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歲娃上培訓班花掉近120萬,孩子:我挺累的,羨慕其他孩子

2020-12-19 希望今天遇見的育兒記

一個6歲孩子是怎麼一年花掉120萬的?

在《老師,請回答》節目中,有一組家庭,讓觀眾大為驚嘆。

六歲的女孩晴晴,在姥姥和媽媽的安排下,上了六七個培訓班。這些培訓班包括表演、聲樂、鋼琴、芭蕾、走T臺、珠心算等。

節目中,主持人根據姥姥和媽媽說的,列了一個費用清單:

公司籤約:約13.8萬聲樂表演:約40萬2次工體演唱會:約30萬紐約時裝T臺秀:約20萬其他零散的班:約10萬

你能想到這是一個六歲孩子的培訓費嗎?

晴晴對主持人說,他在學校屬於最忙的,要學很多,確實挺累的,他很羨慕其他同學,不用上這麼多課,可以玩。

晴晴媽媽是自己開公司,平時工作從早忙到晚,晴晴從四個半月開始就一直由姥姥帶著。姥姥十分疼愛自己的外孫女,為了讓孩子上培訓班,姥姥甚至不惜賣掉自己的一套房子。

媽媽起初也不同意對孩子投入這麼多資金,讓孩子學這麼多,可是媽媽沒有姥姥強勢,而且孩子一直由奶奶主管,媽媽覺得在姥姥跟前沒有太多的話語權,而且媽媽覺得既然孩子已經開始學了,那就不要放棄,要堅持下去。

於是姥姥和媽媽每天輪換著帶孩子奔波在各種培訓班的路上。

上培訓班是讓孩子選,還是聽父母的?

節目中,最讓人心酸的一幕就是,晴晴姥姥和媽媽叫晴晴去上珠心算,晴晴一度躲到桌子底下,哭著喊:「我不要去,我不要上珠心算。」

當主持人知道晴晴在學珠心算,就問六歲的晴晴:「9加6等於幾?」

晴晴竟然半天沒有回答,就連嘉賓蔡國慶的兒子慶慶都說,這很簡單,應該幼兒園學的。可晴晴卻半天沒答,還說你覺得簡單,我覺得好難。

可能媽媽和姥姥覺得尷尬,一再在晴晴耳邊小聲提醒。而晴晴卻大聲喊:「你們不要再提醒我了。」可以看的出來晴晴的內心對珠心算牴觸的。

晴晴姥姥和媽媽是我們中國很多家長的代表。我們總覺得孩子應該學什麼、學什麼有用,卻從來很少問孩子真正想學什麼、喜愛什麼?孩子總是必須按照家長畫好的路線走,這導致了孩子沒有自主學習的動力。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孩子才會主動的去學習、去不斷重複練習。就拿現在很多女孩都學鋼琴為例吧。大家都知道要想學好鋼琴,沒有年復一年的練習是根本學不好的。喜歡學的孩子,在練習的過程中可能就會感到快樂、而對於不喜歡的孩子來說,那就是痛苦的折磨。

雖然晴晴的姥姥和媽媽付出了一切去培養孩子,可我們在節目中並沒有看出孩子在唱歌等方面多有天賦,反而另一個嘉賓小女孩七七讓人感覺更有唱歌的天賦。

蔡國慶是歌手,按理說他最希望兒子能在這方面有所長,而且他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可以自己教他的兒子慶慶。可是,慶慶明確表示,他不喜歡學唱歌,蔡國慶說,既然孩子不想學,他就不會因為自己有這方面的優勢而勉強孩子。相反,他的兒子很喜歡圍棋、籃球等,蔡國慶都大力支持孩子的興趣愛好。

關於孩子上培訓班,我覺得蔡國慶給我們上了很好的一課,他說:「最根本的是,我們要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生命。」深以為然。

父母是孩子監管的第一人,祖輩教育應儘早退出

晴晴的媽媽因為工作原因,在晴晴小時候不能做到日夜陪伴,只能由姥姥帶著,作為晴晴的媽媽確實應該感激自己母親這幾年幫自己帶孩子。可是現在孩子六歲了,在孩子的教育中更多的需要爸爸媽媽參與其中。畢竟,孩子成長中,父母是第一監管人。

這個時候需要的是姥姥的逐漸撤退。姥姥可以參與晴晴的生活養育,至於孩子的教育,可以交給晴晴的爸爸媽媽。然而這位姥姥由於不放心自己女兒帶外孫女,從而剝奪了女兒教育孩子的權利,致使這個家庭中姥姥、媽媽,角色、界限的混淆。

節目中媽媽哭了,晴晴伸手夠媽媽的臉,想為媽媽擦去淚水,安慰媽媽,可姥姥一直緊緊抱著晴晴不鬆手,孩子最終也沒掙脫姥姥的懷抱。

可見,姥姥是一個控制欲很強的人,同時也很固執,她堅信自己愛晴晴,可以為晴晴付出一切,哪怕生命,可姥姥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孩子更需要爸爸和媽媽。

正是姥姥的過多幹預,讓這個家庭出現了問題,讓晴晴的媽媽痛苦萬分,想改變又無力改變。

作為祖輩,我們一定要有清晰的認識和定位,把育兒的重擔交給孩子的爸爸媽媽,讓他們自己學習、探索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父母,或者進行分工,明確哪些事姥姥管,哪些事媽媽管,有一個清晰明確的界限。

我們養育孩子的初衷是什麼?

節目中,晴晴姥姥自豪的說她養育晴晴的終極目標是讓孩子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可是,什麼是有用的人,有用的標準又是什麼?這位姥姥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也許姥姥的心裡是想讓孩子成為有才的人吧。這樣說出去多有面子。

可是我們的孩子真的有那方面的才能或者說天賦嗎?如果沒有,我們非要反其道而行之,孤注一擲、傾其所有去付出,結果只能是陷入無地可退的境地,那時候的我們肯定會極度脆弱,容易崩潰。

養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顆平常心,我們可以期望孩子成龍成鳳,但僅僅是期望,孩子不是必須要成龍、成鳳,能接受孩子的平凡,是我們家長必須修煉的。

寫在最後的話:

看了幾期《老師,請回答》,為節目中可憐的孩子,固執、自以為是的父母哭了好幾次,發現孩子都沒有問題,問題的根源都在父母。

「中國的教育,最該提升的是父母自身的提升。」深以為然。

從孩子幾歲開始,我們家長就給予孩子過高的期望,可是天外有天,孩子將來一旦走上社會,發現自己並沒有那麼優秀,強烈的心理落差,孩子能接受嗎?我們做家長的能接受嗎?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家長需要思考的。

嘉賓中的一個小女孩朗誦了這樣一段話:

「當你想到南方去,卻把車開向了北方,當你整天在為孩子的未來忙碌時,卻一直在將孩子的現在忽略,你以為你是在對他好,其實確是讓他更累......」

希望讀過的家長有所感悟!

相關焦點

  • 養孩子一年補習費花掉10個愛馬仕,孩子:我太難了
    在我們目前的教育大環境中,已經太多的媽媽潛移默化地被改變,被洗腦,為了孩子上重點學校,讓孩子身經百戰,無所不能。現在聽媽媽們聊天,交流最多的應該是:「你給孩子報了什麼班?」「你知道什麼地方的培訓班提成績快嗎?」
  • 樂高培訓班要不要給娃上?看完不糾結!
    說在前面的話:好多人留言問,有沒有必要帶娃去上早教班、2歲的娃需不需要去託班,其實早些時候我都陸續分享過,大家可以在最後的「相關閱讀」裡直接點擊標題閱讀。前段時間,好朋友有些焦慮,一周問了我兩回,樂高班有必要上嗎?周圍好多小朋友都上了,好焦慮啊,不給娃上,他是不是會落後?真怕耽誤了孩子。
  • 6歲外孫女上3年興趣班,姥姥花了120萬還賣了房,娃卻算不出6+9
    興趣班的費用有多有少,但上3年興趣班花掉120萬的可不多見,不過這卻是一個6歲女孩的真實經歷。雖說北京物價高,晴晴興趣班也多,費用高也可以理解,但3年花掉120萬,平均每年花40萬真的是不可思議!、表演和培訓班,總費用超過120萬,晴晴的姥姥為了支持她上興趣班,把房子都賣了。
  • 6歲女孩3年花掉120萬,賣房也要上培訓課,家長說:很後悔
    在這麼小的年紀裡面,3年花費了120萬,這對很多人來說,無異於一個天文數字。6歲孩子上課外班能花得了120萬?這上的是什麼班?很多人都表示非常不可思議,因為這個開銷對於一般家庭來說非常大,10年可能都賺不到這麼多錢。那這個6歲的小姑娘,是怎麼在3年的時間花費了120元的呢?
  • 孩子不想上幼兒園,杭州媽媽不打不罵放大招,娃回家後吵著要上學
    於是這娃愉快地走在路上,非常認真地撿著地面上垃圾,就連刮進樹叢中的垃圾,娃也努力地夠出來,在撿了兩個多小時後,這娃終於明白過味兒來,這活兒又累又風吹日曬地,超想回家,卻又被條約束縛,不能回。jason沒上幼兒園之前,主要是我一個人帶他,所以很依賴我,當時老媽還很擔心地說,這麼離不開你,上幼兒園肯定哭鬧。但是沒想到,真上幼兒園後,他真沒怎麼哭鬧,而是很順利地交接了,每天還是很喜歡去幼兒園的。
  • 六歲以下孩子,十個娃就有一個肥胖,控制寶寶體重媽媽別掉以輕心
    孩子小時候養的太胖,並不是一件好事,會影響娃的生長發育國家衛健委發布了《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裡面就提到了,雖然我們的平均身高變高了,但是體重也跟著上去了,六歲以下孩子肥胖率達到了10.4%,相當於六歲以下的孩子,十個就有一個是肥胖的。
  • 六歲孩子迷上玩《我的世界》怎麼辦?引導正確方向,這是個好事情
    我見過的家長,很多都是直接把孩子手機給搶走,從根本上杜絕玩遊戲的這種行為,但是效果往往都不會好,反而是孩子會變本加厲地投入到遊戲當中,說實話,這種方法都不如不用,反倒是增添了很多麻煩。首先要學會放開偏見,去分析一下,當孩子玩這款遊戲的時候,他能夠學習到什麼東西和內容。
  • 生娃57天上雪場,我帶孩子全球滑雪8年的心得
    換句話說,4歲前帶孩子去滑雪,誰累誰知道……勇敢強壯不嬌氣- Z h e n B a n g -滑雪的好處原來這麼多從我們的滑雪經歷其實也能看出來,最初開始帶娃滑雪,真的沒有什麼功利心,其實沒有想過對娃會有什麼好處,只是單純為了自己想玩,又不能把孩子扔下不管。
  • 天冷,娃不想上學怎麼辦?這娃寶媽讓孩子撿垃圾,說到做到值得學
    這個方法不光為環保做出貢獻,也給娃上了一課。現在天冷,早上起床困難,孩子不想上幼兒園也是挺正常的,但是如果允許孩子不去上幼兒園,這是一種逃避,那麼可以試試上面的方法,讓孩子吃頓生活。不是恐嚇,而是真的讓孩子做些苦力,說到做到,只有真正體驗過,孩子才能明白上學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
  • 報各種興趣班,孩子太累。課餘VS業餘,怎麼樣選擇,孩子更優質
    很多的孩子在很努力地為父母爭氣,他們上一對一輔導課,上線上直播課,上各種興趣班等等。但孩子上那麼多的課,上那麼多的補習班,真正學到了東西麼?但有一點就是孩子整得很累,很疲憊。有沒有必要讓孩子上輔導班,興趣班?我個人覺得因人而異。如果時間充裕,可以學;如果孩子感興趣,也可以學。
  • 看哪:六歲孩子的身心特徵-內心充滿矛盾,行為兩極化
    看哪:六歲孩子的身心特徵六歲孩子的複雜和奇妙十分耐人尋味,可是六歲孩子的生活卻每每十分糾結。因此,他在這個世界上最為需要的東西,就是父母對他的理解。看哪:六歲孩子的身心特徵六歲的孩子往往也十分固執。在大事情上他難以抉擇,可是一旦決定下來,他又難再改變。不過,小事情上他倒是變來變去地十分迅速。
  • 「兩個孩子我真的帶不了」二胎媽媽準備工作,婆婆帶倆娃太辛苦
    生兩個孩子確實非常不容易,如果你是帶個倆娃的寶媽或婆婆,其中滋味與心酸,一定會歷歷在目。小珠同樣是一名二胎媽媽,她三年期間生了一兒一女,婆婆偶爾從外省趕過來幫忙帶一陣孩子,其餘時間都是她獨自帶娃。二寶出生後不久就累病了,最後不得請親戚幫忙暫帶孩子,獨自看醫生。
  • 朋友家的孩子今年上了私立小學——我的私立小學初體驗
    以前從新聞上看到過北上廣深等特大城市關於私立小學的報導,特別是前幾年的「牛蛙」新聞更是印象深刻;不過「聽說過,沒見過,兩萬五千裡」,私立小學在瀋陽還是比較少的一個存在,身邊特別熟的朋友還沒聽說有孩子入了私立小學的(嗯,前幾年私立入學考試的時候有朋友家孩子參加考試沒考上的);
  • 你送孩子上培訓班時,別人爸爸帶女兒十年走遍全國,還寫了部實地...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孫雯如果你問身邊的年輕爸媽——孩子的假期是怎麼安排的?得到的多數答案一定是:上培訓班!2020上海書展上出現了一位特別的爸爸。他就是歷史作家薛舟。薛舟這位「別人的爸爸」,用十年時間帶孩子自駕遊歷全國,參觀近千家博物館、紀念館及各類歷史文化遺址。
  • 在深圳養大一個孩子要花多少錢?相當於一輛保時捷911
    在深圳有種隱形富豪叫做,我家有孩子!為什麼呢?因為在深圳養娃的成本不菲!/// 6-12歲 /// 小學公辦小學讀書雖不花錢,但在升學競爭激烈的深圳,孩子課外的消費才是教育支出大頭。假設每年報兩門培訓班或者興趣班,一門10000元,那每年課外培訓就要花掉20000元,小學六年下來至少得120000元。
  • 寶爸曬三胞胎日常,直言帶娃比上班還累:快樂加倍心累也加倍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孩子的寶爸寶媽們都知道帶娃是件很辛苦的事情,帶一個孩子都不容易,對於有的二胎甚至三胎家庭而言,負擔就更重了。
  • 因活太累小學生墜樓身亡,悲劇發生後,家長敢不讓孩子累嗎?
    即便悲劇發生,可有多少家長敢不讓孩子累呢?「活得太累」「只想多』睡』一會兒」……12月15日一個悲劇在四川發生,孩子的遺言有對父母的控訴,也有對現狀的無奈,小小年紀承受著來自父母、老師、同學各方面的壓力。
  • 「我一個人帶娃,我容易嗎?」別拿著父母的不容易,道德綁架孩子
    「我一人帶倆寶,忙不過來的時候孩子跟我吃過酸辣粉吃過方便麵,也吃過冰激凌喝過可樂,我是不是不合格啊?」一位讀者的評論引起了我的注意。是啊,獨自帶孩子沒有任何人幫忙的媽媽,消耗的體力,承受的精神壓力,都不是你能想像的。
  • 有老人幫忙帶娃和自己帶娃的家庭,有啥不同?4位兒媳說出了心聲
    也許我真的能吃苦吧,畢竟很多人帶一個孩子都經常情緒失控,而我要同時帶兩個,並且從小到大都是一人帶過來的,兩個孩子的年紀也就差了不到一年半。 說實話,我特別羨慕那些有婆婆幫忙帶孩子的,我經常想如果我婆婆也能幫我,我說什麼也不會這麼累,心裡也會對她千恩萬謝吧。可惜我沒有這樣的福氣。
  • 不管家裡誰帶娃,這4件事都不能再做了,大人累也不利於孩子成長
    不過,不論家裡誰帶娃,如果有以下這4種行為都要停止,因為不僅大人累,還會影響孩子成長,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不論誰帶娃,這4件事都不能再做了,大人累也不利於孩子成長第一件事:讓孩子自己悶在家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兒童們三天兩頭就想著往外跑,去探索外面新奇的世界。但有些家長擔心孩子安全,又或者是怕麻煩,有時候會把孩子鎖在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