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動物有些是餓死的,太慘了。」李平(化名)是長沙「動物派對」室內動物園的員工。他告訴記者,「動物派對」所在商場今年2月暫時停業,按照所在商場的要求,「動物派對」應對動物轉移安置。如今,商場已經正常營業,但「動物派對」遲遲沒開門,還有部分未處理的動物屍體。日前,記者隨同李平一同探訪該門店時,還在室內一處柵欄裡發現了一隻野兔穿梭。
涉事的這家室內動物園,去年底才剛開業,但遇到疫情,商場關閉,經營受到很大的影響,不僅動物生存環境堪憂,死亡的小動物屍體得不到及時處理,員工工資也遭到拖欠。
該門店室內的一處柵欄
動物為何沒有得到照管,在疫情期間發生死亡,報導中並沒有明確得出結論。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該室內動物園日常運營受到衝擊,動物的生存得不到保障,並非不可理解。只是在商場正常營業後,依然沒能及時清理現場,這在留下衛生安全隱患的同時,多少也暴露出管理的混亂。
事實上,在因疫情閉園之前,該室內動物園的管理漏洞就已經存在。比如離職員工稱,店內沒有足夠的飼料儲備,導致很多動物餓肚子;門店不允許開空調,羊駝受不了寒冷死亡。
而這一起案例,也只是目前我國室內動物園運營管理亂象的一個縮影。近幾年,將動物園搬進城市、開到商場的模式,在各地逐漸流行,但這種新的運營模式也衍生出諸多問題。
店內一片混亂
必須看到,在這種室內動物園中,動物的生存環境堪憂。商場中的室內養殖,哪怕環境再仿真,也和大自然有天壤之別,違背了動物的天性。由於不通風、不透氣,加上缺少定期的衛生清潔,動物可能很難適應生存環境,飼養狀態差。更重要的是,動物混雜飼養,還存在病毒交叉感染的風險。
另一方面,在室內衛生和消費者安全問題上,室內動物園同樣有不小的隱患。商場本身就人流量密集,一旦衛生、防疫不達標,就會有「人畜共患」的潛在危險。而且,很多室內動物園打出的宣傳旗號是人與動物親密接觸,這就更難避免動物傷人的潛在危險。
拿動物掙錢,也得有基本的安全和人道底線。不管是動物忍飢挨餓,福利得不到保證,還是衛生、安全問題,除了暴露商家的管理混亂,同樣折射出對這一新興行業的監管缺位。目前,國家對於室內動物園還沒有相應的監管條例,經營者在申請營業執照的時候經營範圍也多為室內兒童遊樂場,定性比較模糊。再加上管理上往往涉及林業、漁業、公安、工商、農業、獸醫等多部門,多頭管理,很容易導致無人管的局面。有媒體之前的報導中就提到,「動物防疫等多個部門,暫時沒有部門明確表示負責室內動物園環境衛生和動物疾病防控問題」。
在經歷疫情爆發之後,我們尤其應該警惕公共衛生安全防疫方面的問題。面對室內動物園逐漸火爆的商業趨勢,在衛生、防疫、安全等層面加強監管力度的同時,對室內動物園,還得有明確的商業定性,並配套針對性的監管辦法,保障動物的基本福利需求,也避免損害消費者的權益。
(來源:光明論微信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