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戰不退,一個團打一個師,團長負傷後,上級調一營長來指揮

2020-12-18 漫步史書

隨著抗戰進入倒數第二個年頭,閻錫山的內心深處突然又活泛起來,在抗戰時期閻錫山形容八路軍是「如大旱之望雲霓」,等到鬼子快被趕走的時候,閻錫山就開始嫌八路軍礙眼了,不僅處處刁難,甚至還故意搞點摩擦,其意思十分明確,就是希望將八路軍擠出山西,為此不惜和日本人合作,趁著八路軍在前方與鬼子作戰,閻錫山暗中派61軍佔領了太嶽第三軍分區。

為了抗戰大局,八路軍保持了相當的克制,但閻錫山得寸進尺,我們也無需忍耐,1944年9月八路軍決定對閻錫山第61軍進行重點打擊,在取得殲敵一個師的戰績以後,我軍將目標定在了61軍下轄的72師身上。需要明白的是,整個閻錫山晉綏軍系統,61軍戰鬥力屬於較強的一支,此前李服膺、陳長捷都擔任過61軍軍長,而72師是其下下最有戰鬥力的部隊。

因此72師所承擔的師61軍所佔防區之中的中樞——柏村,考慮該部實際戰力,八路軍386旅決定調太嶽軍區20團以及772團作為進攻部隊,772團是八路軍抗戰初期建立起來的主力部隊,戰鬥力強悍自然是不用多談,太嶽軍區20團雖然資歷比較淺,但團長卻赫赫有名。20團團長楚大明是太嶽軍區的一員悍將,打仗不要命是出了名的。

據說其渾身上下有60多塊傷疤,與死神擦肩而過就有20多次,他打仗基本上是不講究什麼章法的,就是一個字——猛。就連當時太嶽軍區司令員陳賡野評價這個部下為「太嶽戰將猛,首推楚大明「。楚大明經常習慣性的率部猛烈衝鋒,後來一直幹到了團長,仍改變不了這個習慣,雖然說團長帶頭衝鋒有助於提高部隊時期,但一旦受傷或者犧牲,對於部隊的士氣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與72師戰鬥中,20團與772團同時發起進攻,但由於772團戰鬥力較強,先一步突入敵人防守的區域,楚大明為了加快進攻的速度,下令讓幾個連同時發起進攻,向敵人的縱深腹地發起猛烈進攻,然而由於事先未能摸清楚地形,在突擊過程中,20團遭遇強大的阻力,傷亡慘重,直至楚大明調整部署後,才將敵人壓縮到陣地的一角。

可防守的國民黨軍似乎意識到了20團在進攻部隊中屬於戰鬥力較差,因此抽掉了一個營的兵力,向20團進行猛烈反撲,在傷亡巨大的情況下,未能擋住優勢敵人的進攻,幾個陣地陸續丟失,楚大明見狀野坐不住了,親自帶著部隊衝擊,這才穩定住了潰敗的局勢。

但也因為衝得太猛,楚大明後來也身負重傷,由於20團當時並沒有配備政委,因此所有的重擔全部壓在了政治部主任郭秉公指揮,郭秉公也許是受到了楚大明的影響,指揮部隊一如既往的風格,結果被敵人察覺,自身亦犧牲在戰場上,20團出了團長負重傷外,連排幹部傷亡慘重,不得已之下只能抽掉772團3營營長蒲大義代理20團副團長指揮部隊。

蒲大義改變了原20團作戰風格,而是利用工兵將峭壁炸成斜坡,並以火力為全團開路,在兩個團合力進攻下,最終將國民黨軍第72師全殲,由此可見,戰場指揮對於一個部隊的進攻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打仗不僅僅需要憑藉勇敢,關鍵時候還需要看方式方法,可惜的是楚大明在後來汾孝戰役中還是犧牲了,而蒲大義則在1961年晉升為少將。

相關焦點

  • 副師長指揮一個團,該團一個營卻消失了,氣得軍長破口大罵
    第四次戰役第一階段,志願軍主要集中了6個軍在橫城方向上反擊,由於態勢相對有利,志願軍決心先拿南朝鮮軍第8師開刀,並拿下聖智山,並由40軍擔任主攻,66軍擔負阻敵任務,38、42軍各抽調一個師的兵力擔負切斷敵人後路的任務。40軍命令層層下達以後,下屬120師負責擔任先鋒任務,並負責奪取聖智山。
  • 長徵後,紅一軍團第4師三個團的團長都是誰?後誰的軍銜高?
    1936年10月,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後,紅三軍團改編為紅一軍(團)第4師,直屬中央軍委指揮。第4師的師長是李天佑,政委是楊勇。第4師下轄3個團,分別是第10團、第11團和第12團。
  • 抗日戰爭初期,八路軍第685團團長是楊得志,3個營的營長是誰
    全面抗日戰爭初期,八路軍下轄第115、第120、第129師,其中第115師下轄第343旅、第344旅,第343旅又下轄第685團、第686團。第685團的團長是大名鼎鼎的楊得志,後來成開國上將。
  • 長徵初期,紅一軍團六個主力團團長分別是誰?後有幾人參與了授銜
    曾指揮紅1團強渡天險烏江,全殲嵩明縣城國民黨守軍;繼又組織「十七勇士」突擊隊強渡大渡河,為後續部隊打開通路。抗戰時期,楊得志任八路軍第115師343旅685團團長,率部參加平型關戰役。抗戰勝利後,楊得志任晉冀魯豫軍區第1縱隊司令員,率部參加了邯鄲戰役、正太戰役和青滄戰役。1955年授予上將軍銜。
  • 抗美援朝時,一團長打下了重型轟炸機卻被調去當營長,十年後奇蹟出現
    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初期,全軍只有1個高炮團和3個獨立高炮營,但是到1951年春季第四次戰役時,中國人民志願軍高射炮兵已達4個師、1個團和90個獨立高炮營。第四次戰役中,志願軍高射炮兵部隊共擊落、擊傷美機73架。
  • 「中國最好的一個旅」:旅長是大將 團長是中將 3個營長是開國少將
    「中國最好的一個旅」:旅長是大將,團長是中將,3個營長是開國少將看過電視劇《亮劍》的朋友,一定不會對386旅感到陌生,畢竟李雲龍的新一團就隸屬於386旅。那麼,真實歷史上的386旅是什麼樣呢?771團團長徐深吉徐深吉,湖北黃安人,他在771團成立之前,就是紅四方面軍第31軍第91師師長,到了全面抗戰時期,第91師改編為771團,由此擔任團長。後來因為工作的需要,又先後擔任129師獨立旅旅長、冀南軍區分區司令員。
  • 八路軍最悲壯的主力團:團長營長紛紛戰死,副團長成頭號虎將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沒有先輩們的努力,中國肯定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成就,比如抗日戰爭時,無數英雄兒女不畏犧牲,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我們如今的太平盛世。 八路軍被分成了3個師,以及15個擔任主力的團,每位戰士都十分驍勇,整個抗日戰爭中,八路軍一共打了11萬次以上的仗,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有超過50萬的八路軍戰士在戰場上或死或傷,犧牲非常大,今天我們想重點提到的,就是八路軍229師386旅的772團,他們最後的結局非常悲壯。
  • 新四軍成立時有28個營,營長們建國後獲得什麼軍銜
    四支隊手槍團雖然名義上為一個團,但下轄三個分隊,分隊以下便是小隊,相當於排,可以當成一個營。因此,新四軍在改編時間總共有28個營。營長人數和八路軍三個師相當。 那麼,這28名營長,日後發展如何呢,有多少人能在建國後獲得軍銜呢?
  • 新四軍成立時有28個營,營長們建國後獲什麼軍銜
    四支隊手槍團雖然名義上為一個團,但下轄三個分隊,分隊以下便是小隊,相當於排,可以當成一個營。因此,新四軍在改編時間總共有28個營。營長人數和八路軍三個師相當。 那麼,這28名營長,日後發展如何呢,有多少人能在建國後獲得軍銜呢?
  • 115師五大主力團團長,建國後被授予何銜,擔任何職
    在八年全國抗日戰爭中,第115師殲滅日偽軍35萬人,自身發展到27萬餘人。 115師能打、敢打離不開各級指戰員的指揮,特別是團一級的戰術指揮。而作為115師五大主力團的685團、686團、687團、688團、獨立團更是尖刀,今天,筆者就來聊一聊115師五大主力團團長。
  • 營長連長犧牲了,16歲的司號員站出來:我來指揮!後來他當了司令
    不過有一位將軍非常特殊,他一路從司號員成長為團長、軍長、軍區副司令員,立下赫赫戰功,建國後被授予少將軍銜。他就是少將肖永銀。01 苦難童年肖永銀,1917年出生於湖北黃安,家裡也是苦出身。加入紅軍之後,肖永銀因為年齡太小,被上級安排擔任勤務兵,後來擔任軍部司號連的部長。雖然只是一名司號員,無法上陣殺敵,但是肖永銀一面踏踏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一面抓住一切機會觀察和學習如何指揮作戰。
  • 陳賡為什麼從紅四方面軍到了紅一方面軍?負傷未必是壞事
    例如,1934年6月,紅一方面軍的程子華被委派到鄂豫皖根據地工作,擔任了紅25軍軍長;一年後的6月,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會師,紅一方面軍的第4師師長張宗遜調任紅四方面軍的紅4軍參謀長,第1師師長李聚奎調任紅四方面軍第31軍參謀長,紅5軍團參謀長陳伯鈞調任紅四方面軍第9軍參謀長,紅3軍團教導營營長彭紹輝調任紅四方面第30軍參謀長。
  • 步兵126師378團6連突擊排對越自衛還擊戰實錄
    在新兵訓練三個月結束後,被分配到42軍126師378團二營炮連一排當一炮手,半個月後調到連部當通訊員,三個月後,營長王慶忠見我比較靈活,調我到營部當通訊員,跟隨營長左右。1969年3月在營部加入中國共產黨。後調到二營四連三排任七班長,後任四連三排長。在任排長期間,三次外出接新兵,分別是廣東海南島陵水縣、順德縣、廣西貴縣(現貴港市)。
  • 廣西人的內戰,李天佑回憶湘江之戰,紅五師用血肉擋住鋼七軍
    在小山上,李天佑帶領第五師14和15團挖好戰壕,屏住呼吸只等敵軍。很快,鋼七軍就氣勢洶洶的趕過來。鋼七軍是李宗仁和白崇禧的王牌部隊,此次出動七個團。在兵力和裝備都處於弱勢的情況下,堅持三天對於李天佑非常困難。果然,戰鬥一開始就進入了白熱化。第一天兩軍就打成了一團,戰鬥處於膠著狀態。
  •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志願軍列出八大經典戰例,這一仗排名第六
    歷任平定縣武工大隊指導員、晉察冀二分區警三團指導員、晉中軍區四旅直工科長、太原警備一團一營教導員、68軍203師609團二營教導員、203師幹部科長、68軍幹部處長、濟南軍區守備26師副政治委員、新疆軍區陸軍第五師副政治委員等職,1957年授予上校軍銜。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參加過陳莊戰役、百團大戰、晉中戰役、太原戰役等著名戰役。
  • 戰俘副團長攙扶普通傷兵,解放軍營長:有問題,果然抓到「大魚」
    有一位國軍戰俘副團長攙扶著一位普通傷兵,解放軍營長看後說:「有問題「,後來果然抓到了一條「大魚」。此事發生在解放戰爭的萊蕪戰役中,這條「大魚」就是國民黨第二綏靖區副司令長官李仙洲。1947年1月,國民黨軍制訂了「魯南會戰「計劃,企圖消滅華東野戰軍主力,全部佔領華東解放區。
  • 紅34師血戰湘江全軍覆沒,師長斷腸,倖存團長授中將
    ,下轄第100、101、102三個團,100團長韓偉(1955年中將),101團長楊梅生(1955年中將),102團長張靜(1934年犧牲)。彭紹輝,1906年出生於湖南湘潭,參加過平江起義,曾任紅3軍團1師師長,在第四次反圍剿的霹靂山戰鬥中左臂負傷致殘,此時距離他傷愈出院才一個月。程翠林,1907年出生於湖南瀏陽,參加過秋收起義和井岡山鬥爭,曾任紅12軍34師102團政委。 第五次反圍剿開始後,由於紅軍主力在資溪橋戰鬥中損失較大,上級將紅34師調往前線,並編入紅7軍團。
  • 180師接到軍裡命令後,主動請示撤離,可惜為時已晚
    "立即命令五三八團、五四〇團返回駕德山布防,並命令五三九團一營和三營返迴轉運傷員。"鄭其貴師長給各團發出了新的命令。五三八團在接到了師部的命令時。團長龐克昌、政委趙佐端已率團主力出發後走出了10多公裡,龐團長在電話中向鄭師長建議,師主力繼續向北轉移,五三八團留下一個掩護分隊,邊打邊撤。
  • 紅四方面軍改編為八路軍12個營,營長們後續發展如何
    在抗日戰爭時期,吳榮正被任命為769團一營營長,轉戰晉冀,在老爺嶺戰役中,率隊與日寇展開了肉搏戰,吳榮正一個人就殺死了四名敵軍,靠肉搏戰生生將日軍殺敗。解放戰爭時期奉調東北,任東野6縱17師參謀長,第四野戰軍48軍143師師長。建國後任炮兵第21師師長、昆明軍區炮兵司令員,1955年授予少將軍銜。二營營長孔慶德,孔子家族後裔,山東曲阜人。
  • 他是紅軍一字號團長,曾率一個團打敗敵三個團,68歲還披甲上陣
    在紅軍時期,他是紅1團團長,為紅軍一字號團長。最為傳奇的是,他曾率領一個團大戰敵三個團,且將敵軍擊敗。 那是在長徵之初,楊得志率領紅1團為全軍開路,充當先鋒。他們才到安遠、新豐,就遇上敵粵軍餘漢謀部。紅1團遠道而來,粵軍仗著好槍好炮,依靠事先築好的工事,以逸待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