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述終結者|新巴比倫欲奪立足之戰,強敵環繞的「圍城」如何打破?

2020-12-11 史學先驅

前言

亞述帝國統治後期,兩河流域地區出現的統治危機成為帝國走向瓦解並最終滅亡的導火索,亞述帝國建立的將近4個世紀時間,其實一直沒能處理好尖銳的民族矛盾和地方社會的統治危機,這也成為亞述帝國最終走向滅亡的重要原因。

對於新徵服地區的民眾,帝國政府統治者一直都採取極為殘忍的剝削和鎮壓政策,與亞述核心地區的民眾進行的政策截然相反,必然會引發其他人民的反抗。

原屬於兩河流域文明中心的巴比倫尼亞在亞述帝國時期是少有的能夠繼續保持強勁發展動力的地區,一方這是因為古巴比倫時期這裡已經是世界級的文明中心之一,相對來說有一定的歷史文明積澱。另一方面,巴比倫尼亞地區位於西亞地區的交通要道,並且有著頗為適宜的自然環境,這也使得該地區成為中亞、西亞以及北非地區進行國家貿易的商品集散中心,由此巴比倫尼亞的工商業也得到了充分發展。

巴比倫城

到了公元前7世紀末期,隨著亞述帝國嚴重的社會危機和統治危機不斷爆發,帝國統治者的有效控制力也在不斷削弱和收縮,位於帝國偏西地區的巴比倫尼亞也大有脫離亞述帝國中央政府的控制趨勢。

而且在亞述帝國推行的地方統治政策中,派往地方重要戰略城市和經濟城市的領導者通常來說都是帝國領導者的親信之人,因此他們也會得到很大的地方統治權,由此在長時間的發展中,也會形成地方割據勢力。

公元前626年,這種割據勢力的現象開始率先出現在巴比倫尼亞,時任巴比倫尼亞的指揮官由帝國統治者親自任命的迦勒底貴族那波帕拉沙爾擔任,並且其在巴比倫尼亞的長期任職當中已經得到了迦勒底人和反對亞述的米底人的大力支持。

那波帕拉沙爾由此自立為王,正式宣布巴比倫尼亞脫離亞述帝國的統治,建立了新巴比倫王國,此後勢力不斷擴張,成為西亞地區又一強國。

那波帕拉沙爾

新巴比倫王國與米底王國聯手瓜分亞述帝國

公元前626年,新巴比倫王國宣布獨立之後,在那波帕拉沙爾的指揮下,新巴比倫與當時關係甚為密切的米底人成立的米底王國政權建立起了政治軍事同盟,這成為了亞述帝國最終走向瓦解道路的致命武器。

迦勒底人能夠在巴比倫尼亞地區崛起,一方是因為亞述帝國徵服該地區是在公元前11世紀前期,此時生活在該地區的就已經是迦勒底人,也就是說迦勒底人作為亞述最早徵服的民族,被其奴役將近5個世紀。

所以迦勒底人已經難以忍耐亞述帝國對於該地區和人民的高壓統治,亞述政權於此地建立起統治不久之後就已經爆發了大規模的迦勒底人起義,但是均被鎮壓。

此後隨著亞述帝國的國力愈發強盛,迦勒底人的反抗鬥爭也就不斷減少,但是他們心中的那種民族情結經常會被亞述統治者殘忍的民族仇殺和民族壓迫一次次點燃起來,也就是說迦勒底人從未放棄過實現獨立的政治願望。

新巴比倫城遺址

隨著亞述帝國在進入公元前7世紀之後社會危機全面爆發,帝國政府應接不暇之際,迦勒底人也就看到了實現民族獨立,建立一個屬於自己政權的希望。

但是礙於自己勢力弱小,想要對抗強大的帝國還是心有餘力不足,迦勒底人將聯盟的目光投向了當時同樣對亞述帝國十分不滿的米底人,雙方結成了穩固的政治軍事聯盟,並且建立起了獨立政權,正式脫離帝國的統治。

新巴比倫王國與米底王國的聯合給予了本已經十分衰落的亞述帝國最後一擊,在兩國大軍的聯合進攻下,亞述帝國無法抵擋,最終在公元前612年徹底崩潰,走向毀滅

亞述帝國巨大的軀殼被新巴比倫王國和米底王國分割,帝國之前發展比較好的並且有著深厚歷史文明基礎的西部地區成為了新巴比倫王國的勢力範圍。

巴比倫商隊

尼布甲尼撒二世時期新巴比倫與埃及對腓尼基和巴勒斯坦地區的爭奪

亞述帝國滅亡之後,這一標誌著人類歷史上鐵器時代的第一個真正意義的大帝國瓦解了,與此同時西亞、北非地區的國家局勢風雲變化,逐漸形成了新巴比倫、米底王國以及埃及王國並立的局面。

不過新巴比倫王國的統治基礎並不是非常穩定,一方面亞述帝國剛剛滅亡不久,向巴勒斯坦和腓尼基地區的獨立性很強。

另一方面,亞述帝國滅亡之後,位於北非的埃及此時也已經逐漸強盛起來,並且開始覬覦北非地區的腓尼基諸多城市甚至是西亞的巴勒斯坦。

由此一來,新巴比倫王國在成功滅亡亞述帝國之後所面臨的強勁對手一方面是米底王國,另一個就是埃及。

與米底王國方面,由於雙方保持著良好的政治軍事同盟關係,所以此時雙方還不置於兵戎相見。儘管這種聯盟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妥協性,但是米底王國受於當時國內發展以及周邊政權勢力的牽制,此刻亦不會輕易和新巴比倫王國撕破臉皮,為自己在西邊樹立一大強敵的。

與埃及交戰

公元前604年,新巴比倫王國新王更替,尼布甲尼撒二世成為新國王,此時前文提到的腓尼基和巴勒斯坦地區就出現了很大的動搖性。

埃及勢力此時趁新巴比倫王國內政不穩之時直接插手腓尼基和巴勒斯坦地區事務,並且引誘他們同自己結盟。當時腓尼基地區的推羅和西頓等城市已經和埃及取得了政治軍事上的合作,腓尼基和巴勒斯坦地區推理新巴比倫王國控制的趨勢不斷增強。

尼布甲尼撒二世果斷作出決策,一方面他加強和米底王國的同盟關係,以便穩固後方,對此他還娶了米底公主為妻

公元前590年埃及法老直接出兵腓尼基,巴勒斯坦、小約旦的王公政權紛紛倒戈埃及。對此尼布甲尼撒二世進行了堅決而強硬的反擊戰爭,直接和埃及法老進行腓尼基和巴勒斯坦重要地區的爭奪。此時雙方勢力正處於激烈的膠著狀態,直到"巴比倫之囚"時,埃及才被迫退出。

西亞北非形勢圖

"巴比倫之囚"以及新巴比倫王國徵服戰爭的勝利

正當尼布甲尼撒二世率領新巴比倫軍隊同埃及法老軍隊激戰正酣之時,一向與新巴比倫王國關係甚好的米底王國此時卻與其關係突然緊張起來

考慮其原因,或許是因為米底王國國王看到新巴比倫此時所面臨的統治危機能夠讓自己從中獲利,並且順便打壓一下新巴比倫王國的實力,為自己今後的發展謀劃出一條平坦的道路。

正在尼布甲尼撒二世面對埃及和米底兩大勢力進攻應接不暇之時,烏拉爾圖和西徐亞人不斷反抗米底王國,很大程度上牽制了米底對於新巴比倫的軍事威脅,對此尼布甲尼撒二世立即修築了一條防禦米底王國的長城防線。

公元前587年,尼布甲尼撒二世全力進攻巴勒斯坦地區的埃及軍隊並且大獲全勝,將埃及勢力驅逐出巴勒斯坦。

尼布甲尼撒二世

為了懲罰巴勒斯坦猶太國王背信棄義投靠埃及,尼布甲尼撒將猶太國王齊德啟亞的雙眼挖出俘獲至巴比倫尼亞。公元前586年,尼布甲尼撒二世傾盡大軍圍困巴勒斯坦都城耶路撒冷,但是遭到了猶太軍隊堅守不出的防禦政策,在經過一年半時間的軍事圍困之後,耶路撒冷終於被攻破。

數以萬計的耶路撒冷軍民被強制前往巴比倫尼亞,其中大部分都被賣為奴隸,史稱"巴比倫之囚"。

"巴比倫之囚"標誌著新巴比倫王國正式實現了對於巴勒斯坦地區的統治,並且也將猶太人奴役在自己的統治之下,埃及勢力被完全趕出巴勒斯坦。

公元前574年,尼布甲尼撒二世又率領大軍攻伐腓尼基的推羅和西頓城市,並且戰勝埃及和當地城市的聯軍。推羅國王正式承認新巴比倫王國對於推羅的統治權,並且尊尼布甲尼撒二世為國王。

推羅歸順之後,外約旦的政權紛紛歸順新巴比倫王國,新巴比倫盛極一時。

戰車部隊

評價

新巴比倫王國的強勢崛起一方面得益於亞述帝國為其留下了十分雄厚的家底,當時新巴比倫王國與米底王國聯合分割了亞述帝國,新巴比倫獲得的勢力範圍不論從範圍還是質量上都要好於米底王國。另一方面巴比倫尼亞雖然自古以來就是戰亂頻發之地,但是其有著深厚的歷史文明基礎

儘管新巴比倫王國在建立之初佔據著諸多優勢,但是因為其在當時西亞地區並不是一家獨大的存在,米底王國雖然與其關係甚密,但是這種聯盟關係是基於共同的國家利益基礎上建立的,所以米底王國的存在對於新巴比倫王國始終都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不僅如此,被亞述帝國統治已久的埃及在帝國滅亡之後也開始迅速發展起來,逐漸成為北非地區一大強國,埃及法老的政治願望就是重新確立埃及勢力在北非地區的霸權,甚至能夠最大程度獲取在西亞地區,特別是巴勒斯坦地區的利益。

就這樣,新巴比倫王國需要同時面對米底王國和埃及王國兩大勢力的夾擊,好在尼布甲尼撒二世時期能夠採取果斷措施穩定米底方面,使自己的後院免於起火。

這就使得新巴比倫軍隊能夠全身心投入到與埃及軍隊爭奪北非腓尼基和西亞巴勒斯坦地區的控制權戰爭當中,經過尼布甲尼撒二世時期發動的大規模戰爭,最終將埃及勢力限制在北非地區。"巴比倫之囚"事件的發生標誌著新巴比倫王國正是實現了對於巴勒斯坦地區的強力統治,這為今後新巴比倫王國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在與埃及的爭霸戰爭中,新巴比倫王國最終笑到了最後,成為西亞地區一大強國。

參考文獻:《拿波尼度編年史》

相關焦點

  • 西索講壇︱高峰楓:巴比倫與希伯來之戰
    布朗所謂的對亞述學的誤用,還包括忽視新出現的問題:「亞述學不只是站在圈外,向我們解釋聖經。它深入聖經內部,既能解決從前的疑難之處,有時也能暴露令人困惑的新疑問。」(第29頁)他隨即舉出的,就是洪水泥板和聖經故事的例子:毫無疑問,二者之間有差異,但是其相似處卻相當驚人。如何解釋這些相似之處?二者之間有無文獻傳承的關係?如果有,到底是何種關係?誰依賴誰?
  • 巴比倫的興衰與尼尼微湮沒的文明
    大約在公元前19世紀(中國夏朝的時候),世界文明古國──巴比倫王國就誕生在兩河相接的地方2.亞述帝國在巴比倫北面,亞述人十分強悍。在公元前8世紀(中國已經進入春秋時代),亞述成為一個龐大的軍事帝國。它徵服了巴比倫,敘利亞、腓尼基、巴勒斯坦、小亞細亞、埃及。除了希臘和義大利,地中海沿岸幾乎都被它佔領了。亞述的首都叫尼尼微,那裡修建了許多宏偉的宮殿。
  • 經濟的莫比烏斯環|新巴比倫繁榮,為何功於奴隸和商業良性循環?
    前言新巴比倫王國建立之初,雖然依靠著亞述帝國瓦解之前西部繁華地區的經濟和政治基礎,形成了比較不錯的王國發展現象。但是在這強盛發展局面的背後,其實新巴比倫同樣也將亞述帝國時期的地方矛盾以及西亞和北非之間的國際矛盾繼承了下來。
  • 「伊朗史1」米底國滅亞述:新月沃地新秩序
    前因:新巴比倫王國建立:巴比倫尼亞宣布獨立,一貴族自立為王建立新巴比倫王國。 公元前612年,米底和新巴比倫的聯軍攻破了亞述帝國首都尼尼微,將這個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國拆分乾淨。從此,亞述在歷史上徹底分散,再也沒有形成過完整的國家。而米底繼承了亞述帝國的遺產,成為了兩河流域新的主人之一。
  • 創造數個世界奇蹟,縱橫上下數千年的巴比倫文明,是如何被滅亡的
    由於年代甚早,人們對這段混戰歷史與巴比倫的誕生都知之甚少,但可以確定的是,在千年徵伐末,約公園前1800年前後,古巴比倫開始了它的傳奇。第一個巴比倫王朝由叫做蘇穆-阿布的亞摩利酋長建立,他帶領亞摩利人脫離大城邦卡扎魯的統治,創立了巴比倫。亞摩利人是一支外來種族,開創的王朝被稱為古巴比倫時期。
  • 成於軍事擴張,毀於殘酷暴行,亞述帝國終在反抗的烈火中散入黃沙
    亞述帝國就是這樣一個歷史上的軍事強國,素來以嚴酷的軍事手段著稱。為了擴張其版圖,亞述帝國發動了一次次的擴張戰爭。這些擴張之戰被他們賦予神的旨意,也就是借神這一說法,給軍事穿上合理的外衣。亞述浮雕亞述開啟的一系列徵服之戰離不開亞述人崇武的心理。古亞述時期亞述的地理環境是處在其它部族的環繞之中,所以亞述就多次受到外族的侵擾,經常面臨著他們的攻擊。
  • 巴比倫之囚——猶太人數千年苦難史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那波帕拉沙爾剛一到巴比倫,便立馬對亞述發起華麗的叛亂,建立了新巴比倫王國。這位25仔可不是簡單的25仔,他知道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對抗敵人的道理。當時亞瑟王國最大的敵人是伊朗地區的米底國,於是,機智的那波帕拉沙爾就與其結盟,瓜分了老東家亞述。亞述地區的西部領土幾乎都成了新巴比倫帝國的領地。
  • 亞述帝國:「向戰而生,因戰而亡」,發展的路豈能靠剝削鋪平?
    與此同時,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還將更為人性化和注重實際統治需要的移民政策應用到了新徵服的地區,這樣不但可以最大程度緩解民族之間的矛盾,還能夠促使荒涼地區的經濟開發。有些戰俘成為亞述帝國軍隊士兵,在衝鋒陷陣之時,這些戰俘往往排在最前面,甚至經常會受到亞述士兵誤傷。那些轉化為奴隸的戰俘生活更加讓人不忍直視,他們沒有絲毫的權力,每天從事極為沉重的體力勞動,尤其是在進行帝國的國家工程建設時,死亡率非常高。
  • 奇蹟、野蠻與文明——新巴比倫王國與後期古埃及
    公元前612年,新巴比倫王國聯合米底人攻陷了亞述帝國的首都尼尼微,曾橫跨亞非,強盛一時的大帝國就此灰飛煙滅。在此之後的較長一段時間裡,再也沒有哪個國家有能力在西亞和北非佔據統治地位,西亞和北非進入了一段諸雄並立的時期。
  • 古代中東的新亞述帝國與東亞的大秦帝國,兩國有哪些相似點?
    新亞述帝國版圖再看新亞述帝國的強制移民:從新亞述國王提格拉特帕拉薩三世在位起,亞述就開始大規模的對徵服地區居民實行強制性集體移民前720年亞述王薩爾貢二世擊敗敘利亞各部組成的反亞述聯盟,把戰後反亞述聯盟的各國居民強制遷往亞述內地,同時把其他地區的被徵服民族遷往敘利亞。前715年薩爾貢二世遠徵沙漠地區的阿拉伯人,把他們遷至撒馬利亞。前703年,亞述王辛赫那瑞布在出兵粉碎了巴比倫迦勒底人的獨立企圖後,將戰後俘獲的20.8萬迦勒底人遷往亞述,等等。
  • 世界發展史:對猶太人來說,「巴比倫之囚」的歷史意義是雙重的
    重返迦南後他驍勇善戰,在與「海上民族」腓力斯人爭戰中,掃羅脫穎而出,屢次挫敗腓力,在位斯人,士師撒母耳選拔其為王。掃羅王統一了希伯來人的12個部落,建立希伯來王國。掃羅之後,大衛(公元前1013~前973年在位)成為希伯來王國的第二任國王。他開疆拓土,定都耶路撒冷意為「和平之城」。大衛王之後,所羅門王(公元前973~前930年在位)繼承並發展了其父大衛王的集權統治與宏偉藍圖。
  • 巴比倫與伊拉克是什麼關係?
    從地理位置上說,古代巴比倫王國確實在今天伊拉克境內,也就是被稱為「兩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所謂「兩河」即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兩條河流並行流淌,最終匯合成阿拉伯河並流入波斯灣。不過漢謨拉比死後,王國隨即轉入衰落,此時居住在巴比倫北部的亞述人趁勢崛起,他們不僅滅亡了巴比倫,還將腓尼基、敘利亞、埃及、巴勒斯坦和小亞細亞等地區納入版圖,一個在軍事上更加強盛的亞述帝國宣告成立
  • 巴比倫空中花園!
    巴比倫空中花園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又稱懸苑。傳說在公元前六世紀,由巴比倫王國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巴比倫城為其患有思鄉病的王妃安美伊迪斯修建的。巴比倫文獻中,空中花園始終是一個謎,甚至沒有一篇提及空中花園。科學家證實巴比倫空中花園實際上位於巴比倫以北300英裡之外的尼尼微,其建造者是亞述王西拿基立,而不是巴比倫的尼布甲尼撤王。巴比倫是世界著名古城遺址和人類文明發祥地之一,它位於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以南90公裡處,幼發拉底河右岸,建於公元前2350多年,是與中國、印度、埃及齊名的人類文明發祥地。
  • 《終結者:黑暗命運》曝新劇照 施瓦辛格再現雄風
    《終結者:黑暗命運》再登雜誌封面不敗神話施瓦辛格漢米爾度安嚴陣以待守護者格蕾絲迎戰強敵經典科幻動作電影《終結者》系列最新篇章《終結者:黑暗命運》登上著名雜誌《Total Film》封面,並曝光更多新劇照。
  • 尼尼微:昔日繁華的亞述都城!
    它是早期亞述和中期亞述的重鎮,同時也是亞述帝國都城。它的主要部分由庫雲吉克和奈比尤奴斯兩座古丘組成。它的名字的來源我們現在不得而知,但它寓意著「上帝面前最偉大的城市」。從寓意上我們便可得知當時尼尼微城地位的重要和昔日的車水馬龍。
  • 美媒:巴比倫空中花園究竟在哪裡?
    巴比倫空中花園是其中的一大謎團。傳統上認為,這座花園是由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5年至公元前561年)建造的。但是,在廢墟中或者巴比倫文獻中找不到這樣一座花園的線索。尋找這座花園是美索不達米亞學者最誘人的探索之一。考古學家仍在苦苦思索這樣一座花園在巴比倫的可能位置和它的特別之處。
  • 第二部-第三章 巴比倫(3)
    書寫烘乾之泥板稱泥簡,泥簡或藏於瓶罐內,或置於書架上。巴比倫宮廷及神廟,藏有數不清的泥簡。巴比倫泥簡,現除博爾西珀圖書館所藏的3萬塊外,都巳蕩然無存。這批泥簡,現存於亞述巴尼拔圖書館中,有著完全的摹本。這批寶貴資料,就是現代史家研究巴比倫的主要依據。求解巴比倫文,是若干世紀以來,學術上的一大難題。對這個難題,首先摸到門徑者,是格羅特芬德. 格羅特芬德乃哥廷根大學的希臘文教授。
  • 巴比倫的天文學對希臘神話的影響
    無須過多強調來自巴比倫和亞述的材料是如何幫助理解以色列政治與宗教史問題的。巴比倫傳說在希臘神話中的迴響早已得到認可,數量雖非巨大,但卻無法令人忽視。最著名的直接借用的例子無疑是阿多尼斯(Adonis)和阿芙洛狄忒(Aphrodite)的神話,其主要情節與巴比倫的塔穆茲(Tammuz)和伊什塔爾(Ishtar)的傳說高度一致。
  • 尼布甲尼撒二世不愧是一代雄主,名下有空中城市花園、巴比倫等
    新巴比倫帝國是亞述帝國和波斯文化帝國主義之間的過渡到了帝國。不像阿摩利利人所建立的古巴比倫,新巴比倫是由迦勒底人建立的,其君主尼布甲尼撒二世也不愧是我們一代雄主,名下企業還有一個空中城市花園、巴比倫這些囚徒等傳說。
  • 考古:箭頭和灰燼層指向巴比倫的耶路撒冷徵服之戰
    這給《聖經》記載巴比倫帝國徵服耶路撒冷一事帶來了更多的證據。來自美國夏洛特北卡羅來納大學的研究人員一直在挖掘錫安山,發現了被他們稱之為巴比倫帝國於公元前587/586年徵服耶路撒冷的「明確證據」。他們發現了當時的西徐亞青銅器、鐵箭頭、陶罐碎片、燈具以及一塊被認定為金銀色流蘇或耳環的「重要」珠寶殘片。根據該團隊的說法,該珠寶的發現是一種「稀有」和「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