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談論起中國古代的賢后,你首先想到的會是誰?是漢武帝的皇后,美名傳頌千古的衛子夫,還是乾隆皇帝身邊「白月光」一般存在的富察容音?但想必大家還忽略了一個人,他就是英明神武的李世民的正妻——長孫皇后。李世民能被後世稱讚為勤政愛民的明君,與長孫皇后也是分不開的。其實,他還是幫助李世民走上帝位的助攻,受到丈夫和萬民的敬仰。不過不只是長孫皇后幫助丈夫登上了皇位,李隆基的皇后同樣盡心盡力的幫助丈夫,但為何就落了個廢棄的下場?
其實一開始,李隆基初登寶座的時候,對於曾經幫助他的功臣還是非常受寵愛的,但那是因為早期在兵變的時候,皇后向他提出了許多對戰事及李隆基本身有利的觀點和策略,但真等到他成為皇帝的那一天,王皇后的利用價值就變得少了許多,因為當時處在很和平的時候,所以皇后的存在感也就一天天降低了,自然,李隆基對她的愛也就一天天減弱了。
其次,王皇后其實和李隆基幾乎沒有共同語言,丈夫比較喜歡詩詞歌賦,而她是一個喜歡武學勝於文學的人。但長孫皇后就不同了,她可以說是在所有的方面都很精通,她不僅能在丈夫發動政變的時候給他提意見和想法,而且來到戰場上為士兵打氣,當上皇后之後,還能與皇上一起談論琴棋書畫,兩個人興趣相投,自然就有話聊。而王皇后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寫不好,至於其他風雅類的事情當然不會了,皇上自然認為她沒有資格當上後宮的主人,甚至還會惹來眾人的恥笑,也有這個想法,自然就動了廢后的念頭。長孫皇后溫柔賢淑,有才有能,聰明智慧,是李世民的得力幫手,她不僅可以把後宮的事情處理的井井有條,更可以在李世民同意的情況下對朝政大事提出意見和建議,由於她有獨到的見解,總是能讓李世民茅塞頓開。說以說,王皇后可能適合於戰爭年代的李隆基,可長孫皇后,卻適合於任何時候的李世民。
第三點,王皇后背後沒有雄厚的家族勢力,這一點在古代是十分重要的。無論你身為官員還是皇妃,只要你背後有足夠強硬的後臺,說話做事,甚至在當朝天子面前都會方便的多,皇帝也會顧及你的家族勢力,對你高看或容忍一些。長孫皇后的出身不必多說,是個貴族世家,哥哥長孫無忌是權傾朝野的的宰相,才能俱佳,先期為國家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管轄文武百官,這樣的家世就算是李世民的父親李淵都要忌憚三分。
再看王皇后呢,父親僅僅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五品小官,手中沒有實權,也沒什麼能力,毫無作為,這樣的官員在朝廷中可有可無,哥哥也是個能力有限的人,也就是因為曾經幫助過李隆基獲得了一官半職,是個閒散官員,在皇帝面前根本說不上話,所以說李隆基不必顧忌她的家世情況,想廢就廢了!
最後一點,古代講究母憑子貴,王皇后已經是這般處境,如果能為皇帝生下個兒子,因為孩子的緣故,也是會對生母留點情面,王皇后也不至於最終失去曾經擁有過的一切。
王皇后的悲慘結局,其實是古代封建社會不是個例,而長孫皇后這樣的女子,在古代歷史上也不是首位,王皇后並沒有錯,只不過在那個年代,沒有家族背景,沒有子嗣可以依靠,又和丈夫沒有共同語言,地位十分的危險,要真說她有錯,可能就錯在她成為帝王家裡的皇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