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大便利店7-11為何在中國節節敗退?

2021-01-07 聯商網linkshop

攝影/聯商網諸振家

提起便利店,恐怕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7-11,這家日本零售業排名第一的便利店,於1992年進入中國,開創了中國便利業態的先河,並以其極致的單品管理、強大的數據經營能力、共享的賦能模式,成為零售界「教科書」式的經典範本。

曾經的7-11究竟有多輝煌?

2016年,7-11創造了近100億人民幣的淨利潤,人效接近120萬,能夠與阿里巴巴比肩,過去30年一直處在持續的指數增長通道。在其他零售巨頭爆發關店潮時,它卻在逆勢擴張。

然而,就是這樣的行業「老大哥」,如今卻也不行了!

6月3日,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稱,除了對24小時營業的批評導致的開店放緩之外,日本最大便利店連鎖企業7-11和羅森將啟動實質性降價。

大本營日本發展不振,中國也是面臨窘境,被競爭對手壓著打。

在上海,7-11一年多未能開出一家新店,上海僅有115家門店,而全家的門店數量超過2000家。

在北京,7-11關店數逐年走高,目前有門店數量約250家,被便利蜂以350家的數量後來居上。

在川渝,7-11市場份額持續萎縮,目前約有120家門店,而羅森的門店數量多達200餘家。

這可真是沒有永遠不敗的巨頭、永遠不倒的神話!那麼,一度被奉為便利店神話的7-11,如今怎麼就不行了呢?

首先,是本土化問題,食品不合國人胃口。

7-11剛剛進入中國的時候,憑藉著明亮的大廳、美味的鮮食吸引了無數消費者的目光。例如,在電影《志明與春嬌》中,志明就對春嬌說,這麼多年了,他最喜歡的還是7-Eleven店裡那碗肉不多又有點鹹的肉醬意面,喜歡就是喜歡,不帶兜兜轉轉的。

但是,隨著中國本土便利店的崛起與發展,我們發現,7-11實在是太不懂中國人的胃了!

在7-11,最常見的食物就是壽司、飯糰、意面等等冷食,這在日本非常暢銷,但我們中國人卻是喜歡熱食的,出於一時好奇你可能會去嘗鮮這些食物,但時間久了必然會很不習慣。

而中國本土的便利店,卻能充分洞悉中國人的喜好,比如在西北,本土便利店就會提供麻辣燙、酸辣粉、以及各式中式炒菜;在南方,本土便利店則會提供車仔面、熱乾麵、臭豆腐、米粉等等,這些都是在7-11找不到的。

而且如果你比較一下包子、套餐、關東煮這些各家便利店都有的食物,你會發現,7-11的售價往往都比別家要貴,那這個時候你為什麼還要選擇它呢?

其次是價格貴,便利店成本居高不下。

一二線城市,是7-11賺錢的主力戰場。但是,近年來,隨著中國房價的狂飆突進,便利店的運營成本水漲船高;與此同時,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式微,人力成本也不斷提升。房租、人力,成為便利店支出的大頭。

圖:我國便利店成本支出結構  來源:CCFA(中國連鎖經營協會)

而在眾多便利店之中,7-11的成本尤其高。數據顯示,7-11一家店的投資成本大概在70多萬元左右。物美一家店為20萬元,等於7-11開一家,物美可以開3家。

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這就是7-11的教條了,日本人凡事都喜歡較真,所以對於店面有諸多不能變通的規定。比如7-11的標準店型面積是120平米,從不做異形店。但物美的便利店有50和100平方米兩類,100平以上的便利店物美不會涉及。

在房價如此高昂的一二線城市,7-11卻擁有如此龐大的店面,成本自然要比其他便利店高出不少;而羊毛出在羊身上,7-11的東西自然要賣的貴一些。

而在三四線城市,雖然市場廣大、成本便宜,但卻並不是7-11的菜。在這些以拼多多為主要消費群體的城市,是很難接受7-11這樣的高價的,因此這裡是夫妻店及小型便利店的天下。

據凱度零售2018年數據,中國市場上有著將近700萬家夫妻老婆店和小型便利店,這些以個體戶形式經營、門店數量基本不超過五家、經營雜貨的零售業態貢獻了所有零售渠道40%的出貨量。其中約30%的夫妻店盤踞在鄉鎮、農村,46%在三線城市、縣級市。

最後是網際網路衝擊,諸多便利店特色業務被電商所取代。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實體行業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衝擊,而7-11自然也不例外。

在產品方面,吸引我們去7-11等便利店的最大動力是鮮食,但是如今,外賣平臺不僅口味上天南海北、樣式齊全,而且價格上也十分划算、極富性價比,所以去便利店的場景也大大削弱。

在服務方面,7-11之所以能在日本攻城略地、火爆非常,重要原因之一在於它的服務。除了零售業務之外,7-11還可以提供公共服務如代繳保險、電費和煤氣費,醫療服務如醫藥銷售、用藥諮詢,金融服務如手機充值、外幣兌換、彩票購買。

但是這一模式在中國受到了很大的挑戰,一則是網際網路衝擊,既然在支付寶上可以一鍵完成各種各樣的生活服務,誰還有必要專門找一個實體店呢?二則是政策規定,一個便利店在賣藥、金融等方面的業務範圍是受到限制的。

綜上,在日本長盛不衰的那套打法,在中國是行不通的。如果固守著日本的成功經驗、盲目複製到中國市場,那麼註定要走上衰落。

不止是7-11,我們看到,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國際巨頭,都在敗退中國。

比如前幾天賣身蘇寧的家樂福、前段時間退出中國的亞馬遜、前幾年被滴滴合併的Uber。這些昔日在中國呼風喚雨的外企巨頭,要麼憾然離開中國市場,要麼委身本土企業。

我們可以把外企分為兩類,一類是產品型,例如微軟、例如通用,他們靠自身的過硬實力、先進科技就足以稱霸市場;另一類則是服務型,這就需要基於對本土市場的深刻理解,根據中國人消費特性來做針對性的調整。無論是7-11,還是家樂福、亞馬遜、Uber,都是屬於這類公司。

這些外資巨頭,他們憑藉著先進的經驗、出色的模式成功打開中國市場、一時間風頭無兩,卻因為僵化的管理機制,盲目照搬國外的經驗、不尊重中國市場而漸漸失去人心;而中國本土企業們,卻能憑藉著強大的學習能力,吸取外資巨頭的經營智慧,再結合本土的設計,從而能夠後來者居上!

如今有一句話廣為流傳:「在中國,所有的生意都值得重做一遍。」網際網路帶來的不僅是危機、更是機遇。

便利店生意也是如此,它還具有無比廣袤的市場空間。美國3.2億人共有15萬家便利店,2133人擁有一家便利店;日本1.2億人共有5萬家便利店,2400人擁有一家便利店;中國13.8億人共有2.6萬家便利店,53076人擁有一家便利店,因此,便利店在中國大有可為。

基於巨大的想像空間,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了便利店的戰場。除了國外品牌如7-11、羅森之外,本土便利店品牌迅速崛起,如便利蜂、美宜佳、快客等;還有網際網路品牌跨界競爭,蘇寧小店、天貓小店等新型便利店如雨後春筍般接連湧現。

在這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那麼,便利店行業又將發生怎樣的巨變?誰將成為新一屆巨頭?

讓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財經三分鐘 楊瑞)

相關焦點

  • 停業關店、頻繁換帥,超市之王沃爾瑪為何在中國節節敗退?
    如今外資零售正在中國上演大退潮。從樂天瑪特賣身撤退開始,一眾國外零售巨頭開始上演大撤退,家樂福選擇以賣身給中國企業的,比它晚一年進入中國的麥德龍,被物美斥資百億收購。上海虹橋路上開了7年的日本老牌百貨高島屋也在2020年宣布關閉。
  • ...羅森|中國連鎖經營協會|7-11|日本_科技|上海華聯|便利商店
    羅森在中國國內約有2700家店鋪羅森門店展示(圖片來源於官網)海西房產網從官網查詢獲悉,上海羅森便利有限公司,前身為上海華聯羅森有限公司,是由日本上市企業羅森株式會社同上海華聯(集團)有限公司於1996年合資設立。同年7月,它在上海市長寧區的古北新區成功開設了中國大陸第一家便利連鎖店,自此羅森開啟了邁入中國的第一步。
  • 節節敗退,日本時尚品牌在中國市場緣何水土不服
    早些時候的4月,立志成為「日本的Tiffany」的珠寶集團 4°C Holdings 宣布,在未來一年裡將退出中國市場,關閉3家門店。過去三年裡,相繼退出中國市場的日本時尚品牌/企業還包括:快時尚品牌 Honeys(好儷姿)、百貨品牌 ITOKIN(伊都錦) 及旗下品牌、時尚集團 ADASTRIA 旗下的多品牌服飾集合店 collect point 等。
  • 二戰規模最大的白刃戰,3小時中國軍隊陣亡1500人,日軍被迫敗退
    不久之後,日軍很快就攻陷了宜昌,前鋒已經到達了石牌要塞,日軍為了實現自己的戰略目的,出動的可是日軍最精銳的第11軍,而中國軍隊為了防守石牌,出動的也是非常精銳的18軍下屬的11師。
  • 疫情之後,日本的 7-11 便利店終於可以打烊了
    如果關店的事情發生在今年一月份,這種行為很可能會被視作對抗進駐日本的美國零售公司的行為藝術。不過這次迫使島田關門的,卻是新冠病情。隨著病情的蔓延,越來越多的日本加盟商像54歲的島田一樣關上了店門。這麼多年以來,7-11便利店是Seven & I 控股集團旗下的便利超市,多年來一直將全線營業視作它追求的目標。對加盟店老闆而言,關門意味著解脫。
  • 日本吉野家敗退 海外餐飲企業正陷關店潮
    來源:中外管理日本吉野家敗退,海外餐飲企業正陷關店潮文:本刊記者 王爽 責任編輯:李靖日前,吉野家宣布將在全球範圍內關閉150 家門店,其中將在日本國內關閉 100 家,海外關閉 50 家。曾經的「日本國民牛肉飯」吉野家為何接連敗退?其他連鎖快餐品牌的日子又如何?而那些依舊活得不錯的連鎖快餐企業又做對了什麼?吉野家衰敗,食其家崛起由於疫情影響,今年4月和5月,日本全國各地企業紛紛停業。日本國內上千家吉野家門店或停業或縮短營業時間。
  • 在南北戰爭初期,實力遠勝南方的北方為什麼會節節敗退?
    實力處於劣勢的南方是屢戰屢勝、高歌猛進,而實力佔優的北方卻節節敗退,差點丟了華盛頓。那麼實力遠勝南方的北方為什麼會節節敗退呢?首先,由於各種原因,美國南方的白人大多都是勇武好鬥之人,高層白人更是以講武為家教。雖然南方白人的數量當時不到整個美國人口的三分之一,但南方白人組成的精銳部隊在美軍中卻是多數。
  • 兩家店相距不到50米,7-11、便利蜂近身肉搏誰會勝出?
    導讀:在繼日本便利店7-11、全家隔棟分列,各守自家陣地後,近日北京便利店新秀便利蜂從中插入,與7-11面對面相望,而與全家背靠背,三棟樓三個便利店品牌,彼此之間相差不足50米,好不熱鬧。坐標北京市海澱區世紀金源時代商貿商圈,寫字樓、購物中心、住宅區扎堆聚集,巨大的人流使其成商家必爭之地。
  • 創始人親述顧客心理洞察術:7-11如何成為全球最賺錢的連鎖便利店?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 | 爆款法則(baokuanfaze),作者 | 關寧,編輯 | 小軍在零售業曾有一種說法:「世上只有兩種便利店,7-ELEVEn便利店和其他便利店。」為了挽救7-ELEVEn這個品牌,1991年伊藤洋華堂購買了這家公司73%的股份,成為美國南方公司最大股東,保證了7-ELEVEn品牌的延續,並在日本為這個品牌喚回了新生。
  • 7-11如何成為全球最賺錢的連鎖便利店?創始人親述顧客心理洞察術
    爆款法則 · 作者 | 關寧編輯 | 小軍在零售業曾有一種說法:「世上只有兩種便利店,7-ELEVEn便利店和其他便利店。」坐擁全球17個國家7萬個門店,7-ELEVEn的成功絕非偶然,其背後是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零售心理戰」。
  • 節節敗退,ZARA旗下三姐妹品牌關閉中國門店!
    來源:獵雲網(ID:ilieyun)作者:呂鑫燚據外媒報導,ZARA母公司Inditex確定將關閉旗下Bershka、pull&Bear和Stradivarius三個品牌在中國的所有實體門店,且預計所有關店工作將在2021年年中前完成。無獨有偶,2019年Forever 21正式退出中國市場。
  • 日本7-11和全家羅森便利店的布丁
    7-11的義大利布丁首先是7-11的"義大利布丁"。這是一種外形帶有紋理的布丁,通過微調溫度進行蒸烤,質地堅硬但光滑。可以從它在託盤中的樣子就可以想像到,這在布丁中是比較少見的,與傳統布丁不同,用勺子挖的時時候,感覺裡面的東西被塞得很緊實。品嘗時,它的質地非常光滑,並帶有乳酪蛋糕的外觀。
  • 日本吉野家敗退,海外餐飲企業正陷關店潮
    文:本刊記者 王爽 責任編輯:李靖 日前,吉野家宣布將在全球範圍內關閉150 家門店,其中將在日本國內關閉 100 家,海外關閉 50 家。據外媒報導,今年3月-5月,吉野家累計虧損已達40億日元,全財年預計將虧損90億日元。曾經的「日本國民牛肉飯」吉野家為何接連敗退?其他連鎖快餐品牌的日子又如何?
  • 日本最大便利店全家被收購!低價甩賣,尋求新出路?
    過往,我們常說日本是便利店的天下,還將便利店的業務拓展了全球。全球三大便利店711、全家、羅森都是日企。其中全家就是眾多便利店的佼佼者之一,全家便當、全家飯糰、全家雞扒俘獲了眾多白領的心。近日,全家被收購的新聞刷爆網絡。
  • 對標日本第三大龍頭羅森便利店,中國便利店行業得到哪些啟示
    其實,作為三大日資便利店之一的羅森,1996年入華後策略偏向保守,直到2017年才提速。從店鋪規模看,羅森第一個1000家店用了21年,從1000家到2000家用了1年11個月,從2000家到3000家再次提速,衝破疫情影響花了1年9個月。
  • 對標日本第三大龍頭羅森便利店,中國便利店行業得到哪些啟示?
    羅森中國的擴張計劃早有眉目。今年4月,羅森北京與金典商業連鎖管理河北有限公司籤訂協議,以特許經營加盟方式進軍河北。7月末,日本羅森又與海南青子實業有限公司籤訂區域授權許可合同,進入海南市場。其實,作為三大日資便利店之一的羅森,1996年入華後策略偏向保守,直到2017年才提速。
  • 為何DC節節敗退?
    在漫畫、電影、周邊和流媒體等主要領域,曾經不可一世的DC正在節節敗退。但到了50年代,美國漫畫行業遭受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挑戰:「漫畫有害論」。事件起源於心理學家弗雷德裡克·魏特漢,他宣稱漫畫導致犯罪,應對漫畫業展開全面的剿殺行動。
  • 日本全家將關閉664家旗下的Circle K Sunkus便利店
    日本全家便利店(需求面積:50-150平方米)日前發布消息稱,計劃截止至2018年2月將關閉664家旗下的Circle K Sunkus便利店(日本第四大便利店),這一數字比原計劃多了295家。原因是什麼?這會影響全家便利店在中國的發展嗎?
  • 日本lawson便利店,也開始退稅啦
    富裕的國人到日本,絕對是土豪行為,東西買了一堆又一堆。只恨航空公司只讓帶30公斤左右的東西。不然連日本的馬桶都想買回去。
  • 關於濟南的便利店!7-11、羅森、MINI島……
    這幾天,便利蜂24小時便利店已經開始在濟南營業了。 大家不自然的又想到了7-11、羅森、MINI島...到底什麼時候來濟南?現在又是個什麼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