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頭鐵了?瑞典承認群體免疫「很難」

2020-12-16 中國青年網

在失控的疫情面前,瑞典現在可能不得不承認「群體免疫的失敗」。

圖源The Hill

據美國《國會山報》(The Hill)等媒體11月24日報導,瑞典公共衛生局首席傳染病專家安德斯·特格內爾(Anders Tegnell)當日在簡報會上表示:「群體免疫很難,我們目前看不到任何群體免疫減緩疫情傳播的跡象。」這意味著在遏制疫情方面,瑞典所謂的「群體免疫」幾乎無效。

據《國會山報》報導,最新數據顯示,相比於北歐其他國家,瑞典居民更容易被新冠病毒感染。相較於今年早些時候,瑞典最近幾周的新冠「新發感染率」幾乎翻了一番。

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HU)的疫情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11月25日,瑞典已報告了超過22萬例新冠確診病例,其中約6500人死亡。11月以來,瑞典的新冠疫情更是「繼續抬頭」。

外媒報導截圖

據英國雜誌《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10月19日的報導,面對逐漸失控的疫情,瑞典的防疫措施長期以來「獨樹一幟」:它既沒有關閉餐館、酒吧、商店和體育館,也沒有改變中小學的開放狀態。瑞典國內甚至沒有強制要求民眾配戴口罩,低於50人的公共聚會也是被允許的。

《新政治家》稱,瑞典首席傳染病專家特格內爾等人提倡這種「瑞典模式」。

在專家們看來,對人們進行隔離的路子是行不通的:「人們遲早都會走出來。」

特格內爾今年10月在接受《新政治家》專訪時解釋:「我想澄清的是,我們沒有像很多其他國家那樣實行封鎖措施,但我們確實進行了實質上的封鎖。瑞典人極大地改變了自己的行為。我們旅行的次數甚至比鄰國還少。航班停運,火車客座率只有幾個百分點,我們的社會發生了深遠的變化。」

特格內爾表示,3月份,瑞典斯德哥爾摩等地的衛生系統不堪重負。其中有很多問題:無法檢測、無法跟蹤關聯人員……「疫情蔓延之時,我們做了應做的事情,減緩了疫情,降低了病毒的傳播速度。」,特格內爾表示:「那是相當成功的。瑞典的衛生服務系統從未被擊穿,總會有免費的重症監護病床……疫情在4月到達頂峰後,其傳播已經逐漸減少了。」

瑞典公共衛生局首席傳染病專家特格內爾

在公眾看來,特格內爾推行的「群體免疫」,就是讓普通民眾和新冠患者接觸,從而形成可以實現免疫的「抗體」。有人認為,這是「開明的治國之道」;也有人表示,這無異於草菅人命。

對於質疑的聲音,特格內爾反駁稱:「和其他國家一樣,我們(瑞典)也在盡力減緩疫情……說我們任由疫情蔓延,而不採取任何措施試圖阻止它,這是不正確的。」

他表示,「群體免疫」如果真是一些人想像的那樣,那麼便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如果人人都傳播新冠病毒,那麼(瑞典)全社會最終有50-60%的人會感染這種疾病。這可能會使醫療系統癱瘓,帶來大量死亡。這種影響是深遠的,能避免當然要避免。」

然而說法很美好,現實卻很殘酷。

在英媒和美媒看來,「瑞典模式」讓瑞典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英國《新政治家》指出,以10月18日的數據來看,瑞典每百萬人中因新冠死亡者高達581人,雖然低於英國(655人/百萬人),但是高出了芬蘭和挪威10倍。

瑞典和英國一樣,大多數死亡案例發生在養老院中。為了「避免冒犯老人」,一些瑞典醫護人員在早期甚至拒絕佩戴口罩和手套。瑞典首相勒文(Stefan Lofven)也親口承認:「雖然我們有美好的意願,但我們仍未保護好最脆弱的人——老人。」

《新政治家》稱,在大量的死亡病例面前,傳染病專家特格內爾並沒有將其歸因為「瑞典式封鎖」。他在今年6月份僅僅「承認」:「我們(瑞典)的工作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圖源OECD

11月以來,瑞典的疫情進一步惡化。「頭鐵」的瑞典也不再「頭鐵」了。

據美國《國會山報》11月24日報導,在本月16日,瑞典首相勒文表示將推行「前所未有的措施」,將禁止8人以上的聚會,禁止晚上10點以後出售酒精飲料。

「這是對每個瑞典人、全社會發出的一個明確、強有力的信號,顯示了未來我們將採取什麼樣的(抗疫)政策。」勒文稱,「這將是我們的新常態。」但是,勒文當天仍在強調政府「不相信完全封鎖」,「我們認為我們之前採取的措施……是合理的」。

瑞典首相斯特凡·勒文

但瑞典專家們11月24日的表態,則透露出另外一種信號。

外媒報導稱,瑞典是世界上第一個公開實行「群體免疫」的國家。其首席傳染病專家特格內爾的這句:「群體免疫行之有效缺乏證據」,無異於宣告「頭鐵」的「瑞典模式」破產。

瑞典新冠疫情的後續走向也越來越不樂觀。

瑞典國家衛生與福利委員會的部門負責人託馬斯·林登(Thomas Linden)在同日的簡報會上表示,瑞典的新冠重症患者仍在增加。他公開指出:「不要指望未來的疫苗。」

「在瑞典的第三波疫情中,醫療系統將面對前所未有的壓力。」

(來源:共青團中央)

相關焦點

  • 瑞典承認群體免疫失敗,都是病毒傳播模型惹的禍?|京釀館
    ,瑞典首相斯特凡·勒文日前終於承認:該國錯誤地採用了防治新冠病毒的策略。 病毒傳播模型和政治模型惹的禍 瑞典堅持群體免疫的直接原因,是政府採用的病毒傳播模型完全不符合事實。 這個模型是瑞典首席防疫專家特格內爾創設的。在這個模型裡,新冠肺炎的定義非常嚴格,疑似感染、死亡都不算。
  • 曾抹黑中國,現群體免疫失敗自食苦果,瑞典首相、國王承認錯誤
    在新冠疫情期間,西方世界基本上將疫情的黑鍋甩到了中國身上,哪怕世衛組織已經發表聲明還中國清白,這些國家仍不予理會,甚至中國所提出的一系列有效防疫措施,這些國家也都不願去聽,他們寧可相信所謂的群體免疫法,也不願意採取中國科學的防疫政策。
  • 瑞典即將在5月迎來群體免疫?
    群體免疫和避免疫情高峰看來根本無法同時存在,那麼真正實現群免的國家,瑞典是做不到第一個了。文 | 沈贇璐(博士、上海外國語大學瑞典語專業負責人)「瑞典即將在5月迎來群體免疫。」4月22日,瑞典流行病學專家安德士·泰格內爾在每日的記者招待會上先是表示,瑞典衛生部此前提供的斯德哥爾摩地區感染人數分析報告有誤,實際感染人數遠高於報告的數據。但他隨即話鋒一轉,認為無症狀者或輕症感染患者眾多,是通往群體免疫的黃金之路。
  • 新聞「全歐了」:瑞典新冠死亡率領跑歐洲,群體免疫行不通?
    【歐洲時報網】如今,歐洲各國新冠疫情趨緩,但瑞典卻以其歐洲第一的死亡率引發外界關注。因為一貫的鬆散防疫措施,瑞典曾被視為最有可能實現群體免疫的地方。但事實證明,這條路還走不通。在瑞典其他地區,已有抗體人群比率更低:該國南部的斯堪尼省的抗體比率僅為4.2%,西約塔蘭省僅為3.7%。這組數據遠低於政府預計的20%,距離真正意義上的「群體免疫」更是天差地遠——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說法,也是國際公共衛生領域普遍認同的觀點,一個國家或地區需要70%至90%的民眾攜帶抗體,才能達到「群體免疫」的效果。
  • 瑞典承認「羊群免疫效應」不起作用,上周以來感染人數飆升
    據瑞典衛生部24日發布的數據,自上周五以來,瑞典新增新冠病毒感染者17265例,對比上周同期的15084例新增病例,每周感染人數幾乎翻了一番。衛生部官員承認,鑑於新增病例飆升,並沒有看到所謂「羊群免疫效應」減緩疫情傳播的跡象。
  • 北歐發達國家承認失敗!國王親自道歉,終為「群體免疫」付出代價
    在歐盟國內大部分國家都對疫情防控方面越來越重視的情況下,瑞典卻依舊我行我素地拒絕和歐盟整體的政策同步。這直接導致瑞典很有可能會成為歐盟整體防控的最大弱點。瑞典政府也是目前世界範圍內極少數的正在推行所謂的群體免疫政策的國家,但是這也直接導致瑞典是歐盟內部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 瑞典公布抗體調查結果,離群體免疫還有多遠?
    世界各國的研究者們,仍然在通過各種方式,估算人口的感染率,來預測:我們距離群體免疫還有多遠?結果表明,迄今為止感染率仍在個位數。這些數字只是群體免疫的閾值的零頭。目前尚不知曉新冠病毒群體免疫的精確閾值,但一些專家認為這個比例應該高於60%。達到這一閾值,病毒將無法再廣泛傳播。瑞典是採取群體免疫這一激進策略的代表。
  • 於中寧:自然群體免疫就是人為群體屠殺
    一、自然群體免疫的第一個荒謬之處在於,免疫能力是不確定的,用不確定的結果作為醫學對策,這不是科學,而是殺人。所謂群體免疫的原意,是指通過流行病學調查,調查歷史上發生過的流行病,在感染了2/3的人之後,會慢慢自動停下來,使剩下的人得到保護。這種自然的群體免疫在歷史上曾經造成過大量的人員死亡,它比戰爭造成的災害還要嚴重。
  • 瑞典專家:先別嘲笑瑞典模式,疫情下看誰命大,但瑞典或最先獲得群體...
    彼得·尼爾森說該策略的後果之一是群體免疫。他認為,在經過第二輪,甚至第三輪COVID-19浪潮後,是否獲得群體免疫將成為瑞典和其他國家不同模式的試金石。斯德哥爾摩大學公共衛生科學系(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 Sciences at the Stockholm)教授米凱爾·羅斯蒂拉(Mikael Rostila)也表示:「瑞典可能比其他國家更早獲得群體免疫,當大多數人獲得免疫後,這意味著病毒的傳播和死亡人數將減少。」「現在開始重新開放的其他國家可能會遭遇第二波病毒。因此,他們可能只是推遲了更嚴重的疫情爆發」。
  • 瑞典即將封城、放棄群體免疫,民眾:希望東方提供幫助
    據法新社11月17日報導,由於近期瑞典新冠病例激增,瑞典政府不得不於16日頒布更嚴格的防疫措施,禁止舉行8人以上的公眾集會。瑞典首相勒文在電視講話中宣布,從11月24日起,公眾集會人數的限制將從300人以下修改為8人以下。
  • 瑞典的疫情「豪賭」如何收尾?千餘萬人口陷入絕境,大寫的失敗
    瑞典是繼英國之後的第二個實行「群體免疫」的國家,在4月駐美國大使就曾宣布,斯德哥爾摩已經有30%的人達到了「病毒免疫」,在5月份將會實現完全的「群體免疫」。然而在瑞典的公共衛生部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止到4月底首都出現抗體的人員比例僅有7.3%,同時瑞典的因病死亡人數已經超過臨邊幾個國家的總和,成為歐洲最高。
  • 群體免疫=群體死亡,你不知道的社會達爾文主義
    不是白飛蛾全變成黑飛蛾,而是白飛蛾群體死亡,黑飛蛾鳩佔鵲巢。面對如今的新冠肺炎疫情,所謂群體免疫,其實就是群體死亡。你以為通過群體免疫,然後你就擁有抗體了。事實是,沒有免疫的人全部死掉了,存活下來的是有免疫能力的人,這就是所謂的「群體免疫」。對於個體來說,你可能存活也可能死亡,基於你是否擁有免疫能力。
  • 瑞典首相承認:應對第二波疫情策略錯誤,政府負有最終責任
    (觀察者網 訊)重症監護病房緊缺、醫護人員辭職、死亡人數創紀錄......冬天來臨,瑞典的第二波新冠疫情來勢洶洶。瑞典首相斯特凡·勒文當地時間12月15日接受媒體採訪時承認,政府「誤判了」第二波疫情的應對措施。
  • 英國欲用「群體免疫」法應對新冠?專家:現實版《人類清除計劃》
    新冠疫情來襲,英國居然宣布採取「不抵抗政策」。3月12日,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宣布如何應對新冠疫情時說英國要靠「群體免疫」來對付新冠肺炎,所謂「群體免疫」指的是當一個群體中有足夠多的人感染了某種疾病的時候,由於大家大都產生了針對導致這種疾病的病毒的抗體,所以這種病毒就無法在人群中大規模傳播了,因此就會漸漸趨向於消失。
  • 「群體免疫」是什麼意思?新冠肺炎群體免疫策略可行嗎
    2000年,聯合國宣布美國已經消滅了麻疹,然而到了2019年,麻疹在美國全面暴發,主要就是因為接種麻疹疫苗的人數減少,「群體免疫」失效。  國內一位不具名的流行病學專家1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群體免疫」理論本身沒有問題,但前提是已經研發出疫苗。
  • 瑞典王室成員出門不戴口罩,是因為國內口罩不夠用?還不是怕挨罵
    但是最近卡爾十六世的一段講話,卻透露出了瑞典王室的心酸與無奈,處境也是相當的尷尬。今年全球都受到了新冠肺炎的影響,整個歐洲也是苦不堪言,因為歐洲發達國家比較多社會老齡化嚴重,因此在本次疫情中更加困難。前不久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公開承認抗疫政策失敗,並且提到王室成員不公開佩戴口罩是因為國內口罩不夠用的原因。
  • 「群體免疫」是什麼意思概念解釋 群體免疫的意義解讀
    新華社倫敦3月15日電新聞分析:英國的「群體免疫」,是科學還是無奈?  新華社記者張家偉 劉石磊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不斷加劇,英國採取的旨在延緩高峰而非強力控制的應對措施以及政府首席科學顧問有關「群體免疫」的言論引起很大爭議。  這究竟是英國政府依據最新科學證據做出的決策?還是面對衛生系統和經濟發展壓力下的無奈之舉?
  • 瑞典"幡然醒悟"
    原創 王慧 觀察者網一直佛系「抗疫」的瑞典在該國第二波疫情的衝擊下終於「幡然醒悟」,瑞典首相勒文18日公布了多項防疫抗疫新措施,其中就包括戴口罩。
  • 英國確認病毒變異的壞消息,國內那些鼓吹群體免疫的人去哪了
    新冠疫情在英國剛開始流行時,有「英國川普」之稱的鮑裡斯首相帶著本國的一票專家,向世界和本國民眾兜售群體免疫這一「神奇療法」,並在3月份推出英國版的「群體免疫計劃」,計劃讓4000 萬人感染新冠病毒,以獲得免疫力。其實,搞「群體免疫」的並非英國一家。那個一天到晚喜歡對中國指手畫腳、秀優越感的瑞典,同樣在搞「群體免疫」。
  • 核查| 抗體檢測能證明群體免疫嗎?
    暫無證據表明,具有抗體等同於對新冠病毒免疫;4. 「中和抗體」用於治療新冠病毒,目前仍在試驗階段;5. 現有抗體檢測結果表明部分地區的確診病例數量高於政府公布數量;現有抗體檢測結果不滿足群體免疫中自然免疫的標準。01抗體檢測的目的是為了驗證群體免疫的可行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