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南京高層的一場秘密爭論,決定了蔣介石的生死!

2020-12-24 騰訊網

1949年夏秋,蔣介石在戰敗如山的情況下,命令國民黨主要軍政力量撤臺,終於找到了一個不能消滅的地方。退臺可以說是蔣介石一生中唯一「最明智」的決定。那麼,他什麼時候決定在戰敗後逃到臺灣?這與蔣介石預感自己會失敗有關。

蔣介石什麼時候預謀失敗的?那是解放戰爭的第二年,1948年夏天。一九四八年夏,蔣介石雖仍有百萬兵力,但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已宣告失敗。南京已經是一個悲觀失望的群體。大家都有預感,國民黨這次逃不掉,會失敗的。這也包括蔣介石本人。如果你失敗了,你就得逃命。那麼,逃到哪裡去?這個地方不僅要避免被中國共產黨徹底消滅,而且要保持一些可以撤退、可以保衛、可以先進、可以進攻的殘餘力量。如何選擇這個逃跑的地方,成為蔣介石和南京當局最迫切的問題。

在這個時候,全世界的人民解放軍是不是都跑不動了?基於這個原因,南京高層內部的秘密在哪裡出逃,在哪裡撤退,一直存在爭論。以經驗主義為基礎,以抗日戰爭為例,多數國民黨高層主張向西北、西南退卻,利用西、東、西的地理優勢,利用高級防禦的形勢,進行抵抗。這樣,雖然很難阻止解放軍進攻,但可以方便地潛入中原和東南。這一觀點似乎是有根據的,在抗日戰爭中有「成功的先例」。然而,其假設的前提仍然是那句老話:「共產黨軍隊贏不了國民軍」。最後,這一次,蔣介石清醒了。

他認為,對於失敗的國民黨軍隊來說,首先要避開解放軍的強攻,否則,國民黨軍隊和政權就會被徹底摧毀,撤到西南西北也不會停止對最擅長地面作戰的解放軍的追擊。在實戰中屢戰屢敗,使蔣介石再也不敢冒險了。因此,在本次辯論中,他沒有支持並通過向西撤軍計劃。相反,他選擇用東方取代西方。在那些主張從東方撤軍的人看來,臺灣海峽無疑是中國共產黨脫離海空力量無法逾越的天然護城河。對於有條件的國民黨殘餘勢力,可以有效地避免致命的攻擊。這個計劃是歷史學家、地理學家張其雲提出的。

張起雲也充分展示了這一計劃,並認為國民黨退臺具有大陸其他地區無法比擬的優勢:1。臺灣的熱帶和亞熱帶氣候適合動植物生存。全島農作物和植物資源豐富,土地利用率高,生產能力和糧食產量基本能滿足約200萬人的需求。2。由於海峽的危險,臺灣島很容易進行軍事防禦。它地處太平洋邊緣,太平洋西線,美國遠東防線南北呼應,穩居臺灣。美國不會束手無策。三。臺灣島的內交通便利,產業有日本殖民者留下的基礎,經濟發展便利。此外,張起雲還運用自己的地理理論,完成了國民黨對臺最佳海路和航海圖的描繪。

因此,蔣介石最終選擇了從東方撤軍的計劃,從1948年底開始經營臺灣。1949年三次決戰結束,國民黨軍戰敗後,蔣介石等人在大陸已無生還的可能,於是大規模逃往臺灣。

有趣的是,他們使用了張其雲的圖表。後來有人說,蔣介石一生中很少做出正確的決定,但在1948年的這場秘密辯論中,他的選擇救了他和國民黨軍隊,這被稱為他一生中「最明智」的決策。

相關焦點

  • 亡國君臣道最同——1948年南京戡亂檢討會議
    導言:1948年是南京國民政府在大陸統治總崩潰的決口之年,這一年國統區的黨務政治、戰事軍情、經濟民生、社會世相不可不謂光怪陸離,頗值得後世體會玩味。這裡筆者只截取1948年的幾個歷史橫截面,供讀者朋友們解剖觀察。也在這裡發下宏願,但願我開此新坑,能早日把坑填完。
  • 蔣介石為何定都南京而不是北京?理由堂而皇之但背後另有深意
    根據蔣介石的意見,1926年11月16日,鮑羅廷、宋慶齡、孫科、徐謙、陳友仁、宋子文6人率衛隊500人,由廣州前往武漢。這天,蔣介石接見了漢口《自由西報》總編輯美國人史華,他談到遷都武漢的看法:「新國都將設於武昌,且將為永遠之國都,國民政府由粵遷鄂,雖不能決定期限,但在最近期內,必能實現。」
  • 遼瀋戰役,蔣介石親自前往瀋陽督戰,決勝時刻為何飛去南京?
    解放戰爭時期當中最關鍵的時期,自然要非1948年到1949年莫屬了,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在這段時間裡面它爆發了影響力很大的三大戰役,說起這三大戰役,就按爆發的時間先後順序來說,依次是遼瀋戰役,淮海戰役以及平津戰役。
  • 沈安娜:潛伏國民黨中央,獲取高層決策內幕,最近只離蔣介石3米
    內容是國民黨的一次高層會議,蔣介石正在主席臺上熱情洋溢地發表講話。他肯定不會意識到,在他身後不到3米遠的地方,就有一個中共地下情報員,正在一字一句地記錄他的發言。這個記錄者就是沈安娜,她是打入國民黨中央黨部,離蔣介石最近的地下情報人員,也被大家稱為按住蔣介石「脈搏」的人。沈安娜,原名沈琬,1915年11月7日,出生在江蘇泰興一個大戶人家。
  • 1948年白色恐怖中!隱秘交通線如何運行?
    1948年12月,南京地下黨員趙志撤退到皖西解放區時自己繪製的行軍路線圖.jpg 1948年12月,南京地下黨員趙志撤退到皖西解放區時自己繪製的行軍路線圖 艱難開闢
  • 南京保衛戰,蔣介石為何讓雜牌將領唐生智,擔任衛戍部隊司令長官
    南京是民國時期蔣介石的首都,也是當時的政治活動中心,包括孫中山的陵墓,以及國軍高員都住在南京的。那麼,如此重要的城市,為何在抗戰時期的南京保衛戰中,蔣介石會讓雜牌將領唐生智,擔任首都衛戍部隊司令長官! 唐生智,湖南省永州市人,畢業於保定軍校,之後回到湖南參軍開始他的軍事生涯。
  • 號稱「蔣介石的佩劍」的軍統副局長戴笠真的因飛機失事而亡嗎
    1948年,也就是戴笠死後兩年,國民黨保密局在一份呈送蔣介石的絕密文件中,指控戴笠是被軍統北平站站長馬漢三所謀殺的。意想不到的是,1940年,馬漢三在張家口活動的時候,被日軍逮捕。落到日本特務機關手裡的馬漢三,自知必死無疑。為了活命,他不僅供出了所有知道的情報,而且獻出了價值連城的九龍寶劍。後來,馬漢三被日本特務機關秘密釋放,重新回到國民黨軍統工作。
  • 中島今朝吾:南京大屠殺的罪魁禍首,還偷蔣介石財寶卻逃過審判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凌空子)中島今朝吾:南京大屠殺的罪魁禍首,還偷蔣介石財寶卻逃過審判1881年6月15日,中島今朝吾出生於日本大分縣。中島今朝吾又參加了攻打南京的戰鬥。12月13日,第六師團率先攻破南京,南京淪陷。中島今朝吾的第十六師團緊隨其後,佔領了南京的北部和東郊一帶。(日軍進入南京)12月14日,為慶祝攻佔中國的首都南京,上海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決定在17日舉行盛大的入城式。
  • 陳修良:潛伏南京從未暴露,策反國軍轟炸總統府,1998年91歲離世
    要說起中共紅色女特工陳修良(1907年-1998年年),她的潛伏功勞太多了:策反國軍空軍轟炸南京總統府,氣得蔣介石當場吐血。她僅僅用了3年在南京的潛伏時間,就獲取了大量國民黨高級絕密情報。為我軍橫渡長江,解放南京,立下不朽之功。
  • 蔣介石身邊潛伏的三名地下黨員,從未暴露過身份,各個不可思議
    解放戰爭期間,蔣介石身旁長期潛伏了三名地下黨,給我黨秘密輸送重要的情報,為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們是誰?又有怎樣的故事呢?1938年春,段伯宇以請假探親為由,隻身奔赴延安,在延安段伯宇經任白戈介紹,進入抗大第四期學習,成為了一名插班生,之後又在中共秘密黨員王興綱的介紹下加入中國共產黨。
  • 1948年,國軍中將司令康澤被俘,偉人:加鐐銬,派武裝妥送華北
    1948年7月2日,由中原野戰軍劉鄧大將親自部署的襄樊戰役拉開了序幕,經過解放軍14天的浴血奮戰,以我軍犧牲719人,傷3000餘人為代價殲滅國民黨軍 2.1萬人並活捉了康澤,收復了襄陽和樊城等地區,讓敵人的漢水防線全部崩潰,讓蔣介石受到了嚴重的打擊。當這一捷報傳到中央後,中央高層十分高興,偉人更是專門給王近山發電報指:加鐐銬,派武裝妥送華北。那麼,這個康澤是何許人也呢?
  • 國民黨哪一支部隊起義,對蔣介石的打擊猶如地震?
    這個就不好區分了,畢竟,國民黨軍隊起義投誠的太多了。 這就是南京「首都警衛師」的起義。 說起南京「首都警衛師」,絕對是「御林軍」,拱衛京師安全,蔣家父子當然是高看一眼。
  • 蔣介石的「五虎上將」
    中原大戰的軍閥混戰時期,輔佐蔣介石「一統天下」。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內部稱他是「蔣介石的替身」、「第二號人物」。1948年開始,為安排後路,蔣介石安排陳誠主政臺灣。1965年,因肝癌病死在臺灣。保定軍校畢業,1924年黃埔軍校成立後,顧祝同入校任教,結識了蔣介石。因同為校友(蔣介石也是保定軍校畢業),從此跟隨師兄蔣介石,一生忠貞不二。中原大戰時,不負眾望,輔佐蔣介石「一統天下」。
  • 1938年長沙被焚,蔣介石追責處決了3位高級將領,他們是誰?
    文夕大火是抗戰期間發生在長沙的一場大火。這場大火的起因,是因為國軍感覺自己守不住長沙城,於是蔣介石決定讓日軍得到一座空城,從而制定了焚燒長沙的計劃。不過這個計劃在實施之前,出現了一系列偶然的因素導致這場大火失去了控制,最終日軍沒有攻進城,反而國軍自己先把長沙城給毀了。
  • 北伐戰爭蔣介石崛起之謎,黃埔系羽翼未豐,為何卻得到日本支持?
    1926年7月9日,廣州民國政府為了擊敗盤踞北方的北洋軍閥而發起北伐戰爭,蔣介石因身居黃埔軍校校長一職而成為了北伐軍總司令。但無論是因為得到蘇聯支持而上位的汪精衛,還是剛剛嶄露頭角的蔣介石,都萬萬沒有想到,北伐戰爭竟然會成為民國歷史以及蔣介石個人的轉折點。
  • 1946年「特工之王」,意外的墜機身亡,真兇真的是蔣介石嗎?
    就在這個時候有人直接將矛頭指向了蔣介石,因為戴笠在生前說過這樣的話,如果我死,那麼一定是死在委員長的手裡,因為我知道了太多的秘密。就在戴笠死後不久,戴笠的兒子也是認為有人暗殺,他曾經就多次上書蔣介石,要就蔣介石追查謀殺戴笠的兇手,但是每次上書的時候,都是被蔣介石擋了回去。而當時就任軍統局的副局長毛人鳳,是戴笠的親信,他就在暗中追查戴笠到底是為何而死。
  • 1948年長春圍城是怎麼回事?餓死了多少平民,共軍為何久圍不攻?
    試問一句,再過幾十年後,等親歷抗戰的老人都去世之後,會不會還有人質疑南京大屠殺的真實性...不論是國共兩黨的檔案史料,還是大量親歷者的口述,都強力證明了長春圍城事件是真實發生的,10多萬長春百姓餓死在了那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這裡就有幾個問題,國共雙方在長春沒有交戰,為何會死這麼多平民百姓?共軍為何久圍而不攻?
  • 蔣介石為何要坐鎮南京?這是失敗原因所在!在南京,等於不抵抗!
    我們再來說蔣介石,1916年,蔣介石不過29歲,是一無名小卒,跟陳其美混跡上海灘鬧革命。1924年,蔣介石得到了孫中山先生的信任,擊敗程潛和譚延闓,成為黃埔軍校的校長,其實這一切,孫中山已經給他鋪墊好了,聯俄聯共,北伐軍勢如破竹,很快就使得張作霖退回了東北,然後蔣介石沒有將南京政府遷徙到北平。 1927年,北洋軍基本肅清。 奪取北京,是接替政權的標誌,而蔣介石沒有,而是選擇在金陵南京。
  • 「情比法大」——杜月笙和蔣經國1948上海鬥法記
    1948年8月,南京政府進行了所謂的幣制改革,以金圓券取代法幣,規定法幣必須在11月20日前兌換為金圓券才能使用,兌換比例為一元金圓券兌換法幣300萬元。同時禁止黃金、白銀和外幣的流通、買賣或持有,並以8月19日市場物價為準,不得哄抬價格,對囤積居奇者嚴厲打擊。
  • 1954年,蔣介石秘密返回浙江,臨走時說了8個字,身邊人紛紛落淚
    1949年4月21日,解放軍百萬雄師發起了渡江戰役,三天時間就解放了南京。 4月25日,在浙江奉化老家住了三個月的蔣介石,戀戀不捨地走了,被迫離開大陸前往臺灣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