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遭到陷害被杖殺,唐朝最偉大的書法家——顏真卿

2020-12-22 漢府古文化

當然,有唐一代書法風格的真正確立,還是從顏真卿開始的。他不僅是中唐書法的代表性人物,而且對整個後來中國書法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顏真卿,字清臣,因封魯郡公,故世稱顏魯公。他的書法汲取了魏晉南北朝以來的藝術營養,並廣泛學習篆、隸、行、楷、草等各種書法的用筆特點和字形結構,取法乎上,博採眾長。顏真卿不僅善於藏鋒和中鋒的巧妙應用,而且更注重行筆的提按和頓挫,筆畫極富彈力,世稱「顏筋」。

在楷書結構方面顏真卿吸收了篆、隸的特點,以篆隸入楷,正面取勢,使左右豎畫略帶外拓弧形,且橫輕豎重,整體結構極富張力,並成為後世楷模而顏真卿的行書,不僅內含籀篆之法,更挾帶金石之氣運筆指腕並用,筆鋒轉折豐富自然,尤其是大量枯筆的運用,更增添了作品豪邁奔放的不凡氣勢,給人以剛健、力度和雄渾蒼勁的美感如代表作《祭侄稿》就突出地反映了顏真卿的這些藝術特徵。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書法史上經常將顏真卿的人品和書品結合起來進行審美,這有其特殊的時代背景和歷史原因。我們僅從他們代表作品東方朔畫贊》《祭侄稿》和《大唐中興頌》的創作起因和過程中,就可以看出這都是時代鬥爭和他個人性格衝突的產物。還在盛唐一派昇平繁華之時,顏真卿就已洞悉了社會上潛伏著巨大的危機,並且發現了安祿山的反叛跡象因此,他在任平原太守時,以預防淋雨為藉口,修浚城池,招募丁壯,暗做反戰準備。

安祿山派人刺探軍情,顏真卿巧妙與之周旋,並同遊於平原的東方朔祠,寫下了早期書法的代表作《東方朔畫贊》,通篇作品給人以清雄遒逸、氣宇軒昂的感受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顏真卿聯絡從兄常山太守顏杲卿起兵河朔,合兵二十萬與之抗擊。在戰鬥中顏杲卿全家父陷子死,侄兒季明死得尤為慘烈顏真卿在悲憤中寫成《祭侄稿》,成為行書史上的千古絕唱後來,顏真卿官貶撫州,開始從神話中尋找創作的衝動,寫下了《麻姑仙壇記》這篇彪炳史冊的楷書傑作。而《大唐中興頌》《李雲靖碑》《顏維貞家廟碑》和《告身帖》等一系列作品,標誌著顏真卿書法藝術進入了黃金時代,其獨特風格的確立,在這些作品中得到集中的體現。

顏真卿處在一個充滿戲劇性的時代,剛正不阿的性格使他和他所處的時代不斷產生激烈的衝突,以至在他75歲高齡時還受宰相盧杞陷害,最後被李希烈杖殺。結束了他作為政治家和書法家輝煌的一生,也使他的人品和書品高度融合併臻於完美。

相關焦點

  • 著名的唐朝「書法家」顏真卿,因「剛正不阿」「忠心朝堂」而被殺
    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 ,祖籍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秘書監顏師古五世從孫 、司徒顏杲卿從弟,唐代名臣、書法家。安史之亂後,他受到唐肅宗的重用,但還是因為性格問題,顏真卿多次遭到同朝官員們的打壓報復。
  • 顏真卿:他的三件書法作品為何迥然不同?
    顏真卿研究書法的人都知道顏真卿這個偉大的書法家。我教小孩啟蒙寫書法練的也是顏體楷書。多寶塔在唐朝文化是儒釋道三教合一,更有武則天信奉佛教。她寫了著名的一首信佛詩:「無尚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 他是明末清初的書法家,收藏王羲之和顏真卿的作品,卻生不逢時
    一說起王羲之和顏真卿,他們一個是東晉時期的書法大家,一位是唐朝時期的書家代表,他們的傳世之作,被書法愛好者封為桎梏,為了購得他們的書法作品,人們他們不惜花費千萬的高價,只為收藏他們的作品。但在明末清初,有一位書法家不但收藏了王羲之和顏真卿的傳世之作,自己也成了一位出色的書法家,卻生不逢時。他究竟是誰呢?
  • 唐代無名書法家,無師自通書法寫出藝術美,作品不輸顏真卿!
    文 / 小七各位書法愛好者的朋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說到中國的書法文化,大家會想到很多知名的書法家,比如楷書鼻祖鍾繇,楷書就是鍾繇所創,所以鍾繇在書法界的地位那也是非常的高,還有書聖王羲之,他的代表作《蘭亭序》同樣寫出了書法藝術美
  • 抗擊安史叛軍一戰成名 書法大家顏真卿最終竟被小人所害
    提起顏真卿,大家對他的第一印象應該是書法大家,顏真卿獨創的顏體字聞名遐邇,是書法愛好者入門必須臨摹的字體,有「學書當學顏」的說法。前一段時間,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真跡被送到日本展覽,曾經轟動一時。其實,在唐代,顏真卿並不是以書法家知名的,而是以剛正不阿的忠臣形象為人所銘記,他在安史之亂和李希烈叛亂中的忠貞表現,贏得了後世的尊崇。
  • 顏真卿跟隨張旭兩年,卻沒有多大長進,張旭是小氣嗎
    顏真卿第一次向張旭學習是在二十多歲的時候,他在長安拜訪張旭,還當了兩年的弟子。只不過,張旭對顏真卿並沒有什麼教導。根據顏真卿的回憶,當時場景是這樣的:僕頃在長安二年師事張公,竟不蒙傳授,使知是道也。人或問筆法者,張公皆大笑,而對之便草書,或三紙,或五紙,皆乘興而散,竟不復有得其言者。
  • 唐國強也喜顏體,曾飾演顏真卿摔斷肋骨,拍好後確遭禁播!
    唐國強就曾主演過一部文化歷史主角,劇中他飾演了大唐書法家顏真卿。顏真卿作為大唐書法代表人物,幾乎上過學的人都知道有這麼一位書法家,不論是文章還是書法作品以及人品都非常有名氣,然而電視劇裡極少提到。電視劇《大唐書魂顏真卿》說的就是「顏筋柳骨」之顏體代表人物顏真卿的生平事跡。事實上歷史記載了顏真卿的偉大功績。
  • 漫談古代著名書法家及其作品之八-楊凝式
    周顯德元年去世,終年82歲,這在古代已經是相當高壽了。楊凝式性格本就狂放不羈,再加上處於亂世,為了避禍幾次裝瘋賣傻,世人送其外號「楊風子」。楊凝式才華橫溢,擅長寫詩歌,喜歡書法。雖然楊凝式的詩成就很高,但和他的書法比起來,差距還是相當大的。他擅長顛草地書寫。
  • 「顏真卿真跡」爆火,是對大唐「斜槓青年」的致敬
    短短一個半小時的新聞直播,「陝西考古發現顏真卿真跡」這個話題迅速衝上熱搜,引起近3000萬閱讀量。對於考古人員來說,「全國唯一」「首次」「早年珍品」這些關鍵詞構成了此次發現顏真卿真跡的特殊之處。 提到顏真卿和「顏體」,但凡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但顏真卿不僅是書法家,還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學者。
  • 陳志平:顏真卿在很多方面超越了王羲之
    陳志平:大概可以分成三個時期,在41歲《郭虛己墓誌》之前,算是早期,包括《多寶塔碑》(44歲書)、而中期則包括《東方朔畫贊碑》(46歲)、《李玄靖碑》(51歲)、《鮮于氏離堆記》(54歲)、《郭家廟碑》(56歲)等;晚期則是60歲以後,包括《麻姑仙壇記》(63歲)、《顏家廟碑》(69歲)等。
  • 中國歷史上十五位著名的書法家
    張芝,東漢時期書法家,擅長草書,被譽為「草書之祖」,人稱「草聖」,他將古代字字區別、筆畫分離的草法,改為上下牽連富於變化的新寫法,富有獨創性,在當時影響很大,創造了草書問世以來的第一座高峰。鍾繇,三國曹魏時期書法家,擅篆、隸、真、行、草多種書體,在書法方面頗有造詣,推動了楷書(小楷)的發展,被後世尊為「楷書鼻祖」,對王羲之等後世書法家有著深遠影響。
  • 怎樣理解唐朝書法家孫過庭所說的「既知平正,務追險絕」?
    唐代著名書法家孫過庭把學書過程分成三個階段:「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書譜》)這種分法頗類似於那句著名的哲語:「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 「顏真卿真跡首次考古發現」,一波回憶殺襲來
    —750年),字嗣恭,唐朝皇族大臣,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曾孫,唐睿宗李旦的孫子。元大謙的一位侄女嫁給了李憲,所以李璡在落款自稱是元氏夫婦的「侄孫「。「再往下看就是『長安縣尉顏真卿書』,他們應該都是一個朋友圈的人。」學者說。根據墓志銘的記載,墓主人元大謙,字仲和,北魏常山王七代孫。
  • 顏真卿不只靠書法流芳百世,還曾孤身入叛軍軍營,直面生死
    而他所表演的角色便是顏真卿。對於顏真卿來說,大家可能對他的書法造詣是十分敬佩熟悉的,但是卻不知道他曾經官任太師,渾身正氣忠肝義膽富有滿身的才華,他品德高潔,是當時令人敬重的開國元老。他一生為國獻計獻策,忠心不二,然而卻在77歲高齡的時候被小人陷害,為國獻身。
  • 真假:顏真卿,聚焦陝西新出土署名「顏真卿」書丹《羅婉順墓誌》
    似乎顏真卿作為書法家、政治家、文學家的一生,皆與長安無法分開。那麼這次考古新發現是否意味著1300多年後,還是在長安,我們又見顏真卿呢?從考古角度來說,女性墓誌由顏真卿所書,可見唐朝的女性地位。」《羅婉順墓誌》(局部)《郭虛己墓誌》(局部)大概在30多年前,大家對顏真卿早年的書法還不了解,那個時候我們能看到的顏真卿最早的碑石是他44歲所寫的《多寶塔感應碑》,但是上世紀90年代末到本世紀初,洛陽又出了顏真卿33歲寫的《王琳墓誌》和41歲寫的《郭虛己墓誌》。
  • 長安又見顏真卿 - 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一次考古發現,讓人們意外遇見了正值盛年的顏真卿。他在長安出生成長、師從名家;從政後,經歷的一次次貶謫與擢升,都始於長安;逾古稀徵叛亂,長安終成他不斷回望卻無法安抵的故鄉。書法家、政治家、文學家,顏真卿的一生,與長安無法分開。1300多年後,長安又見顏真卿。
  • 逸之談:顏真卿書法藝術有什麼特點?
    顏真卿, 祖籍山東臨沂, 是唐代大臣、書法家, 字清臣。他曾經出任平原太守, 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 封魯郡公, 世稱「顏魯公」, 逝於貞元元年, 終年77歲。顏真卿在書史上處於承先啟後地位, 他的書法作品有500多卷, 稱冠千古。
  • 書至初唐而極盛,唐朝的書法流傳千古,造就輝煌燦爛的大時代
    在字體上面變得更加具有唐朝特徵,書法的結構和筆墨也變得更加嚴謹,關於書法也多了許多法則,比如歐陽詢著作的《三十六法》、《八訣》,顏真卿著作的《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張懷瓘著作的《用筆十法》,就連唐太宗李世民都著作了《筆法訣》。
  • 顏真卿早年真跡首次考古發現 看碑文後的大唐高級朋友圈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將這方墓誌公之於世——2020年夏,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秦都鹹陽城考古隊發掘唐代元氏家族墓葬時,出土了顏真卿手書的墓誌,本次發現是國內目前唯一經由科學考古發掘出土的顏真卿早年書跡真品。是什麼人讓唐代大書法家親自書寫墓誌?墓誌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歷史?此次出土墓誌的書法造詣,與顏真卿別的書法作品有什麼不同?
  • 中國之聲·朝花夕拾|陝西考古發現顏真卿早年書跡真品
    在墓誌的右下角,我清楚地看到「長安縣尉顏真卿書」8個字,這就明確地告訴世人,羅婉順墓誌書丹者是我國書法史上著名的書法家顏真卿,文內自稱為長安縣尉。張楊力錚說,羅婉順卒於天寶五年也就是公元746年,第二年與丈夫合葬。而顏真卿在天寶五年由醴泉縣尉升任長安縣尉,時間上正好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