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邵菲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現如今,新手爸媽都呈年輕化發展,育兒經驗相對不足,於是,不少「病急亂投醫」的父母就輕信各種民間偏方,例如在用枕頭這件事上,就有很多人堅信,小孩子不能用枕頭。
案例
公司新來的同事家寶寶今年1歲了,在一次閒聊中得知她家孩子一直沒有用枕頭,因為孩子奶奶覺得後腦勺飽滿的孩子更聰明,企圖以此來睡出飽滿的後腦勺。
一聽這話,公司的另一位寶媽就不認同了,拿出她家醫生老公的說法說道:「小孩子到3個月之後就要睡枕頭的,不僅是一種輔助的睡眠工具,實際上還能保護孩子的正常發育,尤其是頸椎,一旦受損不僅引發健康問題,還會影響未來的儀態。」
隨後辦公室也引發了爭議,不少人加入其中,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並給出了依據。
枕頭之爭:小寶寶到底要不要睡枕頭
其實,關於睡枕頭這件事,主要有兩種聲音,睡和不睡。
堅持「不睡」的人,大多是出於一些民間說法,例如像上面所說的睡出圓潤好頭型。
此外,之前美國醫生建議嬰兒最好不使用枕頭,因其易捂住寶寶口鼻導致危險,這讓成為「不睡派」的有利依據支撐。
堅持「睡」的人,則大多是根據寶寶的實際發育規律出發的。
人體的脊柱主要有四個生理性彎曲,依次為頸曲、頸椎前凸、胸椎後凸、腰椎前凸。
而寶寶的脊柱其實是彎曲的,所以需要在其睡覺的時候墊一個枕頭,保證頸曲是自然舒適的。
其實,上述兩派的觀點,說「不睡派」可以肯定是錯誤的,否則會對寶寶正常生長發育造成不利影響,而「睡派」的說法雖然成立,但並不嚴謹,需要分年齡和具體情況來看。
從小不睡枕頭的孩子,兩大身體損害無法避免
1、呼吸習慣被改變,易造成身體損傷
當不使用枕頭輔助睡眠時,寶寶頭部會呈自然後傾的姿勢,自然而然就會不自覺張嘴呼吸。
但是正常情況下,人體呼吸都是通過鼻子來實現的,因鼻子通道窄小,內部有鼻毛,可以適當過濾空氣中的微顆粒,阻斷部分病菌的侵入。
而嘴巴則沒有這一過濾作用,容易將空氣中的微顆粒、病菌、粉塵等一併吸入口中,從而增加生病率。
此外,正處於正常發育階段的小孩子,長時間用嘴呼吸易影響面部骨骼的發育,可能會引發齙牙、咬合異常等情況,嚴重影響顏值。
2、脊柱受壓迫,引發頸椎問題
寶寶睡眠時間比成人長,又處於生長發育期,如果長期不枕枕頭,其脊柱後側的骨骼和肌肉易被拉伸拉平,會阻礙正常生理彎曲的形成,影響脊柱正常發育,易引發脊柱健康問題。
且其背部肌肉受牽引力易向前傾,長此以往易造成駝背、高低肩等異常,嚴重影響身材形象。
所以,專家認為:無論是從身體健康,還是整體顏值身材形象出發,父母都需要讓孩子及時用枕頭,別等孩子長大後追悔莫及。
寶寶什麼時候能用枕頭,怎麼用?
1、寶寶用枕頭的信號
兒科專家建議,寶寶到了18個月之後就能使用枕頭,此時脊柱的生理性完全已經完成,及時使用對娃脊柱好。
不過,因個體差異性,月齡並不是唯一標準,當寶寶出現以下幾個信號,就可以給其準備合適的枕頭了。
喜歡搶父母枕頭:說明他們覺得平躺不舒服,需要用枕頭緩解,並已經習慣使用枕頭。
夜醒次數增加:可能是由於頸部睡得不舒服,導致睡眠質量下降,引發夜醒。
喜歡枕在父母手臂或毛絨玩具上:和搶父母枕頭類似,說明他們已經習慣,並喜歡頭下有部分高度的情況。
2、寶寶如何科學用枕頭
高度適中:
4-5月齡的寶寶「枕頭」高度1cm為佳,可以將毛巾摺疊代替使用;6-7月齡的寶寶枕頭高度1-3cm為佳;8-24月的寶寶可適當增加至4cm;5歲以上的寶寶,枕頭可增高到6cm左右。
軟硬合適:寶寶囟門和顱骨縫隙還未完全閉合,枕頭過硬易導致骨骼變形,過軟易塌陷有窒息危險,因此應選擇軟硬適中、吸附性強的枕芯。
材質適宜:寶寶新陳代謝快,頭部易出汗,汗漬堆積易導致細菌大量滋生,引發皮膚感染等不利情況,因此,枕套應以純棉、蠶絲等材質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