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需要儀式感,互為愛人添欣喜。讀《觀書有感二首》

2020-12-21 運動閱讀驛站

《觀書有感二首》

南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諡文,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

小白讀詩:

每個人讀詩都有不同的體會,小白讀這首詩也將它賦予了自己的理解。本來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詩。全詩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達了一種微妙難言的讀書感受。詩中說明由於活水的注入而讓池塘並不是一潭死水,因此湖水像明鏡一樣,清澈見底,映照著天光雲影。此景此情,讓我想到了婚後的兩人世界。

結婚以後,由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單身青年,進入到相依相伴的兩人世界,生活也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兩個人從婚前的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再到初婚後的柔情似水,甜甜蜜蜜。但是蜜月以後,柴米油鹽的生活會讓兩人回到現實,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如果沒有溝通與交流,沒有一些新的感動產生,就會感到心理疲勞,失落和空虛。這時候,就需要源頭活水來,而這活水,在小白看來,就是儀式感。

法國作家安東尼的童話《小王子》裡寫道:狐狸建議小王子每天在相同的時間來,「如果你下午四點來,那麼我從三點開始就開始感到幸福,時間越接近,我就越幸福。如果到了四點你還沒來,我就會焦慮,這就是幸福的代價。但是,如果你來的時間飄忽不定,我就不知道該在什麼時候準備好我的心情……應當有一定的儀式。」

小王子問,「什麼是儀式感?」狐狸說:「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絕望主婦》中Lynette對Tom說,「無論身心多麼疲憊,我們都必須保持浪漫的感覺」。

所以小白覺得,儀式感,就是把平凡的日子過得不平凡吧!

只有經常讓平凡的日子充滿欣喜與不同,那麼兩個人的感情也會愈久愈濃,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而儀式感,就是讓這個告白變得與眾不同。

讓生活充滿儀式感並不是讓你去花費很多的金錢和時間,它只需要你多一點耐心,多一些細心。儀式感,是一種生活態度。生活有了儀式感,會讓平淡無奇的生活過得充滿詩意,讓雙方能溫馨享受。

儀式感就是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歲月裡,讓某一天、某一個時刻、某一件事,變得和其他的日子不一樣。每一個平常的日子,都可通過一些溫馨的舉止過得很儀式。

李思園 在《生活需要儀式感》一書中寫道:出門前給愛人一個親吻,每周為自己做一桌豐盛的大餐,幫同事慶祝一次生日,陪父母參觀一次升旗儀式,定期給朋友打個問候電話……生活中的儀式感,無處不在,只是我們漸漸忽視、淡忘了。

是的,儀式感,就是能給他人帶來希望的小細節。

生活是一日三餐,柴米油鹽醬醋茶,而儀式感則是讓平凡的日常活出生命的滋味。

人生需要儀式感,互為愛人添欣喜,願每一個家庭,都能擁有自己的儀式感並收穫幸福。

我是小白(ID:w17898867527)。讀優美的古詩詞,寫溫暖的文字。願閱讀文章的每個人沒有遺憾,沒有追憶,只有開心和幸福。謝謝你能來我的驛站並在此短暫停留。

聲明:部分圖片轉載自網絡!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站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觀書有感其二原文拼音版 觀書有感二朱熹注音版
    提起朱熹,大家應該都是比較熟悉的,尤其是他所作的《觀書有感》,更是使我們受益匪淺。今天小編整理了《觀書有感·其二》的拼音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觀書有感·其二》  宋·朱熹  zuó yè jiāng biān chūn shuǐ shēng,méng chōng jù jiàn yī máo qīng
  • 未來講堂|朱熹《觀書有感二首》其一 誦讀:許戈輝
    未來講堂|朱熹《觀書有感二首》其一 誦讀:許戈輝 2020-10-20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源頭與活水」:讀朱熹的《觀書有感》,讓你明白的某些道理
    觀書有感作者/南宋朱熹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以前讀朱熹的《詩集傳》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觀書有感》這首詩,因為每次讀時候總會把詩的最後兩句寫錯,常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寫成」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
  • 朱熹《觀書有感》賞析
    筆者想在學習這首詩的過程中,認真領會他的這一哲學思想,就便求教於大家。筆者這裡不講這首詩的寫作背景,也不是偷懶,因為朱熹先生也好像不想讓讀者知道。二、解釋部分詞語:1.方塘:又稱半畝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鄭義齋館舍(後為南溪書院)內。義齋,是鄭安道之號。朱熹的父親朱松任尤溪縣尉時,鄭安道之子鄭德與任尤溪縣宰,與朱松是極好的朋友。
  • 生活需要儀式感,人生需要使命感
    「人」字二畫,一撇一捺。這一撇是生活的儀式感,另一捺是人生的使命感。儀式感高於使命感,使命感支撐儀式感。二者相互倚靠卓然而立,彼此支撐相映生輝。世上芸芸眾生,若想要活出個人樣來,做人的儀式感與使命感,二者缺一不可。
  • 論宋代朱熹《春日》《觀書有感》人格魅力心境的柔勁高深有多深?
    《論宋代朱熹《春日》《觀書有感》人格魅力心境的柔勁高深到底有多深?》朱熹的詩詞作品,多於詞,詩不多,單是這兩首詩,表面是言景色的,但其內涵有一曲同功之效。除了表面的一層景色美好的哲理性。更深層次是說理學和治學。《春日》是以景言理學的深層詩篇。而《觀書有感》則是言治學的詩篇。
  • 讀《生活需要儀式感》:只擁有此生還不夠,人還應擁有詩意的世界
    生活需要儀式感,不是嗎?曾幾何時,夜晚的深夜,讀一本書也是我的儀式感。有句話講:下班後的生活,決定了你的一生。你要為每一個自己重視的瞬間,選擇一個獨特的儀式。今天咱們聊這本書《生活需要儀式感》。生活中的儀式感體現在哪裡呢?其實,很簡單,按照作者的總結,都是源自生活的點滴:1、對於親人,你有多久沒給父母打過電話了?你有多久沒誇媽媽煮的飯菜好吃了?
  • 「古詩詞賞析」小學生必讀《四時田園雜興》《小池》《觀書有感》
    小編給大家介紹「古詩詞賞析」小學生必讀《四時田園雜興》《小池》《觀書有感》第一篇:《四時田園雜興》作者:「宋」範成大全文: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精彩賞析:這首詩歌正面寫勞動。詩人用一個老者的眼光去看農村生活,將目光聚集到勞動中最獨特的風景——人,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個獨具個性特點的人物形象。村裡的男人們白天耕作,女人們夜晚紡麻,他們合理分工,各司其職。小孩子的勞動也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因為年幼,所以他們從事的是力所能及的農活。
  • 我們需要的儀式感究竟是什麼?
    好像最近幾年,網絡上一直在到處宣揚著儀式感。逢年過節,愛人之間一定要送點東西,吃頓大餐,才能叫做有儀式感。家裡人過生日就一定要吃蛋糕,要出去旅遊,才叫做有儀式感。每周都一定要有一個家庭日,相聚著出去,才能叫做有儀式感。
  • 【哲言心語】生活需要儀式感
    生活需要儀式感 ◎鄒相 不久前,在一家書店裡翻閱了青年作家李思圓出的《生活需要儀式感》一書,儘管感覺書中的內容跟書名有一定的出入,但作者提到的一個觀點,卻讓我產生共鳴。
  • 《觀書有感》朱熹原來是鏡像遊戲大玩家,這首詩藏了多少對稱字?
    朱熹《觀書有感》首先,一起讀書找樂趣。帶孩子一起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古詩,看看裡邊哪一句話描寫了自然界的鏡面美景效果呢?大朋友和小朋友們,一起開動腦筋,看看誰在這首古詩裡找出來的對稱字最多?(包含偏旁部首在內都算)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寫出自己的對稱字,看看誰能找地最快、最多、最詳細!
  • 賞析朱熹之《觀書有感-其一》
    這首詩如白話文一樣的通俗易懂,意思簡單明了: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打開,陽光和雲影在水面上來回移動。池塘裡的水為什麼這麼清澈呢?是因為有永不枯竭的源頭送來的流動的水呀!半畝方塘一鑑開光看這首詩,我們都會認為是單純的寫景。看著江南水鄉處處可見的一個池塘灩瀲水面上倒映的天空,目光稍移便看到了向池塘內源源不斷注入清水的水渠。
  • 《你的生活需要儀式感》:你的選擇,決定了你的人生
    這是他的飯前儀式,就好像在感謝食物,也告訴自己接下來要認真吃飯,享受美食。最近一直在看三月楚歌的這本《你的生活需要儀式感》,作者通過很多個哲理小故事講述著。雖然生活波折,但是我們依然應該有理想,有一樣東西讓自己在這個喧囂的城市中有片刻的安寧。
  • 朱熹《觀書有感》教我們的,不僅是讀書,還有這項能力
    這句詩出自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的《觀書有感》,題目為觀書,那麼朱熹的這首詩自然說的是讀書的事情。是比喻一個人如果想要心靈澄澈,那麼就要不斷地讀書,獲取新的知識。 然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卻與讀書無關,而是更深層次的東西——透過現象看本質。
  • 生活,為什麼需要一些儀式感?
    儀式感,其實就是一種慢,一種把生活過得精緻的奢侈,一種悠閒的心情,一種不湊合的生活態度。張愛玲曾說過:生活需要儀式感,儀式感能喚起我們對內心自我的尊重,也讓我們更好的更認真的去過屬於我們生命裡的每一天。
  • 蘇軾一首「迴環詩」詞,正著讀令人欣喜萬分,倒著讀讓人黯然淚下
    蘇軾,絕對是北宋時期文壇最璀璨的一顆星,他的詞作品流傳至今差不多2700多首,許多優秀的詞作、朗朗上口,例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便是我們現在語文課本中記載的蘇軾的詞句,絕對是人盡皆知,連小學生都會背誦的詞句。
  • 120 C24 觀書有感(其二)(宋)朱熹- 部編小學語文5上
    特約撰稿:imEmily - 來自:ibabylips這周是詩詞鑑賞筆記第 22 篇,(宋)朱熹的《觀書有感(其二)》。觀書有感(其二)宋·朱熹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
  • 初中讀後感範文:讀《如何再次拿起書》有感300字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初中讀後感範文:讀《如何再次拿起書》有感300字,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在書中我與逝者重逢,在書中我預見未來之事,在書中有戰事紛爭,在書中有和平安定。萬物都隨時間腐化,星辰隕落,季節更替,一切繁華終歸塵土,然而上帝讓這一切在書中得以重現。」
  • 結婚為什麼需要儀式感,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但要是認真思考之後的話,還是會覺得應該需要辦一場隆重的婚禮。我們需要儀式感,這能使得我們生活中有些時刻顯得那麼不同。-------《小王子》大到國家,小到個人都是需要儀式感。儀式感能夠使得我們平淡的日子顯得那麼莊重充滿意義。每天的清晨,衣著整齊亮麗的軍人儀仗隊都會準時走過天安門,在萬眾矚目中升起一面新的國旗。每逢盛大節日,都會有眾多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從凌晨開始守候,靜待國旗的升起。儀式感在這一刻成了國家記憶和愛國情懷。孩子長大了迎來了第一個10周年生日,爸爸媽媽給她買來了禮物,一份插滿10根蠟燭的生日蛋糕慢慢的推到了孩子面前。
  • 景堂習作之楷書大字橫幅風調雨順與厚德載物並朱熹《觀書有感》
    有朋友索書補壁,讓我書寫橫幅「風調雨順」,要求一米多寬,遂決定以四尺對開為之。今日得閒,稍作醞釀,備筆墨紙硯嘗試創作。白色生宣,兼毫毛筆,一得閣墨汁,一揮而就,感覺不錯。就硯中餘墨,手邊宣紙再來一個「厚德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