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的28個營,營長在建國後,分別獲得了什麼軍銜

2020-12-18 北海觀史

引言

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之一的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的第四軍,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 "新四軍"。即國共在第二次合作期間達成共識,把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將留在南方八省進行遊擊戰爭的中國工農紅軍和遊擊隊改編的隊伍,所以說新四軍由南方的八個省的遊擊隊組成,27個營加上4個支隊總共28個營,這些人總共統計有一萬多人,大約六千多的槍枝。

曾經在幾個著名戰役中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為抗日戰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組成這個軍隊的二十八個營的營長在數量上相當於八路軍的三個師的數量了。作為軍隊裡一個營的最高指揮官,在1955年裡營長的編制軍銜是大尉,1988年中改為少校,稍深為中校,較淺為上尉。那麼建國後,這二十八個營長都有著怎麼樣的任命軍銜呢?

三分之一的營長壯烈犧牲,還有一人離奇失蹤

二十八營大多都在國軍駐紮地方的發生戰爭最多的地方駐紮著。這一帶地理環境很好,所以時常有戰爭,有戰爭就有傷亡。剛過完六十大壽的三營營長王懷生,一營營長黃玉庭,四團二營營長陳麟振和三營營長伍從祥都不幸在皖南事變中犧牲。之後一營營長由嚴昌榮擔任隨後在七團粟大將領導下成為一名勇猛大將。但遺憾的是在一次指導戰爭中親自上前線被突然的爆炸的炸彈奪走了生命。而大家都知道的葉飛擔任的是三支隊六團團長,徐錦樹擔任三營營長。

▲皖南事變

參與皖南事變同樣也那場戰爭中犧牲。而熊剛,一支隊二團三營營長,因為自己曾經因為國軍的壓迫飽受磨難再加上對他有恩的方志敏同志慘遭國軍殘忍的殺害,所以導致熊剛一直對國軍懷有十分憎恨的感情,並不想和國軍合作。後來一次意外後被降職,再到後來在一次帶軍操練時再沒有回來,自此沒了下落。沒有獲得軍銜的營長的還因為一些關於調任轉換工作,例如像楊洪才,艾明山,雷文學和朱國華曾經分別擔任了二支隊三團二營營長,四支隊七團一營營長,七團三營營長和八團三營營長,後來轉為政府官員,繼續為國家效力。

▲皖南事變 緬懷犧牲者

十分可惜的是新四軍軍部特務營營長葉道志,被錯殺逝在了1938年9月。但在1983年10月21日,總政治部作出決定,對葉道志予以平反,恢復了他的名譽。

至高榮譽,軍銜的獲得者們

這二十八營中,四支隊八團一營營長成鈞獲得了最高的軍銜,因為成鈞能徵善戰,打贏許多戰爭有著不菲的戰績,所以建國後被授予中將軍銜。1團1營營長熊應堂、1團2營營長吳詠湘、2團1營營長段煥競、4團3營營長劉亨雲、5團2營營長陳仁洪、6團2營營長張潮夫、8團2營營長朱紹清、9團1營營長李世焱、9團2營營長黃仁廷、四支隊手槍團團長詹化雨,共10人被授予少將軍銜。而被授予大校軍銜的是2團2營營長廖昌金、6團1營營長陳挺、7團2營營長餘啟龍共三人。

▲解放軍

4團1營營長池義彪被授予上校軍銜。這些軍銜獲得者身上的傷疤如軍銜一樣充滿榮光,是他們用勇氣和鮮血換來的。這些軍銜獲得者是後輩學習的榜樣,軍銜是指引他們前進的動力,給他們奮鬥的方向。營長們的戰績賦予了了軍銜更高的意義與價值。

總結:

為國家的為人民戰爭的戰士,人們會永遠記得他們,軍銜是頭銜也是代表著至高的榮譽,獲得軍銜的戰士我們敬仰他愛戴他尊重他。因為一些原因沒有獲得軍銜的戰士,他們同樣為我們付出了很多,甚至更多,我們也不會遺忘他。生如螻蟻也應該有鴻鵠之志。我們所要做的是學習傳承他們的精神,追隨他們的腳步,為國家奮鬥。

正向那些當兵退伍的軍人們一樣"若有召,戰必歸",他們不可磨滅的軍人精神令我們讚嘆。而回望我們的歷史,是一部軍人戰士用青春和熱血為代價寫成的英雄史。偉大抗日戰爭精神橫跨越時空時間越久精神更寶貴更豐富。我們既要傳承又要發揚偉大的精神,忠誠擔當、敢打必勝的大無畏精神。銘記歷史,勇往直前。

相關焦點

  • 新四軍成立時有28個營,營長們建國後獲得什麼軍銜
    四支隊手槍團雖然名義上為一個團,但下轄三個分隊,分隊以下便是小隊,相當於排,可以當成一個營。因此,新四軍在改編時間總共有28個營。營長人數和八路軍三個師相當。 那麼,這28名營長,日後發展如何呢,有多少人能在建國後獲得軍銜呢?
  • 新四軍成立時有28個營,營長們建國後獲什麼軍銜
    四支隊手槍團雖然名義上為一個團,但下轄三個分隊,分隊以下便是小隊,相當於排,可以當成一個營。因此,新四軍在改編時間總共有28個營。營長人數和八路軍三個師相當。 那麼,這28名營長,日後發展如何呢,有多少人能在建國後獲得軍銜呢?
  • 皖南事變後新四軍第四師的主要領導人是誰?軍銜各是什麼?
    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皖南事變後蔣介石宣布新四軍為叛軍,取消其番號。中共很快宣布重建新四軍軍部,以陳毅為代軍長,張雲逸為副軍長,重建後的新四軍下轄七個師,那麼皖南事變後新四軍第四師主要領導人都是誰,軍銜各是什麼呢?
  • 建國前病逝的我軍十大名將,如不犧牲將獲得什麼軍銜
    大家都知道,從1921年到1949年,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奮鬥了28年,才取得革命的勝利。有不少優秀的軍事將領因身體原因英年早逝,看不到革命勝利的那天。那麼,有哪些我軍非常優秀的指揮員因過早的病逝,沒能獲得相應軍銜呢?
  • 紅四方面軍改編為八路軍12個營,營長們後續發展如何
    抗日戰爭勝利後,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2縱隊4旅旅長、第10縱隊副司令員。建國後任中南軍區炮兵司令員。1955年授予中將軍銜。第三營營長趙崇德,河南商城縣人,1930年參加紅軍,任紅四軍十二師特務隊隊長。解放戰爭爆發後率十三旅衝破了敵人圍追堵截,順利到達延安。之後奉命返回中原軍區,任豫皖蘇軍區汝南軍分區副司令員,參加了淮海戰役阻擊黃維兵團的戰鬥。建國後任河南軍區信陽軍分區司令員,1955年授予少將軍銜。
  • 抗日戰爭初期,八路軍第685團團長是楊得志,3個營的營長是誰
    第685團下轄3個營,這3個營的營長是誰?後來如何了?我們往下看: 第一營營長是劉德明。劉德明是陝西禮泉人。1931年12月,劉德明參加寧都起義後加入紅五軍,參加了中央蘇區第四、第五次反「圍剿」鬥爭和長徵,紅軍到達陝北後擔任過紅二師四團團長。1937年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後,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劉德明任第115師第343旅第686團第一營營長,開赴山西抗日前線,參加了平型關戰役和午城、井溝等戰鬥。1940年8月,劉德明參加了百團大戰,後調任晉西北軍區第八軍分區副司令員。
  • 1988年恢復軍銜,七大軍區司令員都是誰?分別被授何軍銜?
    1988年,時隔23年之後,我軍又恢復了軍銜評定,最高軍銜設為上將。在88年授銜儀式中,我國只有七大軍區,還有四大軍區在1985年的裁軍中被撤銷。那麼這七大軍區司令員都是誰?分別被授予什麼軍銜?我們接著往下看。時任廣州軍區司令員是張萬年,他出生於1928年,山東龍口人。抗戰爆發後,16歲的張萬年毅然參加八路軍,開始了轟轟烈烈的革命生涯。
  • 戰爭年代我軍的軍銜
    旅長周保中,政治副旅長李兆麟,副旅長兼參謀長薩馬爾欽科(後為什林斯基)少校、巴達林少校,副旅長兼後勤部部長德勒少校,政治部主任西遼金少校,副參謀長崔庸健。第一營營長金日成、政治副營長安吉;第二營營長王效明、政治副營長姜健;第三營營長許亨植(因犧牲未到職,由王明貴繼任)、政治副營長金策;第四營營長柴世榮、政委季青。
  • 合成營屬於什麼建制,合成營營長是什麼軍銜?
    軍改後,部隊取消「師團」建制,取而代之的是「旅營」建制,也就大家所說的「合成旅」與「合成營」編制,其實所謂的合成,也就是跨軍種整合的意思。 目前比較常見編制為:3個步兵連,2個坦克連,炮兵連,支援連、保障連,也就是合成營有8個連級編制,相比傳統營3連制,這屬於加強營性質,合成營差不多有1000多人。 合成營屬於副團級,設置了營司令部,部隊軍事主官除了營長,副營長,還增設了營參謀長。
  • 新四軍第三師,師長是大將副師長是上將,四位旅長都是什麼軍銜
    在新四軍七個師中,有一個師陣容非常強大,師長黃克誠是大將,兩位副師長劉震和洪學智都是上將。為什麼呢?第三師是由原來的八路軍主力部隊南下改編而成的,當然強大了。第三師共下轄四個旅,這四位旅長後來都是什麼軍銜呢?
  • 新四軍最初的八個團,團長都是誰,他們都是什麼軍銜
    抗日戰爭爆發,在北方,有我黨領導的八路軍,在南方,有我黨領導的新四軍。他們都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新四軍的軍長葉挺,那是元帥級別的。新四軍下轄四個支隊,支隊的司令員陳老總是元帥,張雲逸是大將,張鼎丞是無冕大將,高敬亭不幸犧牲。
  • 1945年八路軍山東軍區8個師的師長都是誰?分別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8月1日朱德總司令發布了對日軍大反攻的命令,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和山東軍區將所屬部隊主力及基幹部隊編成野戰兵團,共8個師、12個警備旅、4個獨立旅和1個海軍支隊,共21萬餘人。那麼這八個師的師長都是誰呢?分別被授予了什麼軍銜呢?
  • 「中國最好的一個旅」:旅長是大將 團長是中將 3個營長是開國少將
    按照當時的編制,386旅下轄兩個主力團,分別是771團和772團,每個團下轄3個營,一共6個營。771團團長徐深吉徐深吉,湖北黃安人,他在771團成立之前,就是紅四方面軍第31軍第91師師長,到了全面抗戰時期,第91師改編為771團,由此擔任團長。
  • 高敬亭被錯殺,多年後他的部下成開國中將,警衛員成上將
    高敬亭有兩個重要身份,第一,他是新四軍第四支隊司令員,不幸被錯殺。新四軍的四大支隊司令員,只有他沒有活到建國後,只有他沒有軍銜。第二,高敬亭是紅二十八軍的領軍人。紅二十八軍成立,高敬亭是軍政委,林維先擔任特務營營長、第二營營長。從師長到營長,當然是降職了,可是只要幹革命,林維先不計較職務的高低。林維先非常善於打遊擊,和高敬亭一起留在鄂豫皖老區,堅持了三年遊擊戰。新四軍成立,高敬亭是第四支隊司令員,林維先是參謀長。
  • 葉成煥不犧牲會獲得什麼軍銜?看看772團這三位負責人,就明白了
    後來772團1營營長丁思林、2營營長郭國言、3營營長易良品,他們均在抗戰中殉國。那麼當時772團副團長,政委,參謀長分別由誰擔任呢?如果葉成煥不犧牲,在1955年大授銜時又會獲得什麼軍銜呢?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
  • 1985年合併後的七大軍區,司令員分別是誰?後來授何軍銜?
    此次裁軍不僅要減少人數,編制也要精簡,當時全國共有十一大軍區,最終合併為七大軍區,那麼這七大軍區司令員分別是誰?1988年恢復軍銜,他們又被授予什麼軍銜?我們接著往下看。瀋陽軍區,司令員劉精鬆瀋陽軍區當時並未調整,司令員是劉精鬆,他出生於1933年,湖北石首人。
  • 紅軍這些高級將領,如果不犧牲,建國後會評為大將嗎
    回國後不久,左權擔任紅軍總司令部參謀。在紅軍時期,左權屢立戰功。後來擔任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協助朱總、彭總指揮敵作戰,展示了超強的軍事才能,並且還撰寫軍事文章40餘篇。彭老總元帥也說他的軍事能力相當不錯。但是在1942年山西遼縣的時候,他在撤退的時候不幸犧牲了。如果左權沒有犧牲,很可能在後來的解放戰爭中擔任一個大野戰軍的政委,也很可能留在中央軍委就職。
  • 紅一方面軍的六位軍團長,在1955年分別授什麼軍銜
    當時的紅一方面軍先後成立了六個軍團,分別是:紅一軍團,是由井岡山時期朱毛會師的紅四軍發展而來,林帥擔任軍團長;紅三軍團,由彭老總擔任軍團長,是由平江起義建立的紅五軍發展而來;紅五軍團,由董振堂擔任軍團長,是由寧都起義部隊改編而來;紅七軍團,由尋淮洲擔任軍團長;紅八軍團,由周昆擔任軍團長;紅九軍團,由羅炳輝擔任軍團長。
  • 部隊職務與軍銜有何區別,中校營長與少校副團長應該誰先敬禮?
    軍銜通常分為三個等級:將官(上將,中將,少將),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軍銜是能夠嚴格區分上下級關係的,上校就是比中校高,上尉就是中尉高,這種方式來區分上下級沒有任何爭議。所以軍銜是區別軍人等級的符號,通常是根據軍人在軍中的職務、軍事素養、資歷貢獻等因素,授予軍人的一種銜稱,所以軍銜更多是一種榮耀,只要軍人不犯錯,軍銜是伴隨其一生的。
  • 第四野戰軍八大王牌師,師長在建國後,都是什麼軍銜?
    其中還有幾個王牌軍,例如38軍,39軍,40軍,43軍等,王牌軍下還有八大王牌師。那麼這八大王牌師的師長是誰?他們建國後又是什麼軍銜? 他們分別是112師,113師,115 師,116師,118師,121師,127師和128師。這8個王牌師的師長在建國後都被授予了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