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八王議政時,有資格且應該參會的三阿哥胤祉為什麼沒去

2020-12-05 竹刀青史

我們一般用「八王議政」,來代指《雍正王朝》裡最為有名,也是八阿哥等人最後一次出現的大朝會;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其實這次會議的原定主題是:「雍正新政表彰暨後續旗務工作整頓動員大會」。

在這樣一個帶有歌功頌德性質的大朝會上,所有有名有姓的親王、貝勒全部列席,就連一向「逍遙自在」的弘晝也不例外。可是,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其實這裡面是少了一個人的,而且他的身份非常重要,絕不是可有可無的存在,這個人就是雍正皇帝的親哥哥、天下讀書人的實際領袖,誠親王胤祉(三阿哥)。

那麼,為什麼絕對有資格且應該參會的誠親王胤祉,會缺席這次特殊會議呢?難道是因為他偶感風寒、身體不適嗎?肯定不是這樣的。

小編私下覺得,三阿哥的這次無故缺席,絕非偶然;而是其一貫「獨善其身」的風格延續。要說明這個問題,我們還得從頭說起。

說起三阿哥這個人,你一般會想到什麼?眼高手低的書呆子?不懂權謀的假清高?其實,在第一次看《雍正王朝》的時候,小編也是這麼認為的。不過後來,隨著對劇情的深入了解,小編越來越發現,三阿哥胤祉這個人,一直被我們低估了。

在看《雍正王朝》的時候,我們不難發現這樣一個事實:除了勝利者老四與老十三,其他凡是參與過「九子奪嫡」的皇子阿哥,無一例外,幾乎沒有一個有好下場。

雍正的死敵「八爺黨」就不用多說了,該軟禁的軟禁,該處死的處死;即使是最早出局,沒有和雍正有過,過多衝突的大阿哥與二阿哥(太子),也一直不受待見。但是,唯獨這個既不是四爺黨,也不是八爺黨的三阿哥胤祉,卻笑到了最後。你說他厲不厲害?

今天,我們不再老生常談,說什麼三阿哥在雍正繼位之初的「積極表態」,擁護皇權,云云。小編帶大家,從另外的幾件事上,領略一下三阿哥胤祉的厲害之處。

及時清償國庫欠款,既給了雍正面子,又在康熙那裡賣乖

「追繳國庫欠款」的失利,是四阿哥胤禛在本劇中栽的最大的一個跟頭。究其原因,不是四阿哥不賣力,也不是欠帳的大臣們太「無賴」,而是胤禛的那幾個兄弟們在使壞!

老八、老九如何攛掇莽撞、單純的十阿哥在前門大街耍渾、拆臺,我們就不多說了;單單是太子爺「其心不正」的隨口一說(欠款分期兩年還完),就將四阿哥之前所有的努力毀於一旦。

但是,在這件事上,三阿哥卻是一個例外。他不僅及時歸還欠款,給足了胤禛面子,而且還在大庭廣眾之下,說了一句至理名言:人啊!就是這德行!跪著借錢,站著也不願意還。

三阿哥的這句話,看似在自嘲,其實也是在說給那些「老賴們」聽的,不失為對四阿哥的一種幫助。

而且,如果我們再稍微細想一想,三阿哥及時還錢這件事,就會發現:他的「大局意識」實在是太強了

在黃河水災,國庫極度空虛的事實被無情揭露後,一向不願意「得罪人」的康熙,終於下定決心要「追繳國庫欠款」。

於是,康熙大力啟用「孤臣」四阿哥、「酷吏」田文靜,誓要將欠款追回。而且,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放任「玩伴」魏東亭被逼死,甚至不惜拿出自己的私房錢,替老舊功勳還債,意圖開個好頭,讓其他人不好再「攀扯、賴帳」。

而三阿哥借錢修書,本來是想在奪嫡的關鍵時刻,給康熙一個驚喜,好增加自己的政治籌碼。可是,卻碰到了「追繳國庫欠款」的這件大事。在當時,三阿哥有兩個選擇:一是,和其他阿哥一樣,賴著不還,然後等待時機,用圖書向康熙表功;二是,主動向康熙承認錯誤,訴說自己欠錢不還的苦衷。

很顯然,三阿哥選了第二條路,也是最為正確的那一條路。這樣一來,三阿哥不僅讓康熙知道了自己與其他人不同(借錢是在幹正事,不是在修園子、搭戲臺),從而得到了皇帝的青睞與支持(幫助其還錢);並且三阿哥這樣勇於「承認錯誤」,想方設法還錢的舉動,還在康熙那裡留下了「大局觀正確」的印象。可謂既得便宜,又賣乖!

在「科場舞弊案」和李紱彈劾田文鏡一事上,三阿哥對局勢的見解更為深刻

在李紱從伯倫樓賣得試題,想要去雍正那裡揭發時,三阿哥勸道:皇上登基以後急著要做的是兩件事,一件是整頓各省的藩庫虧空,這件事一開始就辦砸了。他心裡正煩惱著呢。剩下的一件就是恩科會考,還沒開始,你就拿著個來路不明的考題去向他陳奏,這不是沒事找事,火上澆油嗎?聽我的,裝作沒這個事,準備好當好你那個副主考吧。

但是,這並不等於就要對此事放任不管,當李紱又問:倘若這裡面的考題真是今科會考的題目呢? 胤祉立馬說道:到了那一天,若真是這樣,你就立刻向朝廷舉報!

不得不不說,三阿哥對李紱的建議可謂,主次分明,正確至極。

後來,在李紱發現科場舞弊屬實 ,卻無計可施時,又是三阿哥一眼看出問題關鍵:這件事只有找雍正的絕對心腹——李衛,才能解決; 不然,李紱「難逃干係」。

在李紱對新政有意見,而彈劾田文鏡時,三阿哥勸說道:田文鏡關你什麼事?他做的不對,朝廷有御史、有言官,自然會說話;你一個直隸總督(外加清流領袖),去參他;沒有私心,也有了私心。小心皇帝把你打成朋黨。

結果,李紱不聽勸,咬著田文鏡不放,最後真的被打成「朋黨」,差點連命都丟掉。不得不說,三阿哥看事情真是通透。

八王議政,三阿哥為什麼不去

說到這裡,可能就有人要問了,本文的題目是《八王議政時,有資格且應該參會的三阿哥胤祉為什麼沒去》,小編你扯這些沒有的幹什麼?

其實,小編覺得:三阿哥沒去參會的秘密就在這裡面。從上面這些事中,我們不難發現:那個看似平平無奇的三阿哥胤祉,其實厲害異常:他不僅有極強的大局觀念,而且政治嗅覺敏銳,對可能發生的危險有著極強的預見性:

借錢修書雖然是正事,但是它和康熙誓要追回欠款的決心一比,就微不足道,所以他三阿哥選擇「認錯」,並及時歸還欠款;

李紱發現了科舉舞弊的線索,三阿哥知道不能在無憑無據下潑皇帝的冷水;在案件坐實之後,他又知道只有李衛可以幫助李紱渡過難關;

在李紱多管閒事彈劾雍正的得力愛將田文鏡時,三阿哥又及時勸阻,而且預言精準,甚至料中了雍正會給李紱等人安插什麼罪名;

這一切的一切都說明,飽讀詩書的三阿哥絕不是一個「酒囊飯袋」,而是一個看透世事的智者。那麼,在八王議政之初,既然十三阿哥與張廷玉都意識到了,四位旗主王爺帶兵進京,是來者不善,同樣智商過人的三阿哥肯定也嗅到了其中的危險。

在彼時,三阿哥依然有兩個選擇:要麼去參會,然後在「四爺黨」與「八爺黨」爭得頭破血流之際,選擇站隊,從而福禍不知;要麼藉故不去,坐山觀虎鬥,裝作什麼也不知道。

三阿哥該怎麼選,就無須小編多言了吧?

看到這裡,肯定有人要問:為什麼三阿哥不選擇去向雍正提早告發呢?

其實,這個也很好解釋:

第一、作為天下讀書人實際的領袖,三阿哥胤祉應該也是對「士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的新政有所不滿的,所以,他沒有必要去幫助雍正,尤其是在自己的心腹愛將李紱被雍正打擊、罷免之後;

第二、這時候去告發,時機不對、空口無憑,三阿哥要是去進言,只會惹得一身騷;

所以,無論如何,三阿哥都沒有理由要去告密的。當然,他如此完美的置身事外,終究還是引起了雍正的懷疑,不然查抄八阿哥府時,雍正也不會無緣無故地點名要他和弘時一起去了。只不過,三阿哥終究沒有做什麼出格的事,所以最終得以平安過關。

縱觀全劇,小編只想說:這真是一隻隱藏最深的老狐狸!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八爺黨逼宮雍正時,為何唯獨不見三阿哥胤祉的身影?
    而除去早先被康熙皇帝下令圈禁終身的大阿哥胤褆、廢太子胤礽,和被雍正發配去看守皇陵的十四阿哥胤禵,似乎只有三阿哥胤祉沒有身處這一事件的旋渦之中,甚至都沒有出現在當時的朝堂之上。實際上,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不僅僅是三阿哥胤祉自身的態度決定了他不會主動參與其中,就連「逼宮行動」中對立的雍正和八阿哥胤禩,也幾乎是完全「無視」了胤祉的存在,這才使得其成為了整個事件中,徹頭徹尾的「局外之人」。
  • 《雍正王朝》:漫談「淡泊名利」的三阿哥胤祉
    《雍正王朝》中,一向以「淡泊名利」作為自己人設的老三胤祉,在眾多角色中,也是頗佔據一席之地的。作為胤祉的兄長,胤祉也是為數不多能夠善終的阿哥之一。 他話音剛落,康熙就發現了他這番話中的大破綻:你老三既然知道大阿哥在給太子下魘鎮,為什麼不制止或者匯報。 以康熙的精明,老三的那點小心思早已洞察清楚。
  • 《雍正王朝》:科場舞弊案三阿哥為何不願多管?
    在「雍正王朝」考試舞弊發生時,李紱,張廷璐考官之間已經是相互排斥的,李紱是在憤怒中離開,轉向三皇子。從邏輯上講,李紱是三皇子的人,李紱會見了在官場梗阻,如三皇子陰鷙的主人和上司應該出面幫自己屬繼續解決這些問題,但是三皇子對李紱沒幫助,而且非常果斷的拒絕。
  • 雍正登基後,為何要將潛心做學問的三阿哥胤祉圈禁致死?
    看過電視劇《雍正王朝》的朋友,想必對其中的三阿哥胤祉不會陌生。劇中的胤祉可以說是一門心思的將全部精力用在了編撰《古今圖書集成》上,似乎並沒有對奪取皇位產生的興趣。於是康熙安排馬佳氏在撫養皇三女固倫榮憲公主的同時,也要幫助他共同養育胤礽。可以說正是有了康熙如此的安排,使得胤礽和胤祉從小就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誼,而更加難能可貴的是,胤祉始終保持了對於胤礽作為皇太子的敬重,這讓康熙頗為欣慰。
  • 胤祉並未真正參與奪嫡之戰,又主動向雍正低頭,為何還是被囚禁?
    但讓人有些不解的是,三阿哥胤祉自始至終都沒有真正的參與奪嫡之戰,無心皇位的他並沒有成為雍正的宿敵,甚至在雍正登基後主動向他俯首稱臣,可即便如此,胤祉卻並沒有倖免於難,依舊被囚禁了起來,以至於親王爵位都被廢黜,這是為何?看過《雍正王朝》的朋友或許認為雍正一直對胤祉以禮相待吧,畢竟電視劇中雍正不但重用胤祉,甚至還賜予了他御前免貴的恩典。
  • 誠親王胤祉為李紱求情,雍正為何不買帳?高瞻遠矚!
    誠親王胤祉為李紱求情,雍正為何不買帳?高瞻遠矚! 《雍正王朝》中,得知大臣李紱即將被問斬,誠親王胤祉心急如焚。他顧不得什麼親王的高貴身份,匆忙地來到了雍正居住的皇宮。
  • 既非胤禩一黨又不威脅統治,雍正為何對誠親王胤祉相煎太急?
    《雍正王朝》中,皇三子胤祉在雍正即位後,仍然以誠親王之尊參與政務,且頗得雍正帝的信任。其實歷史上,雍正與誠親王胤祉的關係十分複雜,他雖然沒有像胤禩、胤禟那樣被改名逐出宗室,但其結局無疑也是悲劇的。說起這對君臣兄弟的恩怨情仇,就要回到康熙那個時代。
  • 《雍正王朝》中為什麼沒有看到五阿哥、六阿哥和七阿哥呢?
    《雍正王朝》前半部分講的是九子奪嫡的故事,五、六、七三個阿哥沒有出場是很正常的,因為他們確實幾乎沒有參與奪嫡鬥爭,把這三個人的情況介紹一下吧。(九子奪嫡,不包括五六七三個阿哥)五阿哥胤祺,在《雍正王朝》的原著小說中其實出現過胤祺,就是康熙在朝堂上怒斥十四阿哥胤禵,並且憤怒地拔劍要殺他時,五阿哥胤祺跪著抱住康熙的腿。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胤祺的性格。五阿哥胤祺,生母為宜妃郭絡羅氏,就是《康熙微服私訪記》中的那個宜妃。那部電視劇雖然虛構,但宜妃的受寵卻絕非虛構。宜妃是康熙最早的惠、宜、德、榮四大宮妃之一。
  • 溫文爾雅、一心修書的胤祉,果真與世無爭嗎
    「篇章訓誥皆師古,徒解敷詞笑六朝」,意思大概是從古至今的文章大都是來教訓人的,六朝時代的君王也只知道填詞作樂,無所作為,你聽聽,這就是在大家眼中滿臉和氣、滿嘴仁義的三阿哥胤祉的名詩,怎麼總是覺得充滿了牢騷怨氣。
  • 雍正王朝:康熙為何只給太子和十三阿哥送火爐,卻不給大阿哥送?
    三個人的待遇不同也預示著三個人以後的命運不同!為什麼康熙會對三個兒子差別對待呢?因為他們三個人犯的錯誤不同,態度也不同,處理結果自然不一樣。大阿哥胤禔完全是自己作的,他又蠢又狠而且還很無知,他上竄下跳的想要制太子胤礽於死地,而康熙給他的評語是:像你這樣的蠢豬也想當太子?
  • 雍正王朝:太子胤礽「兵變」,康熙為何同時加封四位皇子為親王?
    康熙將所有皇子聚集在戒得居,同時將自己的四位皇子,即大阿哥胤褆、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以及八阿哥胤禩一起加封為親王爵位。與此同時,康熙還下旨,收回了太子胤礽手中的所有權力,並將整個行宮乃至熱河地區的防務交給了大阿哥胤褆和三阿哥胤祉。「從即刻起,停用太子一切印信。
  • 雍正王朝中雍正登基後說誰想當皇帝讓給他,如果裝x失敗咋整?
    這個情節是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之中。當時康熙喪事剛辦完,雍正第一次上朝,諸阿哥都參加了。雍正對他們說,當皇帝是天下頭等苦差事,無奈聖祖爺託付,我也只好勉為其難,接下這個擔子。現在呢,如果誰想坐這個皇位,我立刻讓位給他坐。
  • 九子奪嫡:雍正為何連三阿哥也不放過?都是兒子惹的禍
    康熙朝的皇三子胤祉,雖然有過直接參與「九子奪嫡」的過往,但在太子胤礽被二次被廢後,主動退出了奪嫡亂局,從此醉心於編纂書籍,不再過問政事。雍正皇帝登基後,雖然對其有過些許懲戒,但直到雍正八年二月,依然恢復了其親王爵位,給予了一個皇帝兄長該有的尊崇和地位。
  • 雍正繼位後,「九子奪嫡」各位阿哥的真實下場
    諸子均隨「胤」字,雍正帝胤禛即位後為避帝王諱,諸皇子名中「胤」字改為「允」字。皇位爭奪的主要參與者為九個阿哥,分別是:大阿哥、二、三、四、八、九、十、十三、十四阿哥,分為5派。大爺黨:直郡王胤禔、納蘭明珠、餘國柱、佛倫。
  • 雍正王朝:大阿哥胤禔,太子胤礽的救命恩人
    《雍正王朝》評10:他表面上要殺太子,實則太子的救命恩人大阿哥胤禔,宮廷鬥爭中的小丑蔣幹作者:董狐筆/全文約2100字,閱讀約需要7分鐘。在太子胤礽的一生中,一直有一個人,陪伴在他左右,與他一起玩耍,一起成長,一起輝煌,相鬥相殺,又一起成為階下囚,此人便是太子的大哥,康熙王朝的大阿哥胤禔。
  • 《雍正王朝》八爺黨為何敵不過病入膏肓的十三爺?
    關於《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筆者百看不厭,最出彩的一段莫過於「八王議政」,這一段中,八爺黨的陰謀布局、旗主王爺的步步緊逼、隆科多的反水倒戈還是敵不過病入膏肓的十三爺?詩文翰墨,皆工敏清新」——《清史稿》在清朝初期,皇子們非常辛苦,既要習文,又要練武,筆者在前一篇問答中寫過,文採和弓馬最嫻熟的皇子是三阿哥胤祉,但是要論最勇敢的皇子應該是胤祥。胤祥可手刃猛虎而面不露懼,吟詩作文也是清新流暢,也是文武雙全不可多得的人才。
  • 雍正幾乎蹂躪整頓了所有兄弟,唯獨一人例外,還得到雍正極大信任
    最終四阿哥憑著個人頑強的意志而得到了康熙青睞,成為皇帝,我們叫他雍正皇帝。當年奪位有多麼激烈,日後的報復就有多麼殘酷。而雍正的確是這麼做的,成為皇帝後,雍正對他的兄弟們展開了陰毒的報復行為。首先被整頓的是十四阿哥允禵,十四阿哥是雍正最後的對手,一度認為他會當皇帝,因為他在晚期獲得了軍權和冊封為大將軍王。
  • 《雍正王朝》如果沒有胤祥,八王議政雍正難道真的束手無策了嗎?
    《雍正王朝》在「九子奪嫡」中,四爺胤禛最後成功脫穎而出升級為雍正皇帝,但對於獲得皇位的四爺,八爺黨胤禩肯定是不會善罷甘休的。最後雖然跪倒在雍正的腳下,但大家都知道他們肯定不會就這麼安安穩穩的。追夢覺得就算是沒有十三爺胤祥,雍正也是早就做好了準備。原因主要有這幾個方面可以看出:1、在八王議政前夕,當時十三爺向雍正透露過,番外的旗主王爺就已經開始有了頻繁的互動時,雍正是這麼回答的:「讓他去辦翻不了天」、「要是膿包遲早得擠了它」……可以雍正對於不安分的老八早就有了防備。
  • 八阿哥胤祀與雍正鬥了一輩子,到頭來得到了什麼
    雍正王朝》老八胤祀的結局很不好,精心策劃的「逼宮」不但以失敗告終,還落得「阿其那」的壞名聲,可謂身敗名裂。想起康熙在世時,他原本是最有希望奪嫡的一位皇子,可惜一失足成千古恨。在與太子胤礽的鬥爭中,多多少少會把雍正當作阻礙、絆阻,比如四阿哥追討國債引起眾人不滿,辦砸了差事,八爺黨就藉機分化胤禛的黨羽,先是打壓幹吏田文鏡,貶去陝西當小縣令,後又拉攏能將年羹堯,打掉胤禛的左膀右臂。但,田文鏡和年羹堯對主子胤禛仍舊忠心耿耿,甚至是胤祀間接幫四哥培養人才、歷練人才、造就人才。
  • 老三看似無心皇位,實則投靠老八幫其奪嫡,雍正:我早防著你呢
    莊親王胤祿曾言:「胤祉乖張不孝,暱近陳夢雷、周昌言,祈禳鎮魘,與阿其那、塞思黑、允禵交相黨附」。其實胤祉早早的就參與到了九子奪嫡中來了,當時翰林院編修陳夢雷、直隸總督李煜等皆是胤祉一黨,只不過當時他的勢力太小了,小到還沒掀起什麼風浪,就被打翻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