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
來自專輯
一百個真實故事
「外公,爸爸媽媽又吵架啦!」
「哥,咱家老弟的抑鬱你再想想辦法啊!」
「文長,西頭老劉家兒媳又和公婆叫罵上啦,你有空來說叨說叨?」
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生於1949年,與共和國同齡的侯文長,就是這樣一位大家都離不開的「老年寶」 。
古稀之年,心有隱憂
老人是一個家族的根,像一口古井最深的源泉,能夠深刻影響到整個家族。
老人走至暮年,歲月重重疊疊積澱下的生命智慧,如同珍珠,卻並未被尊重與開發。
作為子女,應如何讓父母的晚年有尊嚴甚至豐厚有光?
作為長者,又應如何活好自己、福澤子孫?
侯文長,生於1949年,與祖國同齡。18歲開始在村裡教小學,一教就是42年。退休後,又成了另一種「公家人」,張家、王家、李家,趙家……周圍幾個村莊誰家有事,就會看到他忙碌的身影。「退休綜合症」在他身上看不到一點蹤跡。
侯文長
「人到七十古來稀」,老人的身體卻很硬朗。71年的風風雨雨,太多事的經歷,磋磨了他也涵養他,讓他變成一個真正的「長者」。多為別人付出,這是他的人生活法。
但並不是有了德行,人生就沒有了煩惱。
孩子們的家庭出了這樣那樣的問題,他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家族中的親人出現了心理問題,他想盡辦法,還是依然;鄉親們的東家長西家短,更讓他心有餘而力不足。
各人有命,不管他了!可又怎能不管呢?
家族轉變:良知原來是大道
去年10月份,由於大女兒學習中華文化,老人開始學習《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致良知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成為他細細的精讀本。
「爸,我們一起在群裡讀誦明心淨心十大要點100天吧?」「好。」
「爸,我們一起參加三天的深度學習會吧?」「好。」
「爸,我們一起加入百日課程做小組長吧?」「好。」
……
「真是一本好書。」老人捧著書,說。
二十多歲的外孫女特別不能理解他這股學習勁頭,皺著臉問:「到底好在哪?」
老人思索了一會兒,莊嚴地說:「這裡頭有大道。」
老人學得特別認真。不會用手機,就一步步把操作背下來。
每天要在群裡分享心得,但他不會用拼音輸入法,每個字都得手寫識別。刪刪改改很久,才能發出去。
家庭共學時的同頻共振,是世間最美的一首旋律。
大女兒始終陪著父親參與學習,陪著父親明心淨心,認真學修,老人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遼闊、喜悅與擔當;
父親又用自己的風雨無阻、水滴石穿般的學習與付出,砥礪大女兒的前行,開啟了兒子與小女兒的中華文化學習踐行的旅程;
老伴兒不自覺間也被他的行動所感染,開始看書,對人言說中華文化的好;漸漸地,姑爺也開始學習,外甥女、侄女、村裡人等等也開始走了進來……
侯文長和家人
不知不覺間,家庭會議也開了起來。家庭會議中,許多平日說不出口的話語都流淌出來,大家一次次含淚彼此溫暖。
有一次,老父親的責善讓小女兒淚流不止,老人疏導她,教她「放寬一顆心」。自此,小女兒也像驟然卸掉了某種滯重,積極認真地學修,育子方式不知不覺地轉變了。
家庭的真實改變,每天睜開眼睛就看得到,生活在這樣的家族中,怎能不被觸動?
孩子,就是家庭轉變中最敏銳的小探針。
每天躺在床上玩手機的外孫女轉變了,從嚴重的抗拒和排斥,變成了最贊成家庭學習的人,並認真研讀原文,體證到了何為「心上用功、垂直攀登」。
兩個10歲上下的外孫女也圍著父母嘰嘰喳喳,每天主動督促媽媽學習28分鐘、讀書、做筆記。
4歲的孫女也坐在爸爸身邊,有模有樣地讀著「明心淨心十大要點」與《道德經》;
最逗人的是,才一歲多的小外孫,還在有話學話的階段,也受到了共學氛圍的濡染。問他「dao」是什麼?他會含含糊糊嘟噥著說:「道,道可道……」
每次看到這種情景,老人都忍不住笑得爽朗開懷。
燈下,家族中,親子共學,親子浸染,成了最動人的寫真。
心的延伸:澤及宗族鄉親
沒有老人不深愛自己的子孫。建設幸福家庭、實現圓滿家族,是每位長者不言自明的、紮根內心的渴望。
學習了中華文化以後,老人由衷感嘆:低層面的家庭問題,在高層面的家庭中本不存在,點燃自己的心燈,整個房間全都明亮了——四壁燈火,為一燈所照,紛紛燃起!這樣的家庭,怎能不走向光明?
「作為長者,我們可以做的還有太多。」
「歲月催人老,但心中無盡寶藏不會老。」
走在田壟上,看看滿田野玉米的長勢,望著鬱鬱蔥蔥的大自然,他不禁久久遙望:村支書該去再催催了,村裡鄉親生命品質的提升還需要他來掌舵;自己的那群老同學要再次滲透了,每個同學都需晚年圓滿;家族中孩子們要借百日課程再推進,讓更多的孩子們,懂得以「愛國教子」的境界與格局,來陪伴孫子輩們的生命的建構……
天光明亮,晨風吹拂;長空浩蕩,天地廣闊。
眺望著,老人不禁微笑,仿佛一個光明的世界就在眼前。
侯文長讀書筆記
讀完了這位71歲老人的故事,你心中是否有所觸動?
助力長者成就圓滿晚年,已經不是某個家庭的責任,而已關乎社會、關乎文明、關乎未來。
中國人口老齡化的情況,已經非常嚴重。據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的報告顯示,預測到2050年,中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將達3.8億,佔總人口比例近30%;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將接近5億,佔總人口比例超三分之一。
請不要以為老齡化離我們很遙遠。我們每個人,終究會老去。
而到衰老時,我們又將以什麼留給子孫?我們拿什麼層面的心靈品質,去助力國家發展,解決社會問題?
《了凡四訓》有言:「人之為善,不論現行而論流弊,不論一時而論久遠,不論一身而論天下。」
以財傳家,子孫以衣食無憂成就富裕家族;
以德傳家,子孫以仁愛智慧成就幸福家族;
以道傳家,子孫以境界格局成就自在家族;
以心傳家,子孫以心靈品質成就圓滿家族。
老驥伏櫪,老當益壯。長者建設自己、圓滿家族、奉獻社會,更高境界,可學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