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一輛永久牌自行車賣180塊,放到如今是多少錢呢?

2021-01-09 靜一說史

門有車馬賓,金鞍曜朱輪。謂從丹霄落,乃是故鄉親。——李白

在古代車馬便是一種權勢的標誌,古代的出行極為簡陋,生產力也極其低下。古代權貴能想出最享受的方法,便是坐在馬車上一路顛簸勞累不說,時間也極長,非常不方便。

古代的普通老百姓生活就更加困頓,騎驢出行都是奢侈,大多數時間還是靠自己的雙腳,無論是日常出行還是出遠門,都受到了很大的阻礙。

別看現在交通工具種類繁多,騎共享單車都成了日常一件極普通的事。可是在100年前,自行車的出現可是一件極大的改變人們日常生活之事,騎自行車也是一件極為奢侈之事。

當年有一個風靡全國的自行車品牌永久牌自行車,那麼當年價值180元的永久牌自行車,如今相當於多少錢呢?

一、一輛當年風靡全國的自行車,如今究竟價值幾何?

在80年代有一輛自行車,絕對是非常奢侈的一件事。自行車的價格與稀少,讓大多數的普通人都望塵莫及。

當年物資相對匱乏,自行車產量本來就不多,物以稀為貴。擁有一輛自行車是很多人一生都實現不了的夢想,那麼當年的自行車到底價值幾何呢?

我們先以當年的豬肉價格為參考標準,在80年代豬肉的價格為0.79元,180元的自行車,大約相當220斤的豬肉。

換算為如今的豬肉價格,這樣的一輛自行車換算到現在價值大約在六七千左右,也就是普通人一兩個月的工資水平。

但是,當真是如此嗎?如果真的以一兩個月的工資就能購買到一輛自行車,那似乎也並不是特別的難以實現。

如果比對當年工資水平的話,這輛永久牌自行車又價值幾何呢?

按照當年的平均工人薪資水平來算,當年普通的工人,即使是擁有10年工齡的老工人,他們想要買一輛自行車也要攢整整兩年的錢。

就更不要說是什麼普通工人了,另外,當年的普通農民做小工的話一天掙8毛錢的工資,想要買一輛自行車,也需要他們不吃不喝200天。

而在如今,工地裡的工人每天的工資能達到200塊,按這個薪資標準來說,自行車的價值更是可以高達4萬塊。

相信無論是以物價衡量,還是以工資水平衡量,這個自行車在當年都不算是以一個便宜的東西,確實算得上是奢侈品。

萬斤糧換永久車,他甚至更成為了結婚嫁娶的一個標配。

二、它是當年的奢飾品有價無市,被譽為傳家之寶

相信如今和父母聊起永久牌自行車的時候,還會成為他們青春的一種嚮往,在當年三五年輕人騎上自行車出去玩耍,已經成為了年輕人一種心馳神往的過往。

當時的時代背景裡,一個家庭必須要有三大件兒手錶,自行車,縫紉機,能擁有這三大件,絕對說明這個家庭屬於小康家庭,這又是為什麼呢?

當時我國的工業起步還在萌芽階段,大部分的鋼鐵都用作了軍工產品,以及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上。

自行車這種可有可無的奢侈品,在生產力水平還不發達的當時,自然成為了一種奢侈品。

同時在當年,自行車在中國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洋車,因為這種車是由洋人所發明的,中國製造它的歷史也並不早。

同時他也成為了最早在中國出現的機械行駛代步工具,再說說永久牌自行車,在當年真的是當之無愧的國貨之光。

說起來能騎上中國人自己設計自己製造的自行車,那自然是一件無比驕傲之事。

每個人都對擁有一輛自行車心馳神往,奈何當時的永久牌自行車廠的製造能力也是有限的,導致,在當時每年購買自行車的時候都需要預約。

而且隨著時間的發展,預約的人數還在不斷的增長,很多人連預約的名額都約不到,製造的稀少以及需求與市場的廣大,更造成了這種自行車的有價無市。

當年的自行車在剛剛出現的時候,就如同現在的瑪莎拉蒂,但凡它出現的地方都有無數人的側目。

當時的很多人甚至還把自己的自行車比作了傳家寶,擁有一輛自行車便可以代代相傳這樣的話,放在現在挺有意思搞笑。

但是放在當時那個社會時代來聽,卻是非常的中聽,很多人並沒有把它當成玩笑,甚至真的信以為真。

也讓人覺得無比心酸,當年的日子真的過得太苦了。

三、自行車發展的歷史之曲折,也使永久牌成為永恆

不過說起當年的這輛永久牌自行車,它的價值也並非如想像般那麼簡單,他成為了當年中國最早的自行車製造廠家之一。

其實在最開始我國生產自行車叫做鐵貓,而後又被人改名叫做扳手。1949年6月,原有的民間自行車產業全部停工。

正式的自行車由軍方接手統一製造,自行車的製造才開始越來越標準,同時也確定了未來自行車生產工藝的發展方向。

不再採用之前的技術之前的系列,從制動裝置到材料全部都採用最新的原料。而後來1956年,經過統一的自行車標準研究出來之後,永久牌自行車廠才正式誕生。

它為當時中國自行車工業發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它的質地堅固且輕便,另外踩在自

行車上的人也能感覺到非常的輕盈。

在時代的大趨勢下,人們對於自行車的需求越來越多,當時的老百姓如果沒有多餘的錢來買自行車怎麼辦呢?

當時國家就出臺了另外一個新規定,他們規定當年農民需要每年上交固定的公糧,交的公糧越多就越有利於國家的發展。

如果種田的老百姓並沒有多餘的經濟來買車,這個時候就有另外的一種買車途徑通過,上交多餘的公糧,也可以拿到騎自行車的機會。

所以說才有了萬斤糧換永久車的說法,由此可見當時自行車在當年的地位還是非常重要的。

同時,它的價值也是相當的驚人,永久自行車在1953年更是完成了自己的出口,成為了一件出口產品,成為了屹立不倒的企業。

總結

時事變遷,我們看著中國古代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不斷的進步,一個人從出行只靠雙腳到慢慢的擁有自行車的出現。

再到現在,電動車,汽車動輒高鐵,飛機,人類的交通發展水平不斷的提高。

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人們的需求也是越來越多,一個小小的自行車已經滿足不了人們的基本需求了。

永久牌自行車現在已經被淘汰,但是實際上在上個世紀,一輛永久牌自行車還曾經是普通人家遙不可及的夢境而已。

永久牌自行車的經典車型,雖然說已經被時代淘汰,但是這卻並不能阻止永久牌的存在,如今的永久牌是中國的上市公司。

同時還在應和著時代發展作出各種各樣的創新,這樣的企業是符合歷史主旋律的企業,同時才是能夠長治久安的企業。

永久牌自行車對於我們現在而言仍然是時代的一種烙印,是一種見證歷史性時刻的產物。

猶記得當年小時候自己擁有一輛自行車,家裡安上一臺電話,用一臺縫紉機是何等的興奮。

但現在的90後,一輛普通的自行車對於他們而言,其實已經不具有任何的特殊意義,這是時代的一種進步,同時也是一種發展。

活在當代的同時,我們也需要經常回頭看看對比於當時落後的生產力水平以及人們的卑微乞求。

才能夠得知如今人們的生活有多麼的幸福,如今的時代發展有多麼的先進。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80年代,一輛180塊的永久牌自行車,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新中國自然是人人平等,但交通工具和家裡有錢與否還是很有關係的。能夠坐汽車的,那自然不一般,別人也不奢求。普通人一般期待的是自行車,尤其是「永久牌」自行車。我國七八十年代為什麼這麼看重自行車呢?其實不僅是自行車受到青睞,當時有一個詞叫「三大件」,現在已經很少用到了。七十年代末,剛實行改革開放不久,人民的生活水平穩步提高。
  • 80年代,一輛「永久牌」自行車價值180元,相當於今天的多少錢?
    文 | 淺弋道歷史提到自行車,很多人並不陌生,如今社會中,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一輛自行車,自行車不再是難以駕馭的「二八大槓自行車」、也不再是品種單一的老式自行車。自行車在如今社會中種類繁多、樣式新穎,它不僅成為眾人強身健體、鍛鍊身體的最佳交通工具,也是時下環保綠色的最佳選擇。
  • 上世紀80年代,一輛永久牌自行車賣180塊,放到現在是多少錢呢?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我國還未改革開放,國內的政局剛剛趨於穩定,自行車、手錶等物件,可以說是人們對於新生活的嚮往。就類似於九十年代的BB機一樣,它們帶來的不僅是生活上的改變,更是科技和意識的轉變。在經濟狀況相對於城市落後的農村地區,對於自行車更是重視,誰家裡有一輛自行車,可比現在在街頭看見勞斯萊斯轟動多了。
  • 八十年代一輛永久自行車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在80年代,如果你擁有一輛永久牌的自行車是婚嫁聘禮的上上之選,和手錶、縫紉機、收音機在那年代並稱為「三轉一響」,是新人結婚的最高標準,放在今天便是土豪級別的,在那個時代妥妥地屬於稀罕物件。在當時來說,一輛永久牌的自行車是在180到190間浮動。以工資為變量在1988年,工齡在十年以上的國企或者事業單位的平均工資在每月45元,就是當時的普通工薪階層需要花費四到五個月的工資才能買到一輛永久自行車。
  • 上個世紀,一臺永久自行車,一輛價值180元,換算到現在多少錢?
    在現代社會談起自行車,人們首先會想到的就是近兩年新興的共享單車了。畢竟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車已經成為了主要的交通工具,在共享單車興起之前,街面上除了為了鍛鍊身體的自行車隊,已經很少能看到自行車的身影了。然而在上個世紀,自行車在人們眼中卻是奢侈品。
  • 80年代的自行車,相當於現在多少錢?答案你萬萬想不到!
    現在的中國已經進入了共享時代,街邊到處都能看到停放的共享單車,自行車已經不是什麼稀罕的交通工具了,但在上世紀80年代,擁有一輛自行車可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那麼,你知道80年代的自行車相當於現在多少錢嗎?
  • 上世紀80年代的5塊錢,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上世紀80年代對於許多國人而言,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年代。那個時候,剛改革開放不久,國有經濟正在轉型,人們開始追求時髦,也開始熱衷於文學。興起的錄音機、喇叭褲、自行車,都是那個年代裡最具有潮流的時尚。也有人認為,80年代是一個充滿英雄主義、浪漫主義、理想主義的年代。
  • 20世紀80年代,當年最火爆鳳凰單車一輛180元,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改革開放初期的八十年代中國,生產力剛剛解放出來,人們雖然過得很艱難,可是對生活,對未來充滿無限的希望與憧憬。當時家家戶戶都以有三大件而自豪,分別是:自行車,縫紉機以及手錶,其中在衣食住行佔據一席之地的自行車,是人們最為自豪的一件工具。
  • 80年代自行車風靡全國,一輛價值150元,折合到現在是多少錢呢?
    1840年,一個英國鐵匠弄到了一輛這樣的「自行車崽」,他裝上了曲柄,還加入了腳蹬,這樣在踩上腳蹬之後車子就可以自行運動起來。由於速度過快,他在第一次騎這輛車時甚至被警察以「野蠻騎車」罪名罰款了。不過這輛車子最後卻進入了1867年的巴黎博覽會,讓世人大開眼界。
  • 在20世紀80年代,一輛永久性的28輛自行車值今天的多少錢?
    然而上世紀代,國內永久自行車的價格是180元左右,那麼現在的永久自行車多少錢呢?事實上很多人心裡都有這個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當時的物價水平和購買力都無法與相比。這輛永久自行車是「三大事件」曾經結過婚的車之一,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人都在想他。在20世紀代,一輛永久性的28輛自行車值的多少錢?說吧,下一跳首先,以工資收入為基準進行調整。
  • 現在月薪5千,相當於80年代多少錢?得知自己的水平後,我笑了
    現在的月薪5000,相當於80年代多少錢?得知自己的水平後,我笑了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如今人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高,已經到了一個比較不錯的水平。最起碼人人有飯吃,溫飽問題得以解決,且正在欣欣向榮,朝著好的方向繼續發展。
  • 70-80年代的記憶(騎自行車,學自行車,坐自行車)你是否還記得
    到了80年代,國內的自行車飛速的發展。有幾個大品牌,估計大家都不陌生,像「永久」「鳳凰」,「飛鴿」,「紅旗」,「金獅」等。到了80年代以後買自行車,相比以前,會好買多了。(各地區的情況不同,早期可能還需要憑票購買,),雖然還是屬於大件商品,但隨著國家的發展,自行車在那個年代,開始了爆發式的增長。
  • 80年代結婚標配——三轉一響,摩的、大哥大是身份的象徵
    有錢人擁有著各種豪宅別墅,頂級豪車,各色壕奢用品,身家上億打底,這起碼才是土豪的標配,而你能想像在80年代一輛摩的,一部大哥大,資產上萬就已經是土豪的標誌了嗎?結婚標配,「三轉一響」80年代結個婚在「三轉一響」這四大件臉上就很有面子了,而現在結婚什麼車子、房子、多達十幾萬的彩禮比比皆是。
  • 現在的月薪5000,相當於80年代多少錢?得知自己的水平後,我笑了
    現在的月薪5000,相當於80年代多少錢?得知自己的水平後,我笑了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如今人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高,已經到了一個比較不錯的水平。回憶過往,80年代的人們過著窮苦的生活,甚至有些吃不飽,穿不暖,十分艱難。為了一家人能夠吃飽飯,不得不拼命的勞動,絲毫不敢懈怠。那個時候的人們,接受教育的程度不高,普遍做不了有技術含量的工作,只能賣苦力,還賺不到多少錢。「萬元戶」在當年是一個很霸氣的稱呼,也是有錢的象徵,而如果將其放到現在來說,恐怕會讓人笑掉大牙。
  • 現在月薪5000元,放在80年代值多少錢,答案有點意外
    然而我們的快樂也減少了,現在在城市裡面,都是獨門獨戶的,一堵門的距離,相比80年代一個巷的距離還要遠。 各掃自家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成為了人們的一種習慣。以前是互相串門,如今社交的主流是微信,以前的小孩子是玩跳繩這些東西,現在的娛樂早已經被電子產品所替代。
  • 八九十年代的一輛摩託車,現在值多少錢?講出來都難以相信!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汽車還沒有像現在如此普及,那個時候馬路上最拉風的車當屬摩託車。特別是香港電影《天若有情》裡劉德華騎著摩託車帶著吳倩蓮流鼻血的經典畫面,讓很多男生們看得如痴如醉,無不盼望著趕快長大,也能有這樣一輛摩託車,載著心動女生肆意馳騁。
  • 民國時期一輛自行車要多少錢?一般老百姓是真的買不起
    在今天,大街上的自行車也越來越少,都發展成為了電動車,但是在前幾年大街上還是隨處可見的都是自行車可是在民國的時候,自行車比現在的奔馳寶馬還要稀缺,怎麼形容呢?緊挨著北京的河北,很多人都沒有見過自行車。可以說在民國時期,自行車是一件非常昂貴的奢侈品,象徵著財富和身份,就跟現在的百萬豪車差不多,一般的家庭是絕對買不起的,當年自行車的價格,就跟現在的二線城市全款買套房子差不多。
  • 六十年代的中國十元錢都能幹些什麼?對比現在滿眼都是淚啊
    不得不說,隨著社會的不斷地發展,物價也是在不停地飛漲,現如今十元錢可能都不夠吃一碗麵,而在六十年代的中國,十元卻可以做很多事情了,那麼,當時的中國和現在的差別究竟有多大呢?對比現在,真的滿眼都是淚啊。話說在六十年代的中國,人們的最低生活費應該是八元錢,當時一周的工資大概才十元錢,基本上都是月薪三四十元左右,而農民一個月差不多能掙到十元錢,在那個年代,工人的工資還算是比較多的。在六十年代,每公斤大米約為一毛五分二,十元錢差不多可以買六十六斤大米,而現在的大米價格,應該是三到五元每公斤,也就是說,如今的米價已經是六十年代的二三十倍之多了。
  • 如今的月薪5000元,在80年代相當於多少錢的購買力?答案公布!
    每當和自己的長輩們提起80年代的時候,他們都會說:「80年代真的是一個值得懷念的時代」。因為在那個年代,大家都沒有什麼煩惱,生活也算是幸福,就是窮了一點而已。 從長輩們的口中得知,80年代的50元,已經可以養活一家人了。可是現在,每個月拿著四五千元的我們,卻只能養活自己,甚至還不夠,用來養家的話,那真的是有點勉強了。
  • 現在一個月工資5000元,相當於80年代的多少錢?答案有點出乎意料
    甚至有網友表示,在20世紀80年代時,很多人的工資一個月只有四五十元,但那時的四五十元已經可以夠一家人一個月的開支,而今,我們一個月的工資雖然能有四五千元,能養活自己就不錯了,更別提養活一大家子了。還是80年代好,可以生活的無憂無慮,也沒有那麼大的壓力。那麼,現在的月薪5000元,相當於80年代的多少錢呢?答案其實出乎很多人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