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嫁娶花銷太高,諫官魏徵直言進諫,受到長孫皇后表揚

2020-12-22 舟蕾佛陀

對於普通人來說,別人當面直言自己的不好處也難以忍受,更不要說身處皇位的皇帝。對於這些能夠直言進諫的諫官,是擔著一個不小心觸動皇帝的怒火被賜死的恐懼。從有九五至尊開始,就要求皇帝要擁有寬廣的胸懷,容納各位諫官的直言勸告甚至指責。人性如此,就算是皇帝也不例外,在古代基本沒有幾個皇帝能夠虛心聽取大臣的諫言。但是唐太宗李世民就能將忠言逆耳聽進去,重視賢良之臣。

長孫皇后劇照

公元601年,長孫晟得一愛女,夫人高氏請高人給女兒算了一卦,說是榮華富貴的貴人命。當時不管是真是假對於長孫晟夫婦來說這樣的評價都是好事。誰能想到這個小女孩長大以後,果真成為一國皇后,嫁給了唐太宗李世民。在李世民還未登基,她還是秦王妃的時候,她就在家相夫教子,大體識禮,並且極大地促進李淵和李世民的父子關係。

長孫皇后

玄武門事變中,她極力的安撫群臣,穩定軍心助丈夫登上帝位。因此登基之後,李世民就將她冊封為長孫皇后。成為宮之主,長孫皇后也是恪盡職守,完全按照後宮不能干涉政事來約束妃嬪。對於李世民在處理政事上的煩憂,她也是在一旁耐心開導,提醒皇帝為統治者的道理,從不將自己的意願強加給皇帝。不僅是長孫皇后,就連她的兄弟也是兢兢業業的輔佐李世民,從不做逾越之事。

長孫皇后

《大唐傳奇》細說起來,千古明君李世民大治天下的功績中,長孫皇后的從旁輔就也功不可沒,這位冰雪聰明、德賢並重的偉大女性也因此而被史學家譽為"千古第一賢后"。

每當李世民被魏徵等諫官直言進諫弄得心裡煩躁時,長孫皇后總是溫柔勸說,等皇帝平復下來再給他講諫官直言的好處,是為了江山社稷,為了能夠發展的更好。

長孫皇后

總結:

長孫皇后這些年默默的助力皇帝統治國家,言行作為皆為了皇帝。唐太宗和長孫皇后誕有一女,是兩人的掌上明珠十分喜愛。長相美貌,又有皇家氣質,從小被長孫皇后帶大,小小年紀就被冊封為長樂郡公主,獲得食邑3000戶。在公主出嫁時,姐姐也一同出嫁,但是她的嫁妝卻遠比姐姐的多,魏徵知道後向皇帝進諫說到長幼有序,規矩不能亂。長孫皇后聽了並沒有斥責,而是讚賞他及時糾錯。長孫皇后真的可以稱為李世民的賢內助,內能顧好宮中瑣事,外能體諒理解諫言,還能安撫助力皇帝治理江山。以至於後來流傳下來的,關於長孫皇后的都是德才兼備的美言,是後宮女性的榜樣。

參考文獻:

《大唐傳奇》

《資治通鑑》

《細說宋朝》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繫舟蕾佛陀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侵權必究!歡迎評論分享轉發關注,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

相關焦點

  • 帝後嫁女,魏徵諫言嫁妝太多,長孫皇后請求李世民重賞魏徵
    古往今來,若想江山永固、盛世得昌,帝王就必須能夠敞開胸懷,廣開言路,允許臣子們直言進諫,讓他們為社稷和黎民的福祉而建言獻策,以實現興利除弊、長治久安的目的。後來,當唐太宗每每被魏徵、杜如晦、褚遂良等諫臣的忠言弄得惱怒不已之時,長孫皇后卻"以之為喜",祝賀唐太宗能得到諸位賢臣的直言進諫,故而國事必將昌明、天下必會太平。
  • 李世民重用長孫無忌,為什麼長孫皇后屢勸無果?有效溝通是門藝術
    對帝王進諫是個不容易的差事,百姓之間的溝通交流尚且常常引起誤會,更何況對一國之君的規勸諫言?如果進諫的行為被認為是惡意,不僅不能達到進諫者想要的結果,反而要倒大黴。長孫皇后對李世民的進諫,有一個原則,就是對李世民和她談起的朝廷之上的賞罰或者朝政之事,她從來不參與。
  • 長孫皇后:千古第一賢后的美譽從何而來?
    與此同時也有不少忠臣賢士流傳千古,被人津津樂道,如匡扶蜀漢政權、鞠躬盡瘁的諸葛亮、忠心輔國,直言敢諫的魏徵、英勇殺敵,精忠報國的嶽飛、「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在公元613年,年僅13歲的長孫氏與當時16歲的李世民完婚,其後的23年間,兩人共生育三子四女,長子李承乾、次子李泰、幼子即唐高宗李治、長樂公主、城陽公主、晉陽公主、衡山公主。縱觀歷史,鮮少有帝後和睦,感情深厚,子嗣昌盛,從唐太宗李世民和長孫皇后所生子女數量來看,兩人相識相知的二十三年必是情深意篤,愛意綿綿,這份愛情,歷史可以見證。
  • 唐太宗最愛的女人長孫皇后36年的人生輔佐了李唐江山
    據傳突厥人對長孫晟的弓箭聲都認為是霹靂,看到他騎馬就認為是閃電,長孫晟家被譽為霹靂堂。而長孫氏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大家庭中出生的小女兒,便更受到疼愛。尤其是關於這個幼女的婚事,全家人很早就物色好人家。魏徵魏徵曾因為反對皇上要給長樂公主準備雙倍嫁妝於永嘉長公主,大臣們紛紛表示這是您和長孫皇后的女兒,理應多給嫁妝。而魏徵卻說這不合禮節,因為永嘉公主是長樂公主的姑姑,如此一來逾越了禮節。
  • 長孫皇后,李世民「貞觀之治」背後的女人
    一提起盛唐景象,人們自然會想到歷代帝王中享譽甚高的唐太宗李世民,並聯想到輔佐他的名臣良相房玄齡、長孫無忌、魏徵、褚遂良等等,卻往往忽略了被李世民稱為「良佐」的長孫皇后。長孫皇后以身作則,嚴以律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助力貞觀簡樸之風的營造,為唐朝不斷恢復戰後國力以至迎來大唐盛世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勸喻進諫 保護諫臣長孫皇后不直接幹預政事,但是卻從旁提點太宗,巧妙勸諫太宗。
  • 長孫皇后:史上最完美皇后,千古第一賢后,李世民賢內助
    高士廉是長孫皇后的舅舅,受到當時還是秦王的李世民的信任和重用,玄武門之變前夕,高士廉、長孫無忌與李世民密謀,高士廉率獄卒釋放囚犯,發放盔甲兵器,到芳林門助戰,玄武門之變後,秦王當上皇太子,高士廉當上太子右庶子,進封侍中,封義興郡公。
  • 探秘:長孫皇后去世後,李世民為何不再立皇后?
    說來長孫氏的童年並不是很幸福,幼年喪父後就被同母異父的哥哥長孫安業(長孫氏成為皇后,不記前嫌,讓長孫安業成為將軍,可是長孫安業邪念太多,與李孝常等人謀後當誅,長孫氏又念及骨肉親情,向李世民叩頭謝罪,才被減罪流放)攆出家門,和母親寄居在舅舅高士廉家中。讓出身高貴的她飽嘗人世冷暖。這也是她母儀天下後依然宅心仁厚,寬容待人的性格形成的原因吧!
  • 李世民與長孫皇后所生的子女結局如何?
    長孫皇后是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之女。她13歲嫁給李世民,為李世民當上皇帝立下了不少功勞,在李世民繼位後,也在許多事情上對李世民規勸。李世民成為一代明君,和長孫皇后的恭謙、明理不無關係。她和李世民的關心很好,兩人一共生下了三子四女。
  • 錚臣魏徵,死前留下一本小冊子,氣得太宗李世民下令刨墳
    由此可見,太宗李世民與魏徵還真是千古君臣關係融洽的典範。不光如此,李世民感念魏徵的大功,還曾想將女兒衡山公主下嫁給魏徵的兒子。不過,這對堪稱君臣關係的典範很快就破裂了。魏徵下葬沒多久,李世民就下令刨了魏徵的陵墓,還推倒了自己親手書寫的刻碑。為什麼這對君臣友誼的小船這麼快就翻了?這得從魏徵這個人說起。
  • 長孫皇后,唐朝最賢惠的皇后,生前令人感動,死後讓人懷念
    有一天罷朝之後,李世民怒氣衝衝地回來,對長孫皇后說:「我要殺了那個鄉巴佬!魏徵欺人太甚,總在朝堂上羞辱我。」皇后聽完後,一聲不吭地換上正式的禮服,站在一旁說道:「恭喜皇上,賀喜皇上。李世民一愣,忙問夫人:「夫人這是何意?為何在家裡穿得這么正式,朕有何喜可賀?
  • 此公主按皇后之禮下葬,但是丈夫卻獲罪致死,真相被騙近千年
    (圖為新城公主的漫畫像)古語有云:「皇帝的女兒不愁嫁」,這句話確實不錯,新城公主嫁了三回,但是婚姻並不幸福。貞觀十七年正月(643年),魏徵臥病不起,唐太宗親自前去探望,賞賜藥物膳食無數,還命御醫長住魏徵府中,以備不時之需。十六日,唐太宗與皇太子再次親臨魏徵府,淚流滿面問他還一偶什麼未盡的心願,魏徵達道:「嫠不恤緯,而憂宗周之亡」。
  • 李世民嫡女的公主墓被發掘後,考古家發現了一件盜墓賊無恥行為
    李世民與長孫皇后生下一女,名為長樂公主,她從小機靈乖巧,又清秀伶俐,而且名字居然在歷史上也有記載,那就是李麗質,因為天生麗質,所以就起了這麼一個名字。她的母親非常受寵,而且母親和父親的感情一直很融洽,這位小公主從小就感受到了來自雙親的愛意。
  • 長孫皇后的葬禮上,肅穆的隊伍中有人發出笑聲,原因竟在此!
    其中,使得貞觀之治卓有成效的,是有一個好領導——李世民;還有一幫好臣子,比如魏徵、房謀杜斷和長孫無忌等等。其實,大家在討論這個問題時,往往會忽略一點,就是賢內助的作用。古人有句俗話,妻賢夫禍少,家和萬事興。的確是這樣,李世民攤上一個好媳婦——長孫皇后。
  • 素以直言進諫著稱的明朝言官,何以在中後期變質異化?
    明朝言官制度的由來應該說,言官思想在古代可謂是源遠流長,早在上古時期就有「堯有欲諫之鼓,舜有誹謗之木」的記載,秦朝之後,言官體系開始不斷完善,在很長時間內,言官是臺官和諫官的合稱。從職責看,臺官和諫官屬於不同的監察體系,履行不同的監察職責。
  • 長孫皇后:帝王之愛雖是一瞬間的回眸,但她卻能做到夫妻恩愛一生
    長孫皇后:淑媛佐聖君,高風百世尊若要評誰是千古第一後,這長孫氏應該是首選之人,這個大概是沒有太多爭議的吧,她在歷史上皇后的評價上最高,夫君宋太宗亦可位千古明君之列,兩相媲美,這地位之崇高,也是自然之事。
  • 李世民納妃,聽聞妃子已訂婚,新郎說:我們沒訂婚,魏徵:你騙人
    貞觀八年,長孫皇后見李世民兩年沒有納妃,便張羅著為李世民尋訪世間貌美女子,以充實李世民的後宮。長孫皇后派人尋訪了半年之久,終於找到了一位絕色女子,此人就是原隋朝通事舍人鄭仁基的女兒鄭氏。鄭仁基的女兒鄭氏年方16歲,史載她「容色絕姝,當時莫及」,長孫皇后見到後非常喜歡,便勸李世民將鄭氏納入後宮。
  • 她們都幫丈夫登上帝位,為何長孫皇后風光無限,王皇后卻被廢棄?
    是漢武帝的皇后,美名傳頌千古的衛子夫,還是乾隆皇帝身邊「白月光」一般存在的富察容音?但想必大家還忽略了一個人,他就是英明神武的李世民的正妻——長孫皇后。李世民能被後世稱讚為勤政愛民的明君,與長孫皇后也是分不開的。其實,他還是幫助李世民走上帝位的助攻,受到丈夫和萬民的敬仰。不過不只是長孫皇后幫助丈夫登上了皇位,李隆基的皇后同樣盡心盡力的幫助丈夫,但為何就落了個廢棄的下場?
  • 同樣是親外甥,長孫無忌為什麼支持李治,而反對李泰做繼承人?
    這裡可能很多人就有一個疑問了,李泰和李治都是長孫皇后親生的,都是長孫無忌的親外甥,無論是誰做太子和將來的皇帝,長孫無忌都是名正言順的元舅,那麼,他為什麼反對李泰而支持李治呢?要知道李泰和李治之間,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李泰都比李治強很多,李泰聰敏絕倫又才華橫溢,而且深得李世民寵愛,禮秩逾制的事情有很多。李世民甚至準許李泰「置文學館,任自引召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