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單|從白令海到吐魯番——歐洲人的亞洲探險史

2020-12-22 澎湃新聞

19世紀到20世紀上半葉是歐洲考古學家、探險隊和軍人考察亞洲地理、文化、古蹟的活躍時期,很多時候,一個人身兼多重角色,這期間充滿了冒險、欲望、徵服、鬥爭和犧牲的戲劇化故事。而這些考察隊留下的大量考察筆記,也為後來者研究當時歷史,重現當時場景提供了便利。本書單擷取了四部近期出版的探險、考察著作,展現了當時那個不為大多數人所知的世界的一角。

藍狐島:彼得大帝、白令探險隊與大北方探險;

[加] 史蒂芬·鮑恩;龍威/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20/4

藍狐島是哪裡?這個名字對我們來說極為陌生,但如果說到它現在的名字白令島,那可算是大名鼎鼎。它的更名,來源於18世紀時,由彼得大帝謀劃,由丹麥的傳奇隊長維圖斯·白令(Vitus Bering)上校率領的3000多人隊伍開展的北極科考行動「大北方探險」。這次行動的經費花費了彼得大帝整個帝國年收入的六分之一。而這次科考發現了白令海峽和阿拉斯加,開啟了太平洋的皮毛貿易,極大地延伸了俄國的控制範圍。但它的艱苦程度也遠超想像,科考隊成員傷亡慘重,白令船長本人也病死在極寒之地一座無名荒島上,後來,白令海峽、白令海、白令島和白令地峽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本書講述的便是白令於1725-1730年、1733-1743年帶領的兩次勘察加和白令海探險的故事,並且根據探險隊員的考察筆記和回憶錄、相關檔案資料以及研究性文獻,重點描述了第二次勘察加探險最後一個階段的歷史畫面:探險隊被困藍狐島,在探險隊員被壞血病折磨得死去活來、船隻被毀、缺衣少食、藍狐侵擾的情況下如何自救如何脫險。

德國博物學家斯特勒是這一部分的重點刻畫對象,他不知疲倦地尋找草藥、捕獵動物,治療隊員的壞血病,改善他們的夥食,最後成功地將倖存者帶出絕境。他所寫的考察筆記,不僅記述了他對北太平洋地區的原住民、動物、植物的觀察,還詳細記錄了他對考察隊的觀察,也是本書作者參考資料的重要來源。

該書最後描寫大北方探險的後果,特別是對於北太平洋海洋生物和土著的影響,在三百多年後的今天,在我們耳邊敲響警鐘:「斯特勒最具預見性的擔心是,在這次遠航中,他最重要的貢獻並不是開闢了一條去一個新大陸的路線,以便繼續獲得科學發現,而是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引來了一群貪婪的獵人,要去獵取動物毛皮。他們無法無天,瘋狂掠奪,導致了一個偉大奇觀的毀滅,那本來是他希望去研究和保護的」。

中亞紀行:克什米爾、小土伯特和中亞諸地

[美] 貝亞德·泰勒;李鬱瑜/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8

貝亞德·泰勒本身就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旅行家,1847年開始作為記者遍遊亞洲、中非等地,後來成為美國駐聖彼得堡大使館外交官,更能接觸到俄國在中亞的探險活動。本書便是由他編纂眾多探險家的一手著述撰寫而成,至今仍被學界認為有地緣文化上重要的參考價值。這部作品初版於1874年,正值沙皇俄國徵服中亞希瓦汗國的第二年,這段時期也是西方探險家對中亞大感興趣、深入腹地考察的時期,書中也收錄了許多英、俄競逐中亞的史事。這些第一手的探險手記有著19世紀的文風,著眼風土人情和地理調研,經泰勒優美文辭的加工,兼有文獻價值和文學韻味,盎然趣味。

本書的第一章對中亞的國家做了概述性介紹,包括地理區位、氣候山川、人文歷史等方面內容,尤其突出其地緣戰略地位。第二章內容選自《馬可·波羅行記》,重點對這位威尼斯探險家自義大利,經奧克蘇斯河流域,至元大都以及在巴達哈傷、伊兒汗國等中亞諸地的所見所聞做出較為詳細的介紹。從第三章開始步入歐洲人在中亞地區的近代探險。第四章到第十七章均選自19世紀下半葉歐洲探險家(基本具有軍方背景)對克什米爾地區、中國新疆地區、小土伯特以及印度河上遊諸地的第一手考察資料,包括自然環境、河流分布、山脈走向、城市防禦、道路交通、主要城市、物產狀況以及人文風俗等,內容極為豐富。最後一章以1873年俄羅斯徵服希瓦為後記,算是對發生在19世紀英俄中亞大博弈結果的一個交待,也算是對編撰此書之目的的回應。

智慧七柱

[英] T.E.勞倫斯/著;蔡憫生/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10

作為「阿拉伯的勞倫斯」,T. E.勞倫斯的這本沙漠戰爭回憶錄被公認為英語文學中最偉大的現代史詩。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勞倫斯毅然放棄考古工作,進入開羅軍事情報部,負責中東地區的情報收集及戰略建議。當時英軍認為,以承諾讓阿拉伯人在戰後獨立為名,使阿拉伯建國主義者與英國站在同一陣線,由內陸起兵反抗統治他們多年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將有助於協約國在中東地區取得壓倒性勝利。勞倫斯因緣際會於1916年底成為阿拉伯起義運動領袖之一,費薩爾陣營中的英軍聯絡官。至1918年,勞倫斯巧用機謀,在阿拉伯部落間引燃獨立建國的燎原之火,善用阿拉伯部落擅長的遊擊戰術,以及阿拉伯沙漠漫無邊際、變化難測的特性,率領三千阿拉伯起義軍,神出鬼沒,專事破壞土耳其的補給鐵路,牽制了五萬以上的土耳其正規部隊,創下歷史上代價最小而獲利巨大的戰果。他們由麥加北部出發,經過烈日無水的艱困地帶,穿越世人畏懼的內夫得沙漠,以落後的武器、匱乏的火藥與糧食,一站站攻下延布、沃季、阿卡巴、馬安,於同年10月直抵土耳其統治重鎮大馬士革,完成爭取自由的首要目標。此時,勞倫斯還未滿三十歲。

絲路探險

[德] 卡恩德雷爾/著;陳婷婷/譯;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8

德國在亞洲探險活動在19世紀至20世紀早期時非常活躍,如今的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等德國主要博物館中中依然收藏著大量珍貴的絲路文物,本書作者卡恩德雷爾博士是印度語言文化研究者,從2001年起便任職於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負責管理德國四次中亞考察獲取的大量文檔與圖片資料。本書便是他對德國考察隊1902年-1914年在吐魯番時的考察筆記的彙編。吐魯番考察隊的此番考察目的是為了研究絲路北道沿途的石窟與寺院,足跡遍布高昌、柏孜克裡克、庫車、交河古城等地,通過考察過程,本書也向讀者介紹20世紀初的考古隊日常生活、新疆地區的動蕩政局以及新疆民眾的日常生活。值得一提的是,書中的圖片資料非常珍貴,許多都不曾公開。而百年之後,當年的許多遺蹟皆已消失作土,更凸顯出這些圖片的價值。

(聯繫我們/投稿郵箱:sjdl_2020@163.com)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新疆吐魯番高昌區新冠病毒屬於L基因型歐洲家系分支 與國內目前...
    12月14日晚,新疆吐魯番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吐魯番市高昌區疫情防控工作最新情況
  • 歐美所藏吐魯番文獻新知見
    關 鍵 詞:吐魯番文書 儒家經典 醫學文書  作者簡介:榮新江(1960- ),男,天津市人。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隋唐史、中外關係史、西域中亞史、敦煌吐魯番學等研究。  與敦煌文獻相比,吐魯番文獻的來源複雜,分別來自吐魯番盆地多處遺址,有城址,也有石窟(千佛洞),還有墓葬,大多數比較零碎。吐魯番文獻的內容雖然也是以佛典居多,但其他宗教如摩尼教、景教的文獻也不在少數,而且世俗文書也豐富多彩,年代從十六國時期的高昌郡時代甚至更早,經高昌國、唐西州,到高昌回鶻和元朝統治下的畏兀兒王國時期,都有留存。
  • 白令海結冰程度達到5500年來最低
    【新華社微特稿】美國一項研究發現,白令海近年結冰程度達到5500年來最低水平,應該與溫室氣體排放增加相關。法新社報導,美國地質調查局、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等機構研究人員提取並分析泥炭巖芯成分得出上述結論。
  • 俄羅斯核心區域在歐洲,為何歐洲人卻認為,俄羅斯是亞洲人的後代
    從地圖上看,俄羅斯領土遼闊,地跨歐亞兩大板塊,雖然大部分領土處於亞洲,但是它的政治、軍事、文化中心,卻在烏拉爾山以東的歐洲地帶,其亞洲領土,只是歷史上不斷向東擴張侵佔的土地。所以,俄羅斯屬於東歐國家,俄羅斯人也是應該屬於歐洲人,這是世界公認的事實。
  • 俄羅斯人的窘態,我到底是歐洲人,還是亞洲人?
    西方人,尤其是西歐人,看待俄羅斯大都是不怎麼友好的,其評價基本上都和石油、粗魯、封閉、腐敗、危險等負面詞彙有關。如一位英國記者就說,俄羅斯是一個擁有大量石油和天然氣的暴徒。當然,暴徒是重點。試問,負面評價都給了,怎麼還會承認你是歐洲人呢?
  • 開通烏魯木齊到西安的直達列車,吐魯番更方便市民出行
    文/記者:張浩川全國鐵路實施第四季度列車運行圖,烏魯木齊至西安直達動車組開通,從吐魯番到西安僅用了12個小時,為旅客提供了便利,促進了兩地貿易和旅遊業的發展。10時48分,隨著汽笛的鳴響,烏魯木齊至西安北D2708次列車從烏魯木齊站方向緩緩駛入吐魯番北站,自蘭新高速鐵路運營以來的第二列出疆方向動車組緩緩駛入烏魯木齊出疆方向動車組。隨著動車組列車的開通,吐魯番也將邁入高鐵新時代。吐魯番市民陳女士說:「挺開心的,為出疆的同胞們可以帶來更多的便利,而且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到大美新疆來旅遊。」
  • 環華第289天,烏魯木齊-吐魯番-哈密
    從烏魯木齊到吐魯番的路上,有一座名聞遐邇的小城。它的名氣,不是來自優美的自然風光,也不是來自醉人的民族風情;它沒有驚人的古蹟,沒有特別的故事。它的出名,只是因為一段優美的旋律和一段質樸詼諧的歌詞。它就是歌曲《達坂城的姑娘》中唱的達坂城。達坂城盆地中,三面環山,西面開闊,呈半封閉狀態,是南北疆的地理、氣候分界線。柴窩堡,是亞洲最大的風力發電廠,風車整齊地排列在戈壁上,頗為壯觀。
  • 說「亞洲話」的歐洲人,金髮碧眼卻可確定來自亞洲,他們是誰?
    桃花石雜談曾經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歐洲幾乎所有的語言都屬於印歐語系,而印歐語系則是一個從印度到伊朗又一直延伸到東西歐的龐大語系。在近代,美洲也基本被說印歐語言各種語言的民族所佔據,所以它無疑是近代分布最廣的語系。
  • 英媒:日本福島核電站汙染物已經漂流至白令海
    來自阿拉斯加的海洋諮詢公司的蓋伊·謝菲爾德指出,該地區銫-137的濃度目前較低,不會對生活在白令海沿岸的人造成健康問題。報導稱,在遙遠的美國西海岸、加拿大的卑詩省和阿拉斯加灣都發現了與福島有關的放射性核素。此外,謝菲爾德還透露說,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科學家還在位於白令海南部的阿拉斯加聖保羅島的海狗肌肉組織中發現了大量與福島有關的放射性核素。
  • 吐魯番旅遊人氣旺
    3月28日上午11點,在吐魯番交河驛·坎兒井源景區停車場,旅遊大巴停的滿滿當當。遊客們走下車,感受著和煦的春風,沐浴著溫暖的陽光,心情好極了。烏魯木齊遊客帕麗扎提·庫德來提說:「這個天氣比較適合旅行,我們過來拍拍照,留個回憶。特別喜歡吐魯番,推薦大家過來看一看。」
  • 孤獨星球給孩子的暑假書單
    城市裡蘊藏著無窮的奧秘,也凝結著無數人的智慧和心血。通過閱讀《城市是怎樣運轉的》,孩子能夠重新發現我們生活的城市,見識城市的美麗和有趣,感受城市中的人類文明和人文關懷,探索城市是怎樣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的。城市是如何誕生的?最早是幾戶人的小村莊,一傳十,十傳百,形成了小城鎮,後來定居的人越來越多,小城鎮也就發展成了大城鎮。
  • 1987年的新疆吐魯番
    吐魯番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早在新石器時代,距今六七千年前,就有了人類活動。當時吐魯番市的人們以狩獵、採集為主。 由於北部天山的屏障作用,,吐魯番的無霜期平均每年達到268.6天, 最長的年份達到324天,是中國長城以北無霜期最長的地方。全年10℃以上有效積溫5300℃以上。
  • 《陳情令》火爆到走出亞洲 將在北美歐洲等多地播出
    最近有了《陳情令》衝出亞洲將在Netflix播出的消息,本周就會在北美、南美、歐洲上線!這對於國產電視劇來說確實是一個非常難得的事情,國產電視劇一般在亞洲範圍內能夠播就已經很不錯了,衝進全球確實很不容易。先給大家介紹一下Netflix,Netflix成立於1997年,主要提供Netflix超大數量的DVD並免費遞送,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斯蓋圖。
  • 從烏魯木齊到吐魯番,談談坐車過程
    在今年國慶假期,我曾乘坐火車在烏魯木齊出發,去180公裡開外的吐魯番玩了一番。今天,我就來和大家聊聊在新疆坐火車是一種什麼感覺。一大早,太陽還沒有升起,我便早早地來到烏魯木齊火車站,這個被譽為「中亞第一大城市」的火車站建的的確是氣勢恢宏,其規模絲毫不亞於很多城市的大型機場,計程車直接開到了2樓的出發層,而火車站對面的建築也是非常前衛,很新穎。
  • 「紅石榴」花開吐魯番
    入冬以後,天山腳下,吐魯番銀裝素裹美如畫,一派瑞雪兆豐年的好光景。  去年12月,湖南省第九批援疆工作隊來到新疆,開啟新一輪對口支援吐魯番工作。  一年來,援疆工作隊奮力擔當作為,為做好新時代對口援疆工作貢獻湖南力量。
  • 全面對決:亞洲最強11人VS歐洲最強11人 亞歐足球差距有多大?
    這是我突發奇想的一個點子:大家都知道亞洲足球跟歐洲足球差距大,但是差距有多大?當我看到卡達薩德隊進攻核心海多斯的市場身價,再看看歐洲同位置球員的身價時,不由得一驚。我們不妨來一一對比每個位置上最好的亞洲球員跟最好的歐洲球員,看看差距究竟有多大。
  • 新疆自由行:火州吐魯番行記
    車過嘉峪關到柳園站,停車10分鐘,想下車放放風,剛走到車門,一股熱浪迎面撲來,在站臺上,整個人被熱浪包圍,呆了兩分鐘,和我一起下車放風的旅客陸續回車廂,受不了外面的酷熱。查了下柳園的天氣,38度,又查吐魯番,45度,38度就這樣,45度該如何?
  • 中國哈密瓜看新疆,新疆哈密瓜看吐魯番,鄯善縣哈密瓜好吃有原因
    中國的吐魯番是一個神奇的地方,相傳唐僧西天取經經過的火焰山就是現在的吐魯番,吐魯番這麼熱是因為齊天大聖大鬧天宮的時候踢翻了太上老君的煉丹爐導致的,雖然說是神話不可信,但是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吐魯番這個地方是多麼地熱的。。
  • 難得的是,繼續閱讀 | 語言學聯合書單202012
    語言學聯合書單2020年第12期,共收11家出版社22種新書,內容涵蓋:兩廣方言、大連方言、四川方音、臺灣十五音、現代漢語、上古漢語、文獻語言、出土文書、互動語言學、語言模因論、手語教程、認知口譯等。還有「吐魯番地區民族交往與語言接觸」,可以了解一下~漢語語法的多維研究
  • 吐魯番:冰與火之歌
    近日 飛雪降臨吐魯番 雪花洋洋灑灑 持續近一星期 雪中的吐魯番 沸騰微信朋友圈 出城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