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圍城》中唐曉芙樣的女孩,在現實中存在嗎?

2020-12-15 騰訊網

錢鍾書《圍城》中唐曉芙樣的女孩,在現實中存在嗎?

當然是存在的。

唐曉芙是個「二十歲左右的嬌小女孩子」,「嫵媚端正的圓臉,有兩個淺酒窩」,「新鮮得使人忘了口渴又覺得嘴饞」。

哪一個正當花季的少女不是這個樣子呢?

小說寫得好,會讓讀者不自覺地代入主角的身份,用主角的眼光和態度去審視作品中的人和事。所以我們看到的唐曉芙,其實是方鴻漸眼中的唐曉芙,也是他魂牽夢繞的女子。這個少女很美,在方鴻漸的眼中,因為「情人眼裡出西施」,便成了高不可攀的完美少女形象,再通過小說形式投射出來。

小說是高於生活的虛構作品,人們驚嘆於唐曉芙的完美,用這句話來安慰自己。

這麼美,這麼機靈,這麼可愛的少女是在現實一定中不存在的。

其實,這只是你被方鴻漸、被錢鍾書欺騙了罷了。

唐曉芙未必有你眼中那麼好,生活中的愛人也許比她更嬌俏。

方鴻漸被愛情蒙蔽了眼睛,順帶蒙蔽了我們這些代入他視角的眼睛。

錢鍾書是不會讓他倆在一起的,也正因為如此,才會把唐曉芙寫得如此完美——注意,只是寫得完美,不代表就真的完美。何況錢老是什麼人物,其實他也是提醒了方鴻漸的,只是這個主角就像我們大多數人一樣,面對活潑可愛的美麗少女,統統被豬油蒙了心。

方鴻漸自己不也漸漸清楚:「這孩子人雖小,本領大得很,她抓一把男朋友在手裡玩弄著呢!」但是又如何?因為註定得不到她,就不會像孫柔嘉一樣在婚後有了恍然大悟的了解,人本來就是多方面的,孫柔嘉和唐曉芙有什麼區別?

本質上並沒有。

你得不到的,就是唐曉芙。

你得到的,就是孫柔嘉。

這是一個從平面到立體的戀愛過程,是夫妻之間的真正相互了解、理解過程。

也正是賈寶玉所說的:「少女都清澈可愛,一旦嫁了人,就變成渾濁不堪的老媽子!」(不記得原話,大致如此)

你身邊的人,年少的時候笑起來,也許更勝唐曉芙,變成了孫柔嘉,可能正是因為你的不堪呢?

要學會發現美,為什麼有些人的日子清淡,卻如詩如畫?為什麼有些人錦衣玉食,卻面目可憎?

從自己的內心開始調理。不辜負任何一個孫柔嘉,自然就得到了唐曉芙了。

嗯,這其實也就是為什麼男人專情於十八歲少女的原因吧。只看到描繪出來的美,而不願意去發現、保持這種美。

以上是瞎扯,現實中某個方面的唐曉芙是必然存在的,但是她的其他方面也未必可愛。

看來這瞎扯最大的功用還是在於安慰自己,呵呵。

相關焦點

  • 《圍城》中的唐曉芙是否有楊絳先生的影子?
    楊絳先生的作品我沒怎麼拜讀過,唯一看過的作品就是《我們仨》,非常感人,不過當初看這本書的目的也是為了了解更多和《圍城》和錢鍾書先生有關的事情。都說作家寫的第一部小說多多少少都會有自己或自己身邊的人物、生活的影子,所以我一直很好奇,那個被錢鍾書先生偏愛的書中人物——唐曉芙,是不是以楊絳先生為原型呢?
  • 《圍城》中的「白月光」唐曉芙:沒主見的女孩,人生有多少遺憾
    「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錢鍾書以一語道破天機的辛辣,揭示了困擾都市男女的婚姻問題的本質。在《圍城》這本書中,這樣的「金句」比比皆是,錢老一出手,就一不小心打造出,一個被無數男女奉為圭臬「男女婚戀寶典」。
  • 再讀《圍城》:錢鍾書筆下的四種女人,不同性格對應不同的人生
    很多人翻開《小說》圍城,其實都是衝著封面上的那句話: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圍城》中的這句金句不免讓人以為這是一本關於婚姻經營的小說,但是我在讀完之後,卻更喜歡將《圍城》歸為一本人生哲學小說。
  • 讀錢鍾書《圍城》品人生百味
    文/榮媽早就聽說了《圍城》中有關對於婚姻的闡述,但一直沒有認真的讀這本書。恰好,這期讀書會共讀的就是錢鍾書的這部作品。楊絳說:「《圍城》的主要內涵是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 錢鍾書《圍城》中濃縮成經典的十句話:揭示了人性與婚姻的殘酷
    熟悉《圍城》這本書的夥伴們,一定對錢鍾書先生在書中的一句話印象比較深刻: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這句話可以說是對這本書的中心總結。著名文史學家夏志清先生曾說:《圍城》是中國近代文學中最有趣,最用心經營的小說,可能也是最偉大的一部。這本書中,赤裸裸的揭示了婚姻的真相。
  • 《圍城》:錢鍾書用方鴻漸的悲劇人生,給了我們3條警示
    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圍城外的人想進來,圍城裡的人想出去。《圍城》是錢鍾書先生的經典之作,書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這句:'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圍城外的人想進來,圍城裡的人想出去。"其實不是的,這本書中更多的是,對人性,對生活態度的探討,錢鍾書用方鴻漸的悲劇人生,給了我們3條警示。一、能力跟不上野心的時候,最應該停下來學習方鴻漸本來可以踏踏實實的工作,但是因為每天空談理想,無法腳踏實地的工作,導致最後的工作也沒了。
  • 錢鍾書的愛情63年如一日的甜蜜,為何還要寫《圍城》「貶低」婚姻
    《圍城》中的婚姻讓人害怕,主人公方鴻漸幾次三番想要入這婚姻的「圍城」,最終他達成了願望,但也對這個做夢都想達成的願望徹底失望。為什麼?因為方鴻漸被唐曉芙的愛情衝昏了頭腦,撞得頭破血流也想要進入到婚姻的「圍城」中,他認為婚姻能守住愛情,但事實上,消磨掉愛情的正是婚姻。
  • 《圍城》中的唐曉芙到底愛不愛方鴻漸?
    之前在讀《圍城》小說的時候,總覺得方鴻漸和唐曉芙的感情,更像是方的一廂情願,唐曉芙並沒有愛方鴻漸。但前些日子看了《圍城》電視劇,發現好像並不如此,唐曉芙說了一些絕情的話,把方鴻漸攆出去之後,自己也是伏床痛哭,聽傭人說方鴻漸還在外面傻站著淋著雨,立馬動了惻隱之心,想讓他進來,可惜方鴻漸恰巧地離開了。電視劇整體看下來,似乎是方唐二人彼此相愛,只不過造化弄人,遺憾錯過了。為了解開唐曉芙到底愛不愛方鴻漸的問題,我最近又把書裡的相關的片段看了下,算再粗淺分析下吧。
  • 錢鍾書《圍城》:從主題意蘊到語言特色,告訴你經典是如何造就的
    而其懶散的生活習性,玩世不恭的處世態度,很快便讓他對此喪失了熱情,越來越強烈地渴望逃出這座「圍城」。回國後,他又不知不覺捲入與蘇文紈和唐曉芙兩個女人的感情糾葛中。方鴻漸追求自己愛的唐曉芙,同時又不忍拒絕愛自己的蘇文紈。優柔寡斷的性格不僅令他斷送了愛情,還同時得罪了一雙女人。狼狽不堪之際,方鴻漸決定離開上海。
  • 經典電視劇《圍城》,演技派扎堆,錢鍾書為何只單獨表揚五位
    當年拍攝電視劇《圍城》前,原著作者錢鍾書其實是不太情願的,這部寫作於四十年代的小說幾乎被遺忘了三十多年,很多人甚至包括導演黃蜀芹都沒看過該書。當黃蜀芹第一次聽編劇孫雄飛說想拍《圍城》時,她一度以為這是一部戰爭戲。
  • 從三個角度解讀《圍城》這部優秀諷刺小說的魅力所在
    錢鍾書的《圍城》講述的是以方鴻漸為首的一群舊知識分子的愛情、婚姻以及他們的職場生涯,反映出他們在人生這座圍城中苦苦掙扎和突圍的艱辛歷程,以及在現實生活面前的無奈和無力感。《圍城》這段文字中,由於運用了內聚焦型敘事視角,方鴻漸的內心獨白與真實世界中的客觀現實大相逕庭,不禁令人啞然失笑,笑方鴻漸的自以為是,同時又能深切體會到方鴻漸的尷尬和惶恐。其實我們自己何嘗不是如此,總是沉浸在自我的臆想中,最後遭到現實生活的當頭棒喝。
  • 錢鍾書《圍城》講的啥?書中經典10句話,讓你看清生活的真面目
    沒有讀過《圍城》的人,大概也都聽說過這句話。但讀過《圍城》的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卻未必是這一句。《圍城》是錢鍾書所著的長篇小說,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是一部獨特的小說。小說的故事發生在抗戰時期,講述了男主人公方鴻漸留學回國後,在動蕩不安的社會中遭受到的人生挫折,揭示了人生如圍城這個深刻的哲學命題。評論家認為小說《圍城》是「中國近代文學中最有趣、最用心經營的小說」,小說語言犀利幽默,充分展示了錢鍾書先生的才情。
  • 《圍城》:年少不懂方鴻漸,人到中年才發現,原來自己就是書中人
    楊絳給《圍城》寫過一段話: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圍城》是錢鍾書先生用兩年時間完成的平生唯一一部長篇小說,年少不懂方鴻漸,讀懂已是書中人。圍城,究竟圍住了什麼?人們為什麼都想要衝進去?
  • 《圍城》裡衝不破的婚姻,到頭來才發現,只有這兩個人衝破了圍城
    的確,在婚姻的圍城中,城外的人遠遠望城內,城內煙霧瀰漫,被一種神秘籠罩,想像中是祥雲悠悠,仙樂飄飄,花香鳥語,流水青松,風景無限,欣賞風景必須千方百計衝進城內;而城內的人卻認為熟悉的地方是沒有風景的,梅花香在城外的小道旁,痛苦時只有到城外掬一捧清泉才能洗去憂傷。
  • 距今30年的電視劇《圍城》,實力派扎堆,錢鍾書卻單獨表揚這5位
    在中國作家名單中,錢鍾書先生是繞不開的一位大家,"圍城內的人想出去,圍城外的人想進來"——這就是《圍城》的核心要義。書中的《圍城》錢鍾書是中國文學大家,他和妻子楊絳的愛情廣受讚譽,他們被稱為文學伉儷。主角方鴻漸一次次陷入愛情和婚姻糾葛,先是訂婚的周氏女子早逝,後在輪船上與鮑小姐臨時熱戀,回國後與蘇文紈和唐曉芙兩人糾纏不清,最後與孫柔嘉結婚。方鴻漸在一次次與親友的交戰下,逐漸失去了對生活的希望,可以說他的人生時時處於人事消磨的狀態。
  • 被困婚姻「圍城」的方鴻漸告誡讀者:沒主見的男人,人生有多懦弱
    錢鍾書在文學、國學等領域有著很高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錢學"。《圍城》是錢鍾書所寫的一部長篇小說,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獨特的諷刺小說,被譽為"新儒林外史"。自從出版以來,受到廣大讀者的推崇。《圍城》講述了方鴻漸與5個女人(周小姐、鮑小姐、唐曉芙、蘇文紈、孫柔嘉)之間的愛情和婚姻故事,但是都是以失敗告終,終其原因,就在於方鴻漸太沒有主見,深處婚姻"圍城"中的方鴻漸告誡讀者:沒有主見的男人,生活有多懦弱!
  • 讀《圍城》:「圍城」內外
    楊絳先生的這句話大概是對錢鍾書先生《圍城》的最好概括了。寥寥數字,回味無窮,恰如《圍城》本身。它講述的本是一個極其平凡而無用的好人——方鴻漸的前半生,卻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與深思。說實話,一開始讀《圍城》的時候我只覺得有趣,常常看了兩頁便哈哈大笑起來。錢先生的幽默是從骨子裡透出來的,無論翻到《圍城》中的哪一頁,字裡行間都充溢著令人歡快的因素。
  • 《圍城》—錢鍾書
    《圍城》是錢鍾書唯一的一部長篇作品,該作品凝聚了他對社會腐敗、學術墮落的感嘆,堪稱一部現代版的《儒林外史》。錢鍾書在文中塑造了方鴻漸、趙辛楣、蘇文紈、孫柔嘉、李梅亭等鮮活的人物形象。錢鍾書對方鴻漸的描述可謂是出神入化,但最終卻為他選取了一個悲慘的命運。方鴻漸出生在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強烈的好奇心促使他走入了圍城般的社會。在城中,他感受到了社會的不如意,但想要出去時,卻發現城門已經關掉了。
  • 《圍城》埋下的這個伏筆 有點意思
    《圍城》有個比較開放的結局,讓人充滿了遐想。小說結束時,吵完架的方鴻漸從外面轉了一圈回來,饑寒交迫,發現孫柔嘉已經搬去姑媽家了,應該還是長住一段時間,因為文中有寫「成堆的箱子少了一隻」,這應該是暗示孫柔嘉肯定帶了不少衣物去了姑媽家。
  • 錢鍾書《圍城》裡最毒辣的一句話:你不討厭,可你這個人全無用處
    《圍城》是錢鍾書先生所著的長篇諷刺小說,被譽為「新儒林外史」的中國經典現代文學名著。全書以主人公方鴻漸回國求職、工作和戀愛、結婚為線索展開,人生的酸甜苦辣千般滋味在書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如一幅栩栩如生的世井百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