這兩句詩。

就是這短短的14字,將全國,全世界人民的心連接在了一起。

這兩句出自唐朝「七絕聖手」王昌齡的《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王昌齡是唐朝著名的「邊塞詩人」,被譽為「七絕聖手」、「詩家天子」。

王昌齡的七絕寫得有多好?

明朝的王世貞曾說「七言絕句,少伯與太白爭勝毫釐,俱是神品」,詩仙李白在詩壇上的地位毋庸置疑,而王昌齡和李白在七絕一道上不相上下,「神品」二字足見他的成就是有多高了。

清朝的潘德輿甚至直接將王昌齡的七絕評為第一,「七絕第一,其王龍標乎?」

王昌齡的七絕題材不算廣泛,大多是邊塞、閨怨和送別,但是質量卻是少有人能及的。

後世很多文人總愛評「壓卷之作」,各有各的看法,而其中入選最多的自然是王昌齡。

他的《從軍行七首·其四》、《出塞》、《長信怨》等都曾被評為「七絕壓卷之作」。

他在邊塞詩上的成就無需多言,自他和高適、岑參、王之渙之後,詩壇幾乎沒有邊塞佳作。

而他的閨怨(宮怨)詩,同樣顯示出了超高的水平。

在他之前的「閨怨詩」尤其是「宮怨」,大多擺脫不了六朝綺麗浮豔的色彩,而他的詩歌有一種洗盡鉛華之美,他也因此被譽為「成功地用七言絕句寫宮詞的第一人」。

至於他的送別詩,也許不如邊塞詩有名,也不如「閨怨詩」成就高,但是也不乏傳世名句。

例如「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便是他的送別代表作,驚豔了世人1000多年。

而這首《送柴侍御》也是他在送別友人時所寫,最後兩句安慰了多少分隔兩地之人。

「沅水通波接武岡」,詩歌開頭便點明了友人要去的地方——武岡。

武岡是在今天的湖南,沅水則是在湖南西部,流經黔陽、沅陵、常德。

當時的詩人就在龍標也就是湖南黔陽任職,所以這「沅水」連接的不止是兩地,還有詩人和友人的心。

「送君不覺有離傷」,這一句是詩人情感的體現。

都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多少人在離別時寫下令人斷腸的詞句?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寂寞離亭晚,江山此夜寒」、「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可是詩人卻說「不覺」,難道他對友人就沒有一絲不舍之情嗎?

其實並非如此,而是因為在他看來「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即使武岡和黔陽相隔百裡,但是兩地的青山共沐風雨,同處於一片明月下,既是如此,又有什麼可悲傷的呢?

這兩句一肯定,一反問,便將整首詩的意境和情感推向了高潮。

詩人的心中未必真的沒有「離傷」,只是他將這離愁別緒壓在了心底,卻反過來以深情婉轉來安慰友人,用今天的話來說,詩人算是「暖男」。

這兩句讓我想起了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相對比,一大氣豪邁,一唯美浪漫,卻同樣凸顯了真摯不移的友情。

全詩無一生僻字,詩人也不刻意雕琢詞句,卻能臻於妙境,觸動人心,足見詩人的功底之深厚。

尤其是最後兩句「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感動了無數人。

也許王昌齡也沒想到他的一首送別詩竟有如此大的感染力,還成了高考作文題。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就點個關注哦。

相關焦點

  • 王昌齡最著名的送別詩,情真意切,最後七字道出詩人不變的初心
    特別是王昌齡的送別詩,不僅表達對朋友的不舍和祝福,也會藉助送別表明自己的志向,展現自己始終不變的初心,最有名的當屬這首《芙蓉樓送辛漸》:《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 1340年前,一位花甲老人在易水邊送別友人,寫下一首詩,氣貫古今
    從題目看這是一首送別詩,但內容重在詠古懷今,故又是一首詠史詩。詩人在送別友人之際,觸景生情,借古之英雄事跡抒今之悲慨苦悶。首句「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的「此地」就是題目中的易水,也稱易河,位於河北省西部的易縣境內,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為戰國時燕國的南界。
  • 寫下「青山一道同雲雨」的王昌齡,在鎮江寫過兩首很牛的送別詩!
    盛唐詩人王昌齡,以七絕見長,特別是邊塞詩寫得極好。他的送別詩也寫得不錯,數量也多,在他現存的170多首詩歌裡,送別詩有大概50餘首,《送柴侍御》便是其中之一。王昌齡在鎮江寫過兩首送別詩,這兩首詩屬於唐詩中頂尖的水準,在中國詩歌史上非常的牛,牛到中小學課本都迴避不了它們。
  • 王昌齡最經典一首詩,雖仕途坎坷卻滿懷熱情,冰心讀完都愛不釋手
    這首詩創作於742年,當時的王昌齡正順道與辛漸一起趕往江寧赴任,詩中提到的辛漸是他的朋友,在赴任的路途中王昌齡會陪他的朋友路過潤州,然後他們會在潤州這個地方分開,以後還不知道何時才能再見,滿滿的離別之情湧上心頭,隨後詩人便寫下了這首充滿思念友情的千古名詩。
  • 王昌齡被貶龍標,李白寫下一首詩相贈,短短4句驚豔千年
    而同樣有被貶謫、遭棄置境遇的王昌齡,他的摯友李白也曾寫過一首《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以表達對他的同情及關切。對於李白的這首詩,相信大家並不陌生。畢竟它作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早已名傳千年。其中兩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更是把友情抒發得真摯感人,動人心弦。
  • 王昌齡被貶龍標之時,寫下《送柴侍御》,後兩句成贈別的千古名句
    許多中國網友見詩後感嘆「中國文化在日本」,可是他們並不知道這兩句是地道的唐詩,作者是唐代大詩人王昌齡。王昌齡是唐代開元、天寶年間非常著名的詩人,著名的「七絕聖手」。唐人對他的評價僅次於李杜二人,元人辛文房稱他為「詩家天子王江寧」。
  • 詩詞大會連出兩題,多人答錯
    有聚就有散,經歷了觥籌交錯,接下來就是離合悲歡,李白執筆為他們寫下離別。李白共存詩近千首,其中送別詩約160餘首,佔比六分之一,足見李白身邊人來人往的程度之濃密。送孟浩然,送王昌齡,送叔父雲,李白無不揮毫下了千古名作,其中盛句張口即來,令人百讀不厭。關於送別,李白還有一首《送友人》的名篇,在刺激我們淚腺的同時,還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很容易答錯的問題。
  • 一首精美的送別唐詩,一句「青山萬裡一孤舟」,情意悠悠韻味十足
    試想一下,一首古詩只用20個字、28個字就能構成一篇構思奇妙的短文章,就要求每一個漢字背後都有無窮無盡的意味。所以這些詩人為了儘可能展現出詩詞語言的表現力,就會自覺地在遣詞造句方面用心雕琢。也正是因為如此,才出現了七絕聖手王昌齡,也才有了五言長城劉長卿。猿啼客散暮江頭,人自傷心水自流。
  • 一年一度的高考如期而至,語文作文題出爐後,我想到了洛克菲勒!
    一年一度的高考終於還是拉開了序幕,雖然推遲了一個月,但還是如期而至。上午結束的語文科目,大家最關心的也就是作文題了,當所有作文題出爐後,作為一個遠離高考已經多年的職場人士來說,小編真的有點懵。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全國卷I卷,它的作文題是一段材料,讓考生們自己選角度,然後探討對材料中3位歷史人物哪一位影響最深。小編其實對這個題目印象是最深的,其實在小編的理解了,材料中三位歷史人物,分別是齊桓公、管仲以及鮑叔。
  • 杜甫的一首七言絕句,跌宕起伏,時隔千年依然值得誦讀
    而杜甫寫給李白的詩就更多,下面分享杜甫的一首七言絕句,跌宕起伏,時隔千年依然值得誦讀。贈李白唐代:杜甫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題目曰《贈李白》,實際後二句同前二句一樣,也是同聲相應、同病相憐,正所謂惺惺惜惺惺。這首詩蘊含深刻,概括力極強,同時也韻味無窮。杜甫視李白為一生知己,他在自己的詩篇中多次描述對詩仙的敬仰,「憐君如弟兄」,「南尋禹穴見李白,道問訊今何如」,「世人皆欲殺,香意獨憐才。」後二句贈語看似含諷,其實更多地表現出李杜的友誼,特別是杜甫對李白的親切關懷。
  • 王昌齡:大唐赫赫有名的邊塞詩人,交遊甚廣,被稱「七絕聖手」
    閭丘曉臨死前曾乞求"有親,乞貸餘命",被張鎬一句話封答:"王昌齡之親,欲與誰養?"自負的閩丘曉死了,死得好,大快人心。只可惜,王昌齡被冤死,真真讓人悲憫!二、與友人的唱和往來王昌齡結識並友好往來的名詩人很多,如孟浩然、李白、王維、岑參、高適、王之渙等。
  • 高考語文複習專題——詩歌鑑賞之對比閱讀
    具體的複習目標設置如下:了解高考詩歌比較鑑賞題的題型及設題角度。學習答題思路,掌握比較鑑賞的方法。具體答案如下:第一首詩的結句,通過描寫友人住處環境,揭示其詩歌獨特風格的成因,並暗寓對友人品性的讚頌;第二首詩的結句,通過描寫詩人不遇隱者、日暮歸來而雨溼衣衫的情景,突出訪人的執著和情懷的深摯(或:通過想像隱者日暮歸來而雨溼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 。(浙江卷)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各題。
  • 王昌齡送辛漸,寫了兩首詩,只有一首成為佳作流傳千古
    《芙蓉樓送辛漸》是唐朝詩人王昌齡所做的送別詩,由兩首詩歌組成的組詩,作者採用倒敘的寫作手法,送別的時刻寫的一首收錄在部編教材中,其實,在頭天晚上他就寫了一首,但沒有出名,主要寫了頭天晚上在芙蓉樓為友人辛漸餞行時的情景。
  • 中國高考作文題刷了屏 來看看世界各國作文題
    每逢高考時節,作為語文重頭戲的作文,總是備受關注。而從這兩天陸續公布的高考作文題目來看,各省考題話題不一,但多貼近社會生活,注重考生的思辨和理性思維能力。而在中國之外,各國考生同樣面臨高考作文這道難關,法國、美國、新加坡、日本等國家的高考作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哪些能力?其設計思路和理念有何不同?
  • 唐朝境界最高的一首送別詩,無一生僻字,堪稱不世經典
    唐朝的「送別詩」可以說是浩如煙海,有送別友人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有送別親人的,「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也有送別情人的,「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或縹緲,或傷感,或唯美,而在這眾多的送別詩中,境界最高的當屬初唐詩人王勃的
  • 因時事而定,高考作文論題再現
    高考語文命題組專家表示,今年的高考作文試題以材料作文為主,命題把握時代脈搏,緊貼時代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應用寫作能力考查,引導當代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拓寬國際視野、培養奮鬥精神。「試卷體現了時代性,把握了時代脈搏。」
  • 今年高考作文題如果是「疫情」,你怎麼寫?
    「目前高考共有8套試卷,其中上海卷和江蘇卷的歷年作文題目以本地人文之美為特色,其他6套試卷的作文題與現實關聯度極高,以疫情為題的可能性是很大的。」高途課堂高中語文名師閆姬說。 「疫情這個題目確實太熱門了,據我所知很多教研機構都在研究如何圍繞疫情命題,不久前深圳一次統考就出了關於疫情的作文題。」閆姬說。
  • 剛剛,2020廣東高考作文題出爐!|高考作文|廣東|材料作文|與你為鄰|...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孫唯 林清清 實習生 方馨娉2020年廣東高考作文題目:廣東近10年高考作文題匯集你還記得自己當年的高考作文題目嗎?2019年 材料作文2018年 材料作文2017年 材料作文2016年 漫畫作文2015年 從不同途徑感知自然2014年 膠片與數碼時代
  • 高考作文題漫畫作者 感受到了一波怨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高考作文題漫畫作者 感受到了一波怨念 澎湃新聞 畢業前最後一節課,老師說,你們再看看書,我再看看你們。 每年高考語文科目考試結束,作文題總是備受關注。今年全國III卷作文題為根據漫畫材料寫文章,該漫畫根據小林漫畫改編。
  • 北京高考英語作文與廣東語文作文重題:有何大驚小怪?又有何不可
    青鋒今年高考,北京英語作文題目被曝與今年廣東高考語文作文重題。這似乎有點讓人意外。但對於廣東北京這兩個相距千裡之外的省市來說,高考英語作文題目和語文作文題目撞車,沒有什麼可大驚小怪,也沒什麼不無不可。高考作為我國選拔人才的一個具體措施,已經延續了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