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駕崩以後,除了八阿哥不服以外,最不服的當屬十四阿哥。他為什麼不服呢?
十四阿哥認為,除了八阿哥以外,最有希望的是他自己,而不是四阿哥。太子第一次被廢之後,太子最有利的競爭者是八阿哥胤祀,當時就連十四阿哥自己也是這麼認為的。當時八阿哥不但是八爺黨的首腦,又得到百官的支持,就連具有決定性作用的上書房都支持八阿哥(張廷玉除外),這樣的支持率,可以說太子之位已經非八阿哥莫屬了,只等著康熙確人就可以。可讓人沒想到的是,就在議定新太子的當天,事情居然出現了180度大轉彎,不但上書房首輔大臣佟國維被罷了官,就連已是鐵板釘釘的八阿哥也被永遠剔除了太子的爭奪,由此一來,八阿哥基本上就已經和太子無緣了。八阿哥沒有了機會,剩下其他幾位阿哥也沒有機會。三阿哥,是個書呆子,基本上沒有什麼優勢,康熙對他也是冷冰冰的。九阿哥哥十阿哥,康熙更是不喜歡,他倆基本上也沒戲。十三阿哥,還在宗人府圈禁,也沒有希望。四阿哥,雖然辦了一些事,可在百官中,威望不高,尤其做人處事太過苛刻,得罪了很多人,尤其康熙以仁治天下,而四阿哥的做法則在康熙皇帝的對立面,也不符合康熙皇帝的意願。十四阿哥一對比,一看自己最有希望,可最後得知居然不是自己,而是四阿哥,你說十四阿哥能服嗎?十四阿哥認為康熙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更讓他覺得康熙默認的繼承人是他自己。十四阿哥為什麼這麼想呢。第一,康熙五十七年的時候,西藏的羅布藏丹增時常襲擾我西北邊境,為了穩定邊陲,康熙決定向西北用兵,由於當時康熙已經65歲了,已經沒有精力和體力再去御駕親徵,為了提現國家對這次戰役的重視,康熙決定從皇子中園一個人,代替自己出徵,要知道,在這個關鍵時候,誰獲得了這個位置,誰就有可能是康熙心目中的接班人,不但大臣會這樣想,所有的皇子都是這樣想的。所以,八阿哥也在爭取,四阿哥也在為此練字射箭,目的就是爭奪到這個大將軍王。後來在鄔先生的指導下,四阿哥推舉了十四阿哥,並獲得康熙的同意。十四阿哥成功的獲得了大將軍的位置,這就說明,十四阿哥就是未來的皇位繼承人。第二,在康熙六十大壽的時候,十四阿哥送給康熙的壽禮是一塊刻著壽字的天石,結果在送給康熙的時候卻變成了死鷹,要知道,送死鷹是大不敬,是要被殺頭的,可康熙最後非但沒有治十四阿哥的罪,就連這件事,查都沒查。就連四阿哥再說,康熙心中默認的繼位人是十四阿哥。四阿哥都這麼認為,十四阿哥會不這麼想嗎?第三,十四阿哥因為康熙訓斥了八阿哥,又放了太子之後,就和十三阿哥打了起來,康熙到場準備鎖拿八阿哥和九阿哥的時候,十四阿哥突然衝了出來,準備和康熙理論個是非,結果惹怒了康熙。康熙不但要治他的罪,還準備要殺他,最後在其他兄弟的阻攔下才僥倖脫險,可康熙呢,則因為氣的一口氣沒倒上來昏了過去。本來這件事對於十四阿哥來說確實是個大罪,可結果呢,在康熙醒來之後,不但沒有治十四阿哥的罪,還封他的母親德妃為皇貴妃,讓十四阿哥兼管兵部。這樣不罰反賞的操作,讓十四阿哥都沒想到。所以,以至於十四阿哥一直認為康熙心目中的繼位人是自己。雍正封德妃皇太后,就是當眾堵住十四阿哥的嘴,造成既成事實。十四阿哥由於一直認為康熙是傳位給自己,四阿哥是篡位,所以,在從西北回來之後,就一直大鬧靈堂,期間不但對雍正直呼其名,對雍正不下跪,還當著雍正的面打了張五哥。這些所作所為,雍正即便生氣,也要忍著,可今天是康熙殯天的日子,自己又剛榮登大寶,加上這麼多人,任由其胡鬧,不但有失皇家威嚴,就連自己的顏面也會盡失,為了儘快堵住十四阿哥的嘴,造成既成事實,雍正想到晉升自己的母親德妃為太皇太后。
那雍正這麼做有什麼目的是什麼呢?
第一,十四阿哥從西北到京城,一路都在詆毀自己,到了靈堂上更是肆無忌憚。如今,十四阿哥唯一能聽的就是德妃,只有德妃出面幫助自己,才能化解這場危急,所以,雍正想到晉封太皇太后。
第二,在沒有晉升太皇太后之前,德妃的地位還沒有那麼尊貴,十四阿哥在大鬧靈堂的時候,一把,把德妃推到了,這就說明,德妃的地位還不足以受到大家的尊敬,所以,雍正晉封德妃為太皇太后,就是可以以尊崇的地位來壓住十四阿哥,讓他不要在鬧了,所以,我們在看德妃被封為太皇太后以後,十四阿哥立馬就蔫了,這就證明,雍正的做法是非常管用的。
第三,雍正封德妃太皇太后,就是在告訴十四阿哥,我們是一奶同胞,如果,你還在這鬧,那額娘這份太皇太后的尊容,也得讓你弄沒了。你不想讓額娘當,難道要讓給別人嗎?在十四阿哥領會了雍正的意圖後,也就再沒有鬧,而是乖乖的跪下向太皇太后磕頭。
第四,雍正剛繼位,登基大典都沒有辦,就急於封自己的母親,就是當眾造成繼承皇位的既成事實,因為只要大家承認了這個事實,就是承認了雍正皇帝的合法性,所以,十四阿哥一看大家都跪下承認了,他一個也就再沒有鬧下去的理由了。
總結:雍正這一招看似普通,卻蘊含了很深的謀略,就連剛開始還和十四阿哥一起鬧得八阿哥都不得不佩服。所以,十四阿哥和雍正鬥,豈有不輸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