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承認「羊群免疫效應」不起作用,上周以來感染人數飆升

2020-12-22 瀟湘名醫

據瑞典衛生部24日發布的數據,自上周五以來,瑞典新增新冠病毒感染者17265例,對比上周同期的15084例新增病例,每周感染人數幾乎翻了一番。衛生部官員承認,鑑於新增病例飆升,並沒有看到所謂「羊群免疫效應」減緩疫情傳播的跡象。

據報導,瑞典總人口約1030萬,截至目前,該國新冠感染者總人數多達225560人,死亡6500人。據悉,瑞典新冠人均死亡率低於西班牙和英國等國家,但比鄰國挪威高10多倍,比丹麥高近5倍。

過去一周以來,瑞典新冠感染人數飆升。

瑞典最高流行病學家安德斯·泰格內爾(Anders Tegnell)博士是該國「無封鎖戰略」的設計師,他曾表示,在建立起「群體免疫力」之後,瑞典在第二波疫情中會比其他國家表現得更好。

雖然民調顯示這一戰略得到了廣泛的支持,但它也一直存在爭議,特別是在本國死亡人數飆升至高於鄰國的情況下。

據報導,衛生部24日發布疫情數據之後,瑞典衛生和社會護理監察局(IVO)對新冠疫情期間該國老年人在養老院接受治療的方式發出了尖銳的譴責,指出一些病人在沒有進行體檢的情況下就這樣死去。

瑞典新冠患者死亡人數每日統計數據表。

據悉,瑞典新冠感染者死亡病例近一半發生在養老院,四分之一是在家接受護理的老人。

儘管感染人數不斷上升,批評聲也越來越多,但泰格內爾11月13日表示,瑞典仍將堅定不移地以「無封鎖戰略」對待疫情。今年8月,泰格內爾將瑞典的低感染率歸因於春季第一波疫情中發展出的「群體免疫力」。

到了上周,瑞典公共衛生機構開始在全國21個地區中的17個地區發布了更為嚴格的限制措施,包括晚上10時以後關閉酒吧。

【來源:南方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不頭鐵了?瑞典承認群體免疫「很難」
    在失控的疫情面前,瑞典現在可能不得不承認「群體免疫的失敗」。據《國會山報》報導,最新數據顯示,相比於北歐其他國家,瑞典居民更容易被新冠病毒感染。相較於今年早些時候,瑞典最近幾周的新冠「新發感染率」幾乎翻了一番。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HU)的疫情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11月25日,瑞典已報告了超過22萬例新冠確診病例,其中約6500人死亡。
  • 瑞典即將在5月迎來群體免疫?
    4月22日,瑞典流行病學專家安德士·泰格內爾在每日的記者招待會上先是表示,瑞典衛生部此前提供的斯德哥爾摩地區感染人數分析報告有誤,實際感染人數遠高於報告的數據。但他隨即話鋒一轉,認為無症狀者或輕症感染患者眾多,是通往群體免疫的黃金之路。
  • 曾抹黑中國,現群體免疫失敗自食苦果,瑞典首相、國王承認錯誤
    在新冠疫情期間,西方世界基本上將疫情的黑鍋甩到了中國身上,哪怕世衛組織已經發表聲明還中國清白,這些國家仍不予理會,甚至中國所提出的一系列有效防疫措施,這些國家也都不願去聽,他們寧可相信所謂的群體免疫法,也不願意採取中國科學的防疫政策。
  • 瑞典承認群體免疫失敗,都是病毒傳播模型惹的禍?|京釀館
    ,瑞典首相斯特凡·勒文日前終於承認:該國錯誤地採用了防治新冠病毒的策略。 病毒傳播模型和政治模型惹的禍 瑞典堅持群體免疫的直接原因,是政府採用的病毒傳播模型完全不符合事實。 這個模型是瑞典首席防疫專家特格內爾創設的。在這個模型裡,新冠肺炎的定義非常嚴格,疑似感染、死亡都不算。
  • 瑞典首相承認:應對第二波疫情策略錯誤,政府負有最終責任
    (觀察者網 訊)重症監護病房緊缺、醫護人員辭職、死亡人數創紀錄......冬天來臨,瑞典的第二波新冠疫情來勢洶洶。瑞典首相斯特凡·勒文當地時間12月15日接受媒體採訪時承認,政府「誤判了」第二波疫情的應對措施。
  • 瑞典專家:先別嘲笑瑞典模式,疫情下看誰命大,但瑞典或最先獲得群體...
    據俄羅斯媒體5月7日報導,這是「瑞典學者權衡了斯德哥爾摩模式的利弊」後做出的選擇。儘管只是採取了非常粗泛的社會隔離措施,但瑞典COVID-19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遠遠落後於西班牙,義大利和英國,到目前為止僅23,216人感染和2854人死亡;不過,瑞典的死亡人數大大超過鄰國,比如丹麥、挪威和芬蘭,分別為503、214和246人。
  • 新聞「全歐了」:瑞典新冠死亡率領跑歐洲,群體免疫行不通?
    瑞典公共衛生局的調研成果一經披露,再次引發瑞典醫學界人士對政府「佛系抗疫」的批評。北歐頂級學府烏普薩拉大學傳染病學教授奧爾森對路透社明確表示,該國距離群體免疫「還差得遠」,說不定根本無法實現。在他看來,瑞典的抗疫方式「既危險又不切實際」,政府方面「做得太少、做得太晚」。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醫學專家坎佩更為犀利地指出,該國「群體免疫」的嘗試是「通過殺人來實現的」。
  • 瑞典公布抗體調查結果,離群體免疫還有多遠?
    世界各國的研究者們,仍然在通過各種方式,估算人口的感染率,來預測:我們距離群體免疫還有多遠?結果表明,迄今為止感染率仍在個位數。這些數字只是群體免疫的閾值的零頭。目前尚不知曉新冠病毒群體免疫的精確閾值,但一些專家認為這個比例應該高於60%。達到這一閾值,病毒將無法再廣泛傳播。瑞典是採取群體免疫這一激進策略的代表。
  • 於中寧:自然群體免疫就是人為群體屠殺
    據報導,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主持人克裡斯·科莫當地時間4月16日晚亮相CNN的《全球市政廳》(Global Town Hall)節目,他說自己患新冠肺炎後,「儘管自己的狀態已有所好轉,但科莫仍舊錶示,自己和妻子處於雙雙隔離的狀態,這是因為他對抗體並不了解,不知道自己是否已對病毒免疫,即便是安東尼·福奇或是其他醫學專家,也不了解抗體的作用機制,以及免疫時間。
  •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專家:群體免疫就是放任感染
    新華社記者 張玉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全球感染人數已超268萬人。對於這一新發病毒,各國尋找不同策略進行防控。繼英國此前提出群體免疫受到廣泛關注後,德國和美國最新開展的研究顯示,某些特定地區已經感染的人數遠遠超過此前掌握的數倍甚至數十倍,德國最早暴發疫情的一小鎮感染率達15%,有人據此稱「實現群體免疫並非遙不可及」,並建議結束目前為防止新冠病毒傳播而實施的一些禁止措施。
  • 瑞典即將封城、放棄群體免疫,民眾:希望東方提供幫助
    據法新社11月17日報導,由於近期瑞典新冠病例激增,瑞典政府不得不於16日頒布更嚴格的防疫措施,禁止舉行8人以上的公眾集會。瑞典首相勒文在電視講話中宣布,從11月24日起,公眾集會人數的限制將從300人以下修改為8人以下。
  • 瑞典的疫情「豪賭」如何收尾?千餘萬人口陷入絕境,大寫的失敗
    瑞典是繼英國之後的第二個實行「群體免疫」的國家,在4月駐美國大使就曾宣布,斯德哥爾摩已經有30%的人達到了「病毒免疫」,在5月份將會實現完全的「群體免疫」。然而在瑞典的公共衛生部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止到4月底首都出現抗體的人員比例僅有7.3%,同時瑞典的因病死亡人數已經超過臨邊幾個國家的總和,成為歐洲最高。
  • 北歐發達國家承認失敗!國王親自道歉,終為「群體免疫」付出代價
    在歐盟國內大部分國家都對疫情防控方面越來越重視的情況下,瑞典卻依舊我行我素地拒絕和歐盟整體的政策同步。這直接導致瑞典很有可能會成為歐盟整體防控的最大弱點。瑞典政府也是目前世界範圍內極少數的正在推行所謂的群體免疫政策的國家,但是這也直接導致瑞典是歐盟內部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 蝴蝶效應、青蛙現象、鱷魚法則、羊群效應、二八定律……
    蝴蝶效應是說,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有些小事可以糊塗,有些小事如經系統放大,則對一個組織、一個國家來說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塗。4鯰魚效應以前,沙丁魚在運輸過程中成活率很低。後有人發現,若在沙丁魚中放一條鯰魚,情況卻有所改觀,成活率會大大提高。這是何故呢?
  • 瑞典"幡然醒悟"
    除此之外,他們還將之前限制令——禁止8人以上群聚——的人數從8人降至4人;禁止餐廳、酒吧在晚上8點以後賣酒;對商店和健身房等人員密集場所限流等等。即使在世界衛生組織強烈建議大家戴口罩之後,瑞典的政策一如既往,這也讓該國官員一直備受質疑。儘管如今他們在口罩一事的態度上出現180度大轉變,但直到現在瑞典公共衛生局局長卡爾森(Johan Carlson)仍強調稱,「我們不認為這麼做(戴口罩)會產生決定性影響,但在特定情形下會有積極影響,」卡爾森稱,在大街上戴著口罩似乎沒啥意義。
  • 羊群效應:隨波逐流不可取,3招讓孩子保持清醒頭腦,學會思考
    在心理學上它被稱為從眾效應,是很常見的一種現象,這一理論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能聽到最多的是羊群效應,它其實主要就是指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無法保持獨立的頭腦思考,總是由於他人的行為或者看法被影響到,這樣一看,其實它和從眾是一個意思,可以同樣的理解.
  • 瑞典王室成員出門不戴口罩,是因為國內口罩不夠用?還不是怕挨罵
    但是最近卡爾十六世的一段講話,卻透露出了瑞典王室的心酸與無奈,處境也是相當的尷尬。今年全球都受到了新冠肺炎的影響,整個歐洲也是苦不堪言,因為歐洲發達國家比較多社會老齡化嚴重,因此在本次疫情中更加困難。前不久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公開承認抗疫政策失敗,並且提到王室成員不公開佩戴口罩是因為國內口罩不夠用的原因。
  • 瑞典首相、專家都在「甩鍋」
    (觀察者網訊)面對冬季洶湧的疫情,「佛系」抗疫的瑞典終於扛不住了。國家元首承認「敗給疫情」,首相呼籲戴起口罩,民眾卻持續對政府與衛生機構失去信心。就在此時,瑞典人開始琢磨誰該應該為失敗負責。英國《衛報》12月20日報導,瑞典政府抗疫策略的失敗顯而易見,但從首相、衛生部長到首席醫學專家,都擺出一副不願意承擔責任的架勢。
  • 三大作用機制,幹細胞療法對自身免疫性肝炎前景廣闊!
    我國是名副其實的「肝病大國」,肝病患者人數約佔全球總人數的二分之一。臨床上常見的肝臟疾病包括B肝、A肝、C肝、肝硬化、脂肪化、肝癌、酒精肝等。在眾多的肝臟疾病患者中,以肝炎患者居多。而肝炎可以說是肝臟病變的第一步,肝臟的最初感染反應出來就是肝炎,若不加以控制,肝炎會進一步轉化為肝硬化和肝癌。
  • 瑞典國王承認抗疫失敗:人民遭受極大痛苦
    (法新社)海外網12月17日電 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 (Carl XVI Gustaf)在一次講話中強調,瑞典人民因新冠「遭受了極大的痛苦」,許多人因此喪生。此舉被外界解讀為批評該國政府應對疫情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