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高分BBC紀錄片:0-2歲寶寶的《北鼻異想世界》刷新父母教育觀

2020-12-24 仁王無雙流

相信每個人對於「人類幼崽」都充滿好奇,想知道他們小小的腦袋裡都在想什麼,想知道一個新生命的發展歷程,想了解他們創造更好的環境。

英國BBC在2018年出品的紀錄片《北鼻異想世界》為我們打開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我們可以從各種各樣的實驗了解寶寶大腦的發育、社交技能的建立、獨立性的發展。

《北鼻異想世界》

在記錄片中,每一個主題都會有不同的專家或教授藉助新技術和手段對0-2歲的寶寶進行實驗,有些結果很有趣也令人意想不到,有些則是發人深省。

在這部紀錄片裡你不僅能看到很多萌娃,還能發現很多小秘密,可能會改變我們看待寶寶以及看待自己的方式,我們將會體驗到成長這件事是多麼複雜和不可思議。接下來跟著鏡頭來探秘吧。

你在多小時就已經是你自己了呢?

你有沒有想過你變成現在的自己是從多小開始?你的性格是受什麼影響?

科學家和你有一樣的疑問,每個人有各自的個性和性格,我們為什麼會與眾不同。

第一個實驗參與者都是6個月大的寶寶,請寶寶們輪流坐到椅子上,實驗者依次給寶寶看會彈出玩偶的盒子、在桌上會忽然跳起的小狗玩具,還有帶著奇怪面具的大人。

通過玩偶盒觀察不同的寶寶不同的反應,通過跳跳狗觀察嬰兒對不確定性的反應,通過一副面具觀察嬰兒對陌生事物的反應。

科學家測試孩子的個性和性格形成因素

結果是不同的寶寶面對同樣的狀況有不同的反應,而同一個寶寶面對這三種情況,反應是差不多的,這些孩子們表現出來的基本氣質,分別是激動型、平靜型和謹慎型,與我們成人的三種基本氣質一樣,是我們個性的起點所在。

我們知道嬰兒剛出生時就有某種傾向,有的謹慎,有的更有活力,有的更積極,而大部分父母只是順其自然而又毫無意識地適應這種氣質。

科學家認為我們的性格是由我們的基本氣質決定的,通過這些我們可以了解如何更好開發一個嬰兒的潛能。

寶寶從小就顯示出自己的性格類型

謹慎型的寶寶面對陌生環境或者新事物時,接受度就會稍微差一些,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耐心,節奏慢一點。

而活潑的寶寶則可以帶他們去更多不同的地方,多接觸新鮮事物。

根據嬰兒的個性為他們提供他們所需的東西,這些變化是在進化過程中建立起來的,正是這種互動塑造了之後的個性。

正如紀錄片中所說我們的氣質是我們對周圍環境的反應,而世界對嬰兒的反應又會塑造他們的性格。

父母說得多真的對嬰兒的早期語言發展有用嗎?

語言是一種我們表達自己展現個性形成的主要方式,嬰兒在一歲半時通常會經歷一個語言爆發期。

他們依靠什麼去積累自己的詞彙呢?詞彙的積累跟爸爸媽媽說話的多少有關嗎?每個地區的嬰兒在早期說得詞彙都一樣嗎?

英國的科學家經過觀察統計發現英國的嬰幼兒使用的詞彙在地域有差異,有些地方的孩子習慣於說謝謝、對不起,有些地方的孩子會說外婆,他們最早使用的詞彙會受到當地文化的影響。

北愛爾蘭和英國東北部的孩子更常用「祖母」這個詞,說明他們常見祖輩,或者可能和祖輩同住。

孩子最早使用的詞彙跟社交相關

最早使用的詞彙往往也跟社交相關,或者和生活中重要的人相關,比如爸爸媽媽經常說的詞彙。

科學家在佩西的身上放置了詞彙追蹤裝置,能記錄佩西聽到的每個單詞和他說出的每個單詞。

一開始她媽媽每天跟他說的詞彙數量是1.3萬個,他能說2500個,在她媽媽把詞彙量提升到1.37萬個時,他能說2800個詞彙了,增量達到了13%,媽媽的詞彙增量是5%。

多交談對兒童語言發展有重要意義

增加對佩西說話的數量和他口頭交流的機會,儘可能多交談是對兒童語言發展是一種重要的方式。

語言是被我們的個人經歷塑造的,我們在嬰兒時期使用的語言數量對塑造我們的個性非常重要。在嬰兒時期聽到許多詞彙的嬰兒更容易在之後獲得更大的詞彙量,並且在學校表現更好。

電子屏幕是不是只有弊端?

眾所周知,現在出生的孩子很容易就能接觸到各類電子屏幕,想完全杜絕孩子接觸不太可能,75%的幼兒每天都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

電子屏幕對於嬰兒到底有什麼影響?實驗請來了兩組寶寶,一組是3位使用電子產品的寶寶,一組是未使用過電子產品的寶寶。

通過三個實驗走直線、畫直線、搭積木來測試觸控螢幕對孩子的精細動作以及身體的整體情況是否有顯著影響,揭示幼兒的發育差異。

孩子使用觸控螢幕做測試

很多人認為沉迷於小屏幕會減少嬰兒的活動量,經常坐著使用觸控螢幕會影響他們身體的協調力,也就可能缺乏運動技巧。而在是否能精確地沿直線行走的測試中,兩組寶寶的表現沒有顯著差異。

寶寶接觸電子屏幕

在畫直線的測試中,使用觸控螢幕的寶寶能夠更準確地畫出直線,在對精確度的要求更高的搭積木的能力的測試中,不使用觸控螢幕的寶寶平均能搭五塊積木 ,使用觸控螢幕的寶寶則能搭起更多,在同齡人中有更好的精細運動技巧。

觸控螢幕對於寶寶的精細動作發展有所影響

這些雖然是小樣本的實驗,但是也揭露了觸控螢幕對於寶寶的精細動作發展並非一無是處。

轉移注意力從小就會?

決定成功的因素之一是智力,但是自控力也非常重要,自控力更強的孩子往往在學校更專注,遵守規則,考試成績也會更好。

在面對困難情況時我們能否對自己的情感和衝動進行管理?

科學家做了這樣一個實驗:讓寶寶頭戴一個腦部活動感應裝置,接著在寶寶面前放置一個對這個年齡的寶寶而言充滿誘惑力的螢光棒,要求父母對寶寶說「不能碰「,接著轉過頭去。

幼兒接受抵抗誘惑測試

以此來觀察幼兒在被要求抵抗誘惑時他們的大腦中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有的寶寶還沒等媽媽說完就要去拿螢光棒,有的寶寶能堅持幾秒,有兩個寶寶能堅持45秒,在堅持的過程中,寶寶開始嘗試轉移注意力,取掉頭上的帽子。雖然看起來很像發脾氣,可是其實是寶貝自己在努力控制自己不去想螢光棒。

原來寶寶在這麼小的時候已經開始用轉移注意力這個方法來自控,調整節奏,改變對事物的看法,而不是逃避或者無視。

要知道這種方法,對於大多數成年人來說,同樣有效。

自控力部分來自出生時的差異,但是後天的練習和所處的環境也能發揮重要作用, 一些孩子會發展出轉移注意力的策略,這是他們學著控制自己的非常重要的方式。

孩子嘗試注意力抵抗誘惑

20個月時,我們的大腦和控制衝動相關的部分才會發育成熟,想要提升寶寶自控力就要為他們提供探索的空間以便讓他們學會如何控制自己的行為 ,而成人的指導和示範並沒有太大的幫助。

性別角色實驗

一個20年前的關於性別角色的實驗,在2018年英國重演。經過20年男女平等運動之後,幼兒們對於家庭分工的看法是否發生了改變?這是一個令人好奇的實驗。

實驗請來了10位接近兩歲的幼兒玩過家家。先用男女性別的玩偶明確寶寶都能理解爸爸媽媽的性別角色。同時用一個猴子玩偶表示中性。

猴子玩偶會演示打掃家務、照顧寶寶、陪寶寶玩熱鬧喧囂的遊戲以及修車。接下來,道具交給寶寶,由寶寶們選擇爸爸還是媽媽來做這項「工作」。

20年前的實驗中,很多寶寶對性別代表的工作產生了刻板印象。當時寶寶們的選擇大多是由媽媽負責清潔和照顧嬰兒的工作,爸爸則負責狂野遊戲和修車。

而在紀錄片裡,所有參與實驗的寶寶都會讓爸爸和媽媽一同參與到這些「任務」中,爸爸可以打掃房間,照顧嬰兒,媽媽也可以進行狂野的遊戲。除了一項,修理汽車的,孩子們還是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讓爸爸完成。

說明在孩子們眼中,家庭分工不再有明確的性別區別。這反映了他們成長的家庭和他們在書上、電視上以及在更廣闊的世界看到的情況。

嬰兒開始接受更廣闊的世界

嬰兒對於更廣闊世界信息接收的能力超乎我們的想像,嬰兒對周圍的世界非常敏感,會受到周圍一切的影響。

現在的寶寶不會把媽媽看作他們的主要照料者,不再生長在刻板俗套的舊世界中。

通過這些有趣的小實驗,我們了解了更多寶寶的成長和想法,周圍的環境和文化對寶寶的成長非常重要,早期的經歷影響著一個人的態度和行為。

在孩子3-6歲的時候,可以通過讀繪本,跟著繪本中的故事情節啟蒙情商!讓家長講不出來的道理,用繪本表達出來。

給孩子看一本童書繪本,孩子便會照著書本裡的樣子學習。更有助於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

在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教會孩子學會表達。

人生就好像是一次旅程,成為一家人是緣分。雖然我們在不同的生命起點登上"列車",因著永遠無法解除的血緣關係,而坐在一起,兒女會長大,父母會衰老,做為父母,應盡我們所能,給予孩子一個好的起點和平臺,讓孩子能夠到那更廣闊的天空去有所作為。

點擊下方,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小花苞-BBC高分紀錄片《北鼻的異想世界》告訴你真正的早教
    那麼你知道他們的世界到底是怎麼樣的嗎?下面和小花苞一起走進BBC高分紀錄片《北鼻的異想世界》,裡面是由知名嬰兒專家組成的團隊,通過嬰兒行為告訴我們嬰兒的內心世界。在一個個嬰兒實驗中,他們探索了嬰兒的各種行為,BBC將這些研究拍成了3集紀錄片《北鼻的異想世界》,整部紀錄片用科技的手段直觀展示了很多嬰幼兒成長中的各種神奇現象。
  • 想知道2歲前的寶寶想什麼,紀錄片《北鼻異想世界》可以看看
    這些讓很多家長疑惑的問題,兒科專家格迪·辛格博士,邀請了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和 200 多位嬰兒,進行了一場最有開創性的嬰兒腦科學研究。BBC 並將這些研究影像拍成了紀錄片《北鼻異想世界》(The Wonderful World of Babies)。《北鼻異想世界》在寶寶兩歲前會發生哪些不可思議的變化?
  • 紀錄片《北鼻的異想世界》刷新認知:寶寶開口早,原來早期更關鍵
    2018年英國BBC拍攝製作了一部紀錄片叫《北鼻的異想世界》 ,邀請了世界各個領域頂尖的科學家和200多名嬰幼兒走進專門設計的實驗室,來探索研究嬰兒的各種行為。
  • BBC紀錄片:孩子性格乃天生,嬰兒階段父母就要做好以下準備
    這是我在網上看到的一句評論,網友提到的「這些」便是BBC的一檔紀錄片——《北鼻異想世界》,看名字也知道,講的是如何教育孩子。只不過與家長想像的不同,作為知識經濟社會的歐美國家,BBC提出的育兒主張是從嬰兒階段開始。
  • 豆瓣高分BBC紀錄片帶你遊遍全球!
    小旅特地整理了以下BBC旅遊紀錄片,帶你足不出戶遊遍世界~跟著這些紀錄片探索世界的各個神奇之地吧!1非洲Africa豆瓣評分:9.7《Africa》是一部大型原生態紀錄片。from=y1.7-23黃石公園Yellowstone豆瓣評分:9.3這部紀錄片呈現了令人陶醉的生態畫卷,讓黃石公園寒冬、酷夏、金秋季節的美麗景象一一呈現。
  • 豆瓣精選高分大獎繪本推薦,閉著眼睛入也不擔心錯!
    如果說,有一樣東西可以豐盈靈魂,那就是書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成人的美好生活離不開電影、書籍、文學和藝術的滋養,而孩子的世界裡,同樣離不開畫多字少的繪本,那是寶寶小小世界裡的大宇宙,也是父母能送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
  • 50部豆瓣高分紀錄片,涵蓋8個方面 帶寶寶看遍大千世界 建議收藏
    05《一百年很長嗎》豆瓣評分:9.0推薦理由:與上一部紀錄片的題材類似,這部紀錄片裡也涉及到了老手藝的傳承。09《敦煌莫高窟:美之全貌》豆瓣評分9.2推薦理由:提到敦煌,莫高窟就是一個繞不開的存在。這部以莫高窟為主題的紀錄片大家一定不能錯過,一共2集。
  • 豆瓣高分9.9,BBC神級紀錄片,每一部都美到窒息……
    今天給大家安利10部豆瓣高分BBC神級紀錄片,跳出自己的空間,感受一下廣闊的天地。看完這些神級紀錄片你會發現在大大的宇宙中,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小煩惱真的只是如塵埃一般渺小。世界一流的自然與人類專家以及攝影師,前往世界80個地方,從空中、陸地和水下抓拍了從未在電視屏幕上出現過的,罕見精彩的人類活動。
  • 珍藏的5部BBC高分動物紀錄片,兒童必看,比那些垃圾動畫片強多了
    01.愛動物的孩子不會變壞紀錄片之父大衛·阿滕伯勒,90歲高齡了還親自坐上熱氣球解說,他說:「我從沒有見過哪個孩子不對自然著迷。」的確,每個孩子都如此熱愛著自然以及自然界的動物們!從小,jason就很喜歡看BBC的紀錄片,尤其是動物類,鳥類,昆蟲類,那時候他雷打不動的動畫片時間是看BBC的紀錄片,晚上臨睡前聽的是法布爾的昆蟲記,周末最喜歡去的是動物園,因為那時候還小,走著走著會累,所以我們通常是慢慢走,走到哪裡就讓jason自己慢慢研究那種小動物,走累了就休息,打道回府,下一周再慢慢走下一程,雖然這樣父母累一些,但是孩子能得到更多
  • 寶寶什麼都不懂?這部高分BBC紀錄片揭示嬰兒可愛外表下的驚人秘密!
    這個世界對寶寶來說是什麼樣子的?他們的聽覺、視力、身體、大腦都有哪些發展規律?……這部紀錄片為我們打開了一扇了解人類幼崽的神奇大門。後臺也經常有媽媽問:寶寶為什麼不愛吃蔬菜,為什麼一上車就睡著,什麼時候給寶寶做語言啟蒙比較好?……這部紀錄片,不僅能讓我們找到答案,還能讓我們在寶寶關鍵的頭兩年裡,對如何養育寶寶,如何開發寶寶的大腦,有一些更科學、更深刻地認識!
  • 寶寶總是「不開腔」,可能是爸爸媽媽的鍋,寶寶學說話父母怎麼做
    從那以後小麗就經常和寶寶對話,孩子也能慢慢蹦出一兩個字來了。其實寶寶遲遲「不開腔」,也和父母的教育有很大關係。 如果不是因為沒有良好的語言環境學說話,父母就要帶孩子去醫院看看是不是下面幾個問題。 聽力有障礙:寶寶聽不見大人說話,就不知道說話應該怎麼發音,說話應該說什麼。
  • 豆瓣8.7高分紀錄片,94歲老人的生存之道
    一間東京辦公大樓地下室的小店面,連續兩年獲得美食聖經《米其林指南》三顆星最高評價,要在這裡用餐提前一年約定都未必能約上,這就是紀錄片《壽司之神》中的壽司店。二刷這部紀錄片,收穫的不僅是美食知識,更多的是關於人生的思考。
  • 豆瓣9.4分與BBC跪著看系列,這些紀錄片人生必看
    2大類型:動物·人文國內觀眾對動物類紀錄片的喜愛,想必是有「歷史傳承」的。從80後90後們兒時在電視上看到的《動物世界》開始,或可愛或野性,或尋常或神秘的動物們,就是人們接觸大自然的第一媒介。通過這部紀錄片,我們看到了堅持的力量和人性的赤誠,深厚的人文關懷令人動容。3大訴求:真實·品質·稀缺當被問及紀錄片需要具備哪些特質,才會讓人有觀看、分享和推薦的欲望時,同學們給出了他們心目中的三大訴求:真實、品質和稀缺。他們指明愛看或想看的紀錄片中,就有不少歡喜首映正在熱播的高分佳作。
  • ...bbc|life|王朝|紀錄片|地球|地球的力量|荒野間諜|地球脈動2...
    2. 《地球脈動2:奇蹟世界》出品時間:2017-01-01豆瓣評分:9.9分三年前這部紀錄片一經播出就被人讚不絕口,坐擁BBC紀錄片王者的寶座。甚至有網友這樣評論:「用盡我所知所有關於讚美的詞彙,都無法形容出它的偉大和震撼。」本季一共6集,分為島嶼、山脈、叢林、沙漠、草原和城市六大部分。
  • 來自200個北鼻的硬核實驗:如何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作者|媽小咪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見人一臉笑,活潑可愛又獨立,我的孩子卻常常緊張又嚴肅,內向謹慎」,相信許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疑問。 關於這個問題,BBC育兒紀錄片《北鼻的異想世界》給出了答案.......
  • 高分影單|BBC拍給孩子的人文歷史紀錄片,第一部絕了!
    2. 給孩子講講,他是如何來到這個世界上的。3. 《小小人類星球》讓孩子瞬間認識世界的紀錄片。關 鍵 詞 :兒童紀錄片 歷史紀錄片「瞬間認識世界 Little Human Planet」在2012年2月和「人類星球」同步播出,共16集,每集5分鐘,目標觀眾是3歲以上學齡前兒童。每一集都是一個小小的人物傳記,用一個大人一個孩子的問答旁白來敘述,親切又可愛。
  • 不花錢陪娃看遍世界,在家就能做到,這幾部BBC精品紀錄片別錯過
    疫情未散,響應國家號召,依舊不能出門,是不是有些寶寶在家已經待不住了呢?別急,今天芸芸來推薦幾部適合寶寶觀看的紀錄片,在家不花錢,也能給孩子打開新世界,給孩子不一樣的眼界,陪孩子一起了解真實的世界吧。一.
  • 第一集豆瓣評分就高達9.9!紀錄片王者BBC又來了,水哥王昱珩配音
    2019年4月,網飛出品了一部探索自然的紀錄片《我們的星球》。網飛搭檔BBC御用解說大衛·艾登堡,一上線就拿下了豆瓣9.8,IMDB9.4的驚人好成績。甚至有網友評論說:上帝握著人類的手,拍了一部紀錄片。更有網友發出了感嘆:沒想到有一天,BBC的紀錄片王者地位也受到了挑戰。
  • 2019年豆瓣9分以上不可錯過的高分韓劇
    因為是男高,所以很幸福 豆瓣評分9.0類型:喜劇 / 短片播出時間:2019-04-04播出平臺:網劇naver集數:30(可查到的資源3分鐘1集共為10集)單集片長: 1分鐘該局韓國播出時收到極高的收視和口碑,大結局更是再次刷新了自身紀錄,全國AGB衝到9.731%,首爾更衝高至12 %,成為JTBC月火時段成績第一的劇集(一般JTBC月火時段到4~5%就算很熱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