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俄國充滿怨恨,波羅的海國家如何對待國內1/4的俄羅斯族人?

2021-01-07 騰訊網

大家知道,俄羅斯的地緣環境也是相當複雜的,因為歷史上的原因,俄國和自己大部分的東歐鄰居關係非常差,而東歐大部分小民族對俄羅斯也普遍有抵制和排斥的心理。如今烏克蘭的混亂局面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這種複雜背景下造成的悲劇。

那麼,最排俄的是誰呢?那莫過于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這些國家因為對俄國(蘇聯)的反感,甚至連帶著有些人對我國都有了有色眼鏡。當然,他們排斥俄國也有理由,畢竟當年蘇聯是強行吞併了它們的。

一直到現在,波羅的海三國普遍對俄羅斯積怨頗深,親西方思想非常嚴重。

波羅的海國家

然而,可能還有一個問題,大家容易忽略:這些國家同時還存在著大量的俄羅斯族!出現這種情況當然和蘇聯因素有關,蘇聯時期有很多俄裔移居此處。

這個問題處理不好,國內一定會大亂,但是,波羅的海三國似乎並沒有聽說由於這些因素出現什麼問題,這是為什麼呢?波羅的海的俄羅斯族人現在究竟是處在什麼環境之中?

俄羅斯族主要是在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這兩國都有佔人口總數約1/4的俄羅斯族。當然,這兩國剛獨立之初,對俄羅斯族是較為排斥的;但是木已成舟,制定過於激進的政策,也不太現實。都90年代了,這些國家又不是那些特別落後的國家,俄羅斯普通居民和他們長期以來也沒到結仇的地步,更何況,當時俄羅斯在這裡還有相當的駐軍。

但是,去蘇聯化以及去俄羅斯化的工作還是要做,愛沙尼亞直接立法規定:1940年之後的公民,必須通過宣誓以及語言測試,才能得到公民身份;拉脫維亞也類似。這條款就是針對俄裔居民的。自然,有一些俄羅斯人就搬出去了,但也不多,大概1/4的俄羅斯族離開了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人口比例大概降低了5%。大部分俄裔都在這裡安家立業了,所以他們開始主動學習當地語言,被迫融入當地社會,委曲求全。

波羅的海國家「人鏈」示威,要求脫離蘇聯復國

這些國家幾乎是想將「去俄化」工作進行到底,但到了2004年,情況有些變化,因為這些國家想進入歐盟,所以國內這種保守的右翼政策成了絆腳石。歐盟對於如何對待少數民族是有要求的,所以這些國家對俄羅斯族的政策有些放寬,很多俄裔也正是這個時候獲得了國籍。當然,至今仍然有相當一部分俄羅斯族是沒有國籍的。

這些俄國人對於俄羅斯是什麼感情呢?這就有些複雜了,波羅的海三國和烏克蘭不一樣,烏克蘭和俄國糾葛數百年了,而且地緣上與俄國非常近,俄羅斯能不斷施加影響;但波羅的海國家不一樣,俄羅斯很難影響這裡;而且,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經濟實力一落千丈,而波羅的海國家體量小,又由於有西方扶持,經濟發展非常迅速,被稱為「波羅的之虎」,所以俄羅斯族大部分並沒有「心向故國」之意。

俄羅斯人在愛沙尼亞使館門口示威抗議其反俄

前些年這種情況問題也不大,因為俄羅斯本身和歐洲關係也還好,然而由於2014年烏克蘭危機的緣故,俄羅斯和西方關係嚴重惡化,而歷史上飽受俄羅斯侵略的波羅的海國家對此更是大為震動,對俄敵意大大加深,並開始跟隨歐洲嚴厲制裁俄羅斯。

於是,波羅的海國家的俄羅斯族又開始受到另類眼光了,波羅的海國家立刻收緊了政策,保護主體文化,限制俄語,不過,由於俄羅斯族的年輕人經過近20年時間,基本已經能融入當地了。所以衝突也不激烈。

俄羅斯在這個問題上也有話語權

那這些俄羅斯族是如何看待地緣衝突的呢?通過調查確實發現,這些人對於俄羅斯還是有些偏袒的,認為烏克蘭應該為衝突負主要責任的佔多數,也不支持對俄羅斯制裁。因為這些態度,俄羅斯族更被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了,這三個國家的人唯恐俄羅斯族是俄羅斯安插的「特洛伊木馬」。但是,畢竟沒有直接地緣對抗,不至於出現烏克蘭的亂局,所以雙方就這麼尷尬地共存著,也沒出現大規模的衝突。只是,政府開始對俄羅斯族的親俄媒體、親俄政黨高度警惕。

俄羅斯族的認同實際也出現了分化,根據2014年拉脫維亞的一項統計,大概22%的俄羅斯族認為自己的祖國是俄羅斯,剩下的認為祖國是拉脫維亞;而根據2019 年愛沙尼亞展開的一項對 2800 名俄語青年的調查,關於歸屬問題和民族認同,24%的俄語青年認為自己是俄羅斯族愛沙尼亞人,13%認為自己是說俄語的愛沙尼亞人,也有 33%的俄語青年認為自己是俄羅斯人。

克裡米亞俄裔的表現讓波羅的海國家警惕

不過,對於俄語,俄羅斯文化,這些俄羅斯族的認同要一致的多,大部分人都認為這對於自己非常重要。

作者:雲帆

相關焦點

  • 中國的俄羅斯族,是如何看待俄羅斯的?或與你想的不一樣
    中國與俄羅斯是關係極好的兩個國家,這一點毋庸置疑,隨著兩國關係的交好,兩國之間的旅遊業更是如火如荼的發展著。其實在我國也有一個少數民族叫做俄羅斯族,這個民族的人長相和俄羅斯人沒十分相似,很多人好奇他們是如何看待俄羅斯的,他們的看法或許與我們想的不一樣。
  • 歐洲存在感最低的國家,摩爾多瓦與俄羅斯到底有啥過節?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摩爾多瓦是一個非常陌生的國家,許多人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還以它是個非洲國家,但其實摩爾多瓦是一個貨真價實的歐洲國家,而且還曾是蘇聯的十五個加盟共和國之一,只不過該國的存在感實在太低了。(從地圖上看摩爾多瓦被烏克蘭和羅馬尼亞兩個國家包圍,雖然距離黑海很近,但卻沒有出海口,是一個內陸國)其實摩爾多瓦人與西邊的羅馬尼亞人是同一個民族,雙方是同為同種,在歷史上他們都被稱之為達契亞人。
  • 俄國歷史上的木匠皇帝,對內改革對外戰爭,讓國家走向現代化
    17、18世紀,此時的俄國還是一個封建農奴制國家,與當時世界上其他國家相比,其政治經濟制度和思想文化觀念都相對落後。如果長此以往地發展下去,俄國將會日漸落後於世界的平均發展態勢,最終被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所拋棄。
  • 俄國為什麼把首都遷到邊境城市聖彼得堡?
    當時英國、荷蘭等國家已經確立了新型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但在俄國國內,落後的封建農奴制仍然佔據了主導地位。舊制度下的俄國行政機構也充滿了腐敗,彼得一世想在莫斯科推動改革的話具有重重阻力。除了政治困境外,當時俄國也存在著經濟困境。17世紀後期,俄國資本主義開始興起,耕地面積不斷擴大,也出現了第一批手工業工場,商業貿易也得到了迅速發展。
  • 我國的俄羅斯族人會回到俄羅斯過日子嗎?他們的答案讓人想不到
    對於俄羅斯這個民族,很多人揶揄為「戰鬥民族」,俄羅斯離中國很近,俄羅斯的旅遊景點也很多,每年都有很多我國遊客專程來俄羅斯旅遊,感受不同地域的風情。其實在我國的56個民族中也包含著俄羅斯族有朝鮮族,哈薩克族,畢竟我國的地域太廣了,56個民族的充分融合,使中華文化豐富多彩,而俄羅斯族的主要分布在東北和內蒙古這兩個地區。曾經的俄羅斯族的祖先從遙遠的俄羅斯移居到中國,經過幾百年的文化融合,現在中國國內的俄羅斯族不僅是長相,也越來越接近普通的中國人了。
  • 200萬德意志人生活在俄國,後來他們去哪了?
    日耳曼的瓦良格人被邀請成為基輔羅斯的領袖此後的整個歐洲中世紀,除了條頓騎士團和寶劍騎士團曾經深入波羅的海沿岸,短暫統治過一段時間外,日耳曼人和東斯拉夫人的交往並不多。▲德意志人的早期東進,逐漸佔據波羅的海沿岸(895-1400年)二、德意志人移民彼得一世1682年登基後,深深感到俄國的落後,不惜放下沙皇的尊貴,冒充士兵和工匠前往西歐國家學習先進技術
  • 波羅的海三國系列,苦難的三兄弟,為什麼痛恨蘇聯?
    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這三個國家我們可能不熟悉,但是這三個國家旁邊有個海叫波羅的海,所以這三個國家統稱為波羅的海三國。這樣說的話大家可能會有點印象了,就是在俄羅斯的東北方向。這三個國家的歷史比較曲折,由於靠近波羅的海,擁有天然的出海口,所以當年北歐的國家和沙俄都一直想要這個地方。
  • 彼得大帝有何過人之處,如何使沙皇俄國的實力一步步增強?
    而真實歷史上彼得大帝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這就需要仔細考究,尤其是彼得大帝真正統治沙俄的36年,這期間都發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對彼得大帝一生感興趣的朋友都很想知道。因為彼得大帝這一生充滿了傳奇,他更幹過很多出格的事情,如果按照人們判斷沙皇的標準而言,彼得大帝可能更不像是一個沙皇,而更像是一個學者、水手,或者是金融家,因為他致力於沙俄的改革,簡直就是方方面面。
  • 法國大革命時期,俄國如何參與了七次反法聯盟
    但是 ,當 1793年英國出面組織第一次反法聯盟後 ,俄國不但未能參與組織這場戰爭 ,而且也未能參戰 ,這是受俄國當時的對外政策以及俄國的實力所限。 葉卡特琳娜女皇當時對外政策側重在東方擴張 ,她的目標是要兼併波蘭 ,肢解土耳其 ,分裂德國 , 奪取芬蘭 ,並與瑞典作戰 ,鞏固俄國在波羅的海的地位。
  • 200萬德意志人曾經生活在俄國,後來他們都去哪裡了?
    ▲德意志人的早期東進,逐漸佔據波羅的海沿岸(895-1400年)二、德意志人移民彼得一世1682年登基後,深深感到俄國的落後,不惜放下沙皇的尊貴,冒充士兵和工匠前往西歐國家學習先進技術。當他學成回國後,拉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鞭策著俄羅斯追趕上來,成為歐洲強國之一。
  • 立窩尼亞騎士團在波羅的海擴張是如何終結的?跟俄2個大公國有關
    在1236年蘇勒戰役被薩莫吉希亞人擊敗後,寶劍騎士團餘部併入條頓騎士團,在1237年改稱利沃尼亞騎士團。波羅的海三國1237年至1290年間,利沃尼亞騎士團徵服位于波羅的海沿岸的小國庫爾蘭和瑟米加利亞(現在屬於拉脫維亞)、利沃尼亞,但是騎士團入侵俄國的一個大公國諾夫哥羅德共和國的嘗試並不成功
  • 最反對俄羅斯小國,帶頭解體蘇聯,人口大幅減少,未來國家或消失
    而作為小國來說,因為力量和資源的有限,所以整個國家相對比較悽慘,只有依靠大國才能安穩發展,否則國家很難生存。尤其是對於那些跟大國作對和死磕的國家來說,更是如此,下場更加難以預測。最典型下面這個小國,堪稱最反對俄羅斯的小國,當年帶頭解體蘇聯,現在國內人口大幅減少,未來國家或消失。
  • 獨立、聯合與再分裂:淺析波羅的海三國與俄羅斯的歷史關係
    現今的東北歐地區有著三個並不起眼的小國家: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它們又被合稱為「波羅的海三國」。別看這三個國家現在的領土面積不大,但是在受到俄羅斯帝國的影響之前,它們在東北歐地區的影響力都十分強大,特別是歷史上威名赫赫的立陶宛大公國,甚至一度成為當時歐洲地區面積最大的國家。
  • 日俄海戰,日軍犯了1個致命失誤,為什麼還能完勝俄國艦隊?
    日本聯合艦隊則有4艘一等戰列艦、8艘裝甲巡洋艦、2艘大型防護巡洋艦、10艘小型防護巡洋艦、1艘二等戰艦、3艘二等巡洋艦、3艘雲雷巡洋艦、21艘驅逐艦、43艘魚雷艇。3.X+1日白天,在對馬海峽西水道再進行白晝戰。 4.X+1日夜晚,繼續夜戰。 5.X+2日白天,在鬱陵島附近繼續白晝戰。 6.X+2日夜晚,繼續夜戰。 7.X+3日白天,繼續在海參崴外海白晝戰。  秋山真之還制定了「丁字戰法」,艦隊在敵艦隊前方進行「U」字形轉彎,用於擋住敵艦隊前進方向,集中火力炮擊敵艦隊的先頭艦,實施各個擊破。以當時的海戰常識,大多數人認為艦隊敵前調頭非常危險。
  • 拉脫維亞「冬季盾牌」聯合演習 說一說波羅的海三國「瘋狂作死」
    作為最晚加入,又最早脫離蘇聯獨立的「波羅的海三國」之一的拉脫維亞,似乎在反俄立場上非常堅定。2004年3月29日成為北約成員國,2004年5月1日加入歐盟,2007年12月21日成為申根公約成員國。2014年1月1日,拉脫維亞正式成為歐元區第18個成員國。
  • 彼得大帝引領俄國移風易俗 拒吃大蒜改喝咖啡
    克裡姆林宮的總管羅莫達諾夫斯基在莫斯科暫代彼得大帝掌權,羅莫達諾夫斯基是彼得大帝的父親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信任的人。彼得大帝委託羅莫達諾夫斯基照顧他的家人,葉芙多基婭皇后和他六歲的皇子阿列克謝。在荷蘭,彼得·米哈伊洛夫軍官在船廠做木工,觀看了造船的全部程序。在英國,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英國人不知道如何評價這個奇怪的年輕人。
  • 號稱世界第三,讓小日本吊打,俄國海軍對馬海峽慘敗,艦隊被全殲
    而在日本的電視劇坂上之雲中,俄軍波羅的海艦隊被認為是不可戰勝的強大艦隊,擁有世界一流的水平。那麼日本是如何戰勝如此強大的波羅的海艦隊呢?對馬海戰唯一幸運的是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她以令人難以置信的好運氣而聞名於世,這艘傳奇巡洋艦經歷了三次革命和四場戰爭,參加日俄戰爭的對馬海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數次海戰。
  • 葉卡捷琳娜:一個普通德國姑娘,如何成長為手段鐵腕的俄國大帝?
    最近《凱薩琳大帝》馬上就要開播了,其中的「凱薩琳大帝」還有一個更為人所熟知的名字——葉卡捷琳娜二世,她就是曾經說過「假如我能活到二百歲,整個歐洲都將匍匐在我腳下!」這句遺言的人。那麼問題來了,葉卡捷琳娜二世作為俄羅斯唯一一位被冠以「大帝」之名的女皇,究竟有著怎樣的傳奇一生呢?
  • 烏克蘭組建反俄聯盟:大量波羅的海國家軍人參戰,還送槍送炮彈
    這個故事使人想起軍事援助,波羅的海國家在頓巴斯軍事衝突加劇期間向烏克蘭提供了軍事援助,而波羅的海國家歷來是反俄中心。早在車臣戰爭期間,波羅的海三個國家將車臣非法武裝提供大量僱傭兵。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本身的軍事潛力顯然還有許多不足之處,但出兵烏克蘭目標是證明可以通過軍事手段解決民事衝突。這表明了烏克蘭與波羅的海共和國之間的「兄弟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