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文爾雅、一心修書的胤祉,果真與世無爭嗎

2020-12-04 王小鬧鬧123

「篇章訓誥皆師古,徒解敷詞笑六朝」,意思大概是從古至今的文章大都是來教訓人的,六朝時代的君王也只知道填詞作樂,無所作為,你聽聽,這就是在大家眼中滿臉和氣、滿嘴仁義的三阿哥胤祉的名詩,怎麼總是覺得充滿了牢騷怨氣。

要說胤祉這個人,正史上描述的可是不簡單,從小時候起,他就精於文學和騎射,在眾王子中屬於哪種品學兼優的角色,一段時期內深受康熙皇帝的寵愛。

和老大胤禔一樣可惜的是,沒蹚上個當皇后的媽,不是嫡傳的兒子,在政治地位上,只能屈居於太子和老大之下。

不過人家老三這人,特別能夠隱忍,我暫時當不了太子,不代表以後就做不了皇帝,審時度勢真豪傑,先和太子打得火熱,在胤礽最得意的那幾年,也從中撈到了不少好處。

在幾個兄弟奪嫡不可開交的時候,老三同志網羅了一批飽學之士,花著國庫中白花花的銀子,躲在家中編書立傳,仿佛這一切跟自己沒有一毛錢的關係。

這書可不是白編的,滿人佔了漢人的地盤,只是從物質層面的佔有,幾千年博大的人心想法,可不是那麼容易徵服的,於是康熙就特別注重學習中原文化,一心想用「文治」來統領四方。

而我們三阿哥,很善於揣摩帝王心術,還真叫他編出了名堂,在康熙五十年的時候,完成了第一部《佩文韻府》的編纂,就是把古今以來詩詞韻律的整到一部書裡來,佩文是皇帝老爺子書齋的名字,由此可見,好文是假,投皇帝所好才是真。

要論欠國庫的錢,除了太子揮霍無度開銷挺大,欠得最多的就是老三,至於這錢有多少花在編書上,實在無法考證,關鍵是人家憑著這場事件,成功的讓皇帝老阿瑪為自己買了單,還受到了褒獎。

避暑山莊戒得居中,踩著鑼鼓點出場的三阿哥,在太子已經失勢的關頭,果斷出手摟草打兔子,利用事前得到的消息,一舉順勢將老大胤禔拿下,排除了前進路上最大的兩個障礙。

可世事太難預料,後來太子復立,老四胤禛和老八胤禩的頻頻交鋒,讓他知道了自己的弱勢,感受到了恐懼,這刀光劍影、腥風血雨的太嚇人了,保命要緊,跟著瞎起什麼哄啊。

雍正即位的當晚,在一萬個不服當中,老三同志首先對新皇帝跪拜,亮明了自己的態度,劃清了與胤禩集團的界線,奠定了新朝元老的地位。

接下來,他又在康熙靈堂上接連兩跪,以實際行動打消了老十四胤禵的刁難和非分之念,給了新帝一個大大的臺階。在雍正的第一次朝會上,又是他第一個帶頭下跪,粉碎了老八一黨的陰謀詭計。

戲演到這,大家覺得這和碩誠親王,知難而退、知過就改,應該算得上個忠臣賢達了吧,可惜,他骨子裡那股書生傲氣和愛發牢騷的臭毛病,依舊沒能徹底根除。

田文鏡在河南推行新政,結果和讀書人槓上了,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當官為了什麼」的大討論,這個官本位的思想在秀才和舉人那,目的就是為了不當差、不納糧,坐享其福。

清流派的李紱、謝濟世、陸生楠,這幾個坑貨代表全天下的讀書人,又是抬孔子的牌位上街遊行,又是諫言上書祈天求雨的,非得把動靜鬧大了要個說法,說白了就是排斥新政、阻礙改革。

雍正皇帝看得清清楚楚的,好你個三哥,給你個君前免跪的權力,得寸進尺不知道姓什麼了,孫嘉誠不是直言不諱愛冒泡嗎,我讓年羹堯立馬給收拾了,你還不老老實實在家呆著,蠱惑些個書生文人,出來亂找什麼不自在。

一向暴脾氣、紅了眼的雍正越想越氣,幾個衝在前面的,傍的大樹不就是你胤祉嗎,我一個個的把他們都綁了砍了,看你再怎麼鬧騰?

無奈的老三終於放棄了自己的特權和臉面,而雍正巧妙地讓支持他的那幫人,轉投到自己的親兒子弘曆身邊,清流派連同他們的領袖胤祉,就這樣鬱鬱寡歡的退出了政壇。

待到政局大定、再無波瀾,孤家寡人的雍正帝環顧四周,罪該萬死的都殺了,遺臭萬年的都圈了,幫著爭皇位打天下的也累得吐血了,只剩下一個滿頭白髮的老哥哥了,行啊,你也別閒著啦,去抄老八的家吧!

再後來,你不是冷漠無情,不是愛發牢騷,不是喜歡吟詩編書嗎,統統滿足你,找個清靜空曠的地方,到景山給老阿瑪守陵去吧!

很難說康熙從來沒考慮過,讓老三胤祉來繼承皇位,只不過他的能力太一般了,外不能帶兵,內疏於理政,寫寫詩讀讀書還湊合,真的把國家這大攤子事交給他,保不齊將祖宗的江山給禍禍成什麼樣子。

雍正上位有這樣或那樣的野史非論,但是人家的實幹精神在九個兄弟當中,是誰也無可比擬的,當之無愧的被評為封建社會最勤勉的皇帝(詳見拙論,《功罪任憑說,天風獨往來》)。

功罪任評說,天風獨往來~好書我來評之《雍正皇帝》

「不怕做錯,就怕不做」,歷史和實踐證明,光靠耍嘴皮子拉幫結派、搞陰謀玩弄權術,是難登大雅之堂,成不了大氣候的。

還是那句話說得透徹,「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放在古今中外、歷朝歷代都是至理名言!

我是王大鬧,喜歡《雍正王朝》,觀劇無數遍、言論易偏激,歡迎百家爭鳴、廣開言路,多多指教!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八爺黨逼宮雍正時,為何唯獨不見三阿哥胤祉的身影?
    這些政治勢力為了爭奪皇位,上演了一場場明爭暗鬥的戲碼,可謂是爭得頭破血流,反而是三阿哥胤祉則表現出了一副與世無爭的姿態,帶著李紱、陳夢雷等一眾文人墨客,自始至終都在編撰的書籍。而這也便成為了人們口中的那個由文人組成的「學究派」團體——「三爺黨」。
  • 《雍正王朝》:漫談「淡泊名利」的三阿哥胤祉
    《雍正王朝》中,一向以「淡泊名利」作為自己人設的老三胤祉,在眾多角色中,也是頗佔據一席之地的。作為胤祉的兄長,胤祉也是為數不多能夠善終的阿哥之一。 我們看到,老三胤祉也跟著這幹人一起前去站臺。 通過後面的劇情,我們了解到,老三其實是完全具備償還能力的,而且他使用國庫的款項,是在辦一件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事情:匯集了一大批文人墨客進行修書、編纂工作,在清王朝初定天下、滿漢關係頗為混雜、緊張的當時來說,老三的所作所為,實在是一件有助於康熙王朝穩定天下的好事情。
  • 雍正王朝:八王議政時,有資格且應該參會的三阿哥胤祉為什麼沒去
    可是,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其實這裡面是少了一個人的,而且他的身份非常重要,絕不是可有可無的存在,這個人就是雍正皇帝的親哥哥、天下讀書人的實際領袖,誠親王胤祉(三阿哥)。那麼,為什麼絕對有資格且應該參會的誠親王胤祉,會缺席這次特殊會議呢?難道是因為他偶感風寒、身體不適嗎?肯定不是這樣的。
  • 雍正登基後,為何要將潛心做學問的三阿哥胤祉圈禁致死?
    看過電視劇《雍正王朝》的朋友,想必對其中的三阿哥胤祉不會陌生。劇中的胤祉可以說是一門心思的將全部精力用在了編撰《古今圖書集成》上,似乎並沒有對奪取皇位產生的興趣。可以說正是有了康熙如此的安排,使得胤礽和胤祉從小就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誼,而更加難能可貴的是,胤祉始終保持了對於胤礽作為皇太子的敬重,這讓康熙頗為欣慰。於是康熙開始不遺餘力的將胤祉向著「輔臣」的方向進行培養,胤祉也就此成為了所有皇子中發展最為全面的一位。
  • 誠親王胤祉為李紱求情,雍正為何不買帳?高瞻遠矚!
    誠親王胤祉為李紱求情,雍正為何不買帳?高瞻遠矚! 《雍正王朝》中,得知大臣李紱即將被問斬,誠親王胤祉心急如焚。他顧不得什麼親王的高貴身份,匆忙地來到了雍正居住的皇宮。
  • 既非胤禩一黨又不威脅統治,雍正為何對誠親王胤祉相煎太急?
    康熙三十六年(1697),皇三子胤祉21歲。是年二月初六日,康熙帝第三次親政噶爾丹,欽定扈從皇子中,除皇長子胤褆外,還有胤祉。不料胤祉突然病倒,遂留京醫治。在親徵過程中,康熙帝時常關注胤祉的病情,難掩關愛之意。康熙三十七年(1698),諸皇子第一次分封爵位,受爵者分別入封下五旗。
  • 胤祉並未真正參與奪嫡之戰,又主動向雍正低頭,為何還是被囚禁?
    但讓人有些不解的是,三阿哥胤祉自始至終都沒有真正的參與奪嫡之戰,無心皇位的他並沒有成為雍正的宿敵,甚至在雍正登基後主動向他俯首稱臣,可即便如此,胤祉卻並沒有倖免於難,依舊被囚禁了起來,以至於親王爵位都被廢黜,這是為何?看過《雍正王朝》的朋友或許認為雍正一直對胤祉以禮相待吧,畢竟電視劇中雍正不但重用胤祉,甚至還賜予了他御前免貴的恩典。
  • 京東小村的皇家傳說,乾隆與他的皇叔胤祉和它都有關係
    胤祉是康熙第三子,他與太子胤礽關係素來和睦,後來胤礽被廢,雍正即位,胤祉被囚禁於景山永安亭。值得一提的是,在康熙的眾多皇子中,胤祉是較有學問的人,他曾開蒙養齋館,與陳夢雷、方苞等編纂《古今圖書集成》、《律歷淵源》等書。胤祉去世後,就葬在樊各莊。 京東平谷西北部,有個樊各莊。村內外種了不少香椿,多年來人們口口相傳,說這香椿是「貢品」。
  • 乾隆登基後令人疑惑的,是唯獨沒有替大伯胤禔平反,什麼原因呢?
    雍正繼位後,對當年參與奪嫡的兄弟大肆打壓,先後圈禁了誠親王胤祉、廉親王胤禩、敦郡王胤誐、以及貝子胤禟和胤禵,加上康熙親自下旨圈禁的直郡王胤禔和廢太子胤礽,共計7位宗室王公捲入了奪嫡爭儲的政治漩渦。乾隆登基後,胤礽、胤祉、胤禩、胤禟已經病故,只剩胤禔、胤誐和胤禵三人尚被圈禁。
  • 康熙長子胤禔為什麼被痛斥為「亂臣賊子」?結局也不是太好?
    其實他的結局在參與「九子奪嫡」中的兄弟中還算是好的一位了,雖然被圈禁26年,但是他至少是被圈禁在自己的王府之中,相比於老三胤祉被圈禁的景山永安亭還有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被圈禁在無名的小黑屋裡,胤禔被圈禁在自己的王府中這環境比他們好太多了,所以老大還能在圈禁的26年中生下20個子女。
  • 康熙皇長子直郡王胤禔的結局如何?
    康熙嫡次子是胤礽(玄燁第七子),而康熙的皇長子則是胤禔,所謂嫡庶有別,胤禔雖然皇長子,但卻是庶子,所為身份還是不能和胤礽相比的,畢竟胤礽是康熙皇帝嫡後髮妻赫舍裡氏。胤禔,他的母親是惠妃那拉氏,他本來在康熙諸子中排行第五,不過因為康熙前四子都夭折而未序齒,所以胤禔就成了皇長子。皇長子胤禔還是有些能力的,他曾從徵噶爾丹,康熙三十七年時被封為直郡王。胤禔本來在諸位兄弟中,是比較聰明能幹的,是曾得到康熙的喜愛。
  • 不為人知的大阿哥胤禔——高牆圈禁二十六年,育有二十九個子女
    大阿哥胤褆雖然是庶長子(因康熙前四子皆夭殤,故為皇長子),但並不受康熙帝喜歡,故而一直鬱郁不得志,這次的廢除太子之舉讓大阿哥胤禔又看到了自己奪得大位的希望。康熙帝在廢除太子胤礽後,以胤禔為皇長子之故特加器重,並讓他負責監視允礽,從塞外至京城都是由他看守。也正是這一決定引發了一場潑天大禍,直接導致了胤禔在四面高牆中度過自己的餘生。
  • 歷史上的大阿哥胤禔:高牆圈禁二十多年,閒得慌便生了二十九個子女
    這次康熙廢除了頭子,讓大阿哥胤禔重新燃起了爭奪皇位的希望,康熙對他也比以前重視,讓他監視廢太子允礽,然而這個決定也是胤禔倒黴的開始。 胤禔的生母是惠妃,因為康熙前面的四個兒子都沒長成,因此胤禔成為了長子。他曾經徵討噶爾丹,並被封直郡王。
  • 純愛小說:《盛世華年》太子別來無恙,胤禔把你的大豬蹄子拿開
    要說推書那家好,百度圖文找文旅,沒錯啦,我是小旅,請多多關照哈。最近小旅迷上了清朝九龍奪嫡這一段歷史,當然歷史同。人文就更好看啦,今日小旅給大家帶來一本小說――《盛世華年》,講的是太子殿下和大阿哥胤禔的故事,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