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次太空3D列印成功完成

2021-01-11 中華網

原標題:新飛船搭載「3D印表機」我國成功完成首次太空「3D列印」

本月5日首飛成功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上,搭載著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船上還搭載了一臺「3D印表機」。這是我國首次太空3D列印實驗,也是國際上第一次在太空中開展連續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的3D列印實驗。

此次在試驗船上搭載了一臺我國自主研製的「複合材料空間3D列印系統」,科研人員將這臺「3D印表機」安裝在了試驗船返回艙之中,飛行期間該系統自主完成了連續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的樣件列印,並驗證了微重力環境下複合材料3D列印的科學實驗目標。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29廠複合材料空間3D列印系統負責人祁俊峰:這是印表機本體,下面是供配電和控制區,我們開了個窗口,艙內的圖像能實時(傳)回來。這次列印的對象有兩個,一個是蜂窩結構(代表太空飛行器輕量化結構),另外一個是CASC標誌。

據了解,連續纖維增強複合材料是當前國內外太空飛行器結構的主要材料,密度低、強度高,開展複合材料空間3D列印技術研究,對於未來空間站長期在軌運行、發展空間超大型結構在軌製造,具有重要意義。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29廠複合材料空間3D列印系統負責人祁俊峰:第一個目標就是要支持空間站的在軌長期有人照料的運行和維護。第二個目標是支持我們空間站在軌擴建。

相關焦點

  • 我國首次完成太空「3D列印」,都列印了什麼?
    本月5日首飛成功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上搭載著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船上還搭載了一臺「3D印表機」這是我國首次太空3D列印實驗也是國際上第一次在太空中開展連續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的3D列印實驗
  • 新飛船搭載「3D印表機」,我國首次太空3D列印成功完成
    本月5日首飛成功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上,搭載著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船上還搭載了一臺「3D印表機」。這是我國首次太空3D列印實驗,也是國際上第一次在太空中開展連續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的3D列印實驗。此次在試驗船上搭載了一臺我國自主研製的「複合材料空間3D列印系統」,科研人員將這臺「3D印表機」安裝在了試驗船返回艙之中,飛行期間該系統自主完成了連續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的樣件列印,並驗證了微重力環境下複合材料3D列印的科學實驗目標。
  • 中國首次「太空3D列印」成功,它在飛船上都列印了啥
    2020年5月5日,首飛成功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上,搭載著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船上還搭載了一臺「3D印表機"。據報導,本次搭配的是一臺我國自主研製的「複合材料空間3D列印系統」,在飛行期間完成了連續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的樣件列印!那麼,這臺印表機,在飛船上列印了什麼呢?
  • 中國太空3D列印的樣件成品什麼樣?為什麼要跑到太空中做試驗呢?
    中國首次太空3D列印的兩個樣件 |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作者 | 楊懷超 張昊責編 | 高佩雯5月5日,長徵五號B火箭將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送上太空。在經歷了三天的太空遨遊後,5月8日,返回艙成功返回東風著陸場。除了搭載的一臺中國自主研製的「複合材料空間3D印表機」,還帶回了在軌列印的兩個樣件。這是全球首次實現連續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的太空3D列印,引起一大波關注。
  • 碳纖維列印突破微重力環境,長徵五號B火箭完成在軌3D列印
    根據環球時報,5月5日, 長徵五號B(以下簡稱「長五B」)遙一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將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成功送入預定軌道。在本次任務中,由中國科學院牽頭負責的空間應用系統在新飛船試驗船安排了在軌精細成型實驗、材料摩擦行為實驗、微重力測量試驗等三項科學實(試)驗,為未來我國空間站建設運營以及走向更遙遠的深空,進行前瞻科學研究和技術驗證。
  • 3d列印房子的弊端_3D列印食品的利弊
    什麼是3d列印房屋   2013年紐約Softkill Design工程建築個人工作室初次明確提出了3D複印房子定義,並將在2013年夏季修建實體模型。   3d列印房子的弊端   我國的3d列印房屋比國外起步晚,技術水平也不高,因此存在很多問題。那麼3d列印房屋的缺點有哪些呢?什麼是3d列印房屋呢?下邊就跟隨小編我們一起來看看!
  • 在太空遨遊3天,這「太空包裹」讓科學家激動,它將輔助我國登月
    世界首次太空3D列印實驗5月5日,我國新一代載人非常試驗船成功發射,並且在太空中利用3天的時間,完成了屬於自己的第一次太空任務。根據介紹,這次新飛船試驗船在飛行期間,科學家們為它安排的最具有考驗性的一個任務,就是完成世界首次太空3D列印實驗,而且列印材料還是陶瓷材料,更是非常的不易。此外,新一代飛船試驗船還帶著很多特色作物的種子也去太空中遨遊了一番,在開艙之後,交付給相關領域的專家們來進行下一步的研究。
  • 我國航天科技取得新突破,金屬3D列印已應用於運載火箭產品中!
    雖然我國的現代航天事業相比美俄等國起步比較晚,但經過我們中國幾代航天人的努力,我們正由追趕不斷變為超越。今天的我們中國已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世界級航天大國,新一代中國航天人正用技術創新、不畏艱難、勇於探索承擔起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助推我們中國從世界級航天大國向世界級航天強國奮力前行、闊步邁進!
  • 3D列印技術,改變太空製造業的同時,也改變著人類的未來
    在當今現實世界中,太空任務所需的一切——從工具到食物和藥品——都必須在地球上製造完成後,然後運輸到軌道上。這些高昂的花費也限制了我們對太陽系的探索。然而這一切都將改變。一些公司早已在太空中用3D列印技術代替了工具。接下來我們能看到繞軌道運行的工廠製造產品在地球上銷售,又或是建造足球場大小的衛星自動化機器人。
  • 3D列印模具注塑零件的方法
    Structur3d的專用工具頭Discov3ry Paste Extruder首次亮相是在2014年,該產品用於桌面擠出有機矽和其他粘性材料。該公司開始發布新產品並進行升級。「作為一個由科學家和化學工程師組成的團隊,我們採用了一種材料方法來進行3D列印技術,並將印表機的材料功能擴展到了標準塑料之外,」 Structur3d的執行長兼聯合創始人Charles Mire說。「我們的Inj3ctor平臺聚焦於我們向工業製造市場的轉變,並展示了增材製造如何引領未來工廠的發展。
  • 人類首次宇宙中再生!俄太空人在太空中成功3D列印人體組織
    太空是一個引發人類好奇心的地方。然而,惡劣的環境也會讓我們對那裡望而卻步。在那裡的微重力環境下,人體組織會遭遇各種不測。
  • Made in Space為NASA開發可在太空混合3D列印系統
    【PConline 資訊】Made in Space已經在太空中製造中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績, 該公司負責有史以來第一臺發射到太空的3D印表機,以及隨後在國際空間站繼續3D列印的增材製造設施。該系統可以使用各種材料(包括金屬)進行3D列印,這與目前ISS上的3D印表機不同,後者只能用聚合物列印。新的NASA合同是第二階段小企業創新研究(SBIR)獎項; Made in Space目前已經完成了去年收到合同的第一階段。
  • 今年3D列印行業業發展進發生了哪些大事件?
    中美成功驗證多種太空3D列印技術  2020年5月,新一代載人飛船實驗船在軌飛行的2天零19小時內,以航天五院為代表的團隊完成了多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其中包括多種3D列印技術的太空在軌驗證。其中,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研究團隊研製的「在軌精細成型實驗裝置」,成功克服太空失重環境導致的列印材料流變行為,創新採用立體光刻3D列印技術對金屬/陶瓷複合材料進行了微米級精度的在軌製造,為我國未來在軌製造零件提供了技術儲備。
  • 可重複使用的3D列印火箭,Rocket Lab成功回收助推器
    2020年12月2日,南極熊獲悉,紐西蘭太空初創公司Rocket Lab在今年取得了非常成功的成績。今年3月,它就被美國宇航局選中發射 "探路者 "登月任務。然後,它收購了衛星硬體製造商Sinclair Interplanetary,並且讓Electron運載火箭獲得了美國航天局的認證。
  • 嫦五「挖土」成功,嫦八有望測試3D列印「月球基地」
    北京時間12月2日22時,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在約19小時的月面工作期間,嫦娥五號探測器自動完成了鑽具鑽取和機械臂表取兩種「挖土」模式,成功在月球獲取2公斤左右樣品。
  • 全球5款先進金屬3D列印火箭最新進展
    藉助3D列印,可以大大減少火箭的零件數量,從而降低成本。通過這種方式,我們正在進入具有成本效益的火箭製造和太空業務的新時代。我們一起探索3D列印火箭的最新最激動人心的進步!Relativity Space已成功地將火箭上的零件數量減少到約1000個,從而大大降低了成本。
  • 中美航空航天企業3D列印技術應用進展
    截至2019年7月,Rocket Lab取得了裡程碑式的進展,成功完成了第100臺3D列印火箭發動機的製造,其中70臺已經投入太空使用。11月,該公司還成功回收了一級火箭。在國家隊方面,2020年5月發射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防熱大底框架採用雷射沉積3D列印製造,同時實驗船還搭載了立方星3D列印新型部署器以及其他60餘件金屬3D列印產品,同期更是完成了多種3D列印技術的太空在軌驗證;7月,「天問一號」發射成功,與新一代載人飛船實驗船一樣,它們都由長徵五號發射。
  • 什麼是3D列印?我國現在的3D列印技術如何?未來呢?
    應用深化:各領域布局3D列印近年來,隨著3D列印研發技術的不斷突破,3D列印已經成功應用於航空航天、生物醫療、建築、汽車等領域,並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第一代高通量集成化生物3D印表機的成功研製,不僅推進了3D列印醫療器械、人工組織器官的臨床轉化進程,也為3D列印技術的深化應用提供了技術支撐。
  • 3d列印技術在頭盔生產領域的應用
    工廠也在加班加點的大量生產,很多頭盔工廠為了滿足廣大用戶的需求,紛紛運用3d列印技術進行設計建模,從而打造出更多安全、有個性的頭盔。3d列印頭盔技術相信很多朋友們都不是很了解,接下來小編帶大家來看一下極光爾沃用A8s 3d印表機進行3d列印頭盔的製作過程:1.
  • 3D列印會有多少可能
    掃描獲取三維數據、通過電腦編程,將模型導入印表機,一個與真肺一模一樣的肺部模型就可以從3D印表機裡列印出來。今年6月,貴州省人民醫院胸外科首次利用3D列印技術完成了三維模型下的精準肺段切除術。這一模型,不僅精準再現了病人肺部的病灶位置,甚至連每根血管都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