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成立時有28個營,營長們建國後獲什麼軍銜

2020-12-18 騰訊網

大家都知道,抗戰爆發後,國共達成協議,南方八省遊擊隊統一改編為新編第四軍。1937年10月,分散在各處山區打遊擊的紅軍戰士們陸續開出遊擊區接受改編,全軍共有共1.03萬餘人,各種槍6200支(挺),編為4個支隊9個團(不含四支隊手槍團)27個營(含軍部特務營,九團只有兩個營)。

四支隊手槍團雖然名義上為一個團,但下轄三個分隊,分隊以下便是小隊,相當於排,可以當成一個營。因此,新四軍在改編時間總共有28個營。營長人數和八路軍三個師相當。

那麼,這28名營長,日後發展如何呢,有多少人能在建國後獲得軍銜呢?

首先,由於新四軍活躍在富庶華東平原水網地帶,那裡是日偽統治的重心,也是國軍兵力較多的地方,戰爭是非常殘酷的。在頻繁的戰事中,有不少新四軍將領壯烈犧牲。

一支隊兩個團六個營,原湘贛根據地紅十六師改編為一團,即新四軍老一團,三營營長由原紅十六師副參謀長王懷生擔任。可惜的是,在皖南事變中,時任一支隊一團參謀長的王懷生剛過完六十歲生日就壯烈犧牲,如不犧牲,王懷生在五五授銜時70多歲,預計將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將成為我軍最年長的將官。

二支隊兩個團六個營,由原閩西、閩粵邊、閩贛邊和浙南紅軍遊擊隊改編而成,二支隊三團原來活躍在蘇南一帶,後被軍部調回皖南。一營營長黃玉庭和三營營長伍從祥在皖南事變中壯烈犧牲。四團二營營長陳麟振後調軍部工作,也犧牲於皖南事變。

三支隊兩個團六個營,由原閩北、閩東遊擊隊改編而成,其中五團由原閩北紅軍獨立師改編而成。一營營長由原紅二軍團四師團長、曾當過賀龍元帥警衛員的嚴昌榮擔任。嚴昌榮後調到新四軍第一師第三旅第七團擔任團長,在粟大將的指導下成為馳騁啟東、南通的一員虎將,七團也成為遠近聞名的老虎團。可惜的是,1943年3月,新四軍第三旅奉命出擊外線,在攻打興化縣唐子鎮的戰鬥中,嚴昌榮見部隊久攻不下,親自指揮迫擊炮炮擊敵軍,結果炮彈突然爆炸,壯烈犧牲。

左衛嚴昌榮,右為彭德清

三營營長由原閩北紅軍獨立師第三團團長夏強擔任,夏強在皖南事變中壯烈犧牲。

三支隊六團由原閩東紅軍遊擊隊組成,團長就是大名鼎鼎的葉飛。三營營長由閩東紅軍遊擊隊團長徐錦樹擔任。1939年老六團奉命離開皖南,東進蘇南,和一支隊一團換防。可惜的是只去了一營和二營,到達蘇南後又新組建了三營。原三營則留在皖南軍部,轉隸三支隊五團管轄。

在皖南事變中,原三營營長徐錦樹已升任五團團長,率部死守東流山掩護軍部,最後大部損失,只有七十多人得以突圍。徐錦樹被俘,1941年深秋,徐錦樹聯絡上饒集中營的黨員計劃挖牆越獄,被敵軍發現,壯烈犧牲。

綜上所述,新四軍29名營長中,有7名營長犧牲,約佔營長人數的三分之一。

二個是由於鬥爭錯綜複雜,個別人因種種原因離隊,下落不明。

新四軍一支隊二團三營營長熊剛,江西弋陽人,參加過方志敏領導的弋陽暴動,因戰功升為贛東北紅軍團長。方志敏率部離開贛東北和皖南根據地,留熊剛帶一個營和皖南紅軍遊擊隊合編為皖南紅軍獨立團,和敵軍周旋在皖浙贛邊的崇山峻岭之間。

熊剛雖然驍勇善戰,但很牴觸國共合作。畢竟自己因為國軍瘋狂圍剿,曾在皖南山裡呆了近一年,每天靠吃竹筍,喝泉水維生,加上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方志敏被國軍殺害,因此和國軍有深仇大恨。

熊剛將部隊拉到皖南指定集結地後就離隊出走,很快被民團抓獲。多虧了新四軍駐景德鎮辦事處主任李步新傾力營救才得以放出。

釋放後,熊剛受到了處分,被降職為新四軍教導總隊第一大隊第二中隊中隊長,相當於連長,這更讓熊剛想不通,1938年冬,熊剛在帶學員外出操練時再次離隊出走,從此下落不明。

第三個就是有部分幹部由於工作需要,轉到地方而未能獲得軍銜。

新四軍二支隊三團二營營長楊洪才,長徵前是紅三軍團連長,主力紅軍長徵後奉命率一個連留守瑞金打遊擊,擔任汀瑞遊擊大隊大隊長,抗戰時期歷任新四軍營長、團參謀長、蘇中第二軍分區副司令員等職,解放戰爭時期任華野13縱39師副師長,上海解放後轉任上海市嵩山區區長,嵩山區撤銷後轉任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後調到安徽省煤炭工業廳任廳長。

四支隊七團一營營長艾明山,紅二十八軍驍將之一,曾任紅二十八軍二四四團團長,抗戰時期任新四軍營長、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淮南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江淮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解放後任江蘇省林業廳廳長。

七團三營營長雷文學,建國後任河南省商丘地區專員。

八團三營營長朱國華,建國後任水利部水電建設局局長。

綜上所述,有4人因工作需要轉行政系統,而未獲得軍銜。

第四個說說獲得軍銜的營長們。

軍銜最高的當屬四支隊八團一營營長成鈞。成鈞,原紅二軍團團長,抗戰後調新四軍工作,任營長。由於善於謀劃,打了不少以少勝多的勝仗,提拔很快。到抗戰勝利時已經成為新四軍第七師師長了。解放戰爭時期任七縱司令員,三野二十五軍軍長。在渡江戰役中殲滅了國軍第二十軍,首創一個軍殲滅一個軍的光輝戰例。建國後任第十兵團副司令員、防空軍副司令員,1955年授予中將軍銜。

授予少將軍銜的有10人,分別是:1團1營營長熊應堂、1團2營營長吳詠湘、2團1營營長段煥競、4團3營營長劉亨雲、5團2營營長陳仁洪、6團2營營長張潮夫、8團2營營長朱紹清、9團1營營長李世焱、9團2營營長黃仁廷、四支隊手槍團團長詹化雨。

授予大校軍銜的有3人,分別是:2團2營營長廖昌金、6團1營營長陳挺、7團2營營長餘啟龍。

授予上校軍銜的有1人,是4團1營營長池義彪。

最後說說最為可惜的營長——新四軍軍部特務營營長葉道志。

葉道志,湖北黃安人,1928年參加紅軍,在紅軍中屢立戰功,提拔很快,到1933年已經是紅31軍93師師長了,長徵到達陝北後改任紅四軍十師師長,師政委就是未來的開國上將陳錫聯。抗戰爆發後調往新四軍工作,任新四軍第二支隊第四團副團長、軍部特務營營長。因對職務有意見,釀成了悲劇。

相關焦點

  • 新四軍成立時有28個營,營長們建國後獲得什麼軍銜
    四支隊手槍團雖然名義上為一個團,但下轄三個分隊,分隊以下便是小隊,相當於排,可以當成一個營。因此,新四軍在改編時間總共有28個營。營長人數和八路軍三個師相當。 那麼,這28名營長,日後發展如何呢,有多少人能在建國後獲得軍銜呢?
  • 新四軍的28個營,營長在建國後,分別獲得了什麼軍銜
    即國共在第二次合作期間達成共識,把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將留在南方八省進行遊擊戰爭的中國工農紅軍和遊擊隊改編的隊伍,所以說新四軍由南方的八個省的遊擊隊組成,27個營加上4個支隊總共28個營,這些人總共統計有一萬多人,大約六千多的槍枝。曾經在幾個著名戰役中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為抗日戰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皖南事變後新四軍第四師的主要領導人是誰?軍銜各是什麼?
    軍長葉挺與國民黨軍隊談判時被扣押,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周子昆被叛徒殺害。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皖南事變後蔣介石宣布新四軍為叛軍,取消其番號。中共很快宣布重建新四軍軍部,以陳毅為代軍長,張雲逸為副軍長,重建後的新四軍下轄七個師,那麼皖南事變後新四軍第四師主要領導人都是誰,軍銜各是什麼呢?
  • 紅四方面軍改編為八路軍12個營,營長們後續發展如何
    抗日戰爭勝利後,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2縱隊4旅旅長、第10縱隊副司令員。建國後任中南軍區炮兵司令員。1955年授予中將軍銜。第三營營長趙崇德,河南商城縣人,1930年參加紅軍,任紅四軍十二師特務隊隊長。解放戰爭爆發後率十三旅衝破了敵人圍追堵截,順利到達延安。之後奉命返回中原軍區,任豫皖蘇軍區汝南軍分區副司令員,參加了淮海戰役阻擊黃維兵團的戰鬥。建國後任河南軍區信陽軍分區司令員,1955年授予少將軍銜。
  • 「七大軍區」成立時司令員都有誰?開國將軍有幾位?他們是誰
    1985年,「七大軍區」建制正式成立,「七大軍區」成立時的司令員都有誰呢?他們中有幾位是開國將軍呢?他們都是誰呢?新中國成立後,傅全有歷任陸軍營參謀長、副營長、營長,師教導營營長,志願軍第一集團軍第七師第二十一團營參謀長、副營長、營長等職務,1985年到1990年傅全有任成都軍區司令員,後來還擔任了蘭州軍區司令員、總參謀長等職務。傅全有1988年授予中將軍銜,1993年晉升為上將軍銜。
  • 建國前病逝的我軍十大名將,如不犧牲將獲得什麼軍銜
    大家都知道,從1921年到1949年,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奮鬥了28年,才取得革命的勝利。有不少優秀的軍事將領因身體原因英年早逝,看不到革命勝利的那天。那麼,有哪些我軍非常優秀的指揮員因過早的病逝,沒能獲得相應軍銜呢?
  • 新四軍四師成立時四個旅,旅長一上將一中將一少將,一位成了教師
    皖南事變後,新四軍進行了重建,由隴海鐵路以南的新四軍、八路軍部隊整編而成,共轄七個師,總兵力達到九萬多人。建國後,新四軍七個師的師長粟裕、張雲逸、黃克誠3人授予開國大將,有三個師的師長李先念、譚震林、張鼎丞未授軍銜,都成為開國元勳,後來擔任重要領導職務。唯獨第四師的師長彭雪楓壯烈犧牲。
  • 抗日戰爭初期,八路軍第685團團長是楊得志,3個營的營長是誰
    第685團下轄3個營,這3個營的營長是誰?後來如何了?我們往下看: 第一營營長是劉德明。劉德明是陝西禮泉人。1931年12月,劉德明參加寧都起義後加入紅五軍,參加了中央蘇區第四、第五次反「圍剿」鬥爭和長徵,紅軍到達陝北後擔任過紅二師四團團長。1937年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後,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劉德明任第115師第343旅第686團第一營營長,開赴山西抗日前線,參加了平型關戰役和午城、井溝等戰鬥。1940年8月,劉德明參加了百團大戰,後調任晉西北軍區第八軍分區副司令員。
  • 高敬亭被錯殺,多年後他的部下成開國中將,警衛員成上將
    高敬亭有兩個重要身份,第一,他是新四軍第四支隊司令員,不幸被錯殺。新四軍的四大支隊司令員,只有他沒有活到建國後,只有他沒有軍銜。第二,高敬亭是紅二十八軍的領軍人。紅二十八軍成立,高敬亭是軍政委,林維先擔任特務營營長、第二營營長。從師長到營長,當然是降職了,可是只要幹革命,林維先不計較職務的高低。林維先非常善於打遊擊,和高敬亭一起留在鄂豫皖老區,堅持了三年遊擊戰。新四軍成立,高敬亭是第四支隊司令員,林維先是參謀長。
  • 新四軍第三師,師長是大將副師長是上將,四位旅長都是什麼軍銜
    在新四軍七個師中,有一個師陣容非常強大,師長黃克誠是大將,兩位副師長劉震和洪學智都是上將。為什麼呢?第三師是由原來的八路軍主力部隊南下改編而成的,當然強大了。第三師共下轄四個旅,這四位旅長後來都是什麼軍銜呢?
  • 戰爭年代我軍的軍銜
    張覺得奇怪,後了解情況後,認為陳曾救過蔣的命,又是黃埔一期,掛中將軍銜並不奇怪。    另外,根據一些回憶史料,這一時期我軍的一些初中級指揮員也佩戴過軍銜標誌。開國少將王直在新四軍成立之初任新四軍第二支隊三團四連指導員。「在任指導員期間,最讓我頭疼的工作就是佩帶國民黨軍帽徽和軍銜。我當時被授予上尉軍銜,不是我嫌這個軍銜低,而是在感情上難以接受。」
  • 新四軍最初的八個團,團長都是誰,他們都是什麼軍銜
    抗日戰爭爆發,在北方,有我黨領導的八路軍,在南方,有我黨領導的新四軍。他們都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新四軍的軍長葉挺,那是元帥級別的。新四軍下轄四個支隊,支隊的司令員陳老總是元帥,張雲逸是大將,張鼎丞是無冕大將,高敬亭不幸犧牲。
  • 合成營屬於什麼建制,合成營營長是什麼軍銜?
    軍改後,部隊取消「師團」建制,取而代之的是「旅營」建制,也就大家所說的「合成旅」與「合成營」編制,其實所謂的合成,也就是跨軍種整合的意思。 目前比較常見編制為:3個步兵連,2個坦克連,炮兵連,支援連、保障連,也就是合成營有8個連級編制,相比傳統營3連制,這屬於加強營性質,合成營差不多有1000多人。 合成營屬於副團級,設置了營司令部,部隊軍事主官除了營長,副營長,還增設了營參謀長。
  • 「中國最好的一個旅」:旅長是大將 團長是中將 3個營長是開國少將
    386旅剛成立時兵力只有7000多人,第129師東渡黃河,參與山西抗戰,遵照軍委放手發動群眾,充實人民武裝的指示,八路軍第386旅在戰鬥中成長。在長生口、七亙村、神頭嶺、響堂鋪、長樂村、香城固、黃崖底等八路軍軍史上著名的戰鬥中,第386旅給予了侵華日軍以沉重的打擊,美大使館武官卡爾遜來到第386旅考察時,稱讚說「386旅是中國最好的一個旅」,這個評價是相當高的。按照當時的編制,386旅下轄兩個主力團,分別是771團和772團,每個團下轄3個營,一共6個營。
  • 紅四方面軍成立時下轄四個師,師長都是誰?建國後授何軍銜?
    1931年11月7日,紅四方面軍在湖北黃安縣七裡坪成立,由徐向前擔任總指揮,陳昌浩擔任政委,劉士奇擔任政治部主任。部隊下轄兩個軍四個師,其中紅四軍下面有三個師,紅二十五軍單獨設一個師,兵力共計3萬餘人。那麼紅四方面軍剛成立時,四大師長分別是誰呢?建國後授何軍銜?我們接著往下看。
  • 八路軍120師時共初建時有5個團,團長都是誰?建國後被授什麼軍銜!
    今天我們的故事的主人公就是120師,這支部隊在初建時有5個團,他們的團長是誰,在建國之後又被授予了什麼軍銜呢?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在這三個師中,就屬120師最低調了,當時建立之時有五個團,他們是715團,716團,717團,718團,還有一個教導團,這幾個團的團長分別是王尚榮,宋時輪,劉轉連,文年生,彭紹輝。
  • 1949-1985年解放軍第13軍歷任軍長都有誰?都什麼軍銜?誰任期長
    陳 康軍銜:中將任職時間:1952年到1956年陳康,1910年4月出生,湖北省武穴市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歷任紅軍排長、連指導員、營長、團長,新四軍補充營營長新中國成立後,徐其孝任第二步兵學校校長,第十三軍軍長,昆明軍區副司令員等職務。徐其孝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 三個了不起的開國大校,後晉升上將軍銜,其中一位過百歲還健在
    而在校官裡面開國大校有1266人,在這裡面有三個了不起的開國大校,後來都晉升為了上將軍銜,其中一位過百歲還健在,他們都是誰?抗戰時期,在新四軍第四支隊司令高敬亭下面獨立旅七團二營營長,後升為副團長。之後萬海峰經歷了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在抗美援朝時,擔任了第二十四軍72師的師長。新中國成立後1955年,授予了開國大校軍銜。萬海峰在南京軍事學院學習後繼續在從事軍事方面, 後在北京軍區和成都軍區擔任副司令以及政治委員,1988年授予的17位上將軍銜裡面,就有萬海峰。
  • 新四軍第七師,師長和四個支隊長都是誰?三人開國中將
    新四軍在「皖南事變」後在江北重建軍部,將原有各部隊和南下八路軍整合改編,改編後的新四軍轄七個主力師。這七個師中,第七師兵力最少組建之初約3000人,和其他師都有旅一級的建制不同,第七師一開始只有四個團和一個教導大隊,張鼎丞任師長但是並未到任,所以由皖江軍區司令員譚希林任代師長、師長。
  • 紅軍這些高級將領,如果不犧牲,建國後會評為大將嗎
    在為共產主義而奮鬥的過程中,無數先輩們為建立今天的新中國而壯烈犧牲了。在犧牲的烈士當中,有很多已經是身居高位了,有的是指揮幾千大軍的將領,有的是我黨傑出的領導人之一。遺憾的是,有些將領已經戰功卓著,卻因犧牲而看不到新中國的成立。那麼如果這幾位沒有犧牲,1955年授銜時會是大將嗎?首先,我們來說的最高級別的將領是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