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心學說:心即理,致良知。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做人做事從內心深處的良知出發。
近些年,弘揚傳統文化這一理念在國內非常盛行,國家也大力宣傳這點。可很多東西,往往就容易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比如市場上就出現不少宣揚傳統文化的機構,這些機構有真有假,讓人很難辨認,甚至一些機構還有類似邪教的意思。
比如著名的致良知四合院,作為一個以弘揚傳統文化為主的機構,就被認為是精神傳銷,與邪教非常相似,受到了不少詬病,還捲入到財務造假的新聞中。
致良知這三個字是王陽明的心學主旨,致良知四合院所宣傳的核心內容就是王陽明心學,還包括諸多儒家經典。
它並非是一般的學習機構,而是以企業家,高管為主的學習班子,從最初組建學習小組開始,慢慢發展起來,開創了四合院學習模式。
這些年致良知四合院發展得非常快,去年就已經有超過4000多位知名企業家和社會人士參加了。
那麼這個機構到底是真來宣揚傳統文化,還是以宣傳為名弄虛作假的騙子機構呢?
首先致良知從學習的方式,還有運作的模式,可以看做是一種精神洗腦,它也並非是什麼公益性組織,最初參加的成員都是繳納300多萬元的入會費。
發展了這麼長時間,這個組織涉及的金錢也是一筆巨款,在學習的過程中,這個機構並非是真正來宣揚傳統文化的。
比如裡面就會有一種讓人反思自己錯誤的反省之夜,成員處在封閉的空間內不斷進行自我反思,回憶從小到大所做過的那些錯事,還要接受愛國主義的教育。
進場學習的成員,事先都是要交出手機,按照裡面員工的安排學習。
要說這是一個邪教機構什麼的,也不算正確,畢竟裡面所宣揚的東西,也不是什麼不正確的,教人愛國之類的總是沒有錯的。
他們所宣傳學習的目的,就在於要學習更先進的管理理念,洗滌自己的心靈,從傳統文化中尋找待人處事的真理。
看起來這個機構確實是不錯的,可實際上這種做法等於是一種洗腦,但這些企業家願意參加,也不能說他們有什麼錯誤。
可要說致良知是致力於宣揚傳統文化的機構,那還真不正確,很多企業家參加這個機構,是為了回來把裡面的一些東西帶給自己的員工朋友們,這也與傳銷有些相似,像病毒一樣不斷複製,影響更多的人。
以王陽明等人為代表的心學內涵較深,但像這種思想改造一下確實有著較好的洗腦作用。
畢竟儒家的思想,就曾被封建統治者拿來洗腦,這也在中國古代存在了上千年。
儒家的很多理念被單獨拿出來,改造一下確實效果很不錯,受到影響時間長了,就容易被帶入進去。
在市場上有很多類似的組織,參加的也大多是一些高管企業家,用來給員工洗腦,是他們其中一些人學習這些東西的主要動機。
當然,裡面確實有很多人是傳統文化的愛好者,也喜歡去學習這些東西,但真正弘揚傳統文化,應該還是客觀學習,弘揚正確的理念,也要考慮到實際的情況。
像致良知裡面所宣傳的很多內容,對於大部分的員工來說並不實用,這些老闆高管的生活條件非常好,他們在物質條件已經滿足的情況下,是可以去放開追求精神提升。
可大部分的員工還要養家餬口,甚至自己的生活都是問題,哪有功夫去追求這些東西。
對於致良知的定義不要太極端,它還不屬於是那種傳銷組織,即便是有精神洗腦的手段,違背傳統文化宣揚的一些原則,也沒有那麼罪不可赦。
畢竟參加這個機構的人,確實能學到一些東西,而很多企業家他們願意去信這些,這也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他們花錢去學自己想信的東西,只要不涉及違法的這些事情,就沒有太大的問題。
只是你自己信歸信,沒必要拿這些東西來要求別人,比如用在自己員工的身上就不太合適了。
目前有關致良知這個機構,所披露出來的東西還是有些少,盲目定義確實不太合適。
那麼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些宣揚傳統文化的機構呢?
其實宣揚傳統文化的方式實在太多了,致良知在某種程度上確實是這麼做的,近代以來王陽明、曾國藩等人就成為受到社會熱捧的人物,其實是他們的一些理念,符合人們的一些需求。
但傳統文化裡面既有糟粕也有精華,很多人只是選擇性宣傳,這就有些不太客觀了。還有一些人是別有用心,利用這種方式進行變相洗腦,致良知就有這樣的嫌疑。
但我們所說的那些邪教,傳銷組織都是涉及違法的事情,致良知所開設的這些課程,對於學員的培養方式,並不涉及到違法之類的。
要想學習好傳統文化,去這裡確實是不太合適,它不是那種系統教授傳統文化的地方,它只適用於企業家高管這些群體。
想要學習傳統文化,需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看看什麼地方是符合自己需要的,而利用傳統文化洗腦這樣的事情,大家心裡清楚也不能算什麼,畢竟像市面上這些狼性文化,雖然合理,但也確實有一些洗腦的因素在裡面。
宣揚王陽明心學,本來是一件好事,卻被很多機構利用它謀取利益。
任何事物都有雙面性,王陽明心學確實有用,但是沒必要去一些機構學習,完全可以通過自己閱讀來理解王陽明心學。
學習王陽明心學對於當代年輕人來說,確實有益。
王陽明一生傳奇,從一個叛逆少年成長為一代聖賢,他的心學智慧更是被學者奉為圭臬。
無論是立志修心、仁愛至誠等方面,都是突出了修身處世的人生智慧。
王陽明《傳習錄》和《知行合一》影響了無數人,都說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
曾國藩每當夜深人靜時,便細心閱讀,他說:「明代論學,每尚空談,惟陽明能發為事功。」
紀曉嵐也看過不下於10遍,他說:「陽明勳業氣節,卓然見諸施行,不獨事功可稱,其文章自足傳世也。」
就連南懷瑾、郭沫若、餘秋雨等人也稱讚王陽明是最了不起,看王陽明便可加強閱歷和人生智慧。
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亦或是步入社會的青年、創業路上的草根、功成名就的老闆,都值得去認真閱讀。
如果你還身處困境、迷茫,不妨看看王陽明,你人生中遇到的困難,都能在裡面找到應對之法。
智慧百科全書,購買連結如下:書不貴,比起那些所謂的機構,自己閱讀才能領悟出更多,也很可能改變你的人生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