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華納大藥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納大藥廠」)成立於2001年,自稱是一家創新引領型藥品生產企業。註冊資本5000萬元。經營範圍為片劑、硬膠囊劑、顆粒劑、幹混懸劑、散劑、原料藥的生產及銷售,食品、衛生用品的生產和銷售;化工原料、醫藥中間體的生產銷售;中藥材種植銷售;中藥提取物及農產品銷售。公司常年生產的產品類型包括:腸胃類、心血管類、抗感染類藥品及食品、衛生用品等。
頻繁更換保監機構
然而這並不是第一次IPO,華納大藥廠於2017年IPO中止審查,當時回應原因因換保薦機構導致。並發文《關於媒體相關報導的說明》:
據查閱,華納大藥廠IPO一開始的保薦機構為東吳證券,2017年表示為了IPO審核的順利進行,已更換聘請光大證券為新的IPO保薦機構,將儘快向證監會提交補充資料並提交恢復審查申請。而此時此刻保薦機構又改為西部證券。
這樣三番五次的更改保薦機構的企業頗為少見,不知兩次更換保薦機構目的為何?沒有和光大證券繼續合作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頻繁抽檢不合格
今年8月11日,內蒙古自治區醫藥採購網發布了一則關於暫停吡嗪醯胺片等抽檢不合格藥品交易資格的通知。
此次公示的全部為此前山東省、湖南省、國家藥監局公示的藥品質量公告中存在不合格情況的藥企,其中包括:成都錦華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四川成都同道堂製藥有限責任公司、海南斯達製藥有限公司、江西京通美聯藥業有限公司、陝西必康製藥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貴州拜特製藥有限公司、海南海神同洲製藥有限公司、吉林金恆製藥股份有限公司、湖南華納大藥廠股份有限公司、海南通用康力製藥有限公司、天津同仁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暫停的藥品也包括多種常用藥:補腎強身膠囊、蘭索拉唑腸溶片、柴黃顆粒等等,其中就包含了湖南華納大藥廠的蘭索拉唑腸溶片。
而以上信息,並未在招股書中透露隻字。並且這並不是湖南華納大藥廠第一次藥品抽檢不合格了:
2015年6月,國家食藥監局對低價銷售銀杏葉藥品企業的飛行檢查中發現,個別銀杏葉藥品生產企業存在嚴重違法行為。隨後,國家食藥監局開展專項治理。經各省(區、市)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核查,90家銀杏葉提取物、銀杏葉片(含分散片)和銀杏葉膠囊生產企業,對本企業自2014年1月1日以來生產的所有批次銀杏葉提取物、銀杏葉片(含分散片)和銀杏葉膠囊產品共5161批次進行了檢驗,不合格產品批次2335批,佔全部批次的45%。
2015年6月22日,國家食藥監總局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關於90家銀杏葉提取物和銀杏葉藥品生產企業自檢情況的通告(2015年第24號)》中披露了「部分批次產品不合格的企業25家」名單,其中就包括湖南華納大藥廠有限公司(銀杏葉片,15批不合格,不合格率75.0%;銀杏葉分散片,87批不合格,不合格率74.4%)。可見華納大藥廠的內控管理問題一直存在。
「4+7」心有餘而氣不足
「4+7」集採事件,華納大藥廠的官網及時掛出巨大喜報:
緊接著就出現:
說是受到疫情影響,公司復工復產出現延遲。但像這種地方性的斷供,主要是因為原材料漲價,而價格談判壓得過低,導致企業斷供,並非產能問題。剛發完喜報,沒半年就被調查供應不上,有點啪啪打臉。
深陷專利糾紛至今無果
左奧硝唑片(含原料)是華納大藥廠技術引進的治療敏感厭氧菌及原蟲感染的1.3類新藥。而這款創新藥卻一直深陷專利糾紛,招股書顯示,左奧硝唑片作為專利糾紛的「主角」,涉及南京聖和藥業和華納大藥廠的關聯方華美醫藥,雙方都在不同時間窗口啟動了爭議程序。
據了解,2020年3月南京聖和藥業已取得左奧硝唑片批件,在未來醫藥市場將與華納大藥廠形成直接競爭關係。
2020年5月22日,上海智慧財產權法院作出(2019)滬73知民初607號《民事判決書》和(2019)滬73知民初 608 號《民事判決書》,判決華納藥廠與大連中信於判決生效之日起立即停止對原告發明專利 ZL200510083517.2和專利ZL200510068478.9的侵害。
上述兩起案件判決,還均包括了華納藥廠與大連中信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於上述判決生效之日起 10 日內共同賠償原告經濟損失人民幣30萬元及合理費用人民幣10萬元。而關於這一切,華納表示不服,且繼續上訴,但至今並無結果。
由此看來,競爭結果可想而知。
吊銷註銷公司頻繁,看不懂的股權轉讓
據了解:
作為法人代表的黃本東,擔任股東的公司,一共4家,註銷了1家,吊銷了2家,剩1家。
直接作為法人代表的公司,一共7家,註銷3家,吊銷了1家,剩3家。
擔任高管的公司,一共13家,註銷6家,吊銷1家,剩餘6家。
名下所有企業15家,吊銷2家,註銷7家,剩餘6家。
存留的公司,不足成立的一半。
並且多家公司,三稜財經在翻閱資料的時候發現了一些有趣的信息。
首先,吊銷營業執照和註銷營業執照完全是兩個概念,吊銷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是工商行政管理局根據國家工商行政法規對違法的企業法人作出的一種行政處罰。但即使如此,他也應該在國家企業信用公示系統上顯示吊銷,未註銷/已註銷。如此狀態,實在讓人懷疑這家公司的真實度。又經搜索,我們發現:
官網地址:
http://0ds4851255.cn.global-trade-center.com/WebSite/0ds4851255-c13.html
從當年的湖南廣維醫藥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官網可見,公司所在地為桐梓坡,主營業務為:藥品、生物製品、醫療器材、食品、化妝品、保健品的技術開發、轉讓等。產品庫包含化妝品代理和半永久化妝培訓技術及進口食品。那麼我們好奇了:
1、營業執照是否包含以上跨行業的各類營業項目?
2、作為進口食品是否含有進口相關證明資質
3、是否有培訓類的資質,半永久培訓一直踩著各種高壓線在運作,麻藥的使用,培訓老師的水平,產品的質檢是否合格?
這些都需要華納大藥廠給我們一個合理的解釋。
並且,就是一家這樣看似多元化的企業,還出資了480萬成為了華納有限的佔比96%的大股東,並且出現了後期全部股份轉讓一事。
說到這邊,我們關注到了華納大藥廠的副董事長,徐燕。
根據以上信息,為了更方便的了解,我們繪製了如下列表:
從上圖可見,在2006年,身為華納有限董事長和博亞醫藥執行董事徐燕,將480萬股以500萬價格,從左口袋放進右口袋,意義為何?根據稅法要求,是否足額繳納相關稅額?且博亞醫療的股東徐萌,為徐燕的妹妹。公司註冊資金共計50萬,從企業年報看,年年虧損。此舉意義何在?
就以上問題我們詢問了華納大藥廠,截止到發布之前,華納大藥廠並未對任何問題做出回答。
嚴正聲明:本文為《三稜財經》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寫明出處。
本文的信息或所述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內容摘取企業公開披露信息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