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最悲壯的主力團:團長營長紛紛戰死,副團長成頭號虎將

2020-12-16 騰訊網

從二十世紀到現在的二十一世紀,中國再次提速,發展逐漸深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也是越來越大,還擁有更高的國際地位,從經濟實力來說在世界範圍內已經是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而且軍事實力也越來越強,擁有了一支實力強勁的軍隊,在科技水平上也有了新的突破。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沒有先輩們的努力,中國肯定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成就,比如抗日戰爭時,無數英雄兒女不畏犧牲,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我們如今的太平盛世。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以後,國共從對立走向了協作,共同對抗日軍,並且開始整改自己的隊伍,於是紅軍就成為了革命軍第8路軍,你聽到這個名字應該就能反應過來,這也就是大家以後經常叫的八路軍。八路軍被分成了3個師,以及15個擔任主力的團,每位戰士都十分驍勇,整個抗日戰爭中,八路軍一共打了11萬次以上的仗,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有超過50萬的八路軍戰士在戰場上或死或傷,犧牲非常大,今天我們想重點提到的,就是八路軍229師386旅的772團,他們最後的結局非常悲壯。

772團屬於主力團的一支,由葉成煥擔任團長,在只有15歲的時候,他就加入了八路軍,成為了一名戰士,因為具備極高的軍事天賦而且非常努力,擔任團長職務的時候才二十出頭,有了他的指揮,772團可謂是如虎添翼,參與數次戰役而且戰果頗豐,讓日軍損失巨大。後來,在加入軍隊第9年的時候,日軍集結大量兵力發起進攻,保衛太行戰爆發,這是葉成煥參與的最後一場戰役,他被敵人擊中了頭部,犧牲的時候只有二十四歲。

在772團裡,為國捐軀的不僅只有團長,另外還有三位營長在後來也是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讓我們記住他們的名字:一營營長丁思林、二營營長郭國言還有三營營長易良品,這支隊伍從團長到營長再到下面的戰士,都是一條好漢。

772團在這場戰爭中失去了自己的團長的三位營長,這也從側面證明了這是一場多麼殘酷的戰爭。另外,772團的副團長稱得上是一位英雄,這位副團長名為王近山,在戰中中,他帶領著隊伍設下埋伏,突擊日軍的隊伍,大挫敵軍,殲敵三百餘人,令人敬佩。

不僅是抗日戰爭戰績突出,解放戰爭以及抗美援朝時,王近山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令人驚嘆,他參與的戰役很多,而且在每一場戰役裡他都是關鍵部分,為戰爭的最終勝利以及祖國的長治久安犧牲了很多,創造了不朽的功勳,在1955年的時候被授予了中將軍銜,是一位了不起的將軍,從他身上我們也能窺見772團的精神風採。

相關焦點

  • 115師五大主力團團長,建國後被授予何銜,擔任何職
    115師五大主力團團長,建國後被授予何銜,擔任何職 115師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三個主力師之一,成立之初人數最多,戰鬥力最強。由紅軍第一方面軍和第七十四師等部編成,林彪任師長,聶榮臻任副師長。下轄第685團、686團、687團、688團、獨立團,共1.5萬餘人。
  • 唯一增設主力團的八路軍,團長都不陌生,後來成為上將
    眾所周知,在抗戰爆發以後,為了實現全民族統一抗日,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也被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開赴抗日戰場,當時八路軍的編制按照國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制定的丙種師編制,即每個師下轄兩個旅,每個旅下轄兩個團,因此八路軍在組建之初,實際上只有6個旅12個團,不過也有一些比較特殊的部隊。
  • 長徵中,紅一軍團六個主力團的團長都是誰?1955年授予啥軍銜
    每個師各下轄三個團,那麼,紅一軍團六個主力團的團長分別是誰呢?在日後分別授予什麼軍銜呢?且聽本人慢慢道來吧。紅一團團長楊得志,出身於一個貧寒的手工業者家庭,為了生計他曾經做過煤礦工人。後來,楊得志參加了朱老總指揮的湘南起義部隊,在人民軍隊中憑藉出色的軍事能力節節高升,長徵中,楊得志率領的紅一團擔任開路先鋒的角色,指揮過強渡大渡河、強渡烏江天險等戰鬥。
  • 「中國最好的一個旅」:旅長是大將 團長是中將 3個營長是開國少將
    在長生口、七亙村、神頭嶺、響堂鋪、長樂村、香城固、黃崖底等八路軍軍史上著名的戰鬥中,第386旅給予了侵華日軍以沉重的打擊,美大使館武官卡爾遜來到第386旅考察時,稱讚說「386旅是中國最好的一個旅」,這個評價是相當高的。按照當時的編制,386旅下轄兩個主力團,分別是771團和772團,每個團下轄3個營,一共6個營。
  • 抗日戰爭初期,八路軍第685團團長是楊得志,3個營的營長是誰
    全面抗日戰爭初期,八路軍下轄第115、第120、第129師,其中第115師下轄第343旅、第344旅,第343旅又下轄第685團、第686團。第685團的團長是大名鼎鼎的楊得志,後來成開國上將。
  • 第一位犧牲的八路軍團長,他是如何犧牲的?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位八路軍戰將,此人名叫陳錦秀。事實上,陳錦秀也是第一位犧牲的八路軍團長。陳錦秀是河南省固始縣人,小時候家庭貧困,他只讀過幾年書就輟學了,此後一直幫家裡人做事。1930年,陳錦秀參加了紅軍,而此時他只有十九歲。
  • 紅四方面軍改編為八路軍12個營,營長們後續發展如何
    16歲到陳調元部第46師當兵,1931年2月在安徽六安參加營長魏孟賢等領導的六安兵變,隨部編入鄂豫皖蘇區紅軍中央教導第2師。紅四方面軍到陝北後任紅4軍教導團團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第129師385旅769團2營營長,參加夜襲陽明堡和神頭嶺、響堂鋪等戰鬥。1938年4月隨徐向前等率領的路東縱隊南下冀南,任769團第二任團長、冀南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
  • 長徵初期,紅一軍團六個主力團團長分別是誰?後有幾人參與了授銜
    抗戰時期,楊得志任八路軍第115師343旅685團團長,率部參加平型關戰役。抗戰勝利後,楊得志任晉冀魯豫軍區第1縱隊司令員,率部參加了邯鄲戰役、正太戰役和青滄戰役。1955年授予上將軍銜。紅二團團長龍振文江西永新人,1930年參加紅軍,曾任紅三軍第九師排長、副連長、連長,紅二團副營長、營長等職。1935年春任紅二團團長,同年9月在四川病故。
  • 20多歲就能當團長?真實抗戰中,八路軍團長們大都很年輕
    而在八路軍的16個團第一批團長中,也都是20多歲的年輕人為主,以下為具體統計:685團團長楊得志,當時26歲;686團團長李天佑,當時23歲;687團團長張紹東,當時30歲;688團團長陳錦繡,當時26
  • 八路軍和國軍各自擊斃了一名日軍師團長,為何他才是第一個?
    1939年3月,八路軍第115師挺進山東,建立了魯西根據地,6月30日,沼田德重便率領日軍第114師團對魯西根據地進行了大掃蕩。八路軍魯西軍區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楊勇的指揮之下,對日軍第114師團展開了遊擊戰、伏擊戰,迫使日軍停止了掃蕩。
  • 從大別山走出的八路軍虎將葉成煥(下)
    這時,通訊員前來報告:「團長,師長來電話,3000多日軍趕來增援,命令我團立即撤離戰鬥。」「什麼?你再說一遍!」似乎沒有聽清通訊員的報告,葉成煥又大聲地問。他不願意就此放棄殲敵的大好時機,但是,軍令如山,師長的命令必須執行。 敵人的援兵已一步步逼近了,葉成煥看見戰場上到處是敵人丟棄的槍枝彈藥,心想這批武器能裝備我們多少兵力啊!
  • 長徵後,紅一軍團第4師三個團的團長都是誰?後誰的軍銜高?
    他升為營長、團長後,也是經常參加敢死隊,並帶頭向敵軍發起衝鋒。在數次反「圍剿」和長徵中,他總是衝鋒在前,深得上級青睞。所以在改編時就讓徐德操擔任第10團的團長。第11團的團長是楊尚儒。第12團的團長是楊國夫。楊國夫是安徽霍邱人,1905年生,1929年參加紅軍,先後任紅4軍第12師35團連長,第10師30副營長,紅30軍第90師270團團長等職。紅一、四方面軍懋功會師後,270團編入紅三軍團,任第10團副團長。長徵結束後,任紅一軍團第4師12團團長。
  • 死戰不退,一個團打一個師,團長負傷後,上級調一營長來指揮
    隨著抗戰進入倒數第二個年頭,閻錫山的內心深處突然又活泛起來,在抗戰時期閻錫山形容八路軍是「如大旱之望雲霓」,等到鬼子快被趕走的時候,閻錫山就開始嫌八路軍礙眼了,不僅處處刁難,甚至還故意搞點摩擦,其意思十分明確,就是希望將八路軍擠出山西,為此不惜和日本人合作,趁著八路軍在前方與鬼子作戰
  • 夜襲陽明堡的第769團,七位團長都是誰?他們後來是什麼軍銜?
    陳錫聯是第769團的首任團長,他是湖北紅安人,出生於1915年。後來,陳錫聯還擔任過八路軍第129師第385旅副旅長、旅長,太行軍區第3分區司令員等職務。在解放戰爭中,陳錫聯又歷任晉冀魯豫軍區第三縱隊司令員、中原野戰軍第三縱隊司令員、第二野戰軍第三兵團司令員。在1955年,當時擔任炮兵司令員的陳錫聯,被授予了上將軍銜。二、孔慶德。
  • 八路軍3個師15個團,加總部特務團,團長和副團長都是什麼軍銜?
    1937年8月,為了組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紅軍主力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紅軍前敵總指揮部改為第八路軍總指揮部,下轄第115師、第120師、第129師和總部特務團。各師下轄2個旅,每旅下轄2個團,然後每個師還有一個教導團,這樣一共就是16個團。而這些團長副團長在1955年授銜的時候,很多都是中將以上的軍銜,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盤點一下。
  •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12個團首任團長分別是誰?誰軍銜最高?
    按照順序來,685團團長是楊得志(首任是黃永勝,不過只當了一個月左右就被調到了獨立團當副團長,且比較敏感,就不多贅述了,黃後來也是上將。) 成為686團團長率全團參加平型關戰鬥,之後擔任了第343旅副旅長、代理343旅旅長。李天佑在1938年年底去往蘇聯學習,直到1944年春才回國。 解放戰爭中主要指揮炮兵作戰,擔任了第13兵團副司令員。 1955年李天佑被授予上將軍銜。
  • 新四軍成立時有28個營,營長們建國後獲得什麼軍銜
    營長人數和八路軍三個師相當。 那麼,這28名營長,日後發展如何呢,有多少人能在建國後獲得軍銜呢? 首先,由於新四軍活躍在富庶華東平原水網地帶,那裡是日偽統治的重心,也是國軍兵力較多的地方,戰爭是非常殘酷的。在頻繁的戰事中,有不少新四軍將領壯烈犧牲。
  • 新四軍成立時有28個營,營長們建國後獲什麼軍銜
    營長人數和八路軍三個師相當。 那麼,這28名營長,日後發展如何呢,有多少人能在建國後獲得軍銜呢? 首先,由於新四軍活躍在富庶華東平原水網地帶,那裡是日偽統治的重心,也是國軍兵力較多的地方,戰爭是非常殘酷的。在頻繁的戰事中,有不少新四軍將領壯烈犧牲。
  • 著名的八路軍115師344旅688團,第1任團長是誰?後來怎樣了?
    688團是一支戰功赫赫的部隊,很多開國將領都來自這支部隊,開國上將韓先楚就是其中之一,韓先楚是八路軍一名戰功卓著的軍事指揮官,1937年688團組建之初,韓先楚擔任了688團的副團長。那麼688團隊第1任團長是誰呢?
  • 五五授銜時,哪兩位紅軍團長僅為上校
    按理說,紅軍時期的團長,到抗戰初期改編八路軍時至少是營長或副營長,抗戰中期為團長,解放戰爭初期為副師長——師長。到建國後至少為正師或準軍級以上幹部,授銜時考慮資歷等因素,大部分都是少將以上,有一部分為大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