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櫻天使公益讀書會,通過閱讀經典,感悟生活,為天橋區廣大殘疾人兄弟姐妹搭建一個集閱讀分享、心理諮詢、寫作訓練、名師講堂等為一體的文化助殘公益平臺,以閱讀提升自我,通過學習改變命運。
2020年漸進尾聲,一些年度經典好書出爐。12月13日,迎來雪櫻天使讀書會第十二期,主講人與大家分享諾獎獲得者、著名作家莫言的最新力作《晚熟的人》。按照慣例,首先介紹了莫言的創作心路和代表作品,這部作品,是莫言回到故鄉,追述往事,與此前作品不同的是,他從幕後來到臺前,既是作者,也是小說中的人物。
以與新書同名短篇小說《晚熟的人》為例,莫言陪同日本作家鶴田澤慶回到家鄉,參觀自己的故居和青殺口戰役紀念館,品嘗當地的美食,昔日的同學蔣二變身公司老闆,特意安排了高密東北鄉首屆滾地龍拳擂臺賽,最終變成了中日復仇生死大戰,當年被蔣二爺爺蔣啟善殺死的渡邊陵的兒子渡邊一郎輸的體無完膚,打敗他的不是別人,正是髮小常林的兒子,外號「五毒」。原來,這是蔣二自導自演的一出大戲。小說結尾極具諷刺意味,蔣二給莫言打來電話,說公司過去是滯洪區,為非法用地面臨拆遷。同樣的,其他幾個故事也運用諷刺手法,運用的爐火純青,引人思考。
高密東北鄉,莫言故居
主講人依次分享了《等待摩西》《賊指花》《火把和口哨》等精彩段落,分析人物,剖析人性。莫言不再是以前的莫言,他頭頂「諾獎」的光環,名人效應和身價倍增;莫言還是那個講故事的莫言,他的生命根脈深扎高密東北鄉,字裡行間滿溢著紅高粱的粗糲甜味,所呈現的仍是家鄉「郵票大小地方」的人間浮世繪——他歌頌和讚美的仍是大地上的普通勞動者,而他本身也是勞動者,這一點與路遙的切身感受高度契合,「我深切地感到,儘管創造的過程無比艱辛而成功的結果無比榮耀,儘管一切艱辛都是為了成功;但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也許在於創造的過程,而不在於那個結果。」
通過閱讀這本書,主講人告訴大家,所謂「晚熟的人」,不能簡單的理解為大器晚成、厚積茂發,更多的是一種人生態度,它蘊藉豐沛多樣的精神內涵,對莫言來說,他沒有離開高密東北鄉,沒有離開一株直立行走的紅高粱,沒有離開窮苦的童年和飢餓的記憶。而對廣大殘疾人朋友來說,先天缺陷或後天致殘,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對自己失去信心。做個晚熟的人,積極主動地活著,一切都不晚,只要有追求有夢想,瞄準目標,堅定不移。
壹點號雪櫻的百草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