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用真心換真情丨桐梓縣官倉鎮楠木村幫扶幹部陳秀秀

2020-12-17 天眼新聞

姑娘,恭喜恭喜喲……

2019年5月,在老家自己的婚禮上,意外地聽到了一個熟悉的聲音,原來是我的幫扶對象來了。或許是感動,或許是驚訝,當轉頭看到他們的那一刻,眼淚直在眼眶裡打轉。   「聽到姑娘結婚的消息,我們就約起一起來看看你。」代叔叔拉著我的手高興地說。

我叫陳秀秀,今年26歲,2017年3月到桐梓縣官倉鎮楠木村開展脫貧攻堅幫扶工作。

代叔叔名叫代明玖,家住桐梓縣官倉鎮楠木村街上組,今年66歲。他的妻子楊志芬今年57歲,兩人都有殘疾,夫妻倆靠領取低保金為生,2014年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2017年8月,根據工作安排,我開始對代明玖家開展結對幫扶工作。回想起第一次走訪的情景,至今記憶猶深,狹小的磚房內擺放著一個生鏽的火爐子、簡單破舊的家具,這就是代明玖的家。

入戶走訪

回去後我寢食難安,隨後便與村幹部聯繫怎樣幫助他們改善居住條件。不過,村幹部說根據相關的政策,代明玖家已修建新房,並已兌現危房改造補貼,但二老就是倔,不願搬到新房子居住,村幹部們多次勸說也沒多大效果。  了解情況後,我便三番五次到代明玖家中,勸說夫妻倆搬進乾淨寬敞的新房子。可能是覺得我一個小女孩也不容易,在我苦口婆心勸說下,代明玖一家終於搬到了新家居住。  當我帶上牛奶、水果到家祝賀時,卻看到家裡到處都是垃圾,放下東西,我便拿起掃帚開始打掃、整理房間,在不斷地溝通交流後,夫妻倆也逐漸改變了生活習慣,家裡也變得乾淨、整潔。  2018年7月,得知代明玖生病住院,我立即乘坐汽車趕往桐梓縣協和醫院,把生活起居、住院報銷一一安排妥當後,才乘車返回鎮裡工作,當天回到宿舍已是深夜3點。   平日裡,除了走訪,我每個周都會打電話給他們,聊聊家常,看有沒有需要我幫忙的地方。

工作中的陳秀秀

如今,官倉鎮楠木村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裡發展了水果、花卉苗木、辣椒等等。代明玖家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了,不僅住上了新房子,通過土地流轉獲得了流轉費,還享受產業分紅、殘疾補貼等政策,夫妻倆掛在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多了。  三年的扶貧之路,我真切地感受到只要用真心,定能換真情,而我早已和代明玖一家成了親人,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繼續不忘初心,盡我所能幫助更多的人。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婁勤麗

編輯劉娟利

見習編輯潘曉飛

編審王璐瑤 楊韜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真情付出、真心幫扶|織金縣三塘鎮布利村駐村第一...
    我叫毛勇,是織金縣第六中學的一名教師。2018年3月26日,我服從組織安排,赴三塘鎮布利村任駐村第一書記,開始了駐村幫扶工作。剛進村,只見山高坡陡,土地貧瘠,4個村落零星散落在大山之中,這讓我深知以後的幫扶工作任務不輕。與同事一起座談村子發展開展工作前,我深知明確第一書記中心任務和工作職責,才能理清工作思路。於是找來有關脫貧攻堅相關政策,拿出幫扶手冊,認真學習,做好筆記。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叫我「王妹」丨劍河縣仰阿莎街道街上村網格...
    「只要踏踏實實地做事,付出真心就會有收穫。」這是我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堅信的道理。我叫王大麗,是劍河縣仰阿莎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2019年8月,我來到了仰阿莎街道街上村擔任脫貧攻堅網格員、幫扶幹部。我從小生活在農村,對困難群眾有深厚的感情,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我對幫扶工作具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對於我的幫扶戶,我都積極溝通交流,在各方面幫助他們,讓他們逐漸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 「我的扶貧故事」我為我是一名扶貧幹部而自豪丨天柱縣鳳城街道雷...
    我曾經身患癌症,感謝上天給了我一次重生的機會,我趟在病床上對自己許下了這樣的承諾。我叫楊麗娜,是天柱縣鳳城街道派駐雷寨村的一名普通的同步小康駐村幹部。當我病好回到單位後,我聽說縣裡要選派同步小康駐村幹部下村開展幫扶,就主動請纓要求下到基層一線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因為我身體的原因,剛開始領導不同意我駐村,後來在我軟磨硬泡下,領導終於同意了我的想法。
  • 「我的扶貧故事」真情駐村作為 精準脫貧有我丨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
    我叫李軍,是黔南州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董亥村的駐村第一書記。2018年3月,我積極奔赴脫貧攻堅一線,勇挑重擔,以實際行動履行一名黨員的責任與擔當。駐村幫扶兩年多來,我知難而進、腳踏實地、無私奉獻。李軍入戶走訪,了解家庭情況登記家庭信息(右)董亥村耕地面積少,也沒有成規模的種植業,扶貧工作從什麼地方入手?我想先摸清情況,聽聽老百姓怎麼說。駐村後,我為自己制定了「60天訪遍所有常住農戶」的工作目標,進村入戶,調研村情民意。
  • 許昌市建安區駐村第一書記王高雷:用真心真情做扶貧
    映象網訊(記者 康世保 通訊員 朱凌磊 武書鋒)王高雷是許昌市建安區區委組織部派駐小召鄉河沿張村第一書記,2020年3月12日駐村以來,他團結村兩委幹部,帶領駐村工作員隊,堅持白天走訪入戶傾聽群眾心聲,晚上思考總結謀劃脫貧致富良策,努力做到「用真心扶貧,用真情扶貧
  • 「我的扶貧故事」九年扶貧路,一路見真情丨雷山縣郞德鎮楊柳村駐村...
    「我是個老扶貧了,九年扶貧路,真是一路見真情。」我叫楊華周,曾任雷山縣方祥鄉副鄉長,現任雷山縣殘疾人聯合會副理事長,同時也兼任雷山縣郎德鎮楊柳村駐村第一書記。作為在方祥鄉工作20年的基層幹部,我深感責任重大,但從未氣餒、從不妥協,經過與當地幹群努力、步步為贏,全鄉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2011年5月,我表現突出,得到組織信任、群眾支持,當選為方祥鄉副鄉長,具體分管農林水和扶貧工作。從那一年起,就與扶貧工作有了不解之緣。
  • 「我的扶貧故事」爭做環境美|織金縣馬場鎮臺子居駐村幫扶幹部張漁
    我叫張漁,是織金縣馬場鎮人民政府派駐馬場鎮臺子居的駐村幫扶幹部。「革命戰士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身為脫貧攻堅一線人員,我又何嘗不是那塊「磚」。從2013年開始,我先後輾轉在馬場鎮六個村居工作。從同步小康駐村幹部到幫扶幹部再到駐村幫扶幹部,從精準識別到精準扶貧到精準脫貧,我和我的戰友們一起,入戶核實、遍訪、制定措施、全排全查、交叉檢查、短板補齊等措施使得馬場鎮2019年如期脫貧摘帽,2020年持續鞏固脫貧。
  • 「我的扶貧故事」幫扶的「酸甜苦辣」|赫章縣河鎮鄉雙樂村駐村幫扶...
    我叫陳瓊,赫章縣河鎮鄉雙樂村駐村幫扶幹部。  2019年7月我到雙樂村,駐村一年多來,我體會到了脫貧攻堅工作的辛酸與無悔、艱辛與幸福、付出與擔當,也品嘗到了扶貧幹部的「酸、甜、苦、辣」。自從下沉幫扶以來,大力宣傳國家政策,消除了他們曾經總是埋怨的情緒,幫助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村民羅光友長期和侄兒子居住,覺得住的不稱心,我建議他到河鎮鄉養老院居住,現在過的很幸福,每天都笑呵呵的,他說「現在的居住環境比以前好多了,每天散散步,回來就有飯吃,有水果吃,國家的政策好啊。」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不是一個人的事丨錦屏縣偶裡鄉寨歐村幫扶...
    我叫楊延源,是錦屏縣偶裡鄉寨歐村的一名幫扶幹部。我的扶貧故事,得從2017年10月份開始說起,那一年,我剛好參加工作。   在我的幫扶戶中,像龍開元戶一樣從山村搬到縣城居住的還有寨歐村十二組龍開明戶,搬遷人口6人,享受易地搬遷面積120平米;寨歐村二組龍本富戶,搬遷人口3人,享受易地搬遷面積60平米。看著我的幫扶戶一個個的住進了新房,作為幫扶幹部,我為他們高興,他們也心懷感恩,每次去入戶走訪的時候,總是留我吃飯,一起話家長裡短,感覺就像一家人。
  • 「我的扶貧故事」讓選擇不留遺憾|織金縣白泥鎮倮木村駐村幫扶幹部...
    在駐村扶貧的過程中,我從一件件小事中積累了做好基層群眾工作的經驗,自己也歸納總結出了一些「小妙招」。   在人居環境衛生改造上,我的妙招就是以身作則,發揮示範帶頭作用。在我看來,要脫貧就得先脫貌,連衛生都搞不好,還談什麼脫貧致富呢?
  • 扶貧合作 | 扶貧不圖名 幫扶不添亂 實幹見真情 ——深圳援派幹部...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圳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用心用情用力抓好對口幫扶工作。廣大援派幹部人才按照市委書記王偉中「扶貧不圖名、幫扶不添亂、實幹見真情」的要求,真情融入、真心付出、真抓實幹,將深圳情義、深圳精神、深圳速度、深圳質量帶到全國各地,湧現出一大批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
  • 「我的扶貧故事」搭起幹群連心橋丨錦屏縣固本鄉美樂村幫扶幹部龍...
    我是錦屏縣檔案館幹部龍令洌,根據縣委組織部安排,2016年下派擔任駐固本鄉固本鄉美樂村的脫貧攻堅幫扶幹部,在村前沿指揮部和村兩委的共同領導下開展各項工作。我的幫扶戶潘香花養殖母豬7頭已產豬仔40頭美樂村位於半山腰,有5個村民小組,3個自然寨,居住比較分散,山多田少,道路崎嶇難行,村民出行和生產生活都極為不便。
  • ...扶貧故事」因戶施策 精準扶貧丨黎平縣永從鎮中羅村幫扶幹部龍滔
    我叫龍滔,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永從鎮一名普通幹部,2018年,我主動申請到中羅村當任幫扶幹部,負責5戶23人的幫扶工作,我的扶貧之旅也正式開始了。   我所在的中羅村,是三龍侗寨的核心地區之一和傳統村落村寨,木房建築、鼓樓林立,是黎平縣侗族大歌發源地,素有「歌窩」美稱。這裡有挑歌斷擔的故事,有古老神秘的關秧節,唱不完中羅的歌,數的完中羅的雞,撿不完棚裡的蛋。這裡山水相依,群眾生活淳樸,在這個鶯聲燕語的村寨,我在歌聲中「勞作」,從中享受扶貧成果。
  • 「我的駐村幫扶故事 ⑥」
    【我的駐村幫扶故事 ⑥ 】 兢兢業業辦扶貧,真心實意暖人心——縣農業農村局駐衛莊鎮任村工作隊事跡展運城黨建今天編者按: 我縣駐村幫扶工作開展以來,經過廣大幹部群眾幾年來艱苦卓絕的奮鬥在脫貧摘帽的關鍵時期,為充分展示駐村幫扶工作一線的感人事跡和先進典型,集中展現駐村幫扶取得的成效,講好絳縣扶貧故事,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營造濃厚氛圍、凝聚強大精神動力,我們在全縣開展了「我的駐村幫扶故事」徵文活動,得到了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駐村幫扶幹部的積極響應。
  • 「我的扶貧故事」新手上路的扶貧幹部丨正安縣謝壩鄉扶貧幹部張杰
    我叫張杰,是正安縣謝壩民族中學的一名特崗教師,也是一個剛從大學畢業的青年扶貧幹部。謝壩鄉位於正安縣東南邊陲,是少數民族居多的鄉鎮,有著獨特的風土人情。  我先到的第一戶貧困戶是在環山村,這個家庭比較特殊,家裡有5口人,其中有一位患病的老年人,還有兩個在讀小學的小朋友,其中女孩子是智力殘疾,家裡的經濟重擔就落在了孩子父親一個人身上,他的妻子照顧老老小小的生活起居。  夫妻二人生活壓力特別大,這也導致我的幫扶對象脾氣暴躁,對生活有很多的抱怨。  我和他心平氣和談了幾個小時,向他宣傳黨的脫貧政策,雖然他當時沒有反駁我什麼,但是從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不信任。
  • 【決勝小康·奮鬥有我】潘龍:腳踏實地,用真情幫扶群眾!
    【決勝小康·奮鬥有我】潘龍:腳踏實地,用真情幫扶群眾!,他牢記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光榮使命,帶領幫扶隊員們立足村情,腳踏實地,出色的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用自己的真情幫助群眾脫貧致富。
  • 「我的扶貧故事」真情真意做好幫扶工作丨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西竹...
    我在西竹村5個自然寨挨家挨戶走訪村民,了解村民的生產生活情況,聽取村民意見,掌握村民在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困難。  針對農戶的疑惑和困難,我及時入戶了解情況,將扶貧政策講清楚,耐心地做工作,轉變他們的思想。為方便群眾聯繫,我在每家都張貼了連心卡,在村內設立了多個便民意見箱。
  • 「我的扶貧故事」一個先鋒 一面旗幟|六枝特區牂牁鎮半坡村第一...
    但看到鄉親們一張張質樸的笑臉,我暗下決心,無論如何都要盡全力幫助這裡的鄉親們脫貧致富。初來乍到,空有一顆助力脫貧的真心,卻無從下手,為了最快時間內了解村裡的情況。我開始每天和村支「兩委」幹部、村民小組長深入村組走訪,幾天下來,同事都笑我臉黑了一圈,還瘦了不少,還勸告我說:「時間還長,不要急,慢慢來」,我只能笑著回答「早一天了解清楚就能早一天幫上忙」。用了半個月,終於走遍了半坡村9個村民組570多戶農戶,對村各方面情況有了一個總體的認識。
  • ...我用青春戰脫貧丨劍河縣太擁鎮南東村幫扶幹部張夏雪
    我的幫扶戶一共是六戶,在扶貧工作開始時,我深知責任重大,都說「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為了老鄉們能夠切實的享受到國家的扶貧正常,我主動學習相關的扶貧文件精神,對符合政策的老鄉手把手教導,讓他們既享受了國家的政策,又能夠打心底裡感受到黨和國家的溫暖。張夏雪幫助村民收拾房屋衛生我的幫扶戶楊光武,他是易地扶貧搬遷戶,他家一共五人共同生活。
  • 「我的駐村幫扶故事 ⑦」
    【我的駐村幫扶故事 ⑦ 】 扶貧路漫漫,不改初心志——縣委機關事務服務中心駐南樊鎮沸泉村工作隊事跡展運城黨建今天編者按: 我縣駐村幫扶工作開展以來,經過廣大幹部群眾幾年來艱苦卓絕的奮鬥,取得了明顯的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