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沒見過的攝影,西班牙攝影師眼中的日本,5個方法拍影像浮世繪

2020-12-25 騰訊網

今天介紹的攝影師和作品會超出很多同學對攝影認知的範圍,比如在畫面的色彩上,他們不是按照所謂的色彩還原來表現的,在曝光上,不是按照所謂正常的標準正常曝光,很多同學會感覺,他們的作品看起來像是一幅繪畫作品。它們有誇張的色彩,有強烈的明暗對比,有充滿意境的構圖,有各種符號性的隱喻,總而言之就是感覺與照片的距離比較遠,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攝影師和作品安娜·卡布雷拉和安塞爾·阿爾巴蘭(Anna Cabrera & A文ngel Albarrán),一對來自西班牙的創作組合。

什麼是創作組合?正常來說,攝影師創作大部分是個人的行為,在創作中,也有一些夫妻和情侶共同創作的例子,最有名的就是德國的杜塞多夫攝影學派的代表貝歇夫婦。

安娜·卡布雷拉和安塞爾·阿爾巴蘭(Anna Cabrera & Ángel Albarrán)的創作首先給人的印象就是濃濃的畫意感,通過他們的作品,能夠看到日本文化和日本繪畫對他們的創作造成的影響。我們就來詳細分析一下他們的作品。

1.浮世繪攝影與畫意

說到攝影中的畫意,就是說在攝影表現形式上,與繪畫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繫。比如,中國畫在構圖上,講求寫意,講究在位置的經營上的留白與空間。在筆法上,講求不同皴法帶來的顏料、水分與紙張的交融的效果。這都是東方繪畫的方式和靈感。與攝影的聯繫,我們可以回憶參考郎靜山的作品,理解畫意攝影。

同樣是東方繪畫藝術,日本的浮世繪版畫在東方藝術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產生過很多經典作品和藝術大家。正式浮世繪版畫的創作空間和藝術理念在東方美學的大的範疇中,在形式感的追求上,同樣是對意境、空靈、禪意等等思想概念有著比較重的筆墨思考。

這種藝術感覺和藝術理念深刻的影響了安娜·卡布雷拉和安塞爾·阿爾巴蘭,他們用攝影這種現代性的創作方式,將東方美學和日本文化中的美學概念和某些浮世繪和平面二維藝術的創作方式進行融合,就得到了我們看到的影像作品。

這些攝影作品或者說影像作品,我們會發現比較統一的視覺形式。比如,在構圖上,力求簡約,經常利用大量的留白形成意境。在畫面內容上,描述很多的植物,自然環境,山川大海等等風景繪畫的景物。在色彩上,要麼是淡雅的類似紙張的復古色調,要麼是誇張的色彩對比。在構圖上,有些作品直接就使用的繪畫才會使用的非常規的畫幅尺寸。

2.高飽和與互補色的色彩空間

我們進一步說,那這些繪畫感的細節又有哪些表現呢。

最明顯的,就是在色彩上,利用高飽和度的色彩溢出和互補色的使用。比如,在一些表現日本山川的畫面中,天空山川等等細節已經被色彩的過度溶解,對風景中的細節已經放棄,這種處理方式已經走在了攝影和繪畫的灰色地帶。

那麼,這樣的色彩,誇張,戲劇化,甚至是分不清攝影還是繪畫了,這是攝影創作應該接受的麼?很多初學攝影的同學都會這樣問。很多歷史的,技術的或者是創作理念上 內容我們先不說,只說一件事,就是攝影術從發明到今天,之所以能夠在這樣短時間內能夠發生這麼大的變化,發展成為今天人人都可以參與的創作形式,正是因為攝影的包容性和可擴展性,通過建立在技術發展,與繪畫等藝術形式的交融與發展,通過跟對最新的藝術理念的交叉等等才建立起今天的攝影的豐富的面向。所以,在觀看攝影的時候,我們需要以更加寬闊的視角,更多的耐心。

3.山本昌南,寺山修司與海

之所以說在安娜·卡布雷拉和安塞爾·阿爾巴蘭(Anna Cabrera & Ángel Albarra文n)的創作中,我們能見到日本文化對他們創作的影響,我們甚至能夠找片到具體對標的對象。在畫面的形式上,我們可以看見攝影家山本昌南和電影導演寺山修司的畫面。

海是日本文化符號之一。島國文化中,海洋成為自己的文化承載空間,再自自然不過,在安娜·卡布雷拉和安塞爾·阿爾巴蘭(Anna Cabrera & Ángel Albarrán)的創作中,很多海洋的畫面。海洋與生活,夕陽的唯美空間。

他的畫面與我們常見的夕陽海景不同,而是在一種曝光不足,過度飽和和高低對比的情況下發生的。這樣的相似的畫面在寺山修司的電影中是非常常見的表現方式。《死生田園祭》中,少年記憶中的海,永遠是這種令人琢磨不透的狀態。

松是浮世繪版畫中常見的形象,也是日本文化中一種高潔的代表。我們經常能夠在他們的照片中看見松柏出現,並且結合了大海的形象。

這些意向符號的使用,畫面特殊效果的融合,其實都確證攝影師在努力營造一種用攝影表現的日本式或者東方美學趣味的視覺,從各種視覺記憶中的日本背景中,有一條涇渭分明的創作路線。

4.鴉與精神符號

說到「符號」,安娜·卡布雷拉和安塞爾·阿爾巴蘭的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莫過於一種鳥。或者可以稱為「鴉」,就是我們中國文化中被躲避的烏鴉。

但是,烏鴉在日本象徵著吉祥,與我們滿族人的信奉的烏鴉是祥瑞之鳥有異曲同工之處。

鴉在日本的文化中是超度亡靈的使者,由於日本文化認為但凡人死都會成佛,但是無法成佛的就會成為在人間徘徊行惡的怨靈,而鴉的工作就是超度這些怨靈,不過說白了就是讓他們魂飛魄散。

與中國的說法不同,在日本,人臨死時有烏鴉在附近的現象,被解釋為作為度亡者的鴉在一旁看守死者,防止他的靈魂變成怨靈。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八咫鴉,也就是說三足烏鴉,這個形象從中國傳到日本後成為了武人賀茂建角身的化身。

此鴉有三隻腳,頸項上掛著八咫勾玉,受天照派遣到人間,解救了因為迷路被困在熊野山中的神武天皇東徵軍,到現在神社裡依舊供奉著他,後來八咫鳥便成為熊野本宮大社的神紋,象徵著「忠實、誠實、大無畏」的精神。

烏和鴉是不同的東西,與鴉相反,烏也是一種類似於怨靈的妖怪,是鴉死後化做的。

總而言之,各種的關於這種鳥的文化象徵意義已經足夠讓它在攝影的畫面中充當絕對的主角,不光是日本人,它證明了在其它文化語境中,烏鴉充滿話題性和神秘色彩,他是東方美學神秘性的一種代表,也是日本文化中,對死亡和吉祥,對生命和「物哀」等文化理念的表現。

5.前景與構圖

在表現日本的文化精神的過程中,自然少不了日本的精神圖騰,富士山。在攝影家的創作中,沒有故意避開經常被提到的富士山。當然,在拍攝的視覺效果和色彩考量上,相同的利用了繪畫效果和畫意質感。

在攝影本體語言的特徵上,基礎構圖的應用沒有脫離開一種構圖中的引導視覺的重要方式,就是利用前景,遮擋形成視覺空間,引導視線觀看。這個方法其實在他們很多的照片上都是同樣使用的。

所以,無論是拍攝的理念和創作的效果是怎樣的創意,基礎的攝影構圖形式和構圖方法,如果能夠結合適當的內容,都是能夠達到精彩的效果的,作者的作品,在構圖這個環節,向我們展示了教科書式的方法論。

當然,這樣色彩絢麗,製作繪畫般精緻的畫面,大量的工作其實是在後期中調整出來的,作者通過暗房技術,數字後期技術等多種製作手段,完成了攝影畫面的上色,著色等古典的工藝手段。呈現出的視覺效果,才能達到一種攝影與繪畫的游離感。下面是作者的展覽現場和作品的裝裱樣式。

關注我不走丟,更多精彩內容絕不讓你失望!喜歡的同學不要忘記關注、轉發、點讚。

如果你認同光影匠上述內容的觀點,可以加個關注,我會分享攝影文化和攝影技巧,可以關注我更多的作品。

相關焦點

  • 芬蘭攝影師拍攝的日本街頭,為啥這麼好看?因為5個街頭攝影技巧
    來自芬蘭的攝影師Lasse Erkola,作為一個遊戲視頻雜誌的藝術編輯和導演,異於常人的喜歡與迷戀日本,他自己說,自己會經常迷失在日本的街頭,拍攝照片。他的攝影作品可以歸類為街頭攝影,無論是創作形式還是作品內容,Lasse Erkola的創作用溫柔的目光掃視著日本社會,為我們呈現出一幅幅充滿溫情的街頭影像浮世繪。
  • 日本浮世繪來「嘉」
    原標題:日本浮世繪來「嘉」   1月16日,一場日本浮世繪特展將在嘉興博物館開展。   說起日本浮世繪,哪怕沒見過,也不會陌生。   浮世繪的藝術風格獨特鮮明,可說是最著名最典型的日本畫,主要流行於日本江戶時代中後期(17世紀至19世紀)描繪世俗生活百態的繪畫,包括美人、風俗、風景、花鳥等,有手繪與木刻版畫兩種類型,以木刻版畫為主。   特別是西方透視技法傳入日本後,風景畫(又稱「名所繪」)成為浮世繪最重要的主題。
  • 日本浮世繪:世界虛浮 快樂至上
    看日本浮世繪的人,該像個哲學家、聰明人似的,去丈量地球與月亮的距離嗎?該學習俾斯麥的政略嗎? 浮世繪也稱「江戶繪」,堪稱江戶時代日本民俗的百科全書。它與歌舞伎、相撲一起被稱為「江戶三絕」。從字面意思來理解,浮世繪——浮世中的繪畫。 「浮世」來自佛教用語,本意指人的生死輪迴和人世的虛無縹緲。日本語言中自「浮世」一詞出現開始,就一直含有暗指豔事與放蕩生活之意。
  • 日本浮世繪如何攻佔時尚圈?
    作為日本的民族藝術,浮世繪如何影響了西方主流時裝設計?其蘊含的東方元素又如何引領時尚? ▲ 作為時尚雜誌的浮世繪 浮世繪是日本最為典型的繪畫藝術形式,幾乎所有的浮世繪畫師無不對當時的流行風尚投以強烈關注並有所反應,他們的作品也反映出日本獨有的風土人情。
  • 為什麼日本浮世繪能火遍全球?
    這位窮了一輩子的大師,想用日本對富士山的崇拜追個熱點,所以在這一系列的每張畫裡,你都能看到一個或大或小的富士山。△《富嶽三十六景》△葛飾北齋《東都淺草本願寺》以《神奈川沖浪裏》為代表的這類畫被稱為「浮世繪」,也就是「浮世中的繪畫」。江戶時代有一本《浮世物語》很流行:「萬事不掛心頭,隨風飄去,流水浮萍一般,即叫做浮世。」
  • 攝影師|日本新銳井上佐由紀:眼中最純淨的那道光芒
    攝影師本人提供井上佐由紀1974年出生於日本福岡縣柳川市。日本1993年進入九州產業大學藝術系攝影專業,畢業後,不顧家人反對前往東京,進入惠比壽的一家攝影工作室工作。攝影師本人提供林葉:你在什麼情況下接觸到攝影並選擇進入大學學習攝影專業?這麼多年來攝影對你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 浮世繪,日本江戶時代的小紅書?
    原創 王京 活字文化從盛夏到深秋,長達四個月的「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可能是又一個讓你愛上魔都的理由。浮世繪,日本的風俗畫。在日本江戶時代興起,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是一種非常適合大眾欣賞的藝術形式。
  • 從浮世繪看日本美術史
    什麼是「浮世」?淺井了意在《浮世物語》如此告白:生活就是為了及時享樂,將注意力集中在欣賞月亮、太陽、櫻花和楓葉之美。即使面臨貧困,也不用在乎,不用沮喪,只要學瓢瓜隨波漂浮,這就是「浮世」。如此一來,「浮世繪」一詞也因運而生。而這種代表「虛浮世界的繪畫」,便成了日本風俗畫的代名詞。
  • 你能看懂日本浮世繪嗎?先明白「浮世」二字
    《日本美術史》的作者、臺南藝術學院退休教授徐小虎曾說過「日本文化像一個牡蠣,張開外殼接受海中各種外物侵入,再將來自大陸的那些沙礫轉化成珍珠」。在日本美術史中浮世繪作為一定時期日本流行的美術風格,曾風靡於全日本,行銷至海外後更是讓歐美大國為這樣一種他們從未見過的藝術形式而震驚,從而成為日本美術的代表作品形式。
  • 一周影像資訊丨攝影師用影像緬懷科比;美國攝影雜誌PDN停刊
    如果你不是一個籃球迷,你可能很難理解為什麼科比的死對很多人來說如此重要,而且是新聞報導中少數幾個取代政治報導的事件之一。Michael Mueller拍攝的科比。攝影師Al Tielmans拍攝的高中時期的科比。高中時期的科比驚豔的扣籃,攝影師Al Tielmans拍攝。Pete Souza拍攝的科比與歐巴馬。
  • 北齋與浮世繪
    據說在19世紀的歐洲,如果你從市場買回一塊肉,展開包裝紙你很可能看到一幅,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的作品。
  • 日本畫師繪製「浮世繪」畫風迪士尼公主
    大家應該都見過「浮世繪」,最著名的應該就是這一副《神奈川沖浪裏》了,浮世繪是日本早期尤其在江戶時代頗為盛行的繪畫風格,因多為木版畫,顏料的採集也有一定的限制,所以一看畫風或色調一看就能識別出來是浮世繪的畫風。
  • 今天也是被浮世繪擊中靈魂的一天
    日本的大家名仕們沒想到的是,上不了大雅之堂的浮世繪版畫,經由黑船運到了歐洲,反而打破了階級的束縛,一舉風靡巴黎。 來自東方藝術的神秘、精緻美感於歐洲藝術圈的轟動程度,不亞於一次新大陸的發現。
  • 浮世繪日本橋:為你再現葛飾北齋、歌川廣重筆下的江戶勝景
    本期直播專場 「日本橋」,是江戶後期葛飾北齋、歌川廣重等被認為影響歐洲印象派的浮世繪大師們的創作原點。幕府遷都帶來的東海道沿岸經濟騰飛,為江戶後期風景類創作提供了大量有趣的民間素材。本場在線拍專場不僅為大家帶來了精美的收藏級浮世繪,同時將從浮世繪的演變、江戶符號、出版商版本、木版製作等角度串聯作品背景,為大家帶來精彩的講解!
  • 浮世繪:江戶時代日本浮世繪文化的發展,如何成為日漫文化的鼻祖
    浮世繪的出現對於日本近代藝術發展歷史來說,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的,它結合東西方繪畫藝術的特點,與日本民俗習慣相融合,創造出一種獨具日本文化風格的繪畫藝術,並與後世日本發達的漫畫文化,具有一脈相承的特點。那麼日本浮世繪文化,是如何影響日本藝術發展歷史,並成為日漫文化的鼻祖的呢?
  • 攝影審美提高|給大家分享我在ins上收藏的寶藏日本攝影師
    作者微博:@在呀範範日系攝影風格長期在大眾的視野中並受到青睞,今天我整理了一些我在INS上關注的幾位日本攝影師並向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他們的風格。Hamadahideaki:濱田英明是我們比較熟悉的攝影師了,這位以溫情的日系攝影風格見長的攝影師一直以來,都在用他的攝影作品來向人們傳達生活的奧義。
  • 日本浮世繪的由來與發展
    日本風格「浮世繪」繪畫流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安土桃山時代(1573~1603)就流行的風俗畫和美人畫,在十七世紀後半期時又有毛筆畫發展為木版畫,明和二年(1765)逐漸開始創出彩色版畫(即錦繪),至到江戶時代蓬勃發展至明治時代的初期,它主要表現花街柳巷、戲劇舞臺、相撲、花鳥、市井等都納入其中
  • 浮世繪是如何攻佔時尚圈的?
    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年間,也稱德川幕府時代)的民間藝術,描繪的多是人們的日常生活、風景及演劇。在佛教中,「浮世」的反義詞是「淨土」。浮世繪帶有及時行樂、性解放的色彩,相當一部分浮世繪又邪又汙~~~(這裡小編就不放圖了!!)
  • 一周觀展指南|京滬集結浮世繪名作,倫敦重看印象派與高更
    有意思的是,近期在北京、上海與東京,均呈現了浮世繪大展,分別是中國美術館「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 上海「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與東京的「日本三大浮世繪收藏」和「月岡芳年:血與妖豔」。在英國,倫敦皇家藝術研究院舉行新展「高更與印象派畫家:奧德羅普格館藏傑作」,從北歐收藏家的視角看待印象派與後印象派。
  • 異域同繪——當清代木版年畫遇上日本浮世繪
    葛飾北齋 富嶽三十六景·凱風快晴 25×38cm 紙本 1831年 中國美術館藏8月5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展覽共展出中國美術館藏作品129套(138件),其中日本浮世繪75件、清代木版年畫52套(61件)、明清時期中國畫2件。展覽分為「同源與流變」「形象與風格」「技藝與受眾」「生產與發行」四個部分;從淵源、技術、發行及風格等方面探討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的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