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自以為是、趾高氣昂、瞧不起別人的人,這些人常常仗著自己的權勢為所欲為,肆意的欺壓別人。遇到這樣的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奮起與之對抗,還是默默地忍氣吞聲?其實都不是。
遇到別人的欺負時,最有力的反擊便是充耳不聞!要做到充耳不聞,首先要學會的便是這兩個字:忍辱!
「忍辱」是佛家的六度之一,是佛認為讓人擺脫苦海,到達彼岸的六種方法之一。佛家長焦的忍辱,並不是讓人有氣一直憋著。要知道,一個人若是長期沉浸在被人欺壓的情緒中時,勢必會惡念滋生,帶來無盡煩惱和苦惱,許多人為了平復怨氣衝動之下,甚至會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為,給自己帶來惡果。
佛教認為,「忍辱」是一種心性的修為,讓我們不要去執著於「忍辱」的法相,這正如《金剛經》中所說的「凡有所相,皆是虛妄。」忍辱,不是心懷怨念的忍受侮辱,而是了解世間萬事萬物的本質,超然物外的胸懷包容一切,內心因為明白而無一絲嗔恨。
塵世間的一切事物表現出來的「相」,都是虛妄,皆都不是他們本來的面目,我們何必為了這些虛妄而去煩惱呢?如果內心如此輕易的久被世間的事物所影響,聽到別人誇自己就開心,一點小事就心起波瀾,那就是修行不到位,難以超脫,更別提頓悟了。
當我們被小瞧時,如果總是與對方進行爭執,那麼心魔便會控制我們,此時惡果約會越來越猖狂,最終導致我們越來越錯。
人活一世,太在意體對我們的看法和說法,會讓我們忘記進步個前進,也會讓我們身心俱疲。因此,要適當做到充耳不聞,忘記怨念,不要花太多的心思在別人的看法和說法上,更多的要放在自己身上,保持冷靜平和。
老話常說「世事無常」,今天給你打擊的人,或許會讓你精神憔悴,憤憤不平,但是,也許正是因為如此,你開始上進刻苦,從而收穫另一番果實。看那塵世中那些聰明的人,從不會因為打擊而倒下,也不會斤斤計較,反而慈悲化解,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在生活中,如果被人瞧不起,不要被壞情緒裹挾,要放下怨念,用寬容平和之心反思自己。不聞是非,用自己的實力讓對方臣服。這樣可減少怨念帶來的惡果,更能忘記他人的看法帶給我們的壞心情,投入到提高自身上,助自己修成正果。
最後想說的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若你不喜歡別人輕視和藐視,也不要輕易的去看不起別人,還請牢記:瞋火能燒功德林,一時的怒氣,無心的言語,往往會毀掉多年辛苦培養的友誼與功德。
人這一輩子,凡事都要留個餘地,越是憤怒的時候,越是要克制自己。人生向上處,口吐蓮花時。當你輕視他人的時候,請想想菩薩的慈悲;當你嘲笑他人的時候,請想想佛陀的柔軟;當你狂妄自我的時候,請想想自己的愚昧;當你消極悲哀的時候,請想想人身可貴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