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咖啡豆隨著烘焙時間的不同,咖啡豆會呈現不同的酸質,甜感,苦澀等,這些都是咖啡的滋味,是通過我們的味蕾去感受。而這次我們要說的是口感,下面前街咖啡就來說說什麼是咖啡口感。
首先我們先來說說我們感受酸甜苦鹹鮮的味覺體驗。
在五味譜中,咖啡最能體現出來的一般為酸甜苦三個味道,舌尖對甜味最敏感,舌根對苦味最敏銳,舌頭兩側的前半段對鮮味最靈敏,舌頭兩側中後段對酸味最敏感(不是說這些部分對其他的三個滋味感受不出來,表達的只是最突出的一點)。也就是說咖啡中的水溶性風味分子,在口腔中被味蕾接收,通過神經傳進大腦,這就是味覺體驗。
那麼口感又是什麼體驗呢?
口感就是口腔觸覺,感受無香無味的口感,也就是咖啡的厚薄感和澀感。
厚薄感(body)就是我們常說的黏稠感、厚實感或順滑感,只要有不溶於水的咖啡油脂與纖維質所營造的口感。含量越多,口感越醇厚越順滑,含量越少,口感越乾淨越清爽。
澀感其實是一種痛感,它不是滋味。澀感的表現是不順滑。
咖啡豆烘焙的時候會出現梅納反應和焦糖化反應
一般主要的梅納反應階段是指烘焙過程中咖啡豆轉黃開始到一爆這段時間。在反應過程中會連續不斷的產生黑精素這種大分子化合物,而通過反應最終會有超過600種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存在於烘焙好的咖啡豆中,所以梅納反應為咖啡帶來了風味,口感,顏色和複雜度。
而焦糖化反應的產物分為兩部分:糖的脫水產物,就是焦糖或醬色和裂解產物,主要是一些揮發性的醛與酮。焦糖化反應中產生了火烤的香味,焦糖與顏色,也產生了其他芳香性的物質如麥芽醇等等,如果在烘培的過程中焦糖化過頭並不是件好事,反而會造成碳化,使咖啡燥苦絞喉。如果焦糖化不足則會使得香氣單調乏味缺少層次,所以焦糖反應是主要提供香氣,口感。
一般而言,總烘焙時間越久,最後留下的酸味就越少,相反地,苦味則隨著越長時間的烘焙而越強,越深焙的咖啡會越苦,這影響著咖啡的口感從青澀慢慢變到順滑再到醇厚。
市面上常見的烘焙程度分為淺度烘焙,中度烘焙,深度烘焙。
淺度烘焙:有豐富的水果調性,帶有酸甜的花果酸香氣息,口感乾淨清爽,不會有黏稠感。
中度烘焙:有堅果調性,主要是焦糖、可可、麥芽的氣息,口感順滑,會稍帶黏稠感。
深度烘焙:帶有一點巧克力的苦韻,酸味較低,焦糖香濃,有辛香料、木質、炭燒味,口感順滑,醇厚,無澀感。
前街咖啡為了使每一位客人喝咖啡的時候都能明顯感受到咖啡產區的咖啡風味特點,一般採用中淺度烘焙和中深度烘焙。中淺度烘焙能使有明顯酸質的咖啡豆不會表現出過於尖酸和青澀口感,中深度烘焙能使一些亞洲產區的咖啡豆不會過於苦澀同時又能表現出草本香料醇厚口感特色。
中淺烘焙代表:肯亞阿薩莉婭咖啡豆
衝煮參數:v60濾杯/1:15/細砂糖研磨度/90-91度水溫
第一段注入30克水量進行30秒悶蒸,接著注入95克(電子秤顯示125克左右),約1分鐘注入完畢,當水位降到粉層2/3處注入剩餘的100克(電子秤顯示225克左右),約1分40秒注入完畢。2『00滴濾完成,移開濾杯,完成萃取。
衝煮風味&口感:溼香有成熟番茄與花香,溫度高時,入口是焦糖、黃糖的甜感,溫度微降,聖女果、烏梅酸調湧現出來,酸度明亮,口感乾淨,後薄感中等,中段甜感突出,有果汁感。
中深烘焙代表:前街咖啡黃金曼特寧咖啡豆
衝煮參數:Kono濾杯/1:15/粗砂糖研磨度/88-89度水溫
前街咖啡粉水比例1:15衝煮手法:第一段注入30克水量進行30秒悶蒸,接著注入95克(電子秤顯示125g左右),約1分鐘注入完畢,當水位降到粉層2/3處注入剩餘的100克(電子秤顯示225g左右),約1分50秒注入完畢。2『00滴濾完成,移開濾杯,完成萃取。
衝煮風味&口感:烤吐司,松木,可可,草本,焦糖,甜度高。口感乾淨,香濃醇厚,層次多變,乾淨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