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班上不上?史家小學校長和專家的答案很意外,6點父母要了解

2020-12-14 祥爸聊育兒

孩子從幼兒園中班升入大班前,很多父母都會糾結:該不該讓孩子上學前班,接受學前教育?有的父母認為童年很短暫,想多留一點兒玩耍的時間給孩子,希望孩子在幼兒園大班能無憂無慮地度過;也有的父母認為幼升小前孩子不去適應新的校園環境,沒有提前學習拼音、認字及加減法知識,擔心孩子跟不上學習節奏,積極性被打擊。那麼,讓孩子上學前班究竟有沒有必要?

教育專家尹建莉

教育專家尹建莉在暢銷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專門在「走出坑人的教育誤區」一章中提及學前教育的問題,尹建莉給出的答案是「不上學前班」。她認為:課桌限制了兒童的自由,封閉性的學習內容束縛了兒童的想像,教學方式違反了兒童天性,無聊的作業消磨了孩子們學習的熱情一一它是一種功利性的、奴役性的學習,它使兒童遠離智慧訓練,走到「智慧訓練」的反面,是反智慧教育的行為。它充其量可以叫做「提前學習」,不能稱為「啟蒙教育」。

認為學前班「好歹能學點東西」的這種想法,包含著當前教育中非常典型的一個理念性的錯誤,就是蔑視兒童的玩耍權。把玩耍當作無價值的,認為玩耍可多可少、可有可無的,認為「學知識」是有價值的,學總比不學好。持這種思想的家長不知道,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智力成長不是在書桌前進行,而是在遊戲中進行。

啟蒙教育可以讓孩子成為人才,而不合適的「提前學習」只能讓孩子變得平庸無才。反對「學前班」,實質上是反對不科學的、急功近利的學前教育。不讓孩子上學前班,目的是想把良好的學前教育還給孩子。

與尹建莉的觀點相反,北京史家小學終身名譽校長卓立先生在其著作《歡迎來到一年級:幼小銜接家長手冊》中,專門提及「需不需上個學前班」的問題,全文如下。

卓立校長著作《歡迎來到一年級》

每年的招生季都是在前一年的寒假就開始了,這個時候,我往往會接到來自各個渠道的父母提問,其中頻率很高的一個問題是:孩子需不需要上學前班?雖然我想說:不需要。但是,結合我們一年級課堂的實際情況,我還是會答:需要。

在東亞和歐洲的一些國家,孩子是在5歲開始上一年級。那麼,5歲的孩子嘗試課堂學習的目的是什麼呢?是為了開學以後能夠理解課堂的規則、在教室裡坐得住,進入學前班這個練習場所體驗一下還是有價值的。

需要注意的是:學前班是為了預先感受即將到來的課堂學習方式,而不是去接受小學一二年級知識的提前灌輸。遇到以教會孩子多少算數題目、多少英文對話、多少古詩詞為賣點的學前班都要敬而遠之,除非在你細緻的觀察中,發現你的孩子感知和行為能力都已經發展到了需要學習這些知識的階段。

學前班是開啟小學學習的前哨,我們現在在學校裡也開這樣的班級。在他們的教學中,我就一再強調:要因需施教,每一個孩子需要多少、能接受多少,我們就給多少;不能全班一鍋燴,更不能做一刀切的標準要求;不考試不評判,只觀察只建議。學前班最重要的工作是讓孩子們漸進地適應課堂學習這個形式,並且爭取能在其中找到樂趣——做到這一點,就很了不起了,學前班的任務就完成了。千萬不要反其道而行之,浪費孩子的精力,也消磨了他學習的興趣。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幼兒園或者校外機構開設的學前班,他們教授知識的方法是和小學老師不一樣的。你別小看「1+1=2」,小學老師教的是不一樣的。在這裡,1的概念可能是一個具體的,也可能是抽象的東西。為什麼「1+1」老師能講一節課呢?恨不得講好幾天呢?同樣一個加法,小學老師教與幼兒園和家長教也是不一樣的。有些學前班,不僅帶孩子學習加減法,還學「1×1」「1÷1」,恨不得把這些全部告訴孩子。其實這樣沒用,你速度越快越深入不了,當真正教他「1+1」的時候,他說我會了,他就以為真會了,這個意思不一樣。 

提前教的孩子可能剛開始什麼都會,但我們過一兩個月之後再問他,3是由什麼組成的,不知道了,因為教的時候就是「1+2=3」,沒有學過別的,他當然就不知道了。 

我聽說最近在學前班的課程裡,還出現了初中的化學知識,真是嚇了一跳。那是關於銅鋅的置換實驗,就是將鋅片放在硫酸銅溶液裡,鋅片會由於置換出溶液裡的銅而變黑。孩子或許在學齡前能夠被動地記得這個現象,但是其背後的原理不在孩子的理解範圍內。等到上到中學,再接觸到這個現象的時候,往往會下意識地反應,喔,這有什麼奇怪的,我上學以前就知道了,化學也不過如此嘛——由此而懈怠於探究現象背後的原理。

學前班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將孩子在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中的一些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前表現了出來,可以給父母一個即時的提醒,以便更早地找到對策。

說到這裡,關於到底要不要上學前班,還有一個我們國家的特有情況,也可以說一下。就是有很多的媽媽來問:「我大概打聽了一下,我家小孩馬上要去讀的那個小學,一年級的孩子都是上過學前班的,那些小孩都會好多東西,聽說老師講課的時候,有些基礎的算術、拼音等都會直接跳過去不講的。」即便是這種情況,如果你不想強制孩子在學齡前就開始學習,還是可以應對的。一是在孩子入學前一年,父母有意識地在日常生活遊戲中帶入一些一年級的知識概念;二是在開學後,及時和老師報備自家孩子的情況,了解全班的整體情況,如果有落後於大部分同學的地方,聽聽老師的建議,抓緊補上就好。一些父母會感到被動和焦慮,往往就是對這種情況沒有心理預期。有準備就會有方法,也就能有選擇。學前班,上的話意味著什麼,不上的話需要如何應對——有選擇,就是好選擇。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是否讓孩子上學前班,需要父母從長計議。以下6點,父母一定要考慮清楚。

01 父母不讓孩子上學前班的理由

不打算讓孩子上學前班的父母,大致有以下幾個原因,父母可參考一下。

(1)孩子的童年是短暫快樂的,不想讓孩子太累;

(2)學前教育與小學一年級的知識重複,孩子會厭學;

(3)自己可以給孩子講授學前知識;

(4)家門口沒有質量好的學前班;

(5)學前班活動少,飯菜質量沒有幼兒園好,睡覺少。

02 父母讓孩子上學前班的理由

打算讓孩子上學前班的父母,大致有以下幾個原因,並給出了說明。

(1)一年級拼音教學時間短(一般3周左右),要求孩子有拼音基礎,擔心孩子跟不上。

說明:因為大部分小學的拼音教學進度都會很快,一般在一個月內完成。加上9月開學季,學校要給孩子適應的時間,又要準備教師節和國慶節等校內活動,所以用在教學上的時間就更少了。

(2)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差,在升入小學前需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說明:有的孩子在幼兒園太鬆散,規矩不好,升入小學勢必會遭罪。比如,小學老師走進教室馬上開始講課,此時孩子還在翻找課本,前幾分鐘肯定聽不到講課了。每節課丟幾分鐘,一天就是幾十分鐘,年復一年成績自然就下來了。優秀是一種習慣,孩子們的自我管理能力非常重要。

(3)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持續注意力時間短。

說明:小學教學是講密度的,每節課老師要讓班裡80%的孩子都能學會教學計劃的內容。所以,對孩子的持續注意力方面要求較高,一般一年級的孩子在一堂課上精神集中20分鐘以上才能聽得完整。對於跟不上的孩子,老師也不能一一照顧到,這就要看孩子自己了。

(4)大部分幼兒園不教知識,擔心孩子上小學跟不上節奏。

說明:很多父母都說公辦幼兒園基本不教知識,而且也不辦學前班,所以孩子在幼兒園玩了一年後,進入小學一時半會跟不上教學節奏是很常見的現象。

(5)國際/雙語等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和公辦學校不一樣。

說明:很多父母為孩子選擇國際/雙語幼兒園,但大多數孩子不可能從小就出國留學,國際幼兒園講究師生平等,張揚個性等,而公辦小學講究謙遜內斂的校風,更強調整體紀律性,所以這些幼兒園出來的孩子非常不適應公辦小學的學習和生活節奏。

(6)孩子9月後出生,上完大班再上學前班。

說明:孩子生日小,上完幼兒園大班再上學前班,是很好的教育銜接方式。

(7)幼升小面試壓力。

說明:現在小學招生都要筆試+面試,考察孩子多個方面,父母擔心孩子在幼兒園學習的知識不夠應付考試。還有很多父母想讓孩子進入好的民辦學校,當下大部分民辦學校的面試內容涉及識字、看圖說話,更難一點兒的還有邏輯推理、英語口語等,如果沒有提前在學前班學習過相關知識,面試很難通過。

03 上不上學前班?父母要客觀,決策靠自己

對於孩子上不上學前班,父母要客觀冷靜,不要被過度泛濫的信息所誤導,根據家庭和孩子的狀態,做出有利於自己孩子的判斷。

我家女兒上幼兒園中班時,我請教過一位媽媽,她的女兒當初沒有上學前班。她的意見是:「千萬別上學前班!讓孩子好好地在幼兒園大班玩唄!我女兒就沒上,可在學校裡一點兒障礙也沒有!」後來我了解了她家女兒上小學的情況。她女兒上的是一所國際學校,一年學費十幾萬。從一年級起到小學畢業,她每天都能收到班主任和任課老師的微信,實時了解女兒在班級的表現;遇到學習和生活上的問題,老師還主動地邀約家長來學校面談;老師還經常做家訪。在這位媽媽眼裡,女兒的小學階段當然不會遇到任何問題了。

我家鄰居在兒子上幼兒園中班時就想好不送他去學前班。在這位媽媽看來,相比讓兒子在學前班「受苦折磨」,還不如讓兒子在幼兒園好好玩一年,所以並沒給孩子報學前班,直接就從幼兒園升到小學。結果,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鄰居的孩子在班裡不僅數學口算比同學慢半拍,就連最基礎的拼音也比其他上過學前班的同學慢了一大截;而且孩子花了整整一個學期來適應課堂,從最簡單的「坐得住」開始,學著遵守規則和紀律。有段時間,孩子情緒低落,甚至不想去上學了。鄰居媽媽懊悔不已,告訴我千萬不要步她的後塵。

04 聽聽老師的態度:要上,但是要選對學前班

我問了身邊的幾位小學老師,他們的態度一致,最好讓孩子上學前班,但前提是選對學校,原因在於:

(1)無論是知識的積累,還是習慣的培養,想要在同齡人中建立優勢,就要選擇學前班,學的知識不僅多,而且重視素質教育。

(2)孩子從幼兒園直升到小學,有時遇到問題還會哭鼻子,但經歷了學前教育的孩子已經知道上學是怎麼回事了,知道自己不再是幼兒園的寶寶,能夠快速適應新的環境。

(3)學前班可以讓孩子熟悉小學的規矩,比如回答問題要舉手,上課時間不能想幹嘛就幹嘛,課後還要完成家庭作業,所以對於小學老師而言,還是喜歡上過學前班的孩子。在老師眼裡,這個孩子是有基礎的。

05 學前班到底學什麼?

有教育專家指出:從孩子發育與成長的規律來說,有些知識不需要過早地學習,否則會影響其他能力的發展,孩子的可塑性也會大大降低。既然過早地讓孩子學知識有這麼多危害,那是不是意味著在孩子上學前,就不用學習任何東西呢?其實,「零起點教學」並不意味著「零準備」,即將進入一年級的孩子接受正規系統的教育前,孩子的入學準備很重要。那麼,學前班到底學什麼呢?

(1)學語言

學前班鼓勵孩子唱誦歌謠,複述故事,培養孩子對語言理解的能力,特別是說和聽方面的能力。從數學學習的角度,不是要求孩子會算多難的加減法,會做多少道題目,而是要幫助孩子在玩中學,掌握生活中簡單的數學知識,如對數、量、圖形的認識和理解。

(2)學習慣

學前班讓孩子從以玩為主的幼兒園生活過渡到以學習為主的校園生活,生活方式不同,學習目的不同,教育方式和要求也不同。讓孩子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具備一定的獨立意識和任務意識(聽得懂任務要求,能自始至終完成一項任務),學會遵守規則等。這些能力的養成將會為孩子升入一年級提供充足的後勁。

(3)學獨立性

學前班會依據孩子的發展特點,營造寬鬆的環境氛圍,讓孩子愉快地學習、玩耍,自由地交流,自己做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學會對情緒的調節和控制,有了自己的同伴和感興趣的活動,在情感上逐漸擺脫對父母的依賴,提升自立能力。

(4)學運動能力

學前班非常注重訓練孩子的運動能力,會按照學校的體育達標標準,提前讓孩子練習跳繩、拍球等學校必測項目,而且提供充足的訓練量,不僅讓孩子擁有健康的身體,更能促進其多元發展。

優質的學前班提供語、數、英、音、體、美、閱讀等多種課程,而且還提供校外實踐課程和親子活動,這對孩子提前適應小學生活是非常有幫助的。

06 選擇學前班需要注意幾個問題

為孩子選擇學前班,父母除了要考察學校的資歷、教學理念、老師的資質及硬體環境外,還要重點考察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氛圍

其實,學前班和課外輔導班一樣,都是以盈利為目的的。所以,不要輕信廣告,不要輕信承諾。父母要親身感受一下學前班的教學質量,最好和孩子一起旁聽幾節課,看看老師的授課風格、對待孩子的態度、孩子的接受度等。

(2)教材難易度

有些學前班為了提升經營業績,會提前採用小學一年級的教材;也有些學前班教師的業務素質不過關,不具備幼教資格,不能領悟幼小銜接教材的真諦。上學前班是為了讓孩子提前適應小學的狀態,包括孩子對新知識和教學氛圍的接受能力,如果教材難度過低或過高,都會導致孩子厭學,這樣上學前班就適得其反了。

(3)孩子接受度

孩子能否適應學前班的作息規定,遵守課堂紀律?能否適應老師的授課方式?能否適應30~40分鐘的上課時間?能否與同學們打成一片?這些問題說小不小,父母一定要加以重視。如果發現了問題,就要及時與老師溝通解決,畢竟父母送孩子進學前班,就是要讓孩子提前適應學校的學習和生活節奏的。

究竟該不該讓孩子上學前班,父母只需要把握好兩個原則就可以了:一是上學前班要防止「超前教學」,二是不上學前班要防止「坐以待斃」。不管選擇上不上學前班,父母都不能不重視孩子的學前教育。如果一味指望學校負責你孩子的成績,那一定是沒有什麼好結果的。

相關焦點

  • 多地取消學前班,家長:孩子幼兒園畢業,不到年齡上小學怎麼辦?
    眾所周知,學前班是幼兒園到小學的一個過渡平臺,學期長短、課程設置、收費情況都因園而異,水平參差不齊。為了讓孩子跟上教育的腳步,很多家長盲目跟風。然而,近年來多地教育局卻明令禁止學前班,下面就讓我們深入了解一下。
  • 取消學前班,孩子真的能零基礎入小學嗎?一年級媽媽有話說
    學前班要取消,你怎麼看?你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同樣是新入一年級的孩子差異很大,有的孩子已經能夠很流利地讀課文了,但是有的孩子還不認識拼音呢。那家長這個時候如果是後者,可能會感覺到非常的挫敗哇,我的孩子怎麼學習能力這麼差?
  • 幼兒園大班:32個孩子只剩18,不讓教小學內容,家長被迫帶娃上課外班
    「現在辛苦點,也許將來就會輕鬆點。」曹美麗只能這樣安慰自己。儘管心疼兒子,但她只能希望學前班三個月能讓兒子在今年九月上小學後贏在起跑線上。畢竟,各種育兒公號、論壇每天焦慮轟炸,周圍很多親朋好友的孩子都上了學前班,學齡前孩子提前「搶跑」似乎越來越普遍。
  • 孩子在上小學前,要讓孩子提前學習拼音知識嗎,這裡有答案
    目前我國幼兒園並不是以教授知識為主,孩子在幼兒園中學習到的知識並不是系統知識,孩子在幼兒園中學到的主要是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科學系統知識,孩子在幼兒園接觸的還不多,例如語文的拼音,孩子在幼兒園接觸的並不多,但天津這學對學習語文這一門功課來說是很重要很基礎的,孩子上完幼兒園就要去升小學
  • 禁止辦學前班,卻不嚴厲打擊校外幼小銜接班,讓家長掏空了錢包
    可從幼兒園的「玩」到小學的「學」,有多少孩子能完美過渡和適應嗎?我相信絕對是少數,從幼兒園五大領域綜合的學習,到小學分科教學,在教學模式和方法上轉變和跨度太大了。再加上如今一年級的教材難度和課程進度的設置,多少家長比孩子還先倒在一年級的路上?
  • 繼名校長劉娟任小學校長後,這所學校又將迎來高中外方校長、小學外...
    Debbie Harris 正式加入成都威斯敏斯學校(籌),並擔任高中外方校長。她畢業於牛津大學數學系,在威斯敏斯特公學任教超過 19 年,為威斯敏斯特公學打造了活動課程體系。她同時也是英國國寶級教育專家,在制定和實施教師職業培訓體系上成就斐然。
  • 孩子上小學前需要認識多少字,4000字夠嗎?聽聽專家怎麼說
    那麼孩子上小學前到底需要認識多少字呢?真的需要認識4000字嗎?兒童心理學專家阿諾德·格塞爾博士就曾經說過:「從長遠來看,孩子3-7歲開始認字,孩子的將來沒有任何不同,用灌輸的方式強迫孩子早認字,不過是時效最短的圖片式記憶,除了滿足父母的虛榮心之外,沒有任何好處!
  • 孩子上沒上過幼兒園,入小學後差距很明顯,園長的解釋令父母羞愧
    還有一戶卻是堅決不讓娃上幼兒園的派別,家裡一致認為上幼兒園就是託兒所,花那麼多錢還是一個老師看好多孩子,遠不如請個高級點的保姆在家帶娃順便教點學前知識的好。上幼兒園和不上幼兒園的孩子,入小學後差別很明顯資深園長解釋,一般情況下,上過幼兒園的小朋友往往在進小學之後,其自理能力、適應能力甚至是大腦發育都比沒上過幼兒園的孩子更出色一些。
  • 2020濱州惠民縣晨光實驗學校初中、小學、學前班各科教師招聘公告
    2020濱州惠民縣晨光實驗學校初中、小學、學前班各科教師招聘公告 http://shandong.hteacher.net 2020-07-23 14:09 山東教師招聘 [您的教師考試網]
  • 又是一年開學季,零基礎的小孩子上一年級能跟上小學進度嗎?
    很多地方取消了學前班相信很多80、90後都上過學前班。學前班是超前教育的產物,學齡前的兒童提前學習小學知識。放在現在來講,這是典型的超前學習。在一定程度上是不符合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的發展需求的。如果完全沒有學習拼音和識字,完全是零起步的話,跟上這個教學進度還是有困難的。數學也面對著同樣的情況,零基礎進班,基本上會是班上的最後幾名。取消學前班,幼兒園不準小學化,按道理小學的教學就必須要在零基礎上進行教學,但是現在的教材顯然不是這樣的。
  • 涼山鄉村小學校長帶師生跳鬼步舞:充實校園生活
    四川涼山州喜德縣則約鄉中心小學校長阿說木加最近在網上走紅。在某短視頻平臺上,他帶著數百名學生在課間跳鬼步舞的視頻,播放量已近兩百萬。11月21日,阿說木加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視頻系一名老師所拍,發到網上後意外「走紅」。  45歲的阿說木加已有二十多年的教齡,則約鄉中心小學是他任教的第三個學校。
  • 教育部新規:學前班全部取消,另一個壞消息讓家長始料不及
    在孩子的教育上,每個父母都會特別重視,生怕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無法考上滿意的大學,在社會中很難能有太大的競爭力,找工作可能會處處碰壁。因此不少父母在孩子很小時就特別重視他們的教育,花上大筆錢送孩子去輔導班。
  • 為哄一年級小男生上學 校長臨時把小學改名"幼兒園"
    起初幾天,一直哭喊著要媽媽,媽媽只能陪著讀書,就坐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連廁所都不敢上。後來學校把男生父母約來商議,決定採用「嚴酷」手段,不準媽媽送,告訴孩子,再哭就把媽媽趕出家門,但如果表現好的話,媽媽每天放學都會準時來接。沒想到,現在真的治癒了。  「其實歸根到底,是父母沒有提早給孩子做好上學的心理準備,種種不適應的表現就會在開學時爆發,後果可能超出家長的想像。
  • 請你吃早餐——校長和孩子們的約定
    12月14日,2020年的第一場雪如期而至,這一天,對於廣信區黃沙嶺小學六年級的12名孩子來說同樣意義非凡,因為校長和他們約定,明天請六年級品學兼優的學生代表在食堂吃早餐。12月15日早上7點30分,校長謝紹東、副校長翁雪麗、李麗和12名孩子都準時赴約,來到了食堂。當食堂阿姨把熱騰騰的早餐擺上桌時,孩子們都非常激動;「清蒸桂圓雞蛋、包子、饅頭、油條......」六2班陳佳莉同學不禁地說出了早餐食譜,臉上的笑容告訴我們,這頓早餐很豐盛。
  • 從學霸到北大清華,父母主抓家庭教育「核心三點」,小學時就開始
    同時,我們也有一個困惑,為什麼有的孩子,父母也用同樣的教育模式和方法,為何孩子最後卻沒達到父母的期望呢?這就涉及到了一個「倖存者偏差」。 重慶高考理科狀元謝欣穎,從小沒上補習班,父母為培養她的閱讀興趣,一歲多時家裡就訂了很多幼兒畫報和繪本。
  • 紫雲一所鄉村小學校長的治校經
    晚上9點多,紫雲自治縣第四小學宿舍樓內泛著點點燈光,不時傳出孩子們的陣陣歡笑聲。    「孩子們,你們最近在學習和生活上有哪些困難?」校長於以佳每天總會抽出時間,隨機走進孩子們的房間,坐下來與孩子們談心交流。
  • 80後山村女教師堅守鄉村小學 花季少女最怕寂寞
    已是小雪時節,記者從江西新建縣城騎摩託車沿著320國道一路向西,在新建縣西山鎮,拐進西喬公路,再一直向著紅橋、合上村的水泥公路跑,到合上喻家村,見著路邊的合上小學。從合上小學沿著山腳水泥路再向前跑2.5公裡,萬雪花所在的合上塘坊村就到了。  這是西山嶺下深處的一個村莊。在村口大株樹下,合上小學塘坊教學點呈現在人們面前。如果不是村民提醒,沒人知道這就是教學點。
  • 烏鶇非烏鴉 瑞典的國鳥意外落戶小學走廊
    一個鳥家庭的意外降臨,打破了孩子們原本平靜的學習生活。一對鳥夫妻,一個鳥窩,六隻鳥蛋……出現在紹興上虞城東小學教室四樓走廊上的這個鳥家庭,一下子成了校園裡的明星。它是什麼鳥?鳥兒一家落戶學校走廊學校號召同學要愛護它們學校的保安夏敖夫是最先發現鳥巢的。它出現在學校教學樓四樓的走廊上。夏師傅回憶說,大概是3月24日,他看見地面上和欄杆上有些泥土和雜草,一開始以為是學生沒有打掃乾淨,走近一看,才發現這裡有鳥兒準備築巢。
  • 在邊境,一個有關讀書的故事:農村教學點的命運都是「終有一天會被...
    如果不是操場上的籃球架,以及下午三、四點鐘孩子們玩耍的身影,路過的人們可能想不到這裡是一所小學——它的全部組成部分,是三間首尾相接的屋子,一個可以容納下所有孩子的水泥地操場,和幾十米外無法分辨男女的廁所。但對於龍州縣逐卜鄉的適齡孩子們來說,如果想要上小學,農造小學是為數不多的選擇之一——再加上牌宗教學點、弄崗教學點和逐卜中心小學,它們是逐卜鄉被記錄在案的全部小學。
  • 涼山鄉村小學校長帶師生跳鬼步舞:充實校園生活,找到幸福感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記者 何利權】;四川涼山州喜德縣則約鄉中心小學校長阿說木加最近在網上走紅。在某短視頻平臺上,他帶著數百名學生在課間跳鬼步舞的視頻,播放量已近兩百萬。11月21日,阿說木加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視頻系一名老師所拍,發到網上後意外「走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