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為什麼能從孫中山手裡拿到總統?我們分析孫中山的性格

2021-01-10 騰訊網

袁世凱身為北洋軍閥首領,其實力自然不用多說;但孫中山先生在人心這方面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那麼為何,袁世凱能從孫中山先生手中奪取大總統一職呢?我們來具體分析分析(當然要客觀)。

袁世凱為什麼能夠從孫中山手裡搶到大總統的位置?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好奇,孫中山帶領推翻辛亥革命,當時很多黨派以及各界人士都支持孫中山,可以說孫中山佔據足夠的優勢,但為什麼袁世凱能竊取革命勝利的果實?

其實仔細分析之後,我們不難發現,其一是因為袁世凱的手腕也是相當粗壯的,其二則是由於孫中山的個性使然。

我們一條一條分析推理。

1、袁世凱於1909年就因權力過大致使滿清貴族猜忌,以養痾為由被罷官賦閒。當時的北洋軍閥除袁世凱外,以「北洋三傑」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為首。這三個人看似利益相同,實則相互掣肘,大權仍被袁世凱牢牢握在手裡。也就是說,當時袁世凱手中握著全國最強大的軍隊。

在「槍桿子裡出政權」的時代,誰的軍隊強大,誰就有說話的資本。這個道理,就連綠林出身的張作霖都清楚,更何況袁世凱、孫中山、黃興等人呢。

2、我把帝國主義的支持放在第二條。緣由很簡單:當時國家性質如何?帝國主義勢力如何?清廷、孫中山、包括手握軍事大權的袁世凱皆可謂是魚肉,而帝國主義則可謂是刀俎。

帝國主義勢力支持誰,誰說話辦事就更有底氣,更何況,美日俄等帝國主義勢力站在同一條戰線上支持袁世凱。在這種情況下, 不管你是龍是鳳(當時中國國情的影響),都得掂量一下自己的實力。

3、資本主義勢力在當時發展不充分。在段祺瑞聯名通電清帝退位後,封建帝制結束了,但是封建殘餘仍沒有被消滅。北方政治大權仍牢牢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手中。換句話說,袁世凱不僅僅手握軍權、也一攬北方政權。

軍權、政權、第三方的支持,這些放在一起,稱為「大權」,大權在握的人,難免會利益薰心,所以他試圖稱帝,用現在的話說「袁世凱飄了」。(當然這是後話)

4、第四點原因,我認為出在孫中山先生身上。我在看一些電影也好、史籍也罷,孫中山給我的感覺不像一個霸主,更像一個聖人。他缺乏歷朝歷代「雄主」「英才」身上所有的殺伐果斷、不怒自威的個性氣質,給人的感覺不但沒有敬畏,反而親近。這類人只適合像孔子、王陽明一樣,做個聖人,不適合玩弄帝王權術。所以他們妥協讓步了。試想,倘若孫中山位置上坐著的是一個像劉邦、朱元璋、曹操之類的人物,他們哪個會乖乖讓位?

我們綜合當時所有的情況來看,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在軍事實力上是佔據不利地位的,在政權上更是無法與袁世凱爭鋒,但在當時資本主義勢力薄弱的情況下,革命者憑藉其頑強的意志、精神滲透在中國南方各個城市,為將來的鬥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另外,我個人認為,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孫中山先生的個性使然,他的性格使他更像一位慈眉善目的偉人,並不適合做一個威嚴的「君王。」

相關焦點

  • 孫中山不願意做總統?為什麼只有區區三個月,就讓位給了袁世凱?
    可是,沒多久,屁股還沒坐穩的孫中山便辭去了臨時大總統之職,讓位給了袁世凱。難道是孫中山不願意做總統嗎?為什麼只有區區三個月,就讓位給了袁世凱? 武昌起義中的孫武、張振武等人,由於沒有得到什麼好處,他們竟開始轉而攻擊孫中山,公開辱罵孫中山,甚至打算推舉黎元洪,公開與孫中山叫板。 此外還有各省都督,握著大權,也不願意聽孫中山的。
  • 孫中山為何鬥不過袁世凱?在這4個方面仍有著巨大差距
    然而這民主的果實卻被袁世凱所竊取,坐在總統之位的袁世凱一心想要復闢帝制,最終在人們的聲討之中,當了83天的總統便離開人世。可以說,孫中山所建立的民國,在袁世凱的手上換了味道,一心為民主奔赴的孫中山與想要恢復帝制的袁世凱勢不兩立。然而人們心中都有一個極為好奇的問題,那麼,為什麼孫中山在建立民國後不久就要辭職換袁世凱來擔任臨時大總統呢?
  • 孫中山先生只當了3個月總統,就讓位給袁世凱,這是為何?
    同年1月1日,48歲的孫中山先生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成了中國的首腦。他上臺後,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改革法令,試圖改變中國的現狀。然而,他的設想還沒有實現,2月13日就辭去了臨時大總統一職,把這一位置讓給袁世凱。4月1日,他正式解職。孫中山只當了3個月的領導人,理想也未實現,為什麼會讓位?其實,他背後有很多無奈。 第一,國內局勢混亂,封建勢力、思想未完全根除。雖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但在大多數看來,這只是「改朝換代」的一次輪迴,對民主共和國沒有清晰的認識。
  • 孫中山「讓位」玄機:袁世凱「威望」太高,民眾還未覺醒
    孫中山在日本東京創建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黨中國同盟會後,他積極派人到國內外各地發展組織、宣傳革命,我們來看一下代表資產階級的同盟會的主要活動。在袁世凱任大總統後,我們又再來看一下孫中山代表的民族資產階級一些活動。1912年8月,中國同盟會改組成中國國民黨,孫中山擔任理事長。
  • 看了孫中山先生陵墓,再看袁世凱墓地,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孫中山、袁世凱,民國時期兩大風雲人物。孫中山先生為反帝反封建,實現國家統一奮鬥終生,直至1925年病逝於北京。袁世凱在就任民國第一任正式大總統後,逆歷史潮流而動,做起了皇帝夢,搞起了復闢,遭到全國人民唾棄,於1916年在罵聲中去世。古人云:事定猶須待闔棺,對於這兩位人物的評定,從安葬的墳塋就能說明一切!
  • 孫中山做大總統不久,為什麼要讓位袁世凱?不讓不行嗎?
    隨後還在海外的孫中山回到了國內,成為了臨時大總統。然而,孫中山屁股還沒有坐熱,轉年就辭去了這個位置,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果實,就任了臨時大總統。之所以孫中山要讓位袁世凱,這是南北議和的條款之一,他只不過是遵守了這個協議而已。那麼孫中山做大總統並不久,為什麼要讓位於袁世凱呢?如果不讓會怎樣?
  • 孫中山就職民國大總統,為何會在晚上10點舉行?
    「我又不是魔術師,一下子哪能弄這麼多錢?」 就在孫中山從上海抵達南京的這一天,1912年1月1日,袁世凱,也在迷茫和彷徨中,有點不知方向了。 儘管早在天津小站練兵時,袁世凱就一直默許、縱容北洋六鎮的軍隊,供奉他個人的長生祿牌位,但是起先,他並沒有想到要完全代替「大清」。
  • 孫中山是個怎樣的人 真實的孫中山是怎樣的
    對於孫中山我們大家已經很熟了,那麼孫中山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    但是孫中山先生的死又不是他自己能控制的,所以這種有些偏激的想法還是不可取的。   孫中山的精神孫中山先生在1925年病逝於北京,距今已經有90個年頭了。雖然孫中山先生人已經不在了,但是他所留下來的精神財富卻一直陪伴著我們。他一生的傳奇經歷和精神魅力一直教育和激勵著後人。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孫中山的精神。
  • 辛亥革命後,孫中山為何不廢除不平等條約?得到大國支持
    ——雨果(法)文章類型|歷史文化字數|677,閱讀約2分鐘1911年,隨著辛亥革命的轟轟烈烈爆發,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被推舉為臨時大總統。但在此之後,孫中山未能真正廢除「不平等條約」,也沒有提出「反帝廢約」的口號。他默認並繼承了清政府與列強籤訂的屈辱條約。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有人認為,這應該是資產階級革命的軟弱和妥協。事實果真如此嗎?孫中山早已宣傳革命,但他除了動員和組織人員反清政府外,還需要尋找外界的支持。
  • 從報紙上讀到起義成功消息,孫中山扔掉手中餐具,做了一個決定!
    距離武昌起義發生之前十幾天,當時孫中山正在美國奔走,途中收到黃興的密電。但因為密碼本在行李中,行李搞了託運,直到起義發生後的第二天,他才把電文翻譯過來:「新軍必動,請速匯款應急。」孫中山也沒錢,準備回復「暫時勿動」。但因為多日奔波,籌款演說,累得要死,所以當天晚上沒回復電報,先睡了一覺。
  • 孫中山和劉備的六個相似之處
    清末時期,孫中山多次策劃、發動反清起義,但無一例外都失敗了,包括鎮南關起義、黃花崗起義等。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後,孫中山被選舉為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但僅僅一個多月後他就被迫辭職,讓位於袁世凱。1913年7月孫中山發起「二次革命」,領導國民黨人與袁世凱的北洋軍作戰。
  • 100年前,「國父」孫中山的4個預言,如今只剩下最後一個沒實現了
    ——孫中山孫中山先生畫像前言孫中山先生是一個值得被每個中國人都尊重的人,當年清政府已經非常的衰敗,眼看著那個統治中國200多年的封建王朝即將覆滅,孫中山先生在那個時代就已經超越很多人懂得要用一個新的世界代替原來那個舊世界。
  • 辛亥革命發生時,孫中山身在何方?
    1911年9月14日,孫中山在給同盟會會員蕭漢衛的信中說到:「近日祖國風雲日急,四川已動,若能得手,則兩廣、雲貴、三江、閔浙不得不急起而為之援應」。可見其對國內革命形勢的初步判斷是正確的。但孫中山轉而又於9月25日在另一封信中寫道,「近日四川省起大風潮,為民眾與政府之間發生鐵路爭端所引起。我黨在華南的總部諸君大為激動,因為謠傳四川軍隊已捲入紛爭。
  • 孫中山曾建議列強佔領、監管中國五年?
    Schurman對孫中山觀感不佳,曾對柯立芝總統形容其談話態度瘋狂,可能有精神疾病1924年1月13日,《民國日報》(國民黨機關報)對孫中山與舒爾曼的密談內容作了公開報導。該報導無一字提及「建議英、法、美三國佔領中國五年」,但卻披露孫中山非常希望由美國牽頭,聯合列強支持何東的「和平會議計劃」。何東是香港富商,與港英政府關係密切,與孫中山也頗有交情。
  • 黃埔培養了34位開國將軍,可孫中山為何要建校,很多人卻答不上來
    黃埔軍校按說也是揚名世界,中國人不知道它的甚少;但是孫中山為什麼要建立這樣一所學校,這所學校為什麼要選址在這樣一個地方,這所學校有什麼秘辛以及它的歷史意義、它在中國現代史甚或在世界軍事史上的地位,很多人都答不上來。首先說說1924年這個年份。孫中山為什麼不前不後偏偏選在這個時候建立他心目中的這文、武兩所學校呢?
  • 民國建立後,孫中山為啥提議將首都設在伊犁?讓中國成為強國!
    在中國的眾多城市中,孫中山曾經提議將首都設在伊犁。這是為什麼呢?2月12日,在清朝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等大臣的勸說下,宣統帝溥儀的母親隆裕太后發布退位詔書,「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為一大中華民國」;至此,中華民國正式取代與繼承大清帝國。
  • 民國的兩大總統:國賊袁世凱,國父孫中山,歷史給出了怎樣的抉擇
    而此時的孫中山正身處海外,剛剛得到消息的他,正加緊趕回國內,袁世凱趁著這個時機,就大肆宣揚"局面非袁不得收拾"的思想,就連一些革命黨人也一度認為袁是能領導中國的政治領袖在中外的壓力之下,孫中山做出妥協,表示只要清廷退位,他將把總統職位讓給袁世凱。 在袁世凱的逼宮下,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宣布清帝退位。2月15日南京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自此,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奪了去。
  • 民國「神算」林庚白:孫中山的得力助手,算出自己死期,卻無力回天
    林庚白早年跟隨孫中山工作,一直是孫中山身邊最得意的助手,孫中山辭去大總統之職後,林庚白也就此隱退。他無意間算出自己短命將死,無力掙扎卻依舊難逃命運。"神童"林庚白,孫中山的得力助手林庚白從童年時期便被視作"神童"一般的存在,據他身邊人回憶,林庚白從四歲起就能夠寫作文章,七歲便能獨立完成詩歌創作,關於才華在當時可來不得半點虛假。
  • 孫中山最後的政治遺產
    同時,他又派人持函來上海,在林伯渠、李大釗的陪同下,會見孫中山。來人與孫中山會談了六天。之後,孫中山、越飛多次函件來往,互通各自關注的信息。孫中山期待著與越飛的直接會晤,但是,令孫中山困惑不解的是,蘇聯政府為什麼那麼熱衷於與北京政府改善關係,對此,他曾直率地提出過質疑。國民黨元老張繼受孫中山委託,就此專門會見越飛,他回憶說: 當時我帶了總理的信去見他,他正在害神經痛的病,躺在床上。
  • 孫中山三大愛好,他在日本用英文回答:革命,女人,書
    孫中山先生是上個世紀中國大地上的第一個偉人,被海內外尊為國父。國共兩黨都視為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的繼承者,毛澤東專門撰文《紀念孫中山先生》,蔣介石死後,將《三民主義》一書放入棺內。每到歷史的關節點,以各種方式懷念他,拜謁中山陵都會成為全球華人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