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影院裡看到韋斯安德森的藝術風格,非常感動和滿足。對稱構圖、中心構圖、色彩運用以及穿插點綴在全片中的小幽默,相信對很多影迷都已經再熟悉不過,沒必要再次說明了。不過這次也是穩中有變,導演選擇了垃圾場這樣一個骯髒汙穢之處,難以再次通篇使用高飽和暖色調,然而令人驚嘆的是,藉助構圖和協調統一的畫面元素,他仍然為觀眾提供了有獨特美感的視覺體驗。
令定格動畫這種傳統古老的製作形式在這個時代產生了新的魅力。拍攝者需要將精巧製作的人偶和場景一幀幀地擺出不同姿勢,短短幾分鐘的拍攝就需要大量繁重的工作,幾乎是在以工匠精神拍電影。即便如此,犬之島的細節仍十分精良,比如市長進行直播時快速切換的幾個室內場景中都在不顯眼處掛著狗的畫像(當然也有的鏡頭很明顯前景擺放幾個人偶,後期合成動態背景)。
wa的片子(不論動畫還是真人)往往給我一種錯覺,好像其中的主要人物都局限在一個有著優美布景的方形小箱子裡完成類似木偶舞臺劇的一個鏡頭,接著迅速切換到下一個箱子。
影片細節出現的所有日本元素也充分說明了導演對日本文化的熱愛著迷,比如相撲、浮世繪、刺身、櫻花等等。為了最大限度呈現這種文化環境,製作者甚至連人類的語言都保留為日語(也因為很多時候觀眾處於狗視角)。
配樂最具價值之處是進行了嶄新的嘗試,作曲家AD像在布達佩斯大飯店中那樣,再次走出了自己的舒適區,寫出了東西方結合的、日本傳統音樂風格顯著的優秀配樂。他的配樂弱化了主題寫作,全片基本只有一個辨識度高的主題(就是opening cue中的8-note主題),同時以打擊樂和氣勢強烈的低沉男聲合唱為主,作曲模式看似重複卻在細微處從來不乏微妙的變化。
個人很喜歡這種突破好萊塢流行製作模式的動畫電影,因為它帶來了難得的新意。迪皮夢照幾家動畫工作室,皮克斯近兩年稍顯乏力(續集比例大,賽車23平庸,coco也比不上巔峰的飛屋、頭腦等作品);夢工廠只剩馴龍高手一個質量票房都表現優秀的系列;照明則沉迷賣萌做著業界毒瘤。
諷刺的是一向被認為是好萊塢動畫天花板的皮克斯在2017年以前,內地票房大多慘澹,似乎是幾家工作室的內地最差。犬島也遭遇了類似的情況,在國內票房和觀眾口碑均不如意。這部影片還是不推薦給難以接受這類動畫風格的觀眾和太小的孩子。
最後,儘管個人更喜歡貓一點,但電影中的狗角色都塑造得很討人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