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為什麼沒有看到五阿哥、六阿哥和七阿哥呢?

2021-01-17 大國風情

《雍正王朝》前半部分講的是九子奪嫡的故事,五、六、七三個阿哥沒有出場是很正常的,因為他們確實幾乎沒有參與奪嫡鬥爭,把這三個人的情況介紹一下吧。(九子奪嫡,不包括五六七三個阿哥)五阿哥胤祺,在《雍正王朝》的原著小說中其實出現過胤祺,就是康熙在朝堂上怒斥十四阿哥胤禵,並且憤怒地拔劍要殺他時,五阿哥胤祺跪著抱住康熙的腿。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胤祺的性格。

五阿哥胤祺,生母為宜妃郭絡羅氏,就是《康熙微服私訪記》中的那個宜妃。那部電視劇雖然虛構,但宜妃的受寵卻絕非虛構。宜妃是康熙最早的惠、宜、德、榮四大宮妃之一。此四妃地位僅次於皇后,之後的後宮女子也遠不及她們。宜妃排第二位,僅次於生下大阿哥胤禔的惠妃納喇氏,高於雍正的生母德妃烏雅氏。更是在惠妃因為大阿哥悖逆爭儲位失寵後,榮寵冠絕後宮。她為康熙生下三個兒子,分別是五阿哥胤祺、九阿哥胤禟、十一阿哥胤禌(十一歲就早逝,沒有參與爭儲位)。

胤祺有這樣一個母親,其實是擁有了爭儲的得天獨厚的優勢,他的一生也是順風順水,康熙在位期間,他幾乎一次也沒落後哥哥胤禛的步伐,每次都一起封爵。康熙三十七年,胤祺和四阿哥胤禛、七阿哥胤祐、八阿哥胤禩一起獲封多羅貝勒,康熙四十八年又與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一同獲封和碩親王,為和碩恆親王。三人同時成為地位僅次於剛剛復立的太子。如果胤祺參與奪嫡,一定是一股強大的勢力,但是他偏偏寬厚不爭,康熙評價:「此子心性甚善,為人敦厚。」所以說可以基本清楚,在九子奪嫡的白熱化階段,恆親王胤祺獨善其身,並未參與。

但是,他不參與不代表別人不參與。他的同母弟弟九阿哥胤禟就依附八阿哥胤禩參與奪嫡,最後被雍正嚴懲,改名賽思黑圈禁慘死。他的母親宜妃也過得很不如意。因為在康熙在位時地位尊貴,雍正即位後多次下旨斥責她不懂禮數,竟敢位居太后(原德妃)之前,並且降低她的待遇,禁止她在宮中隨意乘坐矯輦(宜妃腿腳不便)。唯獨胤祺,雍正始終沒有虧待,在雍正十年胤祺死後,雍正還給他立碑,稱其「秉性和平」,持躬謙謹,頗具樂善之風。評價頗高,可見雍正對這個寬厚的弟弟並不反感。

六阿哥胤祚,六阿哥胤祚沒有出現是最正常的,因為他活得很短,年僅六歲就早夭了,雍正王朝的故事開始時他早就不在了。但是胤祚還是有些值得玩味的點。首先,他的生母是德妃烏雅氏,也就是雍正和十四阿哥胤禵的生母,其次是他的名字,因為「祚」有皇位的意思,康熙居然給這個兒子起這個名字,是否有些特殊的理由對這個兒子特別偏愛?再有,胤祚也和母親的晉升緊密聯繫在一起。康熙十八年十月,烏雅氏晉封德嬪,那時胤禛剛好一周歲,而胤祚也在母親腹中六個月大。所以,康熙或許因為烏雅氏的接連懷孕而對她特別恩寵。隨後,康熙二十年,胤祚一周歲時,烏雅氏又晉升德妃,是否又與胤祚有關?不過,此子福薄,年僅六歲夭折,否則也不知在奪嫡鬥爭中會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七阿哥胤祐,七阿哥胤祐沒有參與奪嫡鬥爭,可能跟自己的出身和身體條件有關。胤祐的生母是成妃戴佳氏,戴佳氏的父親只是一個小小的司庫,清朝司庫僅為從七品,與其他後宮嬪妃的出身地位相比顯然低了一頭。她也應該不怎麼得寵,因為她在康熙五十七年才冊封為妃,是康熙年長的皇子生母中受封最晚的,連八阿哥胤禩那個出身辛者庫並不高貴的母親良妃衛氏都在康熙三十九年就受封了,足見成妃不受待見。沒有一個強大母親的支持,奪嫡自然不會順利。

胤祐不參與奪嫡另一個原因就是他身有殘疾,據說是跛腳。古代皇帝要有尊貴之相,跛腳是會嚴重扣分的,何況兄弟們個個這麼能幹,使得胤祐完全沒有機會。做太子沒機會,其他阿哥也不太待見這個出身低微的兄弟,他本身沒錢沒勢力,也並沒哪個阿哥需要他的支持,所以,胤祐也就跟奪嫡之爭擦肩而過了。不過恰恰是這個原因,也讓他因禍得福,沒有捲入奪嫡大戰落個悲慘下場。胤祐一生波瀾不驚,算個太平王爺。康熙三十七年封多羅貝勒,康熙四十八年晉封多羅淳郡王,雍正即位後晉升和碩淳親王。一直到雍正八年去世,雍正給他立碑「敬謹小心,安分守己」,從這評語來看,也不是很高的評價,大體就是「你很聽話」的意思。

這就是五六七三個阿哥的情況,其他幾個排名靠前的但不屬於九子奪嫡的還有十一阿哥胤禌,前面說了十一歲就死了,十二阿哥胤祹,我之前有專門寫過他的一篇,混的不太好,雍正即位後被找藉口貶了爵位,但所幸活得長,乾隆即位後也給了極高的禮遇,晉封履親王。十五阿哥胤禑,雍正即位後命守景陵,封愉郡王,雍正九年死。十六阿哥胤祿、十七阿哥胤禮,雍正朝很受重用,分別晉封莊親王、禮親王,享受親王雙俸,成為乾隆即位後的顧命大臣。其他的阿哥太小,沒什麼可多說了。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科場舞弊案三阿哥為何不願多管?
    在「雍正王朝」,雍正皇帝登基只是很快就出現了欺詐下來震驚了滿朝文武的科場舞弊案。雍正王朝中,三阿哥發現科場舞弊案後,開始了自己的想法。三阿哥第一個找到的就是李衛。不可否認的是,在雍正帝在位期間,無論是小說還是正史中,李衛都是雍正帝的權臣。李紱在官場上遭遇到了阻礙,作為主子和上司的三阿哥胤祉應該挺身而出,幫助自己的屬下去處理這些問題。
  • 雍正王朝:八王議政時,有資格且應該參會的三阿哥胤祉為什麼沒去
    可是,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其實這裡面是少了一個人的,而且他的身份非常重要,絕不是可有可無的存在,這個人就是雍正皇帝的親哥哥、天下讀書人的實際領袖,誠親王胤祉(三阿哥)。那麼,為什麼絕對有資格且應該參會的誠親王胤祉,會缺席這次特殊會議呢?難道是因為他偶感風寒、身體不適嗎?肯定不是這樣的。
  • 《雍正王朝》:漫談「淡泊名利」的三阿哥胤祉
    《雍正王朝》中,一向以「淡泊名利」作為自己人設的老三胤祉,在眾多角色中,也是頗佔據一席之地的。作為胤祉的兄長,胤祉也是為數不多能夠善終的阿哥之一。眾多阿哥和大臣獲悉胤禛即將接任「追繳國庫」欠款的重任,便紛紛前去迎接,舉辦了非常隆重的儀式,意思很簡單,就是希望在接下來的追繳過程中,胤禛能夠對他們網開一面。 我們看到,老三胤祉也跟著這幹人一起前去站臺。
  • 《雍正王朝》中,康熙為什麼要讓十四阿哥做大將軍王?
    在雍正王朝中描述的情節中,在康熙皇帝執政晚期,西北出現戰事,朝廷所派往西北的軍隊,因為中了敵軍的埋伏,使得朝廷派往的西北大軍因此全軍覆沒。康熙皇帝在收到西北大軍全軍覆沒的消息後,召來了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禵商量解決的對策,同時準備在這二人之中選出一位作為大將軍王,領兵前往西北出徵,康熙皇帝的這一舉動引發了朝中大臣們的猜測,朝中大臣紛紛猜測此次的大將軍王,一定是未來的皇位繼承人。
  • 雍正王朝:三阿哥為何能御前免跪?主要他在關鍵時刻幫了雍正四次
    在雍正王朝電視劇中九子奪嫡最終以康熙一句 「傳位於四阿哥」宣告結束,在雍正登基後直接賜予三阿哥御前免跪的榮譽,這是為什麼呢?雍正賜給三阿哥這樣的榮譽基本上就是為了報恩,也是要告訴朝堂上的王公大臣們用「我雍正不是一個忘本的人」,有人在雍正還是王爺的時候幫了他,在雍正自己當上皇帝後必然會得到回報,在電視劇中三阿哥一共幫了雍正四次,並且每一次都是當著眾人的面幫助了老四,可以說是給足了他面子,我們現在分析一下三阿哥這幾次幫助雍正的事件:第一次是在雍正江南賑災成功後
  • 雍正王朝:八爺黨逼宮雍正時,為何唯獨不見三阿哥胤祉的身影?
    如果要評選《雍正王朝》中,最為精彩跌宕,最為緊張刺激的劇情,「八爺黨逼宮雍正」這段劇情,毫無疑問會以高票當選。而除去早先被康熙皇帝下令圈禁終身的大阿哥胤褆、廢太子胤礽,和被雍正發配去看守皇陵的十四阿哥胤禵,似乎只有三阿哥胤祉沒有身處這一事件的旋渦之中,甚至都沒有出現在當時的朝堂之上。
  • 《雍正王朝》中康熙帝派十四阿哥為撫遠大將軍王真實意圖是什麼?
    康熙皇帝派遣十四阿哥做撫遠大將軍,卻把皇位傳給了雍正皇帝,這一連串的操作確實讓很多人看不明白。十四阿哥手握十萬大軍,一旦雍正皇帝繼位後十四阿哥不服氣,十四阿哥很可能會率領大軍造反。而八爺黨的其他成員也會響應十四阿哥,九子奪嫡很可能會演變成兄弟相殘的鬧劇。
  • 《雍正王朝》中,四阿哥登基後,居功至偉的鄔思道為何要跑?
    雍正登基初期,內有八王黨羽如林,外有十四王手握重兵,可謂「內外皆困」。 雍正皇帝不得不步步為營,將該殺的殺掉,該監的監視起來。八王黨、十四王,自然是該監的。那麼哪些人該殺呢?為什麼要殺呢?鄔思道這樣的人,對帝王心術研究很深,之所以能幫助雍正奪嫡,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深刻了解了康熙的心理。要知道在《雍正王朝》中,康熙算是比較聰明的那一批了,帝王心術舉世無雙,但是他的所思所想都被鄔先生洞察了,因此胤禛才能處處佔得先機。康熙的心思鄔思道都能猜得這麼準,更別提雍正的心思了。而每個皇帝都不願意自己的心思被臣子猜到,天威難測才能統御群臣。
  • 雍正王朝,喬引娣。是個什麼樣女人?
    關於喬引悌這個女人是否存在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雍正皇帝在當皇子期間是否真正的發生過與鄉下女人苟且的事情。根據《清史稿》和《清代野史》.曾經有過記載,說那是在熱河避暑山莊木蘭秋賢發生的事情,四阿哥胤禛射殺一隻野鹿,加上奔跑饑渴,一股熱血湧上心頭,恰巧碰到一個村婦,於是這位四阿哥胤禛就與這位村婦行了苟合之事,就有了這個女兒。
  • 雍正王朝:鄔思道讚揚十三阿哥國士無雙,這句話背後有何深刻含義
    在《雍正王朝》之中,處處充滿著政治上的算計,隨便普普通通的一個人都不簡單。但唯有一個人是真性情,那就是十三阿哥。還記得鄔思道誇獎十三阿哥的那句話嗎?他對四阿哥說:十三阿哥真乃國士無雙!在我的印象當中,鄔思道唯一一次真心真意誇人就是這一次了,就算是對四阿哥,鄔思道也沒有過這麼高的評價,那麼,鄔思道到底是看中了十三阿哥哪一點呢?十三阿哥的真性情,首先體現在他對太子的忠。還記得他勸四阿哥奪嫡的時候是怎麼說的嗎?他說,以前是因為有太子在,所以他一心一意輔佐太子,君臣之義,幾十年他嚴格遵守。
  • 雍正王朝:雍正帝本信佛,為什麼後來卻信道吃仙丹,且吐血而亡?
    在《雍正王朝》中,有一個細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那就是雍正帝在即位之前,是信佛的,經常手不離佛珠。可是到了執政後期,他又開始信道了,不僅重用賈世芳,還吃他給調配的仙丹來提神。由於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經常批奏摺到天亮,又趕上老十三胤祥因病去世,對他打擊頗大。
  • 雍正王朝:胤禛是太子推薦南下,他為什麼說胤禛在南方手段不高明
    雍正王朝中,四阿哥胤禛在康熙眼裡可真稱得上是國士無雙。 康熙46年,黃河發大水,澤國千裡、災民百萬,康熙面對這樣的態勢卻毫無辦法,手下的眾臣一個個噤若寒蟬,只有四阿哥到戶部去核算到底還有多少錢、糧可供調配。
  • 《雍正王朝》中的鄭春華,演員武曄的影視人生
    小標題:《雍正王朝》中的鄭春華,演員武曄的影視人生一、在《雍正王朝》中,鄭春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但《雍正王朝》熱播之後,我們似乎就很少再見到這位演員的身影,很多關注過鄭春華的觀眾,都以為武曄後來不再演戲了。其實不然,在演完《雍正王朝》之後,演員武曄一直活躍在表演舞臺上,只是在別的劇和電影之中,我們沒有認出她了罷了。
  • 《雍正王朝》中雍正當著胤禵的面立自己的母親為皇太后是何用意?
    康熙駕崩以後,除了八阿哥不服以外,最不服的當屬十四阿哥。他為什麼不服呢?十四阿哥認為康熙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更讓他覺得康熙默認的繼承人是他自己。十四阿哥為什麼這麼想呢。第一,康熙五十七年的時候,西藏的羅布藏丹增時常襲擾我西北邊境,為了穩定邊陲,康熙決定向西北用兵,由於當時康熙已經65歲了,已經沒有精力和體力再去御駕親徵,為了提現國家對這次戰役的重視,康熙決定從皇子中園一個人,代替自己出徵,要知道,在這個關鍵時候,誰獲得了這個位置,誰就有可能是康熙心目中的接班人,不但大臣會這樣想,所有的皇子都是這樣想的。
  • 被雍正恩寵至極的十三阿哥,後代卻命途多舛
    發生在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可以說是讓眾阿哥為了爭奪皇位傾其所有,最終四阿哥胤禛最後力挽狂瀾登上了皇帝的寶座,而他的親密盟友十三阿哥胤祥也在最後重拳出擊為未來的雍正皇帝保駕護航,最終成為滿清建國後第一個非戰功而受封的鐵帽子王,世襲罔替,可以說是受盡雍正皇帝的恩寵。
  • 雍正王朝劇組:「年秋月」銷聲匿跡,「張廷玉」和「鄔思道」離世
    康熙雖然輩分比雍正大,但是其實《雍正王朝》在1999年播出,出品時間比《康熙王朝》早兩年,一定程度上為後者做了鋪墊。《康熙王朝》更多的是開疆擴土的「創業」,感情戲較多,但是在一些細節處理上沒有那麼嚴謹,因此受到一些觀眾的批評。
  • 雍正是幾阿哥 雍正排行老幾
    相信大家在追劇時,尤其是追清朝宮廷劇時,出現頻率最高的就是康熙、雍正、乾隆這三位皇帝。其中,雍正是康熙的兒子,而乾隆是雍正的兒子。大家知道《宮》系列,講的就是康熙、雍正這兩位皇帝。那麼,雍正是康熙第幾個兒子呢?一起來看看吧!
  • 美劇《絕命毒師》和國產劇《雍正王朝》比好在哪裡?
    筆者陷入深深的思考,該劇什麼地方打動我,為什麼能有如此的好評呢?首先,我想到的是人物刻畫,這也是大多數美劇最不同於國內劇的地方。這部劇刻畫了眾多血肉豐滿的角色,你可以看到老白如何從一個平凡再平凡不過的中學化學老師一點點成為美國最大的製毒師,你會發現你完全可以感同身受他的處境,他的遭遇,整個過程你會覺得很荒誕但又覺得很現實。
  • 雍正王朝:弘曆遭到弘時的追殺,他為什麼不向雍正揭發?
    在《雍正王朝》中,弘時一直覬覦皇位,而他最大的阻礙就是四阿哥弘曆。弘曆天資聰穎,好學善思。早些年在王府讀書時,弘時總是吵嚷著要撒尿,弘曆卻安安靜靜地聽鄔思道講課,以至於在木蘭秋彌期間被康熙看中,年紀輕輕就被送到宮裡與康熙朝夕相處。
  • 內地劇雍正王朝和港劇君臨天下,一個正餐一個水果?
    朝堂權謀方面,例如胤禛燒百官行述,康熙的以疏遠為保護,鄔思道的爭與不爭,佟國維的雞蛋不要放同一個籃子等等,都是這部劇裡最精彩的內容之一;康熙末年到雍正時期一系列大事和政令,比如裁撤冗官、銀錢火耗歸公、賦稅攤丁入畝,推行過程中所受的各種阻力,劇中也都有很細緻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