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當年交公糧,現在的年輕人基本都不了解,這也不奇怪,當年農民靠地為生,種地交稅理所當然,而交公糧的那代人如今至少六十歲往上,他們的兒輩也已四十有幾了,部分趕在交公糧末尾,孫輩更是生在新時代,長在蜜窩裡,至多閒暇時聽到長輩談起此事,但至於『三提五統』,相信絕大多數人都不熟悉!
什麼是『三提五統』呢?所謂「三提」,是指農戶上交給村級行政單位的三種提留雜資,包括公積金、公益金及行管費;而「五統」是指農民上交給鄉鎮一級政府的五項統籌,具體為教育附加費、計劃生育費、民兵訓練費、鄉村道路建設費和優撫費,可想當年農民為了祖國的建設立下多少功勞,之所以收取這麼多費用是因為當年國家下達了《農民承擔費用和勞務管理條例》,依照條例農民必須支付相應的稅收,不交稅就是偷稅漏稅,甚至不交稅小孩都不能上學。
這『三提五統』收入都幹啥用了呢?村提留的公積金主要用於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購置生產性固定資產和興辦集體經濟企業;而公益金主要用於五保戶供養、特困戶補助、合作醫療保健以及其它集體福利事業;管理費則用於村幹部的報酬與日常管理開支,這可都是錢啊,在1998年,有的人家裡4畝地,三提五統要交200元,公糧還要交500多斤,可以說不是一筆小數目了,當時一畝地小麥才能產五六百斤,要是災年,農民就更可憐了,但是『三提五統』絕對一分不少,這就是民族擔當精神。
那『三提五統』啥時候不需要繳納的呢?這是在2006年的時候,由於農民種地受到自然災害及土地好壞影響,收成極不穩定,於是就取消了交公糧,也就是農業稅,伴之的『三提五統』也就跟著一起取消了,所以現在年輕人不了解也就很正常了,可是那個年代農民的付出卻永遠牢記在歷史的史冊上,永不磨滅。
如今,那些年愈花甲的老農,偶爾還會三三兩兩聚在一起,坐在院門石頭上,各自點燃一支煙,聊著年輕勞作時的情景,回憶著曾經走過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