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鼓勵孩子下西洋棋學數學? | 羅教授二月數學教育問答集錦(下)

2020-12-19 澎湃新聞

原創 羅數君 羅博深數學

翻譯 & 編輯 | 羅數君

文 2955字 閱讀時間約 9分鐘

導語

轉眼就到3月啦,在過去的2月裡,羅教授為大家帶來了五場精彩的YouTube數學直播,除了講解趣味數學題目以外,羅教授專門為家長和小朋友們提供了自由問答環節!很多奇思妙想的小朋友們提出了各種有趣的問題,來看看有沒有你感興趣的問題吧!

學校的數學課太簡單怎麼辦?

每個孩子都應該尊重老師,與同學友好相處。所以,即便學校的數學課對你來說很簡單,也要保持謙虛的學習態度。

如果你覺得某個知識點對你來說很簡單,可以嘗試去思考如何向別人講解它。我也一直在這樣做:當別人對我講解一件事的時候(無論是數學主題還是其他),我都會在心裡想,如果讓我來講這件事,我會怎麼講。解釋實際上是一門藝術,也是世界上最難做的事情之一,當你在解釋一個東西的時候,不僅是在解釋給別人聽,也是在解釋給自己聽,這個過程可以讓你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內涵。所以無論何時,當有人教給我一個東西的時候,無論我之前了解與否,我都會保持興趣去傾聽,一方面是想去了解別人的理解方式和理解角度,另一方面是因為傾聽的過程中總是會得到一些意外收穫。就好比,有的人可能是籃球高手,但是他/她還是很喜歡看籃球比賽,因為總是能從中學到一些東西的。

我讀書的時候,我通常會保證速度保證質量地先完成簡單的作業,然後再去保持謙虛地幫助身邊的同學,老師也非常讚賞我的這種做法。既能幫助他人、又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何樂而不為呢?在其他的空閒時間,比如放學回家後,我會找一些更難的題目來進行思考。所以永遠不要覺得學習環境不適合你,即便學校的數學很簡單,你也可以利用這個機會來充分提升自己。

為什麼有些數學計算「無意義」

我在給我的博士生講組合課的時候告訴他們:在數學的世界裡,你有權利自己定義一切,按照你自己下的定義,你的任何計算都可能變得合理,但當然,這個定義也很可能別人來說毫無用處。

我認為定義的價值不在於它本身是否有意義,因為那只是一個稱呼,代表的是數學家們認為賦予一個知識的名字。定義的價值在於它是否有用。說到為什麼有些數學計算「無意義」,我舉個例子:0 ÷ 0,我來給你們解釋一下它為什麼沒有意義,通過代入一些實際的數字,矛盾就會出現。現在我讓 0 ÷ 0 =5,這完全沒有問題,因為除法的本質是乘法的逆向計算,5 x 0 = 0 那麼0 ÷ 0 =5 「理應」成立,那同樣道理,0 ÷ 0 似乎還可以等於-2。看到矛盾的地方了嗎?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我們為其立下一個嚴格的定義,那麼便無法保證數學整體體系的一致性。一致性存在的意義在於,在計算中,我們永遠無需與任何數學規則相悖,永遠可以放心地加減乘除,也總是會得到一個有意義的答案。正因為此,部分數學計算至今仍「無意義」。

你在考試中是怎麼檢查錯誤的?

如果沒有時間重做錯題怎麼辦?

你可以把每次考試都當場一次挑戰,試著去提升速度。對我來說,速度取決於專注程度, 如果我想快速完成一件事,我會首先讓自己保持高度注意力,這也是我從過去參加MATHCOUNTS等其他數學競賽中得出的經驗。只要你保持專注,那麼速度自然能夠得到提升。當然,除了思考、計算的速度,我還會追求行走的速度、做事的速度!我可能是卡耐基梅隆大學裡唯一一個每天在學院裡跑來跑去的教授!

你也可以的,你的做題速度完全可能超乎想像,你完全可能有機會重新做一道題目。當然,在MATHCOUNTS國家級競賽這樣的情況下,你可能確實沒有時間重複做一道題目。這個時候,你需要做的就是——認真仔細。我在做任何事的時候都會在腦海裡同步「檢測」,估量自己有幾分把握可以成功,一旦發現不對勁的地方,立即回到可能出錯的地方。在這一點上,賽車司機可能是最有經驗的,因為他們稍有不慎就偏離正常跑道。所以,只要有了這個意識,你在數學考試中的準確率就會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即便沒有時間做兩次題目,你也完全有信心得到的答案一定是正確的。

如何提升孩子的數學創造力?

我始終不提倡死記硬背和題海戰術。數學其實是一門無需老師演示、學生自己就可以琢磨出解題方法的學科。我小時候也是從處理毫無頭緒的題目開始學數學的,我一直習慣於自己發明方法。久而久之,你面對數學的恐懼心理就會漸漸消失。你總覺得:就算不會做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我總是可以自己發明解法。我的YouTube直播也是這樣一點一點做起的,直到直播開始前10分鐘,我還在研究裡面的設置。只要你敢於發明自己的方法,總有一天你會擁有強大的創造力。

如果你不理解老師教給你的方法,你完全可以自己參照定義來推理計算。我在讀初中的時候,會特地去找那些難題來做,通過鑽研來想出自己的解法,然後舉一反三,同類的題目都會迎刃而解。直到現在,我也在用這個方法來教學生,我從來不會告訴學生按照固定的步驟來尋找答案,因為解題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讓他們養成思考的習慣,那麼總有一天他們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你是怎樣教自己的孩子數學的?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我從來都不教自己的孩子數學。這並不是因為我不在乎他們的數學學習,而是因為我鼓勵他們自己去發現、探索數學。而當他們取得了成績時,他們就可以說:我的數學很好,但並不是因為爸爸是奧數隊總教練。這會給孩子們帶來很大的成就感。

在家裡,我的太太負責教孩子數學。但其實她在上學的時候從來沒有參與過數學競賽,所以你看,每個人的潛能都是無限的。而我則更注重是讓他們學會如何與人相處。有的時候,我會帶著他們去做線下公益活動,他們會從中看到爸爸是如何與別人談話、交流,如何為他人帶來幫助的,而這些東西,也是可以讓孩子終身受益的。

下象棋對培養創造力有用嗎?

下西洋棋需要思考、推理,而思考和推理又能夠塑造創造力,所以學會下象棋對孩子來說肯定是件好事。但我不鼓勵家長強制孩子學下象棋,雖然我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學會思考,但思考的提升並不一定只能依賴於一件事或一項技能。如果孩子有真正喜歡的事情,家長都應該鼓勵他們就去做,到達一定深度時,孩子的思考能力自然就會得到提升。

如何在數學競賽中不緊張?

在數學比賽開始之前,我會告訴即將參賽的學生:我們在一起學習了這麼久,我一直覺得你很聰明!無論比賽結果如何,它只是一次普通的考試,都不會改變我對你的印象!不要覺得自己的能力不行,儘可能發揮到最好,參加比賽不是達到別人的要求,而是為了自己,讓自己知道:這次比上次進步了一些,這才最重要的。當你這樣來看待競賽,便不會再害怕讓人失望,反而會覺得在考場上做數學題很有趣。而當你緊張時,記得深呼吸,在頭腦中想,緊張的情緒只能給人增添壓力,除此以外沒有任何作用,這樣很快就可以把它擺脫掉了。

學幾何最好的方法是什麼?

幾何學習不需要依賴太多定理,是一個非常有創造力的數學分支。有的人會按照成套的知識體系來學習幾何。但是我學幾何的辦法是從數學競賽中隨機選一些題目來做,開始的時候,選一些簡單的題目。通過鑽研,你完全可以自己發現邊-角-邊證明三角形全等之類的方法,這樣不僅比死記硬背更加印象深刻,而且也更能發現圖形中的奇妙和樂趣。

* 本文內容屬羅博深數學及其母公司Expii, Inc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繫羅博深數學團隊,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轉發本文與全世界的朋友分享數學、教育的樂趣。

相關推薦

» 羅教授在數學競賽之前會吃什麼? | 羅教授二月在線問答集錦(上)

» 關於北美競賽,你真的了解嗎?

» 中國學生也能參加的數學競賽,你了解嗎?

» 哈佛麻省理工聯合數學競賽的出題者竟然是...

- 點擊海報了解課程詳情 -

150分鐘免費體驗課程火熱放送中

原標題:《如何鼓勵孩子下西洋棋學數學? | 羅教授二月數學教育問答集錦(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清華教授不會孫子的數學作業?要想學好數學,要從這些方面入手
    事情大致是這樣的,清華數學系的王教授在一次講座中,點名批評奧數:「現在的奧數題,不過是文盲的戲法罷了,可偏偏有很多家長對此都注重,非要相信這種教育。與其說是數學,不如說是腦筋急轉彎,不僅沒有教育意義,涉及的知識面還嚴重超綱。王教授拿自家小孫子的作業舉例子,他說有一次他的小孫子拿奧數作業請教他,本以為是手到擒來的事情,不曾想最後怎麼都無法給出正確的解題思路。如果利用高等數學中的知識,確實可以解答,可孫子那個年齡,明顯不能用高等數學中的公式,這就讓人非常為難了。
  • 華羅庚的數學成就,離不開老師的讚美與鼓勵
    華羅庚在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成功被列為了,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可是,如此成功的數學家在兒時卻並不熱愛數學。只因小學老師的一句話,華羅庚才走上了數學之路。
  • 學好數學,真的需要天賦嗎?蒙臺梭利教育如何激發孩子學習興趣
    而蒙臺梭利數學教育,大多是通過實物遊戲化的方式,將複雜的數學概念、運算方式教授給孩子。這些訣竅,你肯定不清楚吧!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蒙臺梭利數學教育,是如何讓孩子喜歡上數學的。一、蒙臺梭利數學教育的特色蒙臺梭利數學教育有許多獨特之處,它通過實物化的教具,讓孩子動手操作,以此來了解數學知識點。
  • 如何在生活中引導孩子學好數學?特級教師支招,遵循數學認知規律...
    兒童對於數學的認知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良好的學前教育的首要策略是讓孩子慢慢長大,而不是揠苗助長,指望兒童跨越式發展。老師、家長應該如何順應孩子的發展?本文介紹了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的途徑。學數學不可能跨越式發展首先應當了解兒童對於數學的認知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
  • 二年級數學易錯題集錦,附答案,攻克這些易錯題,提高孩子成績!
    但是,學習要有規劃,做錯的題,一般建議孩子收集到本子上,平時經常拿來看,可以加深孩子的印象,進而知道自己的短板,再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不能放任孩子一錯再錯。盲目的學習沒有效率,只有找出自己不擅長的地方,精準攻克它,成績才會提高。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今天分享一份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易錯題集錦,幫助孩子攻克這些難點,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
  • 幫孩子建立數學思維的蒙特梭利教育牛在哪裡?
    家長們經常苦惱,數學應該怎樣教?孩子應該怎樣學?得益於網際網路的普及,獲得教學資源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僅僅獲得各種信息,如果孩子不理解,那麼其終究無法將這些內容,變為可以應用的知識,故而過程中付出多少艱辛,多少努力,亦是白白浪費。蒙特梭利教具是如何幫助孩子理解數學概念的呢?
  • 娃幼兒時期數學啟蒙,正確打開方式,是培養孩子的「數感」
    數感其實就是對數學的感覺,從內心表達出來。美國哈佛大學史培基教授研究表明,數感這項能力在學習算術有很高的相關性。 同時從數學教育心理學家的角度來看,具體表現為在日常生活中對數學運算具有敏銳的感受力,從而以客觀的角度去觀察,去解釋數量之間的關係,而且善於捕捉問題中潛在的數學特點。
  • 讓孩子愛上數學的神奇魔法書!每天10分鐘,一年輕鬆掌握數學精髓
    不要以為數學就是一堆沒用的符號和數學。我們出門導航、看外賣距離自己多遠、雙十一的快遞物流如何變化、股市走勢圖、歷年行業報告……背後一切的關鍵核心技術都是數學提供的。就連高考數學只考了1分的馬雲也說出了這樣的話: 沒有數學為基礎,就沒有科學,沒有科學就會沒有技術。
  • 這樣培養數學邏輯思維,讓孩子變身「小神童」
    例如,如果您教加法和減法,並重複2 + 3 = 5,則孩子將是「 3個蘋果+ 2個西瓜=水果?」一會記住了一會忘記了,總是顛倒。據推測,「困難」一詞出現在許多家庭中,有生氣,無助和混亂,父母和孩子沒有相同的段落。這些家庭中的教育障礙不僅與數學的相對抽象性相隔離,而且與孩子的認知和思維方式有關,並且與教學系統密不可分。
  • 12歲獲奧賽金牌,17歲讀博的數學天才,全人教育下現狀令人想不到
    數學是最能檢驗智商的學科,中國奧數神童付雲皓、寧鉑、謝彥波、幹政等都是家喻戶曉的頂級神童,人們眼中的學霸。然而,他們的經歷有讓人驚嘆的輝煌,也有讓人嗟嘆的波折,這些跌宕起伏其中緣由正是在於家庭教育。很多父母知道孩子智商超群,普遍採取的方法就是急功近利式教育,對某一項特長几近瘋狂的灌輸,而忽略了全人教育的重要性,從而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心理受到一定程度的傷害。
  • 樂高教育中的數學樂趣
    樂高不僅僅是玩具,更是學習數學的好工具。當孩子面對枯燥的數字無所適從,難以理解課堂上單調的記憶背誦,不妨用新鮮好玩的學習方法,讓孩子更能體會到數學的樂趣。怎麼利用樂高學習數學,也是一門學問。創百變的老師受過專業的培訓,致力把最好的教育帶給孩子,今天就讓孩子用心愛的樂高在快樂的遊戲中進行數學啟蒙。
  • 抓住孩子短暫的數學敏感期!在家就能玩的蒙氏數學遊戲,讓孩子愛上...
    史丹福大學數學教授Jo Boaler說,並沒有所謂的「天生數學腦」。但想必這個「天生」是遺傳學範疇的討論,而我們後天所看到的「這個孩子數學好,有天賦」云云,或許極大程度上是因為利用好了最關鍵的幾個數學啟蒙階段。
  • 張俊教授:幼兒數學學習的本質不是記憶的過程,而是理解的過程(建議...
    今天我們來聽一聽來自南京師範大學學前教育系張俊教授的觀點。 數學是知識,更是一種思維方式。數學知識描述的不是具體事物本身的特徵,它是一種抽象的邏輯知識。所以,數學學習的實質是促進思維發展,它本質上不是記憶的過程,而是理解的過程。機械訓練只能讓幼兒記住,卻無法讓幼兒理解。
  • 幼小銜接數學培訓班_南京智慧米星教育
    幼小銜接數學培訓班,南京智慧米星教育,課間孩子們一起到遊樂區玩耍,體驗各種玩具、棋類、樂高...餓了渴了還有茶水點心供給,智慧米星立志為每一個孩子創造快樂、高質的教學環境。幼小銜接數學培訓班, 、找朋友,再連線。、先找朋友,再連線。一、按要求默寫韻母。、按順序填寫整體認讀音節。
  • 繪畫、建模還有遊戲 這個「數學領導力」課程讓孩子愛上數學
    東方網記者王佳妮5月18日報導:「學習數學,是要讓孩子藉助數學工具來提升他們的理解能力、抽象能力、問題解決能力以及創新的能力。」今天下午,迪卡坐標數學俱樂部在上海陸家嘴發布2019年全新課程體系「數學領導力」。
  • 數學原來可以這樣學,讓孩子愛上數學的神奇魔法書
    父母可以比老師教得更好,孩子在家可以比在學校學得更快!孩子開始上小學了,但他(她)偏偏討厭數學,老師怎麼教都不開竅,這是令不少家長頭痛的問題。也難怪他們會頭痛,因為在他們眼裡,數學的樣子是——都是數字和奇怪的符號,很枯燥,沒有樂趣!數學太難了,總是學不好!除了加減乘除,感覺數學沒什麼用處!數學果真如此面目可憎、不實用嗎?
  • 幼兒園到小學全概括,經典數學啟蒙圖書推薦,讓孩子愛上數學!
    我和暖姥姥都驚呆了,從沒見過她對數學有這麼大的興趣。 《摩比愛數學》系列書籍分為:萌芽篇、探索篇、飛躍篇3個階段,共18冊。3-4歲適合用萌芽篇,4-5歲適合探索篇,5-6歲適合飛躍篇,每一個階段都有相對解決和培養的方向,這裡特別說下適合年齡,雖然書面上是針對3-6歲,摩比內容設計會在貼合孩子思維發展的情況下,有適當的拔高,我自己使用感受是它實際適用於3-8歲的孩子。
  • 斯坦福教授:想給孩子做好數學啟蒙,「數感」能力培養是基礎
    文|穎媽談育兒如今數學啟蒙被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但數學的範圍何其廣大,有些家長覺得自己讀書時數學就不好,該怎麼教孩子呢?還有人覺得,數學啟蒙不就是學會「1+1=2」這種運算和規律唄,如果是這樣,那讓孩子背會乘法口訣、加減法口訣不就就夠了。
  • 為何美國人數學很差,卻出了那麼多的數學家?中國數學教育差在哪
    而這個結論不禁讓人想要探索,為什麼美國學生的數學那麼差,卻能包攬一半的諾貝爾大獎,而中國的教育又差在哪?其實歸根結底,美國的教育是從孩子的興趣出發,而其數學教育的重點也與我國很不相同。一、從孩子的興趣出發:美國教育奉行給不喜歡數學的孩子基礎數學教育;給喜歡數學的孩子高水平的數學教育。
  • 問道教育 | 以閱讀者的姿態 行走在開放式數學的世界
    看到這樣的狀態,我知道她一定是在數學上已經沒有信心了。數學課讓她感到痛苦。我理解她的痛苦無奈:聽不懂,還得做出認真聽的樣子,還得擔心老師提問,當不會時那種尷尬。課下在與她談話中,知道這是一個認真好學的孩子,只是在數學學習上始終不得法,導致成績越來越差,也對數學學習失去了信心。我在思考:如果我是她,希望老師同學如何對待?需要得到老師哪些幫助?如果我是她,怎樣的課堂會讓我感覺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