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法新社11月17日報導,由於近期瑞典新冠病例激增,瑞典政府不得不於16日頒布更嚴格的防疫措施,禁止舉行8人以上的公眾集會。瑞典首相勒文在電視講話中宣布,從11月24日起,公眾集會人數的限制將從300人以下修改為8人以下。他表示,這是遏制病毒傳播的「必要」手段,同時也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措施。
報導指出,目前瑞典新冠確診病例達17.7萬例,死亡人數超6000例,過去一周內平均單日新增病例在4000例以上。但是瑞典政府的禁令卻只局限於體育和文化活動等公眾集會,私人場所內舉辦的集會並不受限制,政府僅僅是建議民眾儘量不要和陌生人接觸。上周瑞典政府還下令,要求所有的酒吧和餐廳在晚上10點以後停止提供酒精飲料,直到明年2月底為止。勒文呼籲
瑞典的防疫政策一直非常寬鬆,從疫情爆發至今,瑞典從未實行過「封城」措施,即便是這次的集會禁令,與法德等國的措施相比也完全不值一提。之前同樣淡定的還有最先提出「群體免疫」的英國,不過因為第二波疫情的來勢過於兇猛,英國最終也無法再保持這種「淡定」,被迫採取了嚴厲的防疫措施,部分地區還進入了「封城」狀態,丹麥、挪威這兩個瑞典的鄰國也都加強了旅行限制等措施。但即便到了這種時候,瑞典的態度依然是不鹹不淡,僅僅禁止了大型集會,餐廳、酒吧等場所仍在照常營業,學生在16歲以下的學校沒有停課,滑雪場也正常開放,整個國家看不到一點強制措施。
瑞典之所以會如此「淡定」,主要是因為他們強調一種「共同抗疫,人人有責」的理念。瑞典人認為,防疫不需要靠政府的強制手段,具有良好公民意識的瑞典人會自覺的遵守防疫規則。連首相勒文都在講話中稱,「我們都是成年人,必須要像個成年人的樣子,不要恐慌,不要傳謠」,「這場危機中,沒有誰能獨善其身,所以每個人都必須負起責任」。在瑞典人看來,個人的自覺比政府的強制更加重要,前者體現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後者卻是在侵犯他們的「自由」。瑞典這麼做是有一定社會基礎的,因為瑞典人的獨居率很高,差不多有一半的住宅裡只住了一個人,瑞典年輕人成年後也很少有和父母住在一起的,這減少老年人感染病毒的風險,另外瑞典人平時在公共場合也比較注意社交距離。
不過瑞典這種獨具一格的防疫措施仍然引來了衛生專家的批評,一名瑞典學者向媒體表示,「我不理解為何瑞典要與眾不同,這是一場大規模的試驗,可能成功,但也可能會慘敗」。就目前來看,瑞典確實可以稱的上是慘敗,它的死亡率已經達到了鄰國的8倍。對此瑞典國內已經出現呼聲,要求瑞典政府學習其他國家的防疫措施,並向東方國家申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