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神白起殺了一百多萬人,滅掉了戰國時期的一半軍隊

2020-12-24 火星十一號

秦國名將白起以殺神人屠為名,那麼他為何會有此稱號?據說他以一己之力就滅掉戰國一半軍隊,在引雀之戰中斬首韓魏聯軍二十四萬,在華陽擊殺趙魏聯軍二十萬,公處三次使楚國只剩下十萬餘人,最出名的應該是在長平之戰中坑殺了四十萬趙軍,也因此被稱為人屠。

那麼白起是如何坑殺的四十萬趙軍?在秦趙兩國長達三年的長平之戰中,由於趙國的糧食產量低於秦國,當時的趙軍糧草稀缺,無奈之下趙國用紙上談兵的趙括換下了廉頗,秦國這邊白起上線,抓住時機截斷趙軍糧草。

四十萬趙軍投降,但白起卻選擇把趙軍全部坑殺,只留下二百四十個年紀小的兵卒回去,就我們現在來看,四十萬人光是殺都要殺幾天,如果坑殺的話需要更長時間,那麼白起為什麼要選擇殺掉又投降的趙軍?如何坑殺這四十萬趙軍的?

在一九九五年五月的某一天,這件事情的真相浮出水面,在山西省某地,當時的兩名村民在耕種之際突然挖出了一些屍骨,驚慌之下他們急忙上報,在考古人員的多是勘測之下,他們發現此地就是長平之戰,白起坑殺四十萬趙軍的地方。

但經過法醫檢測,在一百多具屍骨中,只有一名可能是被活埋的,其餘的大半都缺少頭骨,而當時秦國正在貫徹商鞅推行的軍功爵制度,即以斬殺敵軍首級數量作為評定賞罰標準,所以可以推測出當時應該是在兩軍交戰時殺掉了差不多一半人,也就是在戰爭中死亡的有二十多萬人左右,他們的頭顱都被帶走用來統計戰功。

所以在挖掘出來的屍骨有很多是屍身分離的,而剩下的大多數屍骨上還有刀劍砍傷的痕跡,據專家推測,他們應該是被殺死之後才埋屍於此的,而不是被活埋而死,所以不能說他們被坑殺而死,那麼就算投降的趙軍沒有那麼多,但至少會有二十萬。

白起又是如何將那麼多人殺掉的?那麼多俘虜被殺時為什麼沒有人反抗?這就不得不提一下趙軍投降前的情況了,當時趙軍臨時換將,更是把經驗豐富的廉頗換成了趙括,趙括因為之前煙雨之戰時趙軍大敗秦軍,因為當時的秦軍沒有那麼強大,而白起則正是利用敵軍輕敵自傲的想法,佯裝被打敗,引誘趙軍深入秦軍埋伏,更是趁機切斷了趙軍的後方補給支柱,讓趙軍發生了斷糧危機。

秦昭襄王趁此機會更是全國動員,凡是年滿十五歲的都要上戰場,一方缺糧,將領還自視甚高,一方糧草充足,還有後方士兵源源不斷的補充,結果顯而易見,趙括在亂戰中被殺死,剩下的趙軍沒有了首領,方寸大亂,最後只能投降。

那時他們已經斷糧四十六天,就算是最強壯的人也抵不住飢餓,而被俘後秦國顯然不能養著他們,在長達三年的長平之戰中,不僅是趙國糧草稀缺,秦國也差不多將之前的積累都花光了。

所以他們沒有多餘的糧食來養這些俘虜,更別說這些人都是趙軍的主力,作戰經驗豐富,而且他們對趙國忠心耿耿,如果把他們放回國讓他們活下來,就相當於放虎歸山,秦國一旦發生動亂,這些人群起而攻之,很快就會讓秦國元氣大傷。

在這樣的情況下,趙軍的結局已經可以預料,更別說當時秦昭襄王就在河內督戰,面對這些投降的趙軍,他很清楚,如果不殺了他們,那麼趙國將來一定會死灰復燃,為秦國統一天下造成巨大的阻礙,因此才有了白起坑殺降卒的命令。

當時的人們對於降兵的處理一般是放歸國內,並認為將領如果殺了俘虜,未來會遭遇不幸,因此大多數情況並不會殺降兵,而只是殺降將,但白起還是殺了那些人,從大局來看,他此舉殲滅了趙國的有生力量,為秦國的未來打下基礎。

從另一方面也是秦昭襄王的命令,更是為了白起自己,在當時秦國有規定,兩軍交戰,如果你打勝了,但犧牲的人數多於對方,那麼就會受到懲罰,犧牲的人數相當,則不獎不罰,只有犧牲的人數少於對方才能得到獎勵,而秦軍之前已經犧牲了三十多萬人,趙軍才犧牲了二十多萬人。

於公於私,白起都只能殺掉那些俘虜,才能保證自己的地位,那麼白起又是如何坑殺掉這二十萬趙軍的呢?據說為了能夠更快速地殺掉趙軍,白起首先提出只要放下兵器才會讓他們吃飯,其後把它們分為十個營,然後尋找十個地形崎嶇的山谷,把趙軍騙到山谷裡之後再高處射殺。

他們面對有備而來的秦軍,早已餓得不行的趙軍當然無法抵擋,最後滅亡也是理所當然的,在他們死後,秦軍再把他們埋葬,長平之戰在趙軍死亡四十五萬士兵,秦國死亡三十多萬士兵之後結束,其後趙國幾乎滅亡,國內據說已經沒有青壯之人了,而秦國也不遑多讓,雖然戰勝了趙國,卻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所以之後秦昭襄王才會聽從範雎的意見,停止攻擊邯鄲的腳步,開始休養生息,白起的一生可以說是都在戰爭中度過的,曾有人評價白起,說他論打殲滅戰,千載之下無人出其右,他擅長在戰爭中根據不同的狀況採取不同的對敵之策。

直接殲滅敵人,擊殺對方的有生力量,這也與當時的秦國國策有關,為了秦國更加強大,那麼必須削弱其他國家的力量,只有通過殲滅敵人才能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從白起的一生可以看出,他正是秉持著這一思想,才會在幾次戰役中痛下殺手。

在他的有生之年滅殺了一百多萬人,幾乎滅掉了戰國時期的一半軍隊,為秦國的統一加快了速度。

相關焦點

  • 秦國大將白起史稱「殺神」,巔峰時期到底有多瘋狂?
    白起戰國時期四大名將之首,是秦國的軍事家最厲害的戰神,他徵戰一生打了很多仗從無敗績,他徵伐戰場殺害了很多人,他讓當時的其他國的士兵將領,只要聽到他的名字都聞風喪膽無心戀戰,因此那時的人們稱白起為「殺神」。我們只聽他的稱號就能感受到那時的白起有多厲害,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白起巔峰時期有多狂吧?
  • 殺神白起,一生未嘗敗績,打下七十多座城池,卻自刎以贖殺孽
    戰國時期小國林立,各國之間混戰,自古亂世出人才,這種諸侯割據混戰的時代,最容易出的就是將才和兵法大家。白起一個人,當得上將才和兵法大家。他一生未嘗敗績,到他人生的後二十年,列國聽到白起的名字,紛紛稱病不敢出戰。這不是怕輸,這是保命。
  • 一代名將殺神白起的是非功過
    從歷史上講,白起真正稱得上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在正史上幾乎找不到關於他的敗績,一生歷經大小戰役七十餘場,殺敵超過百萬,僅長平之戰,白起就坑殺降卒超過四十萬,人送外號「人屠」,雖然對他冷酷殺人的做法多有詬病,卻不妨礙他作為一代戰神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
  • 殺神白起,只接20萬以上大活,帶你領略什麼叫讓對手絕望
    乍一看古人繪製的白起的像,有點不敢相信,在畫像中。這個文質彬彬,略胖的慈祥老人,竟然就是一代殺神白起。白起的戰功實在高到無法形容,用戰神根本無法形容他的存在。所以,更多的人給他一個更配的名字,殺神。就這樣,韓,魏,周聯軍陳兵在伊闕(今河南省洛陽市龍門鎮),聯軍由以魏將公孫喜為主帥,共計24萬人馬,秦國派出了白起,但只給了10萬人馬。都不到人聯軍的一半人馬。貌合神離的聯軍很快被白起看出了端倪,韓國覺得魏國比較強大,理應當前鋒,快點向前衝。魏國也不傻,丟的是你韓國的地,你韓國為啥不衝?
  • 「兵仙」韓信為何看不起「殺神」白起?你看韓信怎麼評價白起的
    今天我們便來聊聊「兵仙」韓信和「殺神」白起。韓信,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軍事家,早年因家庭貧苦常寄人籬下,後來受蕭何舉薦成為劉邦手下的大將軍,從此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韓信精通兵法,是一名難得的戰術家,他曾為後人留下暗渡陳倉、背水為營等戰術典故。韓信非常擅長於點兵用將,他親自指揮的井陘之戰、濰水之戰等都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
  • 殲滅戰人屠大師——武安君白起,殺神的名頭白白背了幾千年
    而在戰國時期,秦國在這方面還是比較領先的,因為所處的地理環境,經常和羌人打交道,騎兵的起步很早,西周建國的時候便是秦國的勤王黑騎出了一把彩。後來,孫臏的桂陵之戰、馬陵之戰徹底將人們的戰爭形態改變,長途奔襲步騎混編,大規模的運動戰終於開始成熟起來。而白起,結合了各家所長,基本上是個戰爭全才。
  • 殺神白起的最後歲月,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僅白起就佔了一半
    戰國時期的秦趙長平之戰,如果沒有丞相範雎的離間計,趙孝成王臨陣換將,用趙括換下了廉頗,秦國恐怕未必能取得這次戰役的勝利。因此,這一戰範雎也是功不可沒。然則白起之死,似乎與範雎也脫不了關係,因為在長平之戰之後,秦國的這一相一將,一文一武兩個重要人物卻產生了隔閡。當然,他們之間的隔閡也並不是白起之死的直接原因,卻影響了白起臨死之前的那一段日子。
  • 戰國四名將-武安君白起
    白起,生卒不詳-公元前257年被秦昭襄王賜死,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今陝西省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為什麼白起被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他的主要成就又是什麼?白起指揮過許多重要戰役,平生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
  • 坑殺40萬降兵,殺神白起的自刎之路,證明武力永遠玩不過腦力
    戰國時期一代殺神白起,最總怎麼死的?是誰殺死了白起? 白起戰國時期秦國名將,也叫公孫起,因每戰必滅敵有生力量,故被冠以"人屠","殺神"之稱!白起是繼孫武,吳起之後的又一名傑出的軍事家,統帥。與廉頗,李牧,王翦共稱戰國四大名將,併名列武廟十哲。
  • 不敗軍神白起:殲敵百萬被稱「殺神人屠」,難道他真的嗜殺如命嗎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期間湧現出了無數名垂青史的名將,在那個風骨不息的年代,各國連年交戰,致使共計200多萬人血灑疆場,但其中有一個名叫白起的人,一個人就致使120餘萬人命喪黃泉,位列四大戰國名將之首,伊闕之戰,斬殺韓魏聯軍24萬,三攻楚廟,破楚都焚廟宇,迫使楚國遷都,共計殲敵35萬,長平之戰戰殺20萬,坑殺40萬,這就是白起的成績單,還不包括其他零零散散的小戰役
  • 中國歷史上的3大殺神,第2位殺氣太重,號稱辣手屠夫,夢中也殺人
    在中國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中,有過許多名將,其中有三位因為殺人太多被後人冠以殺神的名號,這三位殺神可謂是鬼神見了都要懼三分,那麼都有誰呢?第一個是白起。白起是戰國時期的名將,白起此人熟讀兵法,並且用兵也十分厲害,後來在輔佐秦昭王的說三十幾年裡屢次獲得巨大戰功,鮮有敗績,是當時著名的「殺神」,其帶軍風格鐵血無情、軍紀嚴律,令其他國家的軍隊都對他聞風喪膽,後來被列為四大名將之首,從這可以看出白起的厲害之處。
  • 吳起與白起,戰國兩大殺神,二者到底孰強孰弱
    吳起和白起,一個在戰國初期縱橫於天下,一個在戰國末年大殺四方,二者雖不處於同一個時間點,但都同樣在人們心中有著赫赫威名,如果將二人做個對比,那麼他們倆到底誰才是戰國時期的戰神呢?軍事對比在白起所處的戰國末年那個時期,山東六國的軍事實力相比於與秦國來說 ,已經根本不是同一個檔次上了,在經過商鞅變法之後的秦國無論是經濟、軍事、後勤補給都已遠遠甩開山東六國,且秦國在秦惠文王的手中攻魏、滅蜀、敗楚、攻取義渠,已經消磨了山東六國的許多實力,所以白起攻打六國基本上是以強擊弱,但即便是這樣
  • 《羋月傳》:殺神白起,用70餘戰告訴你啥叫「一將功成萬骨枯」
    之後,白起的軍旅生涯就如同開了掛,在白起的軍事生涯中,大小70餘戰,從無敗績,換句話說,只要六國軍隊和他相遇,就等於遇上了死神。他是戰國殺神,一生共殲滅六國軍隊約165萬!據梁啓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一人就獨佔不止二分之一。
  • 白起一生中經歷過多場戰爭,竟從來都沒有失敗過
    後人在閱讀這些歷史,可以深刻總結前人失敗的教訓,讓你引以為鑑,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戰國時期的殺神白起。相信提起白起,肯定會有人說,白起我本命啊,或者是好喜歡白起的,那麼在歷史上真正的白起是怎樣的呢。戰國時期,秦國的白起將軍以其傑出的指揮藝術,在中國軍事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白起一生中經歷過70多場戰爭,但是都沒有失敗過,他與韓信、李靖、嶽飛在中國古代被稱為「四大將領」。
  • 白起的功勞那麼大為何昭襄王還會殺他,殺神白起的一生從超神到隕落
    ——《過白起墓》唐.曹鄴 現在說起白起可能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王者榮耀裡的那個坦克,但是歷史上的白起可不是王者峽谷裡那個拿著大鐮刀的大風車。 白起出生不詳,秦國白氏,名起,陝西人,戰國時期名將,傑出的軍事家," 兵家「代表人物。
  • 所謂的殺神是戰場英雄還是手握屠刀的屠夫
    他們所到之處敵人聞風喪膽,戰神和殺神的稱號也伴隨他們左右,無論他們走到哪裡那種凌冽的殺氣。歷史上不僅僅只有將軍會殺人無數,皇帝更是一個殺人無數的冷血殺手,今天就來看看那些歷史上非常有名的殺神。 冷血白起讓數萬人生命在一瞬間消逝 首先我們要說的就是大家最熟悉的白起,一個坑殺百萬人的屠夫戰神。
  • 秦國名將,戰神白起是怎麼死的?
    在歷史上,能稱得起「戰神」和「殺神」的,只有戰國時期的秦國名將白起。(白起)白起出生於郿邑(今陝西省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一貧困之家(屬於「白丁」之家),古語云:「寒門難出貴子」,窮小子白起又是怎樣「封神」的呢?講真一個人窮不怕,怕的是歷史不給機會。
  • 大秦帝國,如何成就殺神白起?除軍事才能外,兩大伯樂和尚武之風
    導語:看大秦帝國,如何成就殺神白起?影視劇畢竟不是完全真實的歷史,是什麼成就殺神白起?難道僅僅憑軍事才能和幾場重大戰役的勝利嗎?藉助《大秦帝國》這部影視劇,我們來剖析一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殺神白起。戰國時期,白起是如何成為戰神?
  • 「殺神」白起的悲慘結局果真是因殺孽太重獲咎於天嗎?
    #作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白起絕對當之無愧。其戰功赫赫,遠超同時期其他將領,正如秦張唐有言:「武安君南挫強楚,北威燕、趙,戰勝攻取,破城墮邑,不知其數。」縱觀整個秦國史,奪地之廣,殲敵之多,無人能及武安君白起。白起一生戎馬徵戰長達34年,一生攻取城池超過七十座,殺敵近百萬,為秦國掃蕩六國立下了不世之功。
  • 中國歷史上的六大「殺神」 第一是他
    說到「殺神」,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曾經坑殺過40萬降卒的「殺神」白起,其實歷史上除了白起以外,還有幾個比較著名的人物也可以稱得上為「殺神」了,下面就一起來看看中國歷史上的六大「殺神」。也叫公孫啟。這是大家所廣為熟知的一個人物,是戰國時期秦國的一位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