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天幕紅塵》,作者豆豆,出版於2013年5月,講述了主人公葉子農在柏林債務會議中,選擇擔責幫助羅家明的妻子林雪紅還債,此決定引發一連串連鎖反應以至讓自己陷入政治漩渦,最後命喪巴黎的故事。主人公葉子農的這段人生,讓我見識到了人的另一種活法,也刷新了我對實事求是這四個字的理解。
柏林債務會議,葉子農可以不擔責,他選擇了擔責;紐約與喬治的見面,葉子農可以避免麻煩的同時拿錢,他選擇了承受麻煩;被奧布萊恩算計後,明明回國可以減少遇害風險,葉子農還是選擇冒著風險走在巴黎的大街上。葉子農的這種活法,順從了自己認可的價值觀,他覺得很有意義。
這種活法,和葉子農對實事求是的深刻認識是何種關係?我認識淺薄,不明就裡。但正是基於對實事求是的深刻認識,讓葉子農在突發情況面前,可以在一天時間內,即提出賺取100萬美元的可行思路:根據債務目標的設定(100萬美元),梳理自己可使用的資源和條件(利用價格雙軌制的成功經驗,中匈互免籤證協議,華人移民形勢),通過嚴密的邏輯推導(地方政府利益驅動,法律風險的規避),充分預估在目標實現中的風險挑戰(首擔風險,中匈互免籤證協議隨時作廢),進而有的放矢組織變相移民行動,最終實現目標設定。
見路不走是葉子農送給羅家明的一句話。在葉子農看來,見路不走是實事求是的執行和具體。什麼是見路不走?即立足自身的條件,以自身的條件可能為判斷。不拘泥於經驗、教條,只看因果、本質,走條件的可能。葉子農利用價格雙軌制獲取財富、組織變相移民行動,以及老九的麵館改革,都是實踐「見路不走」這個思路的具體案例。
普通人為什麼常常得非所願,難以獲得成功呢?就是難以做到實事求是,就好比遇到葉子農之前的老九,在餐館經營上,放不下執念和偏見,拘於經驗和教條,不能把握事物的客觀規律。因此也可以說,普通人想要有所突破,就要從認識和實踐「實事求是」這四個字開始。
很沒有邏輯的以這句話作為文章結尾:達摩面壁,愚公挖山,各下功夫,各摘果子。希望大家都能過上自己喜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