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書|這部小說告訴我們:人生就是向死而生

2020-12-22 澎湃新聞

人的一生,到底應該怎樣度過?

尼採說:「人註定死亡,所以人生就是一場悲劇,但即使這樣,我們仍要快樂的將它演完。」

麥家說:「人生就是向死而生,我們註定孤獨,也註定堅韌。

去年因為《人生海海》大火的麥家,帶來了他的另一部代表作——《風聲》。

《人生海海》告訴你: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

《風聲》告訴你:風聲就是人生,人生就要向死而生。

《風聲》是同名電影的原著,拿過《人民文學》年度小說大獎,是一本文學經典,

也是一本能給你勇氣與力量,陪你在風聲肆掠的人生路上迎風挺立的信念之書。

01

《風聲》,就是人生

「當你一次次陷入人生困境,你會如何對抗孤獨與絕望,跳出黑暗的深淵?」

這就是《風聲》裡的故事。

主人公「老鬼」是一名地下黨成員,也是打入汪精衛政府的臥底,為我方提供了大量情報。

但是,因為另一個情報員的失誤,「老鬼」的存在暴露了。

日本特務不知道「老鬼」的真實身份,只能把有嫌疑的五個人都抓了起來。

這五個人都是偽政府的骨幹,「老鬼」隱藏其中,經歷了各種嚴刑拷打,栽贓暗算,最終傳出了情報,贏了日本特務。

幾乎所有讀過《風聲》的人,都是一口氣讀完的,因為它的故事情節特別強,環環相扣,吸引你一直往下看。解謎過程像穿越層層迷霧,酣暢淋漓,大呼過癮。

▲電影版《風聲》裡的五個主角

在燒腦的故事之外,《風聲》講述的是一個人在面對命運殘局,身處孤獨與絕望之中時,如何跳出黑暗的深淵?

「老鬼」被抓之後,要承受酷刑,監視和逼供,還要想辦法在眾目睽睽之下傳出情報,警告組織。

用一句來形容他的處境就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但「老鬼」並未因此放棄或者被嚇倒,反而迎難而上,向死而生——

被逼供暗算,他將計就計,禍水東引;被監視,傳不出情報,他就使出苦肉計,用身體為代價突圍;就算被人發現真實身份,他也能逼迫對方為他所用。

最終「老鬼」成功了,死地突圍,傳出情報,保住了一大批黨組織骨幹。

人生如逆風而行,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無論處境多麼絕望,只要一息尚存,就要以命相搏,置之死地,其後而生。

《風聲》如此,人生更是如此。

02

人生就是向死而生

《風聲》是向死而生的。

「老鬼」身陷死地,孤立無援,卻用驚人的意志和決心,打碎了空間的囚籠,實現了自我的永存。

《風聲》是死裡而生的,是作者麥家獨自穿越人生死地後,嘔心瀝血而作的書。

提起麥家,大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可能就是電視劇《暗算》。

這部爆火的電視劇正是改編自麥家的小說,麥家也因此被稱為「諜戰小說之父」。

其實早在2008年,麥家就拿過第七屆茅盾文學獎——華語文學界最受認可和最權威的獎項;

在國外,麥家是繼魯迅、錢鍾書、張愛玲之後第一位入選「企鵝經典文庫」的中國作家,作品風靡三十幾個國家。

但風光如麥家,也曾多次走進人生的死胡同,經歷人生的大崩盤。

那一年,麥家官司纏身,因為電視劇《暗算》的侵權行為上了三次法庭,鬧得全國上下人盡皆知。

工作上,他工作了多年的單位改制,月收入減半。家庭上,夫妻失和,兒子在學校打人,難以管教。

自己又與朋友交惡,身體大病小痛不斷……最讓麥家崩潰的是,他父親患上了阿茲海默症,完全把他忘了。

麥家曾經因為童年的陰影,與父親冷戰長達近二十年,但是當他終於想回頭時,父親卻問他:「你是誰啊」。

子欲養,親已忘,兩人坐在一起卻無法交流,這是多大的絕望和心酸。

那一年的麥家,內外煎熬,心焦火燎。

欺人太甚的合作方,幾次鬧上法庭;失憶的父親,叛逆的兒子,失和的夫妻關係,沒一處能安生;收入減半,身體生病,還要繼續創作《風聲》……生活幾乎要將他生吞活剝。

尼採說:「那些殺不死你的,終將使你更強大。」

麥家沒有被絕望打倒,他像《風聲》裡的老鬼一樣,獨自吞下了孤獨和絕望,將其化為勇氣與決心,以命相搏,向死求生。

後來,《風聲》出版後,很快拿下了《人民文學》年度長篇小說獎,電影上映後打破華語大片記錄。

人生只有一種活法,就是向死而生。

殺不死你的一定會讓你更強大,因為只要你還活著,總能比那個時候活得好一點。

走過死地之後,你的所有人生,都是在觸底反彈。

03

向死而生,也是向陽而生

人的一生如何度過才算有意義?

不妨試想一下,如果下一刻就要死去,你此刻正在做的事情對你有價值嗎?你能問心無愧地說一句「我認真活過」嗎?

其實死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為何而活。

偉大值得讚嘆,平凡也是可貴,最怕的是一生渾渾噩噩,不知為何而活。

以死亡為警示,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把整個人都投入進去,就像把一把刀直紮下去直到只露出刀柄一樣,不要問為什麼,也不要管會碰到什麼,這就是向死而生。

《風聲》裡的「老鬼」,終其一生的目標就是報效祖國。

所以無論多大的絕望,多難的處境,也無法阻止他追尋心中信仰。

電影結尾,顧曉夢留下的這段遺言,不管聽幾次都讓人熱淚盈眶——

「我不怕死,怕的是愛我者不知我為何而死。」

「我親愛的人,我對你們如此無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際、我輩只能奮不顧身,挽救於萬一,我的肉體即將隕滅,靈魂卻將與你們同在,敵人不會了解,老鬼、老槍不是個人,而是一種精神,一種信仰。」

前段時間電影《奪冠》上映,票房大賣的同時,讓無數人被女排精神感動得熱淚盈眶。

「我們比不上別人的訓練條件,我們只有靠比別人拼命才能贏。」所謂女排精神,不就是向死而生的精神嗎?

別人扣一萬個球,我們就扣五萬個;別人練負重蹲起50次,我們就練200次。

幾乎每一個女排隊員,都是以命相搏——

「鐵姑娘」曹慧英,十個指頭斷過三個,髕骨斷裂仍堅持打完全程;

「獨臂將軍」陳招娣,橈骨斷裂,左肘打著夾板上場,單臂打完五局;

「鐵榔頭」郎平,創單場起跳扣球超110次的記錄,脖子以下,沒有一塊骨頭是完整的。

麥家在《風聲》的後記裡說:「人生多險,生命多難,我們要讓自己變得強大,要坦然寧靜地度過一生,也許惟一的辦法就是把自己交出去,交給一個『信仰』。」

人生如《風聲》,逆風前行是常態,無論多難多險,不喪氣,不趴下,迎風挺立,自在獨行。

人生要向死而生,要以死亡為警醒,把生命全部的精華都調動出來,傾力一搏,像幹將、莫邪一樣把自己煉進自己的劍裡,這,才叫活著。

原標題:《這部小說告訴我們:人生就是向死而生》

相關焦點

  • 薦書|一家雜貨店告訴你,站在人生的岔路口,究竟應該怎麼做?
    薦書|一家雜貨店告訴你,站在人生的岔路口,究竟應該怎麼做?第一次讀到張忌的小說,是四年前的《出家》,這部小說在《收穫》雜誌發表的時候,標題立刻吸引了我,因為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汪曾祺的《受戒》。並且這樣直接以佛教題材做標題的小說印象中並不多。但越是如此,你越會感到作者的深意似乎應在別處。
  • 讀書就是修行 10位薦書人推薦10本好書
    薦書人說張繼軍(重慶市團市委黨組書記、書記):廣大青年如何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為我們給出了答案。正因如此,標題上的「人類群星」就是很精妙的概括。人的選擇和行為,構成了歷史,而這本書就很準確地告訴了我們這一點,並且告訴我們為什麼人類歷史如此波瀾壯闊,如此讓人著迷。
  • 生與死是人生的過程,是人生的必要環節
    前些日子看了片山恭一的《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片山用類似於狄更斯、雨果等人的手法在這個反經典的時代完成了一部經典風格的愛情小說。在這部小說裡,朔太郎的爺爺為了死後能夠實現生前未能實現的願望——與那名一生記掛的女子過一輩子——讓朔太郎在他死後盜取女子的一部分骨灰,然後將女子的骨灰和自己的骨灰置於一個玻璃瓶中合葬。
  • 《挪威的森林》:向死而生,才是真正的生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一書中闡述了自己對死亡的獨特見解,讓我們對死亡有了一種全新的認識。死不是生的終結,而是生的一部分,向死而生,才是真正的生。這本書始終瀰漫著孤獨和寂寞,也不乏對性的描寫和解讀,但我並不認為這很低俗。
  • 薦書| 下裡巴蟲:iPhone時代的昆蟲記
    薦書 | 下裡巴蟲:iPhone時代的昆蟲記 2021-01-07 22: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太宰治生性頹靡,卻讓4個女人為他痴迷,不斷自殺其實是向死而生
    太宰治生性頹靡,卻讓4個女人為他痴迷,不斷自殺其實是向死而生第一次聽到太宰治這個名字是因為一句話: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把作者心中的苦悶表達得淋漓盡致。這個原因其實從他死前的最後一部作品《人間失格》中能看出一二,書中性格內斂安靜的葉藏,某種程度上就是太宰治自己。而他在寫完該書之後,同年6月就跳河了。
  • 《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學分》:人生下半場,我們拼什麼?
    李開復的《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學分》,講述了他罹患癌症的心路歷程以及對人生的重新定位和思考。褪去這些虛名與成就,你的人生還剩下些什麼?一直以來,他篤信且奉行不輟的人生信念是:做最好的自己、世界因你不同!他總是鞭策自己追求最有價值的人生,要讓自己有限的生命發揮最大的效益。然而,2012年末的一次健康檢查,一下子讓他被迫停下腳步,開始修死亡學分。
  • 北歐色調下的社會鬱結,向死而生的烏託邦;歐維決定去愛這個世界
    今天為大家講述的《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就是告訴我們一個關於探索人生的故事。《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這個名字聽起來非常喪,但它確實一部實實在在的治癒系小說,而這部作品的作者就是弗雷德裡克·巴克曼。
  • 《檸檬桌子》:向死而生,在生命的盡頭探尋人生的意義
    偏偏我們家族的女人都有「誰怕誰」的膽量,我奶奶似乎也升級成「戰鬥英雄」,把抱怨和吵架的技能都點滿。當然,這只是針對我爺爺的。不知道他們的人生裡是否有沒有離婚的概念,這麼多年來,中年從互罵到分居,晚年從互不理睬到我奶奶生命的結束,這兩個互斥的靈魂並沒有真正的分離。讓人奇怪的是,奶奶在我們聚餐的時候依然會做爺爺喜歡吃的菜。
  • 這部150年前的小說,因何成楊絳、J.K.羅琳的「人生之書」
    150多年來,這部講述馬奇家四姐妹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的成長故事,她們堅守自我、努力追夢、相互關愛的形象,徵服了一代又一代讀者,成就了這部與《傲慢與偏見》齊名的女性經典,同時也使這本小說成為「88本塑造美國的名著之一」,被列入美國教育協會「100本學生必讀書目」,更成為塑造無數女性精神的枕邊指南,是楊絳、J.K.羅琳、蘇珊·桑塔格等眾多女作家們的「人生之書」。
  • 薦書| 真正的文學品質與名聲無關
    薦書 | 真正的文學品質與名聲無關 2020-12-22 1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五天五位讀書人薦書丨5月4日讀書人孫劍波:心有書香筆自生花
    孫劍波:心有書香筆自生花說起讀書這個話題,《生活報》副總編孫劍波謙遜地表示,愛讀書之人眾多,而自己只是其中普通的一個,所讀之書還遠遠不夠。此次他向讀者薦讀的《南渡北歸》一書,提及書中寫到的西南聯大的歷史和這些學者的知行,比如傅斯年與陳寅恪之間的友誼,梁思永、李濟的教學與實幹等內容,孫劍波均如數家珍。在孫劍波看來,讀書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令人羨慕的旁徵博引並非是讀一兩本書便可一蹴而就的。比如在讀《南渡北歸》之前,他就已經閱讀過許多相關的書籍、文章,對這些學者的學術造詣、人生經歷都有所了解。
  • 生與死,愛與離別,歲月裡纏繞的人生大事有幾何?
    羞澀而簡單的話語,像是一聲魔音可以看見那個長長的甬道,看見生與死,愛與分離的過程,對此你會聯想到什麼?在書籍《我們的人生大事》的封面,抽象的線條畫作,頗有畢卡索抽象畫的感知,但書面簡單的線條,勾勒出一個閉目的人臉。
  • 這部小說的結局堪比《求魔》,男主的妻子、朋友,最後都死了!
    這部小說的結局堪比《求魔》,男主的妻子、朋友,最後都死了!(以下圖片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告之則刪!)耳根的《求魔》,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這部仙俠小說的整體風格都比較壓抑,從頭到尾籠罩著一種黑色的曲調。他想要活出自己的人生,卻又一次次地被上位者嘲弄。而且越到後期,《求魔》的壓抑氣息就越嚴重,直到最後的結局,蘇銘為了拯救蒼生,選擇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全書的壓抑氣息爆發到了頂點。沒人知道蘇銘做出這個選擇的時候有多麼的痛苦,他曾經在無盡的蒼茫中尋找存在的痕跡,卻一次又一次地被時間抹去存在的氣息。
  • 《向你而生》我願自己活出熾烈的人生,是因為有你在
    近些年,網遊、電競題材的小說一直不斷,我陸續看了不少,從《盛世煙火》到《微微一笑很傾城》,又從《電競戀人》(已改編為電視劇《陪你到世界之巔》)到《全職高手》,書中從遊戲到競技,從搭檔關係到親密愛人,之間的種種虐戀或甜蜜都富有感染力,讓人的心情如過山車般上上下下,那些心動的感覺也讓人反覆流連。
  •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人生海海》告訴我們該以何種心態面對人生
    而麥家寫《人生海海》全為了後者。02讀完《人生海海》之後,我有什麼收穫?1.我深有體會的一點就是在寫作路上,功夫不負有心人。這部作品,無論是從時代背景、人物刻畫,或者是小說的創作結果等方面來看,都是別具一格。
  • 起點中文網白金作家蒼天白鶴為Bambook用戶薦書
    隨著《哈裡波特》的暢銷世界,英國女作家梅林也收穫了豐厚的利益和巨大的聲譽,書中恢弘磅礴的故事場景,天馬行空的情節設置都令讀者為之著迷瘋癲。這類具備史詩氣質的魔幻小說,早已超脫了傳統小說通過改編神話而表現「神魔」的敘事形式,其獨創的故事性給人以更多的想像空間。
  • 薦書|金桂泉:六十年攝影生涯勤耕耘
    記者:您的人生經歷非常豐富,也為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影像資料。最後,請您對自己的攝影經歷做個簡單的總結。《百名攝影師聚焦COVID-19》:生動講述中國抗擊疫情故事速訂|《第27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作品集》重印限量面市薦書 | 這是一本關於攝影的書——但攝影是關於人生的
  • 北村薦書:人生十讀
    發布時間: 2012-08-17 16:33   來源: 荊楚網   進入電子報   我認為最偉大的作家就是最單純的作家,像託爾斯泰這樣「最不具備文學家氣質的文學家」,比較易於達到這種單純的地步。———北村  第一讀我當舉《聖經》,這是一本奇妙的書。
  • 線上「溪山書會」|曾順崗博士薦讀錢穆《靈魂與心》
    現為孔學堂高研院副研究員,重點關注人之生死及人生意義 錢穆《靈魂與心》薦讀鑑於個人興趣,看到有關談論人生死的書籍,我總會翻一翻,而錢穆的《靈魂與心》確是多次精讀了的。一本小書,算是文集,站在中國文化自信的高度,對比了中西文化的不同,討論了生死、鬼魂、信仰、人生等問題,頗值得深入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