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金融借貸廣告引爭議
這段時間網際網路圈可謂是賺足了眼球,先是社區團隊搞得火熱被國家點名批評,之後羅永浩直播間又因售假而道歉,現在京東又出事了,吃瓜群眾都有點忙不過來了!
事情是這樣的:有網友在微博發了個帖子調侃京東金條的廣告,引發熱議,內容如下圖。
原視頻在這裡,大家可以點開看看:
許多網友在看到這個視頻後,都認為京東金條這則廣告中的價值觀有很大問題,無論是推銷借貸服務的舉措,還是嘲笑農民工沒有常識,都是不可取的,惡評一片。
這還不算完,之後京東金條還出了第二彈廣告:一名外賣小哥在馬路邊救了一位有錢的董事長,為了報答小哥的救命之恩,這位董事長問了小哥的信用分,然後搶過外賣小哥手機替其開通了京東金條。
網友紛紛表示,網際網路公司這類借貸廣告基本都是投放在下沉市場的短視頻平臺,只是宣傳借款的方便和好處,廣告中並沒有提及借錢後的利息以及風險,明顯具有誘導性,簡直就是坑人。
京東這兩則借錢廣告上線後,輿論一邊倒指責、吐槽京東金融。對此,京東立刻發布了道歉聲明,並下架了視頻。
實際上,這樣價值觀有問題的借貸廣告,京東不是第一個踩雷的,我相信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鋪天蓋地的貸款廣告
洗禮了這一代網民
相信大家還記得,前陣子被網友們批評過的360借貸廣告「空姐和窮光棍的貸款愛情」吧?在這則廣告中,因為農村男子不知道xx借條,漂亮空姐立刻表示不合適,要分手,之後在男子借貸到錢後,空姐又表示兩人合適了,跟著他回了家。此視頻一出,就被廣大網友罵了個狗血噴頭,最後360道歉並且下架了此視頻,但更多類似的貸款廣告仍然層出不窮。
這些借貸廣告真的是無處不在,在你刷小視頻時,瀏覽網頁時,都會時不時的彈出來,有時候你不經意間點了進去,那麼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你絕對會被此類貸款廣告煩死。
當然,為了吸引用戶的注意,這些貸款廣告背後的團隊編造出了各種題材的故事,我們不得不佩服他們的花樣還是蠻多的。
比如,我害怕的,是我的世界,只有兩點一線。旁邊配的文字是:xxx,畢業生,用花唄開始了自己的環球旅行。
比如:「你缺錢為什麼不用分期樂!!」「你這哪是借錢啊,乾脆給人家送錢得了,你怎麼不用小米貸款啊?」
比如,來電客服解答客戶疑惑,直接怒吼產品大放款了,直接顯示如何用手機操作借款等等。
本該是純粹的情感,卻被這些借貸廣告與金錢掛鈎,變得全部物質化,仿佛不花錢就得不到幸福,你必須透支未來的錢,才能過得更好。
細細分析,雖然這些廣告題材各不相同,但統一都是在激發用戶的虛榮心和負罪感,說白了就是對用戶進行道德綁架,愛情、親情、友情、都是他們「綁架」的目標。
實際上,國內資本現在做的這些,已經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玩剩下的了。
上世紀80年代,歐美流行一種「發薪日貸款」的平臺,資本家們喊著要幫年輕人度過發薪水前幾天的窘迫,要讓年輕人過的更好的口號,以此激發他們的消費欲望,透支錢包。
結果,很多年輕人背上了沉重的債務,進而引發了許多社會暴力事件,最後還是美國金融消費者保護局(CFPB)出手,制定了非常嚴格的規定來加以監管,至此,「發薪日貸款」平臺發展也隨之變慢,甚至開始衰退。
這點值得我們學習,不能讓透支消費毀了年輕人的未來。
「提前消費」的背後
是年輕人不堪的生活
在新時代的浪潮下,現在年輕人提前消費,其實已經是常態了,比方說貸款買房、買車、信用卡消費等,也不能一概而論說好或者不好。如果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貸款買房買車消費,也是沒問題的,但是最怕的就是,拿著三四千的工資過著三四萬的生活,然後等到每個月還款就開始「拆東牆補西牆」惡性循環,過度透支自己的信用。
舉幾個網絡上的案例,大家看下:
90後女護士李玫深陷網貸,月收入不過8000元,每月開銷卻高達三四萬,母親替她還了23.7萬後,她還偷偷借,加起來共借了40萬。母親受不了,無奈說出她是領養的真相;
一位剛畢業的大學生,剛拿到第一份實習工資,2600元,當晚就分期買了一臺15999元的蘋果電腦,她盤算的很清楚:每月1300元,還剩1300,一個月擠擠生活也能過。誰知,對品質生活的嚮往一發不可收拾,想住的好點,用得好點,穿的好點,沒辦法,不得不咬咬牙套花唄借唄,信用卡刷爆一張又一張;
這些人年紀輕輕,卻欠下了巨額債務,讓人看得心驚又心痛。更嚴重的是,近年來因負債纍纍,犯罪自殺的新聞屢見不鮮,不斷有年輕人甚至大學生因網貸利滾利,不堪騷擾而選擇輕生。
根據消費調查數據顯示,90後在借貸市場上的佔比高達49.31%,在亞洲同齡人中排第一,這其中有28.57%的人使用消費貸款,是為了償還其他貸款。
這些「熱衷」提前消費的人群,已經徹底被商業廣告給洗腦了。例如近些年最典型的幾句話:「買不起愛馬仕就配不上愛情」、「活的高級的女生都懂得給自己花錢」等等,因此很多年輕人喜歡把消費水平和人生幸福感畫上等號,為滿足當下的欲望去透支消費,最後害了自己,坑了家人朋友。
現在網際網路時代借錢越來越方便,超前消費的人也越來越多,當然,適當的提前消費也沒什麼不可以。希望更多的年輕人都能夠管住自己的欲望,合理消費,千萬不要過度透支,毀了自己。
當然,那些借貸平臺也該被嚴加監管,不能為了賺錢而去肆意鼓吹提前消費,透支年輕人的未來,誤國誤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