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語文教不會:孩子很聰明,你的方法很笨!

2020-12-22 騰訊網

平時接觸很多家長,都不免會和樂學君訴苦:自己孩子的語文怎麼都學不好。

他們喜歡拿數學和英語對比,經常說的一段話是:數學那麼難,多做點題就能學會,英語也比語文難呀,報個培訓班也能有效果,怎麼語文就學不會呢?

聽了這些話,樂學君總結出了兩個意思:

1.數學、語文、英語三個科目中,語文最簡單;

2.語文學不會,是孩子的問題(可能是孩子太笨);

這些家長朋友,也許你還是對語文有些誤解,甚至讓人覺得,你對教育也有誤解!

首先,在所有基礎學科中,語文是看上去最簡單,實際上最難的。

所有的人文社會科學都具有一個共性,就是標準非常難把握。

以閱讀理解來說,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好語文,最終在於提升孩子的理解力、表達力、思維力、創作力等多維度的綜合能力,從這個角度來看,語文是最的一門學科。

其次,很多家長覺得,閱讀能力差、表達能力差、作文水平低,這些都是孩子不努力、腦袋不靈光的結果,實則不然。

學習這件事,本來就是「一分靠天賦,九分靠打拼」,語文本身更是一個需要不斷積累、不斷思考、不斷提升的學科,天賦在語文學習中起得作用並不大,畢竟沒有誰生下來就知道《三國演義》是個啥玩意兒?

孩子學不會,學不好,是孩子不夠努力嗎?有可能是。

但努力學習,還是學不好,那只能證明方法笨,而不是孩子笨。

我們始終相信,每個孩子都是最聰明的小天使。

語文學不明白,首先要反思的是教育者,而不是孩子。

最無效的方法就是,買一堆書丟給孩子看,報一堆課外班把孩子丟進去上課,整天丟給孩子一堆「你要努力學習」的教誨......

這些都是「丟」給孩子的,你覺得孩子能接受嗎?

最聰明的方法是,讓孩子被語文吸引,他自己產生興趣,再加上拋磚引玉的好方法,語文成績不提升才怪。

這就好比,孩子喜歡看小豬佩奇,人人都知道這個動畫做的確實非常棒,孩子看一集就停不下來.....

聰明的方法是什麼?答案是:課程有趣,方法有效。

比如說,我們希望孩子從小學習名著《三國演義》,接下來問題就是:怎麼學?

跟孩子一起看電視劇?別開玩笑了,那個電視劇是成年人視角,孩子看不懂的。

給孩子讀書?是個選擇,但家長有時間嗎?家長知道怎麼引導嗎?

我們提倡的做法是:給孩子講故事。

小朋友最喜歡聽故事,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孩子喜歡看動畫片,原因很簡單,動畫片每一集都在講一個故事。

做的差一點的動畫片,可以單純靠動畫形象和無聊的劇情,就能吸引孩子;

做的好一點的,用代入感十足的手法,並且講完故事告訴孩子一個道理,家長追捧,孩子看完也忘不了。

大聖語文啟蒙,歷時三年,集結了各所名校等近百位專家,對部編版語文教材進行了深度的分析和解讀。

對課程進行了無數次的嘗試和升級迭代,成功破解了學好語文的三大秘訣!

孩子喜歡學,就要有趣!

孩子能掌握,就得有效!

語文成績和綜合素養全面提升,就必須系統專業!

有趣,才能走進孩子內心,讓孩子愛上語文。

怎麼才能有趣呢?

用動畫片、廣播劇、知識闖關等孩子喜歡的方式來學習。孩子聽了上癮,主動要學!

8分鐘音視頻,提煉重點、難點、易錯點。掌握一個小技巧,學會一個小知識,學習成果可視化,孩子成長看得見!

大聖語文專家團隊將語文綜合素養歸納為四大能力:

為打破語文教學目標模糊的現狀,我們將教學目標確定為七個一:

為達成這些目標,我們為孩子定製個性化學習方案,讓碎片時間成為提升語文綜合素養的黃金時間!

相關焦點

  • 孩子覺得自己笨,很自卑,因為你沒給他講這5個「笨」小孩的故事
    我們每個人都非常喜歡聰明伶俐的孩子,對於那種古靈精怪的孩子尤為喜歡。家長有意無意的比較,讓孩子很敏感,產生自卑的情緒。特別是對於學習非常困難的孩子,覺得他們反應遲鈍,是"笨"孩子。直到有一天在金華火車站撿到一本書,路遙的《人生》,這本書改變了這個傻孩子:"我要上大學"。他自己說:"我大愚若智,其實很笨,腦子這麼小,只能一個一個想問題,你連提三個問題,我就消化不了。"雖然我們的孩子可能成不了如此偉大的人物,但是,我們相信:笨小孩不會笨一生。
  • 順產和剖腹產的孩子誰更聰明?
    剖腹產當心生出笨寶寶!」這樣的話,常讓很多寶爸寶媽焦慮,順產真的比剖腹產好嗎?先來看一段視頻~今天,柯醫生就來闢一闢這些江湖傳言!謠言一:順產時,寶寶大腦受到陰道擠壓,腦溝回變深,大腦發育好,「開竅」早真相:大腦不會擠擠更聰明!
  • 大灰狼太可恨,來讀笨狼吧!《笨狼的故事》是小學中低段孩子最愛
    文學類圖書在兒童學習閱讀方法、提升寫作能力和增強文學素養和審美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今天介紹《書目》中文學類第25本——《笨狼的故事》(3、4年級)。故事:笨狼是一隻笨得可愛的小狼,善良,愛幫助人,腦袋總有點稀裡糊塗,每次做事都會搞得亂七八糟,加上森林裡有一些傢伙想欺侮笨狼,幸好它有一個好朋友叫聰明兔,每次都能幫笨狼化險為夷。
  • 小學班主任:孩子成績差不一定笨,可能是「潛在學霸」,別埋沒了
    人們常說「知識改變命運」,可只有過了學習的年齡才真正懂得,每當看著孩子浪費學習時間,都恨不得替孩子去上學考試。為了讓孩子提高成績,父母軟硬兼施,可絕大多數孩子在班裡都是中等成績,成績很容易掉下去,但升上去卻難如上青天。這時候家長們往往就氣餒了,認為孩子笨,不是學習的那塊料,但也可能埋沒了一個「潛在學霸」。
  • 孩子記憶力差?大多是教育方法不對,聰明家長應該這樣做
    我們都知道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由於每個孩子的先天條件和後天生活環境不同,孩子的記憶能力也是不同的。尤其是在孩子上小學的時候,這種差異最為明顯,老師布置的背書任務,有的孩子一會兒就能輕鬆記住,有的孩子卻反覆閱讀怎麼都記不住。
  • 孩子學什麼都很慢,不是孩子笨,或許孩子只是「遲緩型氣質」
    不僅是在學東西上,說話和走路也比其他的孩子晚,她感到特別焦急。所以在孩子學東西特別慢的時候,朋友就會忍不住說孩子幾句,例如像是"你怎麼學習那麼落後呢,其他家的孩子學習的進度都很快了",或者是"這個問題都要想半天,腦子怎麼這麼不靈光"類似的話。孩子的情緒就變得特別低落,也特別傷心,不太願意學下去了。朋友看到孩子現在學什麼都提不起精神,也不太自信的樣子感到特別的後悔。
  • 《恩賜妙手》:每個「笨」孩子都是看不見的天才
    下課後收拾東西的時候,我們還在討論,我們認為他會正確回答一個問題,出乎意料的是,他們都沒有,得到滿分的學生說他是世界上最笨的孩子。卡森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打同學,被父母叫去教訓他們。這些場景太熟悉了,下一個可能是父母的毆打和比較。「看看你的同學,根本不需要父母操心,再看看你。」
  • 孩子小時候的三種「假聰明」,會影響性格形成,後一種會惹人厭
    「文/養娃女神Miss劉,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大人看孩子往往只能看表面,孩子小時候表現得活潑伶俐一些,常常會收穫一堆誇獎,可是「真聰明」和「假聰明」其實有很大區別,你能分辨出來嗎?孩子小時候的三種「假聰明」,會影響性格形成,後一種會惹人厭很多孩子小時候聰明,長大卻越來越讓人失望,完全沒有遵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老話,其實不是老話有問題,可能是孩子小時候只是假聰明。
  • 皮格馬利翁效應:多給孩子適當的鼓勵,孩子終會長成你喜歡的模樣
    老阿姨說:「我這孫女還不會叫人,笨,特笨!」我吃驚地望向老阿姨。兩歲左右的孩子不會叫人是比較少,這令我吃驚。但更令我吃驚的是老阿姨對孫女堅決的否定。我輕輕牽起小女孩的手,笑著對她說:「你這麼漂亮,這麼可愛,你大大的眼睛已經告訴我,你很聰明,你會叫的,你只是不想叫,是嗎?」
  • 育兒百科:如何從孕期開始培養一個聰明孩子,完整科學育兒流程
    育兒百科:如何從孕期開始培養一個聰明孩子,完整科學育兒流程 每一個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有一個很好的未來,如今社會的育兒,家長更加的是不斷把孩子往培訓班裡送,希望孩子可以贏在起跑線上,非常重視後天的培養,但是有多少家長會明白,培養一個聰明的孩子,其實在孕期就已經開始了。
  • 「一臉聰明樣」被科學認證,長這3種臉的孩子,智商都低不了
    我們都說現在的孩子都非常機靈和鬼精鬼精的,因為好像隨著時代的發展沒有笨孩子了,小孩子們小時候開始就開始會看大人的臉色,會哄自己的父母,並且輕傷害非常高,我們經常帶孩子出去玩的都知道。經常會聽見人們誇孩子總說一句話就是:「你家孩子一臉聰明樣,長大以後啊,了不得」,很多家長也是聽著心裡就美滋滋的,很多人只以為這是一句誇讚,但其實是被科學認證的。「一臉聰明樣」被科學認證,長這3種臉的孩子,智商都低不了1.
  • 玩具越多的孩子越笨,越少的反而越聰明?答案和大家想的不一樣
    於是,很多父母都曾感慨過「養孩子就是在燒錢」,我們小時候都沒有現在孩子這麼幸福,儘管如此依舊有越來越多的父母有「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的態度,他們普遍認為,孩子玩過的玩具越多越聰明。事實上,家長們不用每樣玩具都買,有時候孩子玩具多並不是一件好事,還有可能會「坑娃」。孩子玩具越多越好?
  • 玩具太多的孩子會變笨,科學研究表明:「適度無聊」讓孩子更聰明
    現在很多家庭都一個孩子,眾星捧月般呵護,孩子喜歡吃的就買、喜歡玩的就買,很多時候我們看到,家裡面遍地都是孩子的玩具,有時候好幾個收納箱都裝不下,可見孩子的玩具有多少。但是孩子的玩具真的是越多越好嗎?其實還真不是,有關方面的一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過多的玩具可能真的會讓自己的孩子變笨,為什麼有這樣的說法呢?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施瓦茨的畫筆實驗就證實了,有更多選擇的孩子,注意力更加渙散,沒有辦法堅持做一件事。
  • 顛覆你的認知:智商測試不為判斷孩子聰明程度,智力由他自己把握
    而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孩子,他們會選擇越來越難的拼圖。具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孩子希望能夠確保自己的成功,他們認為聰明的人應該永遠是成功的。但對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孩子來說,成功意味著拓展自己的能力範疇,意味著變得越來越聰明。
  • 鈴木鎮一:要賞識孩子,不要訓導孩子
    ——鈴木鎮一  孩子是為賞識而來到這個世界上的。  讚美與鼓勵的魔力  日本教育家正弘知茂:「不是聰明的孩子被誇獎,而是誇獎使孩子聰明。在適當的時機,適當的場合,可以無中生有,小題大做,無限誇張,以喚起孩子的自信心。」  離開鼓勵,孩子就不能生存。
  • 活了幾十年,連泡泡糖都不會吹?真實原因不是你太笨
    泡泡糖是童年神物,對於泡泡糖,沒有一個孩子不會吹,所以我一直覺得孩子對於泡泡糖,從來沒有會不會吹的問題,只有錢夠不夠,能不能吹上的問題。吹泡泡糖其實是一門「技術活」。一件小事的發生,讓我意識到吹泡泡糖也是一門「技術活」。
  • 「你怎麼這麼笨?」我們常跟孩子說的這句話,其實很傷人
    文/婷媽「你怎麼這麼笨?」「你真是個壞男孩/女孩!」文章前面說到的那些傷人的話,其問題在於,它們採用了譴責、羞辱和威脅等手段,我們應該基於理由,採用同理心,實事求是的方法,把焦點放在孩子的行為上,因為我們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孩子行為的改變。不管是在哪種情況下,孩子表現出來的問題不外乎是孩子說了什麼,或是孩子做了什麼,所以,我們如果用譴責、羞辱或威脅,效果只會適得其反。
  • 李玫瑾談育兒:這三種孩子看似聰明,實則長大後很難有出息
    原來,俊俊家所有的人從來都不會吃孩子喜歡吃的東西,俊俊多次嘗試後明白了一個事實:他每次吃東西時,只要做出送給大人先吃的樣子,就可以使大人們高興,而大人從來都不會真吃。 俊俊總結出一個道理:這樣的行為,他受到表揚的同時,不僅沒有任何損失,還可能會得到更多的獎勵。
  • 孩子越睡越聰明,法國教育專家:孩子睡眠時間少於這張表會變笨
    想讓孩子變聰明是絕大多數家長的訴求,家長們也會為此做很多的努力,但有一點卻是很多家長都忽略了的,那就是讓孩子是一個好覺。發生這一現象原因在於,孩子的大腦發育在睡覺時是清醒時的三倍左右,而缺少了睡眠時大腦的休息,孩子的大腦發育自然就會比其他孩子更慢一些。以下是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所需要的睡眠時間,家長們可以對照,看看自家的寶寶是否睡足了。
  • 作業效果差別急著怪孩子笨,巧用「思維導圖」工具,學習效果翻倍
    越來越多的孩子家長反映孩子寫作業很慢,十分頭疼,干著急卻又無能為力。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是培養孩子早日成才的一個關鍵所在。而許多孩子在學習上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成績卻仍然不佳,很多家長就會認為是孩子太笨,不是學習的料。