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周碧嬌報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農村大喇叭曾經是農民獲知黨中央各項精神、村集體發布通知的重要渠道之一。進入新世紀,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網際網路的逐步普及,農村大喇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在很多農村,大喇叭年久失修,早已被拆除。
進入新時代,農村大喇叭又漸漸回歸舞臺。在明月山溫泉風景名勝區溫湯鎮,今年5月起,全鎮12個行政村又響起了新時代的大喇叭,並實現規範化播放。
「重要通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開始了。目前,已有普查員陸續入戶,請村民配合普查員進行信息登記,共同做好人口普查工作。感謝您的支持與配合!」10月14日,溫湯鎮彭坊村的「村村響」廣播,正滾動播放著開展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該村黨支部書記楊海軍告訴筆者,彭坊村轄11個村組,安裝了5臺廣播,每天分早中晚三個時段進行廣播,村民不用出門,就可以第一時間了解到最新政策,村幹部工作也更省時省力了。
溫湯鎮地處山區,村組分布廣而散,平常政策宣傳和信息傳遞存在很多盲點,尤其是在疫情期間,利用流動小喇叭和宣傳單傳播信息時間相對滯後,覆蓋面也有欠缺。為解決這一問題,今年上半年,該鎮積極推進廣播「村村響」建設工作,讓農村廣播天天響、優質響,使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和最新消息第一時間傳達到農村,打造一個新的農村宣傳主陣地。
今年5月,該鎮投入40餘萬元,安裝了104個廣播喇叭,每個廣播喇叭可覆蓋直線距離200米,建成了面向農村、覆蓋全面、上下貫通、反應快速、具備應急功能的農村廣播公共服務體系。溫湯鎮黨委書記易玉明表示,該鎮將廣播「村村響」打造為政務公開的形式之一,有利於全覆蓋宣傳黨的政策,全方位深入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培育主流價值觀,傳播正能量。
該鎮農村廣播每天分早中晚三個時段,每60分鐘循環播出,涵蓋最新政策、突發事件、天氣預報、垃圾分類知識、病蟲害防治技能、黨政部門公告等內容,分為日常事件和應急事件兩大類別。村民們不僅可以學習到很多農業技術知識,還能在田間地頭了解最新的政策信息。「現在,每天在家裡聽廣播已經成了一種習慣。廣播裡循環播放防溺水、掃黑除惡等通知,增強了我們的安全意識。」村民楊敏說。
突發事件的通知是該鎮廣播的一項重要內容,一旦遇上自然災害和社會治安事件,就會第一時間廣播通知村民,並迅速反應,啟動應急預案和開展治安聯防行動,保障村民的安全。6月,該鎮突下暴雨,謝坪村烏坑組面臨山體滑坡的危險。為保障村民生命財產安全,村幹部連夜進行廣播,通知該組17名村民及時搬遷。
「『大喇叭』這一傳統宣傳方式接地氣、見成效,宣傳無盲區。」易玉明介紹說,該鎮農村老人和小孩居多,智慧型手機使用率不高,各項黨的政策、政府重點工作等宣傳以前都需要召開例會、派發宣傳單,傳播相對滯後。現在智能廣播一開麥,一分鐘不到就將需要宣傳的內容傳達到群眾耳中,一步到位省時省力。
一個個小喇叭,把黨的聲音傳播得更遠了,也進一步提升了政府服務能力和水平。依託廣播「村村響」,溫湯鎮在宣傳黨建工作、農業技術知識等方面,發揮了農村智能廣播公共服務平臺的積極作用,讓黨的創新理論更好深入基層、落地生根,把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種子播種到更多群眾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