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綠色稻、養黃沙鱉 廣西玉林稻田種出新「門道」

2021-01-12 中國新聞網

種綠色稻、養黃沙鱉 廣西玉林稻田種出新「門道」
2019-12-25 02:28:10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房家梁 責任編輯:房家梁

2019年12月25日 02:28 來源:科技日報

參與互動

  種綠色稻、養黃沙鱉 廣西玉林稻田種出新「門道」

  六龍村駐村工作隊員陳開生與農戶察看黃沙鱉的長勢覃維娜攝

  精準扶貧 科技先行

  本報記者 馬愛平 通訊員 伍澤天

  「如今不看市場埋頭種地不行啦,要跟著市場走,種綠色稻、養黃沙鱉。」日前,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福綿區沙田鎮六龍村黨支部書記陳紹平給記者講起了種稻新門道。稻鱉共養、一水兩用、一地雙收,讓這裡的有機稻、有機鱉成了「緊俏貨」,也成了農民脫貧致富新產業。

  「算增收帳,每畝地兩季可收有機水稻1800斤,收穫稻田有機黃沙鱉100公斤,一畝地增收12000餘元;算生態帳,稻護鱉、鱉吃有機飼料、鱉糞肥田,種養結合的生態循環,讓河流更乾淨。」陳紹平喜上眉梢。

  據悉,沙田鎮六龍村生態農業示範區佔地面積3810畝,規劃總投資1.5億元,實行「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社員有332戶,其中精準扶貧182戶,輻射帶動了800多戶,就業人數2000多人。在六龍村黨支部的推動下,該示範區實行「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社員有332戶,其中精準扶貧182戶,輻射帶動了800多戶,就業人數2000多人,打響了「廣西綠色有機黃沙鱉」品牌。

  作為傳統的農區,福綿區農業自然資源稟賦優異,可如何進一步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據福綿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區按照全域化謀劃、項目化推進、市場化運作、精品化打造的要求,依託「綠色發展、有機產業」戰略實施,通過了解市場需求、擴展市場空白、豐富銷售渠道,為農業插上附加值的翅膀。

  該負責人說,福綿區從技術服務、銀行信貸、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等多方面入手,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提升附加值。在通過傳統銷售、鄉村遊採摘、訂單生產的同時,依託拼多多、京東、天貓等,推動農產品「上網」,實現「多條腿走路」。黃沙鱉、天冬、八角等中藥材搭上電商「快車」,成了農民致富「搖錢樹」。

  截至目前,福綿區已累計解決貧困村、貧困戶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面積7.6萬畝,發展特色農業基地,打造一鎮一園、一村一品、一戶一業的產業扶貧格局,農業品牌達到65個;特色農業基地帶動貧困戶6896人增收,人均年增收達5620元。

相關焦點

  • 稻田鱉品質不亞於野生鱉,新冠疫情過後,發展「稻鱉模式」必將大有...
    近年來,我國稻漁綜合種養發展尤為迅速,除稻蝦的規模較大外,稻田養鱉也成為一種值得推廣的生態養殖模式。「稻鱉模式」和「稻蝦模式」一樣,是一種把水稻種植業和水產養殖業有機結合的立體生態農業生產方式,即在同一田內既種稻又養鱉,合理改善了鱉的生長發育條件,鱉的代謝物又可促進稻穀的生長,實現稻鱉雙豐收的目標。
  • 蘇州:魚米之鄉「稻」出新故事 「稻+N」實現「一地多收」
    看到了早稻的商機,除了30畝「越光」,嚴建良今年還種了20畝「軟米」早稻,預計9月20日收割。金黃色的稻田裡,「軟米」沉甸甸的稻穗已壓彎了植株;旁邊,南粳46稻田依舊翠綠一片。  「種植早稻拉長了稻米的銷售時間。」嚴建良承包的600畝稻田,從「越光」到晚稻南粳46上市,錯峰競爭實現了無縫銜接,「同樣面積的稻田,收益能提高不少。」
  • 將論文寫在萬畝稻田上
    見到來田間指導的南昌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洪一江教授,九江凱瑞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千裡高興地向他報告稻田養蟹基地去年的收入。「大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這說明我們產業扶貧、振興鄉村的目標達到了啊!」聽完介紹,洪一江也樂呵呵地回應道。洪一江是南昌大學稻漁工程團隊的首席專家。
  • 螃蟹捉害蟲,稻田套養不用管又賺錢,稻中有道!
    在土地裡的種植水稻,然後給水稻施化肥打農藥,這樣生長出來的稻米不太符合現代人追求的綠色生態,那麼如果我們不給稻田施化肥打農藥,怎樣才能提高稻田中的水稻生長質量呢?#三農生活#如何提高水稻的生長質量?我們可以在稻田裡養殖螃蟹和羅氏沼蝦在稻田裡養螃蟹的原因是因為螃蟹吃食雜,螃蟹能夠吃生食、素食、腐爛的食物,對食物要求並不高,我們將螃蟹放在稻田裡不需要給螃蟹投餵食物,也不需要花費很多精力看管螃蟹。羅氏沼蝦個頭小,原產於熱帶和亞熱帶,生長速度快,適合的養殖溫度為24~34℃,在四月底將羅氏沼蝦放入稻田,九月份就要將蝦打撈起來。
  • 稻田裡能養魚嗎?養什麼魚和選擇什麼水稻品種最好呢?
    這個稻花魚,就是養在稻田裡的鯉魚,在插秧苗的時候,往稻田裡投放魚苗,當稻花開的時候,是魚生長最快的時候。那麼,稻田裡真的可以養魚嗎?養什麼魚和選種什麼水稻品種好呢?下面鄉村似歌將與大家一起探討。一、稻田真的可以養魚嗎?1、魚和稻都是需要水的,這是它們共生的基礎,稻田地裡是可以養魚的。
  • 南昌大學「稻漁工程」團隊:把科研成果變成稻田裡的「金山銀山」
    這支平均年齡僅28歲的師生團隊用了6年,足跡遍布江西30多個縣(區),將傳統「稻魚」變為新型「稻漁」,集成、創新、示範和推廣了「稻鱉共作」「稻蝦共(輪)作」「稻蟹共作」「稻鰍共作」等6類稻漁綜合種養新模式,幫助農民增收、企業增效。過去,水稻種植收益低、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不僅造成環境汙染,還影響食品安全。
  • 《天穗之咲稻姬》種水稻攻略 稻田如何育成
    很多小夥伴不知道,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關於《天穗之咲稻姬》種水稻教程,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天穗之咲稻姬稻田育成詳解 插秧期 整田 田地好壞是農業的基礎,... 天穗之咲稻姬怎麼種水稻?
  • 一粒彩色米,讓「稻夢空間」變身脫貧致富的「造夢空間」
    他們播撒的是智慧之種,收穫的是幸福生活。種稻田畫種出多彩人生2011年,瀋北新區政府從日本引進稻田畫製作技術,並在一塊80餘畝的稻田上做實驗——用黃、紫兩種顏色的水稻種出了一幅反映錫伯族人民騎射的圖案,在當地引起轟動。政府搭臺,企業唱戲。
  • 廣東韶關乳源中衝村:稻田裡養出禾花魚 撂荒田再成香餑餑
    廣東韶關乳源中衝村:稻田裡養出禾花魚 撂荒田再成香餑餑2020-11-12 17:02:00  水產養殖網不同於低海拔區域稻田的一年兩熟,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大橋鎮一帶高海拔石灰巖山區水稻只能一年一熟。國慶節前後,早早完成水稻收割的當地農民盤點一年收成發現,山上梯田畝均收入跟山下相比並不遜色,甚至更高一些。抹平收入差距的,正是高海拔山區農民種植水稻時放養的「禾花魚」。
  • 【鄉村振興第一線】韶關乳源中衝村:稻田裡養出禾花魚 撂荒田再成...
    【鄉村振興第一線】韶關乳源中衝村:稻田裡養出禾花魚 撂荒田再成香餑餑金羊網  作者:張文 賴南坡  2020-11-10 抹平收入差距的,正是高海拔山區農民種植水稻時放養的「禾花魚」。
  • 西秀區東屯壩區:生態漁業「稻+N」模式助農增收
    水稻插秧後,公司接著在水稻田裡投入魚、蝦、蛙等水產苗,便形成了「水稻+魚」「水稻+蝦」「水稻+蛙」等特色「稻+N」綜合綠色生態種養模式,不僅收成水稻,還能捕撈魚蝦,讓老百姓種一塊田,掙兩份錢。「稻+N」生態農業基地「魚、蝦、蛙等水生物喜食害蟲和水中浮遊生物,有效提高了水稻抗病蟲害性。
  • 「大農匠」,天馬行空成就「稻夢空間」
    接手磨米小作坊後,靠著踏實、肯幹,一點一點擴大自己的「生意地盤」,以自家小磨坊為原點,陸續買下周邊的小院,後來成了一家頗有規模的米廠,直至建成以稻田為主的田園綜合體——「稻夢空間」。  生意版圖越來越大,可張愛忠還是一身農民本色。  每天四五點鐘,天一亮,他就像其他農民一樣來到稻田裡,幹農活、拉家常。
  • 漁業綠色發展讓我省由養殖大省向水產強省轉變
    記者在培訓班中了解到,我省水域總面積2500萬畝,宜養水面1300萬畝左右,有魚類176種,佔全國淡水魚的1/4,水生植物164種,佔全國一半以上,我們的餐桌上,每7條淡水魚有一條來自湖北,出口到歐美的小龍蝦,每3隻就有一隻來自湖北。
  • 中國美食廣西篇——玉林牛巴
    玉林,地處廣西東南部,是一座人文薈萃,景色秀麗,生機勃發,充滿現代氣息的「嶺南文化」城市。玉林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當地人概括的一句話非常形象:「一莊一閣一銅鼓,二橋二嬌二洞天,三山三巖三溫泉」。玉林而玉林特色美食也特別多:鮮蝦腸粉、玉林牛巴、玉林牛腩粉、海鮮大肉田螺、桂花銀蝦餃、玉林肉蛋、玉林白散、蒲塘卷粉、酥肉地豆等等。今天的主角是玉林牛巴。
  • 正宗的廣西菜到底是什麼?你吃過幾種呢?
    很多人都知道中國的菜系,粵菜、川菜、魯菜、湘菜等等,但是很少人聽說過廣西的桂菜。那什麼菜代表廣西的桂菜呢?廣西有四大風味菜,分別是:
  • 植保《稻田、麥田、玉米田、果園常見雜草防除簡析》
    我國有1400餘種雜草,其中嚴重危害的有130餘種。有農田雜草580種,惡性雜草15種,主要雜草31種。 以下簡要介紹稻田、麥田、玉米田、果園雜草以及防治方法。 稻 田
  • 廣西玉林一個美麗的山村,十丈村還有很多泥土房
    在廣西玉林市有一座山村,這個山村比較特殊,因為當地村子至今還保留了很多老瓦房,這些老房子是上世紀建造的泥土房,因為歷史的緣故,這座山村一直成為當地的的"網紅村「。在廣西的南端的玉林市至今還保留有很多的民國時期的村落,但是因為當地發展的緣故,很多村子的老房子也是越來越少了,所以說像十丈村這樣的村子也是難尋蹤跡。對於玉林的這個古香古色的十丈村相信很多人也會對它的景色所著迷,這個村子坐落於玉林的福綿區福綿鎮,這個地方也是玉林村落比較多的地區,當地的很多農民依靠手工業與畜牧業與農業發展起來的鎮。
  • 「90後」袁隆平奔走稻田,為糧食主權護城河、糧食安全不斷奮鬥
    1961年7月,他在學校試驗田裡選種時,發現了一株與眾不同的水稻:植株高大,顆粒飽滿,籽粒異常得多。他滿懷期待地把這株水稻當作種子種下去,但第二年的收成卻讓他大失所望,稻株高矮不齊。這讓他對當時盛行的米丘林、李森科的「無性雜交」學說產生懷疑,轉而從孟德爾、摩爾根遺傳學上尋找出路。
  • 廣西玉林女護士殺醫案一審宣判
    宣判現場(玉林市看守所提供)   2020年10月30日上午,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對被告人李鳳萍故意殺人、盜竊一案作出一審判決。   此前報導——   2020年9月24日,廣西玉林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開庭審理被告人李鳳萍故意殺人、盜竊一案。
  • 五月五剛過,廣西隆安將迎來六月六「稻神祭」,揭秘千年儺祭民俗
    它起源於廣西隆安縣儒浩村,最遠可追溯到六千年前,當地駱越先民為能夠獲得豐收而進行的一種祭祀儀式,是中國具有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內涵的珍貴非物質文化遺產。相傳,遠古壯族先民因常食不果腹,鳥部落女始祖婭王為先民培育出一種叫做糯米的栽培稻,並廣泛傳授種植和收割技術。後來人們尊婭王為「稻神」,將她的生日六月初六作為水稻誕生日,並每年在這一天舉行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