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傳感器會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2020-12-17 騰訊網

研究人員正利用量子物理學,創造新的傳感器,以使人類看到更遠,更深處和每個角落。

20世紀以來,量子物理學改變了我們如何看待微觀世界。得益於傳感器技術的進步,這個革命性的,違反直覺的物理學分支可以改變我們對日常世界的看法。

量子傳感器可用於醫療掃描儀自動駕駛汽車天氣模式評估地震活動分析中。因此,隨著我們對奇怪的亞原子世界的理解越來越深入,量子傳感勢必將永遠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

量子傳感器可操縱量子力學的各個方面,例如糾纏,即儘管粒子之間有距離,但粒子變化可以立即影響其糾纏的夥伴——電子可以佔據原子的能級,以極富想像力的方式評估其周圍的環境。

深入地下的量子傳感器

在城市表面之下是大量的公用事業基礎設施,例如管道,電纜和下水道,運輸公用事業,甚至是礦井,舊基礎和汙水坑。

因為埋藏於地下,所以公共設施的改造工作困難而緩慢,以及昂貴,但它們常常可能對工人和公眾構成的危險。當然,有一些傳感器可以在不穿透的情況下探測地下。然而,像穿地雷達(GPR)這樣的技術只能探測到地表下幾釐米的地方,然後它的信號就會被扼殺,而管道和電纜可能有幾米深。

一種可能的選擇來自量子領域。

量子技術可以創造出一種重力傳感器,它可以探測到地表下更深的地方。理論上,這種傳感器可以探測到地球的中心。量子重力傳感器更有用,因為它們不通過地面發送信號。相反,它們利用量子物理學中被稱為 「疊加 」的一個方面來測量密度變化。

疊加產生於粒子的波狀行為,意味著一個量子系統在技術上可以同時以兩種矛盾的狀態存在。這種矛盾的存在一直持續到進行測量為止。

量子引力傳感器會將兩種不同狀態疊加的超冷原子云投放到一個待探測的區域。然後觀察原子云的變化以及它如何通過地面,給地面以上的操作者提供密度測量。這些密度的變化表明了埋藏的障礙物,如管道和電纜,以及隧道造成的空隙。

這種系統的應用遠遠超出了協助道路工程的範圍。量子重力傳感器可用於火山活動區域,監測熔巖流動,幫助地質學家發現水和礦藏。自駕船也可以利用該系統導航和探測海洋深處。

在英國,伯明罕大學與工程服務公司RSK合作開展了 「重力先鋒 」項目,該項目旨在使量子重力傳感器成為現實。

量子傳感器讓自動駕駛汽車看清「拐角處」

自主導航是汽車行業的一大難題。高速公路安全保險研究所最近出具了一份報告,認為儘管自動駕駛汽車不受人為錯誤、分心或駕駛員無能力的影響,但只有三分之一的交通事故可以避免。

只要用於檢測光線的傳感器足夠靈敏,光線從牆壁和其他表面折射的趨勢就可以用來構建3D圖像。這種回彈光可以讓自動駕駛汽車在拐角處 「看到」。更加靈敏的傳感器還可以讓這些車輛看穿霧氣和煙霧。

提高量子傳感器的靈敏度是芝加哥大學普利茲克分子工程學院(PPME)科學家的主要目標之一。

該團隊認為,利用一種名為非赫米特動力學的物理現象,可以防止光子腔串,防止光從傳感器中 「洩露」。這樣就可以在不消耗額外能量或大幅增加傳感器的光子收集面積的情況下提高靈敏度。

量子傳感器可測量更準確的時間

雖然量子計算機甚至量子網際網路可能會出現在地平線上,但這些改進的信息網絡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精確的同步計時。上面討論的所有創新也將取決於地理分布網絡上的超精確時鐘。

這種精確的計時目前是通過原子鐘來實現的,原子鐘以量子現象和隨機性來保持時間,而隨機性正是這一物理學領域的核心。因此,它們很可能是第一個被廣泛使用的 「量子技術」,在任何關於這種進步的討論中,它們可能都值得一提。

除此以外,原子鐘還構成了我們的衛星導航和手機每天所依賴的全球定位系統(GPS)技術的基礎。

原子鐘將石英晶體振蕩器與原子組合在一起,以實現更大的穩定性。為了讓您了解這與單獨使用石英晶體振蕩器的腕錶相比有多精確,美國宇航局的深空原子鐘在4天後會偏離不到一納秒,10年後會偏離不到一微秒(百萬分之一秒)。這相當於每1000萬年約一秒。

原子鐘之所以能運行,是因為電子在繞原子核運行時只能佔據一定的能級。它們通過吸收或發射特定能量的光子從一個層次 「步入 」另一個層次。

原子鐘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準確性,因為光子是以精確的能量 「包 」的形式出現的,而使一個電子上升需要精確的能量。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原子鐘不能被改進。美國宇航局資助的研究人員正試圖利用糾纏來創造人類已知的最精確的時鐘。在原子鐘中糾纏足夠多的原子,可以產生一個穩定的原子鐘,以至於大約每300億年就會損失一秒。

量子傳感器的市場潛力為每年40億英鎊

目前,這些應用——除了原子鐘之外,都嚴格地處於開發階段,有些模式比其他模式走得更遠。但是,這些技術的基礎現象已經成熟,量子傳感器進入市場只是時間問題。

在最近的一篇《科學美國人》文章中,估計這種傳感器可以在3-5年左右的時間內出現。

為了了解量子傳感器對未來的重要性,伯明罕大學正在領導一個價值8000萬英鎊的財團——英國傳感器和計量量子技術中心,利用量子效應建立下一代重力、磁場、旋轉、時間、THz輻射和量子光的傳感器。

伯明罕大學工程與物理科學學院創新主任Kai Bongs教授是該聯盟的主要研究者。他和他的團隊發現,量子傳感器的市場潛力為每年40億英鎊,有可能使英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提高10%。

在英國其他地方,政府和私人部門已經向其國家量子計算計劃第二階段(2019-2024年)投資3.15億英鎊。

也許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量子物理學——一門非常小的科學,卻可以通過量子傳感器,以非常大的方式改善我們的生活。

作者:Robert Lea

翻譯:傳感器大佬

聲明:本文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傳感器專家網觀點或立場。更多觀點,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 END ——

相關焦點

  • 量子隧穿推動自供電傳感器的快速發展
    10月28日,《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在線發表了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開發的自供電量子傳感器的研究情況。自供電量子傳感器的製造很簡單,也很便宜。它只需要四個電容器和兩個電晶體。利用這六個部件,Chakrabartty實驗室的研究團隊建立了兩個動力系統,每個系統都有兩個電容器和一個電晶體。
  • 利用量子隧道技術,突破自供電量子傳感器極限,不要電運行一年!
    沙塔努·查克拉巴蒂實驗室一直致力於製造能用最少能量運行的傳感器,而且該實驗室在製造更小、更高效的傳感器方面非常成功,以至於他們在基本物理定律上遇到了障礙。然而,有時當你遇到一個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礙時,你只需要求助於量子物理,並通過隧道穿過它。這就是查克拉巴蒂和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麥凱爾維工程學院研究人員所做的。
  • 中科大首次實現高靈敏的金剛石量子傳感器
    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杜江峰院士等提出並通過實驗實現了一種以金剛石氮-空位(NV)色心單自旋為量子傳感器(簡稱「金剛石量子傳感器」)的電探測方法,並首次實現了金剛石近表面電噪聲信息的提取,為金剛石量子傳感器在電探測方向的應用提供新的途徑。研究成果日前以「編輯推薦」形式發表在的《物理評論快報》上。
  • 量子力學是如何改變時間軸的?解決時間悖論問題
    我的球桿是一個發射量子球到洞A的發射器。我還在它所經過的路線周圍設置了探測器。 實驗設置,如果粒子從口袋B出來,它可能會在過去幹擾自己,所以它可能會導致它不能進入口袋A。在這種情況下,我不會在量子球第一次進入洞A之前測量它,但第二次我將測量它。我們將第一種事件稱為「時間軸α 」第二種稱為"時間軸「β」。
  • 量子點圖像傳感器將帶來數字成像革命——5年內有望用於智慧型手機...
    但它將光線轉換成圖像的方式基本上沒有改變。 典型的相機,如手機自帶相機中,光線通過一系列鏡頭和紅色、綠色和藍色濾光片,後被矽CMOS晶片的一個傳感器像素(或稱圖素,區別於圖像像素)吸收。濾光片決定每個圖素將記錄的顏色。
  • 90後科學家回國創業,開發光量子極限傳感器,性能提升數萬倍
    現在,新型光量子極限慣性傳感器的誕生,有望用極低的成本實現優於現有 IMU 數萬倍的性能,同時可以更好地控制噪聲幹擾和信號解釋,進而給終端應用帶來新一輪變革。「我們現在做的矽基晶片光量子極限傳感器及其背後積澱的基礎物理原理研究,算是全世界最好的,不加之一。」 青年科學家羅傑非常自信地對 DeepTech 說道。
  • 日常生活中的量子物理學實例
    量子力學是一門公認的與其它任何科學不一樣、相當奇特的科學,它描寫微觀世界的事物。在許多人看來,抽象和違反直覺的的量子物理是可望而不可及。實際上許多量子物理學的實例就在你身邊!下面僅舉幾個日常生活中的量子物理學實例,其中有的往往並沒有被意識到是量子力學的事例。
  • 量子隧穿效應可使微傳感器運行一整年
    我們對微電子元件和傳感器的需求日益增長,科學家們在努力構思全新工藝來降低設備的能耗同時提升續航時間。 藉助量子隧穿效應,最新發明的傳感器可以運行一年,僅僅需要一開始「衝」它一下。這種簡單又便宜的設備(僅由四個電容器和兩個電晶體組成)可以持續運行很長一段時間。
  • 90後科學家回國創業,開發光量子極限傳感器,性能提升數萬倍!
    現在,新型光量子極限慣性傳感器的誕生,有望用極低的成本實現優於現有 IMU 數萬倍的性能,同時可以更好地控制噪聲幹擾和信號解釋,進而給終端應用帶來新一輪變革。「我們現在做的矽基晶片光量子極限傳感器及其背後積澱的基礎物理原理研究,算是全世界最好的,不加之一。」 青年科學家羅傑非常自信地對 DeepTech 說道。
  • 書單|量子科技火了,究竟什麼是量子?如何用量子理論重新定義世界?
    如何用量子理論重新定義我們所處的世界?史丹福大學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成員麥可·D.菲爾在《啤酒與肥皂》裡寫道:你早上起來,上班、吃飯、睡覺、回家,不知道月亮是什麼,但也還是很開心。你可能不知道是什麼構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也不知道它們的屬性。我們生活在物理現象的海洋中,它可以像海浪一樣把我們掀起。可能我們無法控制周圍的世界,但是對它一無所知真的合理嗎?
  • 中美實現分子、原子之間量子糾纏,繼續拓展量子信息技術應用邊界
    傳統的信息處理器會將信息在不同物理載體中倒騰,這些載體可以是伴隨計算機科學一路走來的各種存儲設備,例如磁碟、光碟以及快閃記憶體等等。同樣的,量子信息技術也涉及信息在不同載體之間的操作。只不過承載量子信息的載體就有些不同了,科學家們通常採用量子系統承載信息,而量子系統的不同量子態就是信息的最終表達方式。
  • 我們能做出量子計算機 卻至今摸不透量子力學
    雖然生活中、新聞裡經常會聽到量子力學這個詞,但很多人到現在都不清楚量子力學究竟是一門怎樣的學問。  量子不是一個實體  一聽量子,很多人會以為它跟電子一樣是一個實體。其實,這個理解是錯的。  量子這個概念最早由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
  • 我們能做出量子計算機,卻至今摸不透量子力學
    最近幾天,我國量子計算機「九章」處理高斯玻色取樣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100萬億倍的新聞刷屏。雖然生活中、新聞裡經常會聽到量子力學這個詞,但很多人到現在都不清楚量子力學究竟是一門怎樣的學問。量子力學最早就是研究為什麼微觀粒子會呈現這種「既是波,又是粒子」的神奇現象。量子力學就在我們身邊那麼,有人會問:研究量子力學到底有什麼用呢?其實你正從中受益。比如,生活中你每天都離不開的電腦,它的出現首先要感謝的就是量子力學。
  • 量子傳感成科技革命新前沿,誰將搶佔先機?
    近期提及量子技術,人們往往會立刻想到複雜的新型量子計算機。大眾媒體可能仍將更多關注量子計算,但是,相對來說鮮為人知的量子傳感,它的應用領域更廣,並正快速走向市場。Urqednc據麥姆斯諮詢介紹,量子傳感覆蓋了運動傳感(包括加速度、旋轉和重力)、電場、磁場以及成像應用。
  • 最新研究:我們日常生活裡的冷熱跟量子糾纏相關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我們每天都會遇上這樣的情況:我們所做的熱飯熱菜、熱茶熱水等,剛出來是熱氣騰騰,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變涼、變冷逐漸達到周圍環境的溫度。我們都知道,這是因為熱傳導與周圍環境達到了熱平衡。許多人會感到奇怪,我們日常生活裡所遇到的這樣的冷熱平衡過程怎麼會跟量子糾纏相關呢?最近,都柏林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 Dublin)的理論物理學家和計算機學家發現,量子力學最引人注目的特徵——量子糾纏與物體熱化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通過這種微觀熱化過程,物理物體與周圍環境達到了熱平衡。
  • 鑽石的量子未來:量子新時代的寶貝兒
    咋聽起來,許多人會感到奇怪,鑽石這個人類的寶貴修飾品,怎麼又跟量子新時代連在了一起?鑽石不僅是漂亮的寶石,它還具有許多遠遠超出其美的吸引力的特性。這種特殊形式的碳現在具有許多實際的量子應用,正在與即將出現的鑽石量子新應用將會產生更加深刻的影響,科學家們稱之為金剛石量子技術(Diamond Quantum Technologies)。
  • 進行量子測量真的會破壞信息嗎?如果真是如此,我們有解決辦法嗎
    我們通常認為量子測量會通過使您從不確定的狀態轉變為確定的狀態來影響結果,例如在量子物理學中將狀態「坍塌」為單個本徵態的疊加。但是,人們不太了解的事物也同樣重要:量子信息也可以被測量破壞。原則上,您會認為,您可以進行足夠的測量或執行足夠的實驗,以了解關於整個宇宙中任何粒子(或一組粒子)的所需知識。確實,這是20世紀初許多人的期望。
  • 未來十年,科技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接下來讓我們暢想一下未來科技會怎樣走入我們的生活。吃萬物生長靠太陽,而太陽的能量必定有限,而如何存儲太陽能,如何製造「人造太陽」,這將會大大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人們從過去追求的吃飽,已經變成了吃好,吃的精緻。
  • 十大新興技術或將顛覆我們的生活
    從電動飛機到可以「看見」拐角處物體的量子傳感器,專家在篩選這十大新興技術時稱,這些技術必須有潛力超越現在,並在將來刺激社會和經濟的進步。它們還必須足夠新穎,也就是說,目前還沒有被廣泛使用,但很可能在未來三到五年內產生重大影響。世界經濟論壇稱,將通過其技術先鋒社區和全球未來理事會網絡等工作,支持並幫助推動這種對經濟增長和社會未來福祉至關重要的創新。
  • 【量子大咖直播預告】平行世界真的存在嗎?量子科技將怎樣改變人類...
    量子科技將怎樣改變人類未來? 我們正在經歷第二次量子革命,從被動觀測到主動量子調控,量子科技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 量子力學如何顛覆我們的世界觀? 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將怎樣改變人類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