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朝代建立後,大家想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在哪裡定都。
中華民國也是一樣。
在中國的眾多城市中,孫中山曾經提議將首都設在伊犁。
這是為什麼呢?

清朝末期,滿清統治能力下降,列強入侵,人民生活在水火之中。
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發動成功武昌起義,隨後的兩個多月帶動中國各地的革命響應。12月29日,清朝原有的22個行省中業已獨立的17個省,派出代表,推選剛剛返國的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宣誓就職,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正式成立。1912年1月至3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以《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為臨時憲法,南京為臨時首都。2月12日,在清朝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等大臣的勸說下,宣統帝溥儀的母親隆裕太后發布退位詔書,「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為一大中華民國」;
至此,中華民國正式取代與繼承大清帝國。

如今,我們都知道中華民國的首都是南京。
其實,在選定南京為首都之前,孫中山曾經提議定都伊犁。
孫中山在《建國要略》中有過明確論述: 「問鼎者,南方誠莫武昌,謀本部則武昌,謀藩服則西安,謀大洲則伊犁」。
啥意思呢?如果謀求南方的發展,可以定都武昌,因為最早在這裡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如果謀求統一華夏,收復邊關,令藩臣服,還是秦掃六國的西安。但是,孫中山畢竟是見過大世面的人,他認為如果謀求中國稱為世界強國,那麼就要定都伊犁。
那麼,孫中山為什麼這麼說呢?

通過上面的地圖,我們看下伊犁的地理方位。伊犁位於祖國的西部,新疆天山北部的伊犁河谷內。
伊犁最早出現的民族為塞人。在西漢初年,匈奴崛起,迫使大月氏西遷伊犁河谷,塞王南遷。 公元前160年前後,烏孫西遷伊犁河谷等地,建烏孫國。 公元前60年,漢朝在新疆設立西域都護府,管理烏孫等國,伊犁等地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伊犁這個名字來源於伊犁河,它橫穿哈爾克斯坦和我國新疆西部。清朝乾隆年間才被命名為伊犁,取「犁庭掃閣」之意。
孫中山為啥會將伊犁定為首都呢?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選擇新疆伊犁,是為祖國領土的大後方;也是心懷天下,傲然挺立於亞洲,走向世界的偉大夢想。二是孫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義」是「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也就是說,那個時候蘇俄也是孫中山的拉攏對象,而伊犁距離蘇俄較近,也能夠得到蘇俄的幫助。
那麼,孫中山為啥放棄了武昌、西安、伊犁,最後選定了南京呢?

民國初建,選都是大事,需要參議院開會表決。
但是,結果一出讓人大跌眼鏡。
北京20票、南京5票、武昌2票、天津1票。
那個時候,北京城裡的滿清皇帝雖然遜位,但是屬於袁世凱的老巢,孫中山堅決不同意。孫中山和黃興,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威逼利誘,第二天的投票令孫中山頗為滿意,南京19票,北京6票,武昌2票。
就這樣,中華民國的首都定在了南京。 【作者:每日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